列仙全傳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雨。
後至信州,遇旱,有道士知玄白能緻雨,乃請之,遽作法,飛釘城隍雙目。
剌史韋德璘以為狂妖,捋加責辱。
玄白笑曰:使君不悟劉根欲誅爾祖耶?德璘懼,須史雨至,以禮遣之。
後于撫州南城,白日上升。
陸法和素有道術,能先知禍福。
北齊文宣時,為江夏都督,理十州諸軍,詣阙但稱荊山居士。
文宣嘗宴之于昭陽殿,賜尞甚厚,和亦随緣盡散。
複隐于江陵百裡洲。
梁侯景之亂,遣任約擊湘東王于江陵,法和率蠻兵敗約,禽之,封江陵縣公。
慮梁室日頹,嘗大聚兵艦,欲襲襄陽。
元帝使使止之,法和乃還州,垩其城門,麻衣葦坐。
及聞梁敗滅,衰服終身。
臨解,屍縮止三尺許,後啟棺無屍。
神和子姓屈穴,名無為,六朝時人。
張??嘗遊京師于封丘。
門逆旅,遇下道流,與飲至醉,??曰:不知姓名,何以相識?道者曰:我神和子,異日見子于成都。
後??守成都,始異其言。
嘗物色訪之,弗得。
後遊天慶????壁上盡像下道人俨然,視其題曰神和子??惆怅不能巳巳。
踐妙真,與妹依陶隐居,日誦黃庭經,積功修行三十年。
至梁普通二年,道成,忽披白衣,入茅山燕洞。
妹後至,洞巳扃矣。
唐大寶間,建宮名燕洞宮,至今有紫菖蒲、碧桃花在焉。
劉珍,廣漢什方人。
隋開皇中,居安樂山,忽取所赍道書鐘磬,封于石室中,日:後三十年,當有聖君取之。
吾功行巳成,四月之望,當升天矣。
是日,自以火化,往見隋文帝。
帝遣使至山訪其事,令建三??。
後唐太宗遣取丹經鐘磬以進。
顯慶中,诏書孝淑撰三觀記。
治平中,賜額延真。
潘師正,宗城人。
隐居嵩山逍遙谷。
唐高宗??東都,召見,問所須,對曰:茂松清泉,臣所須也。
高宗尊異之,诏即其廬作??。
時太常獻新樂,遂更名祈仙、望仙、翹仙曲。
年九十八而逝,贈體玄先生司馬,承祯盡得其道。
謝自然,蜀華陽女真也。
幼而悟道,遇師示以黃老仙經,工覽皆如舊讀。
及長,風神清爽,言談迥異。
年四十,出遊名山洞府,靈迹之所,無不抵曆。
聞司馬承祯在天台玉霄峰,遂往師之,終日為采新執爨。
祯憐其埾若,曰:我無道德,何以堪此!然爾果何所欲?自然??請曰:萬裡向師,惟求度世耳。
承祯恐洩慢太道,沉吟未敢即傳。
複逾歲,自然感歎曰:明師未錄,命也。
因登玊霄峰,見滄海蓬萊,亦應非遠,遂辭祯去。
乃浮一席,欲航海至蓬萊,會遇新羅。
舟載之數月,見水怪甚多,風濤洶惡,遂依下山歇泊。
自然獨登山眄睐,見道士數人,侍者皆青衣。
中下道士花冠霞帔,狀貌端美,令青衣問:自然何往?對曰:往蓬萊尋師,求度世法。
道士鹹笑曰:蓬萊隔弱水三千裡,非舟可通,非仙莫到。
天台有司馬承祯者,名在丹亭,身居赤城,爾之師也,盍求之。
俄聞舟師呼促登舟,忽風發,飄三日夜,仍到天台。
自然趨見承祯,其言其事,并謝前愆。
于是擇日升增,授以上清秘法。
後歸蜀,于貞元十年,白日升天。
與焦靜直同異。
胡惠起字警俗,唐則天以蒲輪召之,引見武成殿,問仙術,惟陳道德帝王治化之原,遣使送歸,複賜書,有曰:軒曆之廣成,漢朝之河上。
後白玉蟾雲:胡天師字拔俗,唐畏慶三年二月十六曰,命弟子于伏龍岡造墳解蛻,年數百歲,谥洞真先生。
鄧紫陽名思,&臨川人,隐麻姑山中。
唐開元末,感虎駕雷車之異,奄忽而化。
靈昌太守李邕作碑紀其事。
殷七七名文祥,又名道筌,不知何所人也。
遊行天下,人多見之,不測其年壽。
泾州賣藥,時靈台蕃漢疫病,得藥即愈,人皆謂之神醫,得錢皆施與人。
唐周寶鎮浙西,時七七複賣藥。
寶聞之,召見,謂曰:鶴林杜鵑花,天下奇絕,嘗聞能開頃刻花,可副重九乎?七七曰:諾。
及九曰,花果爛熳如春。
寶遊賞累日,花忽不見。
适會賓主趨迎,有佐酒倡優輕侮之,乃白主人,欲以二栗為令,可乎?鹹喜,謂必有??術。
于是以栗巡行,接者皆聞異香,唯侮笑者栗化作石綴在鼻,掣抽不落,穢氣不可聞,且起狂舞,花钿透地,相次悲啼,鼓樂皆自作,四坐笑皆絕倒。
久之,相為祈謝,石自落,複為栗,花钿悉如舊。
諸術尚多,不可勝記。
李升,字雲舉,江夏人,唐德宗甲午年生。
幼而聰悟及長博。
通群書,機捷出口成章,牲高古,師少室山道士,學煉氣養形之術。
時元稹、白居易與之友,謂升曰:生當太平之世,何不就榮祿,而久為布衣日?不為世征,征亦不就。
以詩酒延留歲月。
僖宗庚子歲,黃巢犯阙,徙居之宛陵。
久之,容貌光澤,須發更黑,日瞳且方,牙齒尖銳如棗核。
忽告人曰:厭此兵革紛紛,不如去矣。
時年一百四十七歲。
翌日氣絕,顔色不變,舉之就棺,空衣而巳。
費文祎字子安,好道得仙。
偶過江夏辛氏酒館,而飲焉。
辛複飲之巨觞。
明日複來,辛不待索而飲之,如是者數載,略無吝意。
乃謂辛曰:多負酒錢,今當少酬。
于是取橘皮向壁間風一鶴,曰:客來飲,但令拍手歌之,鶴必下舞。
後客至飲,鶴果蹁跹而舞,回旋宛轉,曲中音律,遠近莫不集飲而??之。
逾十年,辛氏家赀巨萬矣。
一日,子安至館,曰:向飲君酒,所償何如?辛氏謝曰:賴先生畫黃鶴,因獲百倍,願少留謝。
子安笑曰:來,讵為此!取笛數弄,須臾,白雲自空而下,風鶴飛至子安前,遂跨鶴乘雲而去。
辛氏即于飛升處建樓,名黃鶴樓焉。
杜光庭,唐缙雲人。
戚通中,與鄭雲見賦,隅言不中,遂入天台學道,應制為道門領袖。
僖宗時,從幸興元,後隐于青城山。
蜀王建封為廣城先生,年八十五而逝,人以為屍解去。
有文集百卷。
劉無名嘗夜坐守庚申,服雄黃。
後見一鬼使告之曰:我來。
攝君,君頭上有黃光數丈,不可近。
一金二石,謂之丹。
君。
服其石,更服其金,則鬼籍落名,青華定簏矣。
後遇青華直人,授丹訣曰:鉛為君,汞為臣,石為使,
後至信州,遇旱,有道士知玄白能緻雨,乃請之,遽作法,飛釘城隍雙目。
剌史韋德璘以為狂妖,捋加責辱。
玄白笑曰:使君不悟劉根欲誅爾祖耶?德璘懼,須史雨至,以禮遣之。
後于撫州南城,白日上升。
陸法和素有道術,能先知禍福。
北齊文宣時,為江夏都督,理十州諸軍,詣阙但稱荊山居士。
文宣嘗宴之于昭陽殿,賜尞甚厚,和亦随緣盡散。
複隐于江陵百裡洲。
梁侯景之亂,遣任約擊湘東王于江陵,法和率蠻兵敗約,禽之,封江陵縣公。
慮梁室日頹,嘗大聚兵艦,欲襲襄陽。
元帝使使止之,法和乃還州,垩其城門,麻衣葦坐。
及聞梁敗滅,衰服終身。
臨解,屍縮止三尺許,後啟棺無屍。
神和子姓屈穴,名無為,六朝時人。
張??嘗遊京師于封丘。
門逆旅,遇下道流,與飲至醉,??曰:不知姓名,何以相識?道者曰:我神和子,異日見子于成都。
後??守成都,始異其言。
嘗物色訪之,弗得。
後遊天慶????壁上盡像下道人俨然,視其題曰神和子??惆怅不能巳巳。
踐妙真,與妹依陶隐居,日誦黃庭經,積功修行三十年。
至梁普通二年,道成,忽披白衣,入茅山燕洞。
妹後至,洞巳扃矣。
唐大寶間,建宮名燕洞宮,至今有紫菖蒲、碧桃花在焉。
劉珍,廣漢什方人。
隋開皇中,居安樂山,忽取所赍道書鐘磬,封于石室中,日:後三十年,當有聖君取之。
吾功行巳成,四月之望,當升天矣。
是日,自以火化,往見隋文帝。
帝遣使至山訪其事,令建三??。
後唐太宗遣取丹經鐘磬以進。
顯慶中,诏書孝淑撰三觀記。
治平中,賜額延真。
潘師正,宗城人。
隐居嵩山逍遙谷。
唐高宗??東都,召見,問所須,對曰:茂松清泉,臣所須也。
高宗尊異之,诏即其廬作??。
時太常獻新樂,遂更名祈仙、望仙、翹仙曲。
年九十八而逝,贈體玄先生司馬,承祯盡得其道。
謝自然,蜀華陽女真也。
幼而悟道,遇師示以黃老仙經,工覽皆如舊讀。
及長,風神清爽,言談迥異。
年四十,出遊名山洞府,靈迹之所,無不抵曆。
聞司馬承祯在天台玉霄峰,遂往師之,終日為采新執爨。
祯憐其埾若,曰:我無道德,何以堪此!然爾果何所欲?自然??請曰:萬裡向師,惟求度世耳。
承祯恐洩慢太道,沉吟未敢即傳。
複逾歲,自然感歎曰:明師未錄,命也。
因登玊霄峰,見滄海蓬萊,亦應非遠,遂辭祯去。
乃浮一席,欲航海至蓬萊,會遇新羅。
舟載之數月,見水怪甚多,風濤洶惡,遂依下山歇泊。
自然獨登山眄睐,見道士數人,侍者皆青衣。
中下道士花冠霞帔,狀貌端美,令青衣問:自然何往?對曰:往蓬萊尋師,求度世法。
道士鹹笑曰:蓬萊隔弱水三千裡,非舟可通,非仙莫到。
天台有司馬承祯者,名在丹亭,身居赤城,爾之師也,盍求之。
俄聞舟師呼促登舟,忽風發,飄三日夜,仍到天台。
自然趨見承祯,其言其事,并謝前愆。
于是擇日升增,授以上清秘法。
後歸蜀,于貞元十年,白日升天。
與焦靜直同異。
胡惠起字警俗,唐則天以蒲輪召之,引見武成殿,問仙術,惟陳道德帝王治化之原,遣使送歸,複賜書,有曰:軒曆之廣成,漢朝之河上。
後白玉蟾雲:胡天師字拔俗,唐畏慶三年二月十六曰,命弟子于伏龍岡造墳解蛻,年數百歲,谥洞真先生。
鄧紫陽名思,&臨川人,隐麻姑山中。
唐開元末,感虎駕雷車之異,奄忽而化。
靈昌太守李邕作碑紀其事。
殷七七名文祥,又名道筌,不知何所人也。
遊行天下,人多見之,不測其年壽。
泾州賣藥,時靈台蕃漢疫病,得藥即愈,人皆謂之神醫,得錢皆施與人。
唐周寶鎮浙西,時七七複賣藥。
寶聞之,召見,謂曰:鶴林杜鵑花,天下奇絕,嘗聞能開頃刻花,可副重九乎?七七曰:諾。
及九曰,花果爛熳如春。
寶遊賞累日,花忽不見。
适會賓主趨迎,有佐酒倡優輕侮之,乃白主人,欲以二栗為令,可乎?鹹喜,謂必有??術。
于是以栗巡行,接者皆聞異香,唯侮笑者栗化作石綴在鼻,掣抽不落,穢氣不可聞,且起狂舞,花钿透地,相次悲啼,鼓樂皆自作,四坐笑皆絕倒。
久之,相為祈謝,石自落,複為栗,花钿悉如舊。
諸術尚多,不可勝記。
李升,字雲舉,江夏人,唐德宗甲午年生。
幼而聰悟及長博。
通群書,機捷出口成章,牲高古,師少室山道士,學煉氣養形之術。
時元稹、白居易與之友,謂升曰:生當太平之世,何不就榮祿,而久為布衣日?不為世征,征亦不就。
以詩酒延留歲月。
僖宗庚子歲,黃巢犯阙,徙居之宛陵。
久之,容貌光澤,須發更黑,日瞳且方,牙齒尖銳如棗核。
忽告人曰:厭此兵革紛紛,不如去矣。
時年一百四十七歲。
翌日氣絕,顔色不變,舉之就棺,空衣而巳。
費文祎字子安,好道得仙。
偶過江夏辛氏酒館,而飲焉。
辛複飲之巨觞。
明日複來,辛不待索而飲之,如是者數載,略無吝意。
乃謂辛曰:多負酒錢,今當少酬。
于是取橘皮向壁間風一鶴,曰:客來飲,但令拍手歌之,鶴必下舞。
後客至飲,鶴果蹁跹而舞,回旋宛轉,曲中音律,遠近莫不集飲而??之。
逾十年,辛氏家赀巨萬矣。
一日,子安至館,曰:向飲君酒,所償何如?辛氏謝曰:賴先生畫黃鶴,因獲百倍,願少留謝。
子安笑曰:來,讵為此!取笛數弄,須臾,白雲自空而下,風鶴飛至子安前,遂跨鶴乘雲而去。
辛氏即于飛升處建樓,名黃鶴樓焉。
杜光庭,唐缙雲人。
戚通中,與鄭雲見賦,隅言不中,遂入天台學道,應制為道門領袖。
僖宗時,從幸興元,後隐于青城山。
蜀王建封為廣城先生,年八十五而逝,人以為屍解去。
有文集百卷。
劉無名嘗夜坐守庚申,服雄黃。
後見一鬼使告之曰:我來。
攝君,君頭上有黃光數丈,不可近。
一金二石,謂之丹。
君。
服其石,更服其金,則鬼籍落名,青華定簏矣。
後遇青華直人,授丹訣曰:鉛為君,汞為臣,石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