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屬其徒王繼華曰:明年正月十三日,将化于汝家。
及期,風雲雷雨電交作,索筆作偈,書畢,泊然而逝,顔面如丹。
張三豐 遼東懿州人,名君寶,字玄玄。
生有異質,龜形鶴骨,大耳圓目,身長七尺,須髯如戟,頂作一髻,手持刀尺。
一笠一衲,寒暑禦之,不飾邊幅,人目為張獵??,日行千裡,靜則瞑目句日,所啖鬥升辄盡,或辟谷數月自若也。
元未,居寶雞金台觀,留頌辭世而逝。
上人楊軌山置棺殓訖,臨窆,發視之複生,乃入蜀。
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煉,結庵于玊虛宮。
庵前古木五株,嘗栖其下,久則猛獸不距,鸷鳥不搏,人益異之。
後入武當,當語鄉人雲:茲山異日當大顯于時。
居二十三年,拂神遊方而去。
永樂初,敕正一孫碧雲于武當建宮以候。
天順中,贈為通微顯化真人,或隐或見。
劉道秀 安肅人。
少往磐溪山,禮和光道人為師。
後歸省,見莊客暴死,與之符,立活。
又宗人妻死,亦治之立生。
嘗有群盜夜劫,秀呼大風欿起,盜皆潰走。
其靈異大都類此。
後仙去。
張中 字景和,臨川人。
遇異人授太乙數,談禍福多驗,今人多秘錄其言,常戴鐵冠,因号曰鐵冠道人。
時高皇帝初駐師滁陽,道人谒上曰:天下大亂,非命世之主,未易安也。
以今觀之,其在明公乎?上問其說,對曰:明公龍瞳鳳日,狀貌非常,貴不可言。
若神??渙發,如風掃陰翳,即受命之日也。
上奇之,留于幕下。
屢從征伐,每令望氣以決休咎,言出必驗。
鄱湖之戰,陳友諒巳中流矢死,兩軍皆未知覺。
道人望氣知之,密奏曰:友諒死矣,然其下未知,猶為之力戰。
請為文以祭,使死囚持往哭之,則彼衆氣奪,而公事濟矣。
上從其言,漢兵遂大潰。
徐武甯王為列将時,道人謂之曰:公兩顧赤色,目光如火,官至極品,所惜者僅得中壽耳。
後果以五十四而薨。
梁國公藍玊攜酒訪道人,道人野服出迎,玊不悅,因戲日:吾有俚語,請先生屬對雲:腳穿芒履迎賓,足下無禮。
道人指玊所持柳杯,複之曰:手執椰瓢作盞,尊前不忠。
後玊以謀逆伏誅。
道人居都下數年,一旦無故自投于大中橋水死,乃水解也。
上命求其屍不獲。
巳而潼關守吏上奏雲:某月某日,鐵冠道人策杖出關,計之,正其投水之日。
周颠仙 不知其名,自言南康建昌人。
年十四得颠疾,行乞南昌三十餘年。
忽有異言,凡新官到任,必谒見而訴之。
其詞曰:告太平。
是時元天下承平,日久将亂,故颠先發此言也。
高皇帝每出,颠必向前遮拜,而每以告太平為言。
上厭之,命沃以燒酒,觀其如何。
颠劇飲終不醉,欲遂除之。
颠曰:公甯能死我乎?水火金梃,直若無耳。
乃命覆以巨缸,積等煅之,火熄,啟缸,正坐晏然,乃複煅之,颠猶故也。
再加薪久煅之,啟缸,但煙凝缸底。
颠微撼其首,即醒然無恙。
上乃令寄食蔣山寺,日與諸僧撓競。
月餘,僧以實奏,言其異常。
與沙彌争飯,遂不食。
巳半月,上便命駕往視之。
颠出谒上,殊無倦容饑色。
上飯于翠微,設盛馔,召之侍食。
既而令僧且餓之,谕之以為清齋。
僧因閉颠空室中,水米不入口者二十有三日。
上又自往,谕之:吾來為汝開齋。
令諸将校先饋之。
衆各進酒馔,颠盡食之,既悉吐去。
上命至侍食,仍大飲,亦似有酣态。
乃趨出洗行,伺上還,伏于道右,以手畫地為圈,顧謂上曰:你打破一桶,成一桶矣。
巳而王師狥九江,上問颠此行何如?對曰:好。
上曰:彼巳稱帝,今欲取之,嗤不難乎?颠仰視屋久之,端首正容,搖手曰:上面無他的。
上曰:汝從行可乎?日可。
即以所扶杖高舉趨前,作揮擊狀,以示必勝意。
行至皖城,苦無風,遺問颠。
颠日:隻管行,隻管有風,無膽不行,便無風。
乃令衆挽舟,不三裡,風起。
既而狂飙猛作,倏忽達小孤。
上論衆,但聞颠言,即來白。
至馬當,江豚戲波中,颠曰:水怪見,當損人多。
上聞之怒,令持颠去,投之江。
人之衆與颠俱來,上曰:何不投之?衆曰:頻擲不能死。
上乃更與同食。
食罷,颠整容饬衣,若遠行狀,趨近上前,郵腰伸頸而嘻曰:你殺之。
上曰:且未可殺,?縱汝。
乃縱之廬山,莫知所之。
上後親為文勤石廬山,以紀其事。
冷謙 字啟敬,洪武初為協律郎,郊廟樂章,多其所撰。
謙有友人,貧不法自給,求濟幹謙。
謙曰:吾指一處所,汝往焉,慎勿多取。
乃于壁間畫一門,一鶴守之,令其友敲門,門忽自開,入其室,金寶燦然盈目。
其友恣取以出,而不覺遺其引。
他日,内庫失金,守藏史疑庫中何以有遺引,必此人盜也,乃書其姓名,執而訊之,詞及謙,因并執謙。
謙将至城門,謂拘者曰:吾死矣,安得少水以救吾渴?拘者以瓶汲水與之,謙且飲,且以足插入瓶中,其身漸入。
拘者曰:汝不出,吾輩皆坐死矣。
謙曰:無害,汝但持瓶徑至禦前。
上問之,瓶中辄應如響。
上曰:汝出見朕,朕不殺汝。
謙對:臣有罪,不敢出。
上怒,擊其瓶碎之,呼之,片片皆應,竟不知所在。
後有人于蜀中見之。
周玄初 姑蘇人,精神溢目,不類塵中人。
事每孝,尤好澤物。
初得道于李拱瑞,能除邪妖,禱雨奇應。
洪武中,屢被召命,呼緻留雨,以著神異。
時設神樂觀,授正一仙官,領觀事,别号鶴林,有鶴林集。
任風子 範縣人,狀貌奇異。
少孤,為酒家傭,遇異人,授以仙術,遂修煉于安平鎮之真武廟,經旬不食,雖隆冬單衣,行乞于市,氣體完粹,雙目炯然,言休咎立應。
弘治甲子冬,端坐而屍解。
後有人見其在遼陽。
裴仙 弘治初,人嘗見之。
後嘗寓夏桂洲公家。
一日,夫人歸甯,裴拽其轎,作兒啼,至晚,夫人卒。
公再相,裴聞命辄喚,奈何。
沈野雲 本朝烏程人,名道甯。
幼習外學,精仙傳。
朝廷累召禱雨,旱辄驗,賜三品诰,封為至高道士。
海上老人 不知姓字。
發如銀絲,顔如渥赭,雙目澄澈,左手常握而不開,日進生果三枚,水一勺而巳。
洪武壬午過濟,永樂間複至。
成化乙巳,濟南衛指揮朱顯奏聞,賜姓名王上能。
及期,風雲雷雨電交作,索筆作偈,書畢,泊然而逝,顔面如丹。
張三豐 遼東懿州人,名君寶,字玄玄。
生有異質,龜形鶴骨,大耳圓目,身長七尺,須髯如戟,頂作一髻,手持刀尺。
一笠一衲,寒暑禦之,不飾邊幅,人目為張獵??,日行千裡,靜則瞑目句日,所啖鬥升辄盡,或辟谷數月自若也。
元未,居寶雞金台觀,留頌辭世而逝。
上人楊軌山置棺殓訖,臨窆,發視之複生,乃入蜀。
洪武初,至太和山修煉,結庵于玊虛宮。
庵前古木五株,嘗栖其下,久則猛獸不距,鸷鳥不搏,人益異之。
後入武當,當語鄉人雲:茲山異日當大顯于時。
居二十三年,拂神遊方而去。
永樂初,敕正一孫碧雲于武當建宮以候。
天順中,贈為通微顯化真人,或隐或見。
劉道秀 安肅人。
少往磐溪山,禮和光道人為師。
後歸省,見莊客暴死,與之符,立活。
又宗人妻死,亦治之立生。
嘗有群盜夜劫,秀呼大風欿起,盜皆潰走。
其靈異大都類此。
後仙去。
張中 字景和,臨川人。
遇異人授太乙數,談禍福多驗,今人多秘錄其言,常戴鐵冠,因号曰鐵冠道人。
時高皇帝初駐師滁陽,道人谒上曰:天下大亂,非命世之主,未易安也。
以今觀之,其在明公乎?上問其說,對曰:明公龍瞳鳳日,狀貌非常,貴不可言。
若神??渙發,如風掃陰翳,即受命之日也。
上奇之,留于幕下。
屢從征伐,每令望氣以決休咎,言出必驗。
鄱湖之戰,陳友諒巳中流矢死,兩軍皆未知覺。
道人望氣知之,密奏曰:友諒死矣,然其下未知,猶為之力戰。
請為文以祭,使死囚持往哭之,則彼衆氣奪,而公事濟矣。
上從其言,漢兵遂大潰。
徐武甯王為列将時,道人謂之曰:公兩顧赤色,目光如火,官至極品,所惜者僅得中壽耳。
後果以五十四而薨。
梁國公藍玊攜酒訪道人,道人野服出迎,玊不悅,因戲日:吾有俚語,請先生屬對雲:腳穿芒履迎賓,足下無禮。
道人指玊所持柳杯,複之曰:手執椰瓢作盞,尊前不忠。
後玊以謀逆伏誅。
道人居都下數年,一旦無故自投于大中橋水死,乃水解也。
上命求其屍不獲。
巳而潼關守吏上奏雲:某月某日,鐵冠道人策杖出關,計之,正其投水之日。
周颠仙 不知其名,自言南康建昌人。
年十四得颠疾,行乞南昌三十餘年。
忽有異言,凡新官到任,必谒見而訴之。
其詞曰:告太平。
是時元天下承平,日久将亂,故颠先發此言也。
高皇帝每出,颠必向前遮拜,而每以告太平為言。
上厭之,命沃以燒酒,觀其如何。
颠劇飲終不醉,欲遂除之。
颠曰:公甯能死我乎?水火金梃,直若無耳。
乃命覆以巨缸,積等煅之,火熄,啟缸,正坐晏然,乃複煅之,颠猶故也。
再加薪久煅之,啟缸,但煙凝缸底。
颠微撼其首,即醒然無恙。
上乃令寄食蔣山寺,日與諸僧撓競。
月餘,僧以實奏,言其異常。
與沙彌争飯,遂不食。
巳半月,上便命駕往視之。
颠出谒上,殊無倦容饑色。
上飯于翠微,設盛馔,召之侍食。
既而令僧且餓之,谕之以為清齋。
僧因閉颠空室中,水米不入口者二十有三日。
上又自往,谕之:吾來為汝開齋。
令諸将校先饋之。
衆各進酒馔,颠盡食之,既悉吐去。
上命至侍食,仍大飲,亦似有酣态。
乃趨出洗行,伺上還,伏于道右,以手畫地為圈,顧謂上曰:你打破一桶,成一桶矣。
巳而王師狥九江,上問颠此行何如?對曰:好。
上曰:彼巳稱帝,今欲取之,嗤不難乎?颠仰視屋久之,端首正容,搖手曰:上面無他的。
上曰:汝從行可乎?日可。
即以所扶杖高舉趨前,作揮擊狀,以示必勝意。
行至皖城,苦無風,遺問颠。
颠日:隻管行,隻管有風,無膽不行,便無風。
乃令衆挽舟,不三裡,風起。
既而狂飙猛作,倏忽達小孤。
上論衆,但聞颠言,即來白。
至馬當,江豚戲波中,颠曰:水怪見,當損人多。
上聞之怒,令持颠去,投之江。
人之衆與颠俱來,上曰:何不投之?衆曰:頻擲不能死。
上乃更與同食。
食罷,颠整容饬衣,若遠行狀,趨近上前,郵腰伸頸而嘻曰:你殺之。
上曰:且未可殺,?縱汝。
乃縱之廬山,莫知所之。
上後親為文勤石廬山,以紀其事。
冷謙 字啟敬,洪武初為協律郎,郊廟樂章,多其所撰。
謙有友人,貧不法自給,求濟幹謙。
謙曰:吾指一處所,汝往焉,慎勿多取。
乃于壁間畫一門,一鶴守之,令其友敲門,門忽自開,入其室,金寶燦然盈目。
其友恣取以出,而不覺遺其引。
他日,内庫失金,守藏史疑庫中何以有遺引,必此人盜也,乃書其姓名,執而訊之,詞及謙,因并執謙。
謙将至城門,謂拘者曰:吾死矣,安得少水以救吾渴?拘者以瓶汲水與之,謙且飲,且以足插入瓶中,其身漸入。
拘者曰:汝不出,吾輩皆坐死矣。
謙曰:無害,汝但持瓶徑至禦前。
上問之,瓶中辄應如響。
上曰:汝出見朕,朕不殺汝。
謙對:臣有罪,不敢出。
上怒,擊其瓶碎之,呼之,片片皆應,竟不知所在。
後有人于蜀中見之。
周玄初 姑蘇人,精神溢目,不類塵中人。
事每孝,尤好澤物。
初得道于李拱瑞,能除邪妖,禱雨奇應。
洪武中,屢被召命,呼緻留雨,以著神異。
時設神樂觀,授正一仙官,領觀事,别号鶴林,有鶴林集。
任風子 範縣人,狀貌奇異。
少孤,為酒家傭,遇異人,授以仙術,遂修煉于安平鎮之真武廟,經旬不食,雖隆冬單衣,行乞于市,氣體完粹,雙目炯然,言休咎立應。
弘治甲子冬,端坐而屍解。
後有人見其在遼陽。
裴仙 弘治初,人嘗見之。
後嘗寓夏桂洲公家。
一日,夫人歸甯,裴拽其轎,作兒啼,至晚,夫人卒。
公再相,裴聞命辄喚,奈何。
沈野雲 本朝烏程人,名道甯。
幼習外學,精仙傳。
朝廷累召禱雨,旱辄驗,賜三品诰,封為至高道士。
海上老人 不知姓字。
發如銀絲,顔如渥赭,雙目澄澈,左手常握而不開,日進生果三枚,水一勺而巳。
洪武壬午過濟,永樂間複至。
成化乙巳,濟南衛指揮朱顯奏聞,賜姓名王上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