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果如其言。
郭瓊,東方郡人,形貌醜劣,而意度過人。
扶杖遊行。
每寄宿人家,辄乞薪自照,讀書不眠。
主人有笥中秘書纖緯,緘縢甚密,而瓊皆能知之,如悉覽然,莫不服其神異。
聞瓊寄宿,則閉戶塞門,蓋恐知其家陰事。
瓊每至人家,出袖中二把筭子,散置膝前,則人家隐事皆知。
或晝卧不閉目,行地無蹤,祖裼如狂。
漢武帝見而異之。
太山老父者,莫知其姓名。
漢武帝東巡狩,見老父鋤于道間,狀如五十許人,而面若童子,頭上白光高數尺,怪而問之,老父答曰:臣年八十五,時,衰老垂死,頭白齒落。
有道士教臣絕谷,戚不飲水,并作神枕。
枕中有三十三物,其二十四物以象二十四氣;其八物以應八風。
臣道行之,轉老為少,發白更裡,齒落複生,日行三百裡。
臣今年百八十矣。
武帝愛其方,賜之金帛。
老父後入岱山中,或十年五年,一還鄉裡,三百餘年,乃不複還也。
拳夫人,漢武帝妃。
武帝巡狩過河,見青紫氣自地屬天,望氣者以為其下有奇女,必天子之祥。
求之,見一女子,在空棺中,姿貌殊絕,兩手俱拳。
帝令開其手,數百人擘,莫能開,上自披手,即信,由是得幸,号為拳夫人。
進為婕安,居鈎弋宮,解黃帝素女之術,有寵,孕十四月,産昭帝。
帝曰:堯十四月而生,鈎弋亦然。
乃命其門曰堯母門。
魚生女,長樂人。
初餌胡麻,漸絕火谷,凡十餘年,小壯,色如桃花。
一日,與知故别,入華山。
後五十年,有識者,逢生女乘白鹿,從王母遊焉。
複還家,謝其親裡知故而去。
程偉妻者,漢黃門郎程偉之妻也。
偉好黃白術,娶妻方氐。
偉常從駕,而無時衣,妻請緻兩絹,絹無故至前,偉按枕中鴻寶,作金,不成。
妻即因偉爐中水銀,出囊中藥少許投之,即成金。
偉大驚曰:道在汝處,而不早告我,何也?妻曰:得之湏由命。
偉乃日夜說誘之,賣田宅以供美食衣服,終不肯告。
偉乃與其侶謀,欲杖逼之,妻辄知之,曰:傳道必當。
得人,如其人,雖道路相遇,當傳之;如非其人,雖寸斷而支解,終不傳也。
遂徉狂,裸而走,以泥自塗,乃卒,屍解去。
壽光候者,能劾百鬼衆魅,令自縛見形。
有鄉人婦為魅所迷,候為治之。
一大蛇長數丈,自死于門外。
又有神樹,人止其下辄死,鳥度必墜。
候往治之。
樹盛夏祜洛,有大蛇長七八丈,懸死樹上。
漢武帝聞而召見,假試問之曰:吾殿下夜半後,常有數人绛衣被發,持火相呼,能治之乎?曰:此小怪,易爾。
帝僞使三人為之候設法,三人登時仆地無氣。
帝大驚曰:非魅也,朕相試耳。
解之即蘇。
史通平,漢新莽時,自會稽來蜀,詣峨嵋山,谒天皇真人,授以三一之法,及五符訣。
遂居青神縣地,置茅廬,湅太丹,龍虎成形,餌之,複廣行陰德,功滿白日飛升。
馬明生,臨淄人,名和,字君實。
少為賊傷殆死,得遇太真王未人,與藥一丸,服訖即俞,乃自号為馬明生。
随夫人入岱山石室,試以鬼怪狼虎不懼,挑以美女不動。
夫人曰:可教矣。
會安期生至,夫人以明生付之,作詩留别而去。
後得安期丹經神方,入華山修煉。
漢靈帝時,太傳胡廣訪以國事,皆驗。
丹成,餌之,白日升天。
丁義,瑞州人,以神方授吳真君,女秀英亦成仙。
今瑞州崇元觀有秀英煉丹之所,丹井具存焉。
秀英附。
莊君平,福州有道人,嘗與一老叟同室,歲餘,告之曰:吾乃漢莊君平也。
取一書授之。
天明,叟出,不複歸。
視其書,皆修身度世之說。
但記其書中有雲:事業與功名,不直二杯水。
薊子訓淂神異之道,既到京師,公卿以下候之者,坐上恒數百人,皆為設酒脯,終日不匮。
後遁去,遂不知所之。
初去之日,唯見白雲騰起數十處。
後人于長安東霸城見。
之,與一老翁共摩挲銅人,相謂曰:适見鑄此,而巳近五百歲矣。
見者呼之曰:薊先生小住。
并行相應,視若遲徐,而走馬不及。
焦先,字孝然,河東太陽人。
無父母兄弟,年一百七十,常食白石,日伐薪施人,從村頭一家起,周而複始。
人或為具食,則食之,絕不與入語。
若其門無人,則置薪于門間,便去。
及魏受禅,居河之湄,結草為??,冬夏袒露,垢污如泥,數日一食,或勿老忽少。
太守董經往視之,亦不與語。
魏伐吳,或問其勝敗,孝然不答,謬為歌曰:祝衄祝衄,非魚非肉。
更相追逐。
本為殺牂,弟更殺羖??。
魏軍敗,人推其歌。
牂羊指吳,羖??指魏也。
後野火燒其??,先危坐??下不動,衣亦不焦。
又更作??,時天大雪,??為壓倒。
人往視之,不見先所在,謂巳凍死,乃折??索之,見先熟卧于雪下,顔色休休然,如醉卧之狀。
後二百餘年,乃與人别去,不知所适。
魏書:自羲皇以來,一人而巳。
陸雲焦生頌:焦生蔔居,在河之東。
皓襟解帶,嘉卉結容。
頤神太素,淑思玄沖。
在彼黃堂,明道固窮。
唐公昉,漢城固人。
王莽居攝二年,公昉為郡吏,勿遇真人授以樂,拔宅仙去。
或雲:李八百居寒泉山,公肪師事之。
靈壽光,扶風人,年七十餘,得朱英丸方,合而服之,轉更少壯,年如二十時。
漢獻帝建安元年,光巳二百二十歲。
常寄寓江陵胡田家,無疾而卒。
田為殡埋之。
百餘日,人複遇于小黃,附書與田。
田得書,發棺視之,釘亦不脫,唯履在棺内。
南陽公主下嫔王鹹,綏和間,王莽秉政,謂鹹曰:國危世亂。
但當退而修身,鹹不能從。
公主遂如華山結盧,精思丹道。
歲餘,乘雲冉冉而去,鹹追之,升層嶺,漠然無迹。
嶺上見遺朱履一雙,取之,巳化為石。
後人名其峰曰公主峰。
陰長生,新野人,漢和帝陰後之曾祖也。
不慕榮位,潛心好道。
聞馬明生得度世法,遂入諸名山求之。
至南陽太和山中,得見明生,師事之。
明生不教以度世之道,但旦夕與談當世事十餘年,長生不少怠。
時共事明生者十二人,皆怨恚而去,獨長生禮敬彌笃,積二十年,明生始間其所欲,長生跪曰:乞生爾。
明生哀其語而告之曰:子真求道者也。
始将長生入青城山,煮黃土為金以示之,即日授以太清金液神丹,乃别去。
于是長生入武當山石室中合丹,先服半劑,未即升天。
乃大作黃金數萬斤,以施天下窮乏。
施盡,再服丹半劑,白日升天。
□終。
列仙傳二
郭瓊,東方郡人,形貌醜劣,而意度過人。
扶杖遊行。
每寄宿人家,辄乞薪自照,讀書不眠。
主人有笥中秘書纖緯,緘縢甚密,而瓊皆能知之,如悉覽然,莫不服其神異。
聞瓊寄宿,則閉戶塞門,蓋恐知其家陰事。
瓊每至人家,出袖中二把筭子,散置膝前,則人家隐事皆知。
或晝卧不閉目,行地無蹤,祖裼如狂。
漢武帝見而異之。
太山老父者,莫知其姓名。
漢武帝東巡狩,見老父鋤于道間,狀如五十許人,而面若童子,頭上白光高數尺,怪而問之,老父答曰:臣年八十五,時,衰老垂死,頭白齒落。
有道士教臣絕谷,戚不飲水,并作神枕。
枕中有三十三物,其二十四物以象二十四氣;其八物以應八風。
臣道行之,轉老為少,發白更裡,齒落複生,日行三百裡。
臣今年百八十矣。
武帝愛其方,賜之金帛。
老父後入岱山中,或十年五年,一還鄉裡,三百餘年,乃不複還也。
拳夫人,漢武帝妃。
武帝巡狩過河,見青紫氣自地屬天,望氣者以為其下有奇女,必天子之祥。
求之,見一女子,在空棺中,姿貌殊絕,兩手俱拳。
帝令開其手,數百人擘,莫能開,上自披手,即信,由是得幸,号為拳夫人。
進為婕安,居鈎弋宮,解黃帝素女之術,有寵,孕十四月,産昭帝。
帝曰:堯十四月而生,鈎弋亦然。
乃命其門曰堯母門。
魚生女,長樂人。
初餌胡麻,漸絕火谷,凡十餘年,小壯,色如桃花。
一日,與知故别,入華山。
後五十年,有識者,逢生女乘白鹿,從王母遊焉。
複還家,謝其親裡知故而去。
程偉妻者,漢黃門郎程偉之妻也。
偉好黃白術,娶妻方氐。
偉常從駕,而無時衣,妻請緻兩絹,絹無故至前,偉按枕中鴻寶,作金,不成。
妻即因偉爐中水銀,出囊中藥少許投之,即成金。
偉大驚曰:道在汝處,而不早告我,何也?妻曰:得之湏由命。
偉乃日夜說誘之,賣田宅以供美食衣服,終不肯告。
偉乃與其侶謀,欲杖逼之,妻辄知之,曰:傳道必當。
得人,如其人,雖道路相遇,當傳之;如非其人,雖寸斷而支解,終不傳也。
遂徉狂,裸而走,以泥自塗,乃卒,屍解去。
壽光候者,能劾百鬼衆魅,令自縛見形。
有鄉人婦為魅所迷,候為治之。
一大蛇長數丈,自死于門外。
又有神樹,人止其下辄死,鳥度必墜。
候往治之。
樹盛夏祜洛,有大蛇長七八丈,懸死樹上。
漢武帝聞而召見,假試問之曰:吾殿下夜半後,常有數人绛衣被發,持火相呼,能治之乎?曰:此小怪,易爾。
帝僞使三人為之候設法,三人登時仆地無氣。
帝大驚曰:非魅也,朕相試耳。
解之即蘇。
史通平,漢新莽時,自會稽來蜀,詣峨嵋山,谒天皇真人,授以三一之法,及五符訣。
遂居青神縣地,置茅廬,湅太丹,龍虎成形,餌之,複廣行陰德,功滿白日飛升。
馬明生,臨淄人,名和,字君實。
少為賊傷殆死,得遇太真王未人,與藥一丸,服訖即俞,乃自号為馬明生。
随夫人入岱山石室,試以鬼怪狼虎不懼,挑以美女不動。
夫人曰:可教矣。
會安期生至,夫人以明生付之,作詩留别而去。
後得安期丹經神方,入華山修煉。
漢靈帝時,太傳胡廣訪以國事,皆驗。
丹成,餌之,白日升天。
丁義,瑞州人,以神方授吳真君,女秀英亦成仙。
今瑞州崇元觀有秀英煉丹之所,丹井具存焉。
秀英附。
莊君平,福州有道人,嘗與一老叟同室,歲餘,告之曰:吾乃漢莊君平也。
取一書授之。
天明,叟出,不複歸。
視其書,皆修身度世之說。
但記其書中有雲:事業與功名,不直二杯水。
薊子訓淂神異之道,既到京師,公卿以下候之者,坐上恒數百人,皆為設酒脯,終日不匮。
後遁去,遂不知所之。
初去之日,唯見白雲騰起數十處。
後人于長安東霸城見。
之,與一老翁共摩挲銅人,相謂曰:适見鑄此,而巳近五百歲矣。
見者呼之曰:薊先生小住。
并行相應,視若遲徐,而走馬不及。
焦先,字孝然,河東太陽人。
無父母兄弟,年一百七十,常食白石,日伐薪施人,從村頭一家起,周而複始。
人或為具食,則食之,絕不與入語。
若其門無人,則置薪于門間,便去。
及魏受禅,居河之湄,結草為??,冬夏袒露,垢污如泥,數日一食,或勿老忽少。
太守董經往視之,亦不與語。
魏伐吳,或問其勝敗,孝然不答,謬為歌曰:祝衄祝衄,非魚非肉。
更相追逐。
本為殺牂,弟更殺羖??。
魏軍敗,人推其歌。
牂羊指吳,羖??指魏也。
後野火燒其??,先危坐??下不動,衣亦不焦。
又更作??,時天大雪,??為壓倒。
人往視之,不見先所在,謂巳凍死,乃折??索之,見先熟卧于雪下,顔色休休然,如醉卧之狀。
後二百餘年,乃與人别去,不知所适。
魏書:自羲皇以來,一人而巳。
陸雲焦生頌:焦生蔔居,在河之東。
皓襟解帶,嘉卉結容。
頤神太素,淑思玄沖。
在彼黃堂,明道固窮。
唐公昉,漢城固人。
王莽居攝二年,公昉為郡吏,勿遇真人授以樂,拔宅仙去。
或雲:李八百居寒泉山,公肪師事之。
靈壽光,扶風人,年七十餘,得朱英丸方,合而服之,轉更少壯,年如二十時。
漢獻帝建安元年,光巳二百二十歲。
常寄寓江陵胡田家,無疾而卒。
田為殡埋之。
百餘日,人複遇于小黃,附書與田。
田得書,發棺視之,釘亦不脫,唯履在棺内。
南陽公主下嫔王鹹,綏和間,王莽秉政,謂鹹曰:國危世亂。
但當退而修身,鹹不能從。
公主遂如華山結盧,精思丹道。
歲餘,乘雲冉冉而去,鹹追之,升層嶺,漠然無迹。
嶺上見遺朱履一雙,取之,巳化為石。
後人名其峰曰公主峰。
陰長生,新野人,漢和帝陰後之曾祖也。
不慕榮位,潛心好道。
聞馬明生得度世法,遂入諸名山求之。
至南陽太和山中,得見明生,師事之。
明生不教以度世之道,但旦夕與談當世事十餘年,長生不少怠。
時共事明生者十二人,皆怨恚而去,獨長生禮敬彌笃,積二十年,明生始間其所欲,長生跪曰:乞生爾。
明生哀其語而告之曰:子真求道者也。
始将長生入青城山,煮黃土為金以示之,即日授以太清金液神丹,乃别去。
于是長生入武當山石室中合丹,先服半劑,未即升天。
乃大作黃金數萬斤,以施天下窮乏。
施盡,再服丹半劑,白日升天。
□終。
列仙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