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七

關燈
英宗治平中,随龍圖陸公寓桂林,後轉徙秦、隴。

    久之,訪扶風馬默處厚于河東,乃以所著悟真篇授處厚曰:平生所學,盡在是矣。

    願公流布此書,當有因書而會意者。

    元豐五年夏,趺坐而化,住世九十九歲。

    弟子用火燒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芡實,色皆绀碧。

    識者謂曰:此道書所謂舍利耀金姿也。

     後七年,劉奉真遇紫陽于王屋,出留詩一張而去。

    紫陽嘗自謂已與黃勉仲維楊于先生三人皆紫微星,号九皇真人,因誤校勘劫運之籍,遂谪人間。

    今垣中光耀可見者,隻六星巳。

     劉鬥子 名奉真,或名劉鬥子,建康人,張紫陽弟子。

    初修煉白龍洞中,後白日升天。

     石泰 常州人,字得才,号杏林,又号翠玄子。

    遇張紫陽,得金丹之道。

    初,紫陽得道于劉海蟾,海蟾曰:異日有為汝脫缰解鎖者,當以此道授之,餘不可輕傳也。

    後紫陽三傳非人,三遭禍患,誓不敢妄傳,乃作悟真篇行于世,曰:使宿有仙風。

    道骨之人讀之自悟。

    複罹鳳州,太守怒,誣以會坐黥竄經由。

     邠境酒肆中,遇杏林,告以故。

    杏林曰:邠太守。

    泰故人也。

    乃為之先容,一見獲免。

    紫陽感之,曰:此恩不報,非人哉!盡以丹法傳于杏林。

    杏林道成,亦作還元篇行于世。

    壽一百三十七,于宋高宗紹興二十八年中秋日屍解。

     後二年,易介複見杏林于羅浮山。

     趙吉 瑞州高安人,狂而落魄,兩月皆翳,自言生一百二十七年矣。

    宋元豐中,蘇轍谪高安,吉往見之,曰:吾知君好道而不得要,陽不降,陰不升,故肉多而浮,面赤而□教。

    轍咒水以漑百體,經旬諸疾皆愈。

    吉後屍解于興國軍。

     徐問真 東萊濰州人,有道術,與歐陽修善。

    一日,求去甚力,修留之,不句曰:我友罪,我與公卿遊。

    修使童子送乏,果有□冠丈夫,長八尺餘,俟于道,以瓢覆酒于掌中,少飲童子,因遣回,遂不見。

    童子後亦發狂,莫知所之。

    嘗教修弘氣愈足疾,蘇轼試之亦驗。

     黃希旦 昭武長樂裡人,号支離子。

    居九龍觀,修然有出塵之志。

    宋熙甯五年,作五福宮。

    小希旦以戒行清潔,召至京師。

    後二年,化形于太一宮。

    後複見于蜀,寄友人詩曰:昔遊西太一,今曰返成都。

    若問去來事,雲藏月影孤。

     徐熙春 邵武人。

    宋熙甯初,夢一鐵冠道人,儀容修偉,既寤,至城南五峰院。

    後遇道人,如所夢者,自雲姓蔡,住武夷。

    遺以五華草,食之甘美。

    自此不複粒食,惟飲清泉。

    約以某曰會武夷。

    至期而往,蔡巳先至。

    徐以水深不能渡,止于金身院修煉,頃屍解。

     申屠有涯 宋人,居宜興。

    嘗攜一瓷瓶。

    一日,與衆渡舟中,出瓶中酒飲,大吐,衆惡逐之,乃挈瓶登岸,倚杖吟曰:仲尼非不賢,為世所不容。

    蚩蚩同舟子,不識人中龍。

    吟畢,躍身入瓶中。

    衆駭,舉瓶碎之,寂無所見。

     朱有 泾州人,少竄戍五符。

    宋元豐初,泸賊犯塞,诏起秦卒征之,軍次資中。

    郡有醮壇山,李阿詩仙台。

    有往來台上,俄二鳥飛鳴争食,墜地若松肪者。

    有取食乏,即腹脹且渴,求池飲水,遇一道士,指松曰:食此葉可療也。

    忽不見。

    有如其言,渴遂止,自覺心爽神清。

    有初不知書,不飲酒,至是高吟劇飲,脫五符而仙去。

     陳仁嬌 南海陳玘女也。

    嘗夢為逍遙遊,及寤,每專思舊遊不釋。

    忽八月望丙夜,有仙女數百,從空招之,仁嬌超然随衆,往朝于帝,遂命掌蓬萊紫虛洞。

    宋元祐中,降于廣州進士黃洞家者再。

     邵琥 宋湘陰縣人。

    少與兄玘、弟圭同遊太學,遇至人。

    後歸都峤山,結庵修煉。

    元符初,蘇轼自嶺表歸,訪琥,留庵旬餘。

    後琥又于西蜀峨眉山結庵。

    無何遁去,但留詩壁間:雲。

    往往來來三十年,更無蹤迹在西川。

    功成行滿升天去,此首山頭月正圓。

     雷隐翁 名本少,磊洛不群。

    既長,業進士,再試即棄去,默坐終日。

    或證其癡,隐翁笑曰:終不以吾癡易汝黠。

    一日,以術授其子,因出遊不返。

    宋無祐間,有朝士遊羅浮山,見其坐于松下,自道姓名雲:雷隐翁。

     林靈素 字通叟,永嘉人。

     母夜歸室,見紅雲覆身,因有孕。

    懷二十四月,一夕,夢神人,綠袍玊帶,眼出日光,執筆告曰:來。

    曰,借此居也。

    次日,靈素誕,金光滿室。

    五歲不語。

    忽有道士不告而入,見靈素曰:久别,特來相谒。

    相顧撫掌大笑,自此能言。

    七歲,粗能作詩,日記萬言。

    蘇東坡以曆日與讀,一覽能誦。

    東坡驚曰:子聰明過我,富貴可立待。

    靈素笑而答曰:生封侯,死立廟,不離下鬼,非子志也。

     年三十,遊西洛,遇道士姓趙,授以神霄天壇玊書,書中有神仙變化法,并興雲緻雨、符咒驅文百鬼,役使萬靈等法,自後無施不靈。

    次年,嶽陽酒肆複遇趙道士雲:吾漢天師弟子趙升也。

    向授玊書,宜謹行之。

    行當為神霄教主,兼雷霆大判官,以輔東華帝君也。

     崇甯五年八月十五。

    夜,徽宗夢遊神霄府,赴玊帝召,騰空而上,遙見天門一人,星冠法服,執生,引帝入門,上有朱牌字曰:神霄玊阙之門。

    次過一小院,曰玊樞院,一朱衣吏迎帝入,曰:此帝君舊居也。

    及朝見,玊帝傳旨雲:宜任忠賢,去奸邪,保社稷。

    帝自天門而下,百餘步,見一道人,青衣青巾,跨青牛而上,導從甚肅,至帝前呼萬歲。

    言訖,駕青牛而上天門。

    帝夢覺記之。

     大觀二年,诏求天下有道之十。

    茅山宗師以靈素薦,入見。

    帝曰:卿有何法術?靈素雲:臣上知天上,中識人間,下知地府。

    先年中秋,上朝玊帝,臣曾瞻見天顔。

    帝曰:朕方省之,向乘青牛何在?曰:寄養外國,不久當進上也。

    帝甚奇之。

    不時宣召人内,删定道史經簏靈壇等事。

    帝以師事之,特建神霄宮。

    宮成,帝引百官遊行,吟曰:宣德五門來萬國。

    蔡京等沉思無答,靈素辄應曰:神霄一府?諸天。

    帝大喜。

    帝欲修雷書金經全足,收入道藏,永訪不得。

    靈素靜夜飛神,奏告上帝,乞賜觀雷書并霆司等印。

    上帝遣玊女以二印授之,并雷書五卷。

    靈素遂錄雷書進上,至是始金。

     政和七年,高麗國果進青牛,帝大喜,即以賜靈素。

    重和元年,華山因開三清殿基,石匣中有雷文法書一冊,金地繭紙,進至禦前,與靈素所錄雷書,一字不差。

    帝于禁中封,自書青詞密奏。

    次日,問靈素曰:昨朕所奏青詞,達否?對曰:未達,緣誤寫一字。

    靈官未敢以聞。

    乃讀帝青詞朗朗。

    帝撫靈素背曰:先生真神仙也。

    因賜号金門羽客。

     一日,靈素侍膳,帝歎曰:日思皇後英魂,先生可能緻一見不?靈素曰:諾。

    至夜,設??飛符召之,奏雲:皇後見在王華宮,與王母宴集,頃刻即當至矣。

    俄異香襲人,天花亂墜,仙樂滿空。

    皇後駕青鸾而至,謂帝曰:臣妾昔為仙官主者,因神霄相會,思凡谪下人間,今還複居舊職。

    願陛下防丙午之亂,任忠去奸,誅童、蔡以謝天下,其禍可免。

    帝問:卿昔在仙班,是何職位?後曰:即紫虛元君陰神,陛下即東華帝君也。

    帝曰:禁中諸人,有自天降者不?後曰:明節乃紫虛玄靈夫人,王皇後乃獻花散薩,太子乃龜山羅漢尊者,蔡京乃比都六洞魔王,大頭鬼童貫是飛天大鬼母,林先生是神霄教主兼雷霆大判官,徐知常是東海巨蟾精。

    帝又問:國祚如何,默默不答,漸隐身而去。

     靈素嘗侍宴太清樓下,見元祐黨碑,即稽首。

    上怪問之,對曰:碑上皆天上星宿,臣敢不稽首。

    因為詩曰:蘇黃不作文章伯,童蔡翻為社稷臣,三十年來無定論,不知奸黨是何人。

     帝他日又謂靈素曰:安得見真武聖像,靈素曰:容臣同虛靜天師奉請。

    焚符畢,黑雲蔽日,大雷霹靂,火光中現出龜蛇,須臾降一巨足。

    塞于殿前。

    帝拜雲:願聖祖見身,俾得瞻仰。

    遂現身長丈餘。

    端嚴妙相,皂袍金申玊帶,腕劍披發跣足,頂有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