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像列仙全傳卷之五

關燈


    思邈以是方曆試皆效,乃編入千金方中。

     隋文帝征為國子博士,不就。

    嘗密謂人曰:過此五十年,當有聖人出,吾方助之,以濟生民。

    至唐太宗召,始詣京師。

    上訝其容少,曰:故知有道者誠可尊重,羨門之徒,豈虛言哉!求徽三年,年巳百餘歲。

    一日,沐浴,衣冠端坐,謂子孫曰:吾今将遊無何有之鄉矣。

    俄而氣絕,月餘,顔色不變。

    及入棺,唯空衣焉。

    後明皇幸蜀,夢思邈乞武都雄黃,即命中使赍十斤,送于峨眉頂上。

    中使上山未半,見一人幅巾被褐,須眉皓白,二青衣童丸髻夾持,指大??石曰:可置藥于此。

    石上有表,錄謝皇帝。

    使視石上大書百餘字,遂錄之,随為随滅。

    寫畢,石上無複字矣。

    須史,白氣漫起,因忽不見。

     成都有一僧,誦法華經甚專,雖兵亂,卒不能害。

    忽一日,有仆人至,雲:先生請師誦經。

    經過煙岚中,入一山居。

    仆雲:先生老疾起遲,請誦經至寶塔品,欲一聽之。

    僧誦至此,先生出,野服杖藜,兩耳垂肩,焚香聽經罷,遂供僧以藤??竹箸,秫飯一盂,杞菊數瓯,僧食之絕。

    無鹽酪,味美若甘露。

    複贈錢一缗。

    仆送出路口,僧因問曰:先生何姓?曰:姓孫。

    曰:何名?仆于掌中手書思邈二子。

    僧大駭,視仆,遽失不見。

    視錢皆金錢也。

    僧自此身輕無疾。

    宋真宗時,僧巳二百餘歲,後莫知所之。

     黃子陽 後魏人,知長生之訣,住博落山中,九十餘年,但食桃皮,飲石中黃水。

    後司馬季主以導仙八方傳之,遂能度世。

     趙真人 名旦,得仙教,隐于青城山。

    隋文帝聞,诏使聘之,以為蜀郡太守。

    郡有冷源大河,河藏毒蛟,蛟動則河決傷人。

    端陽日,真人命千兵鳴金鼓于河上,遂下水斬蛟。

    頃之,見太守右手執劍,左手執蛟頭而出。

    時同入水者六人,人因号為七聖。

    及隋亂,複隐去。

    搜神記雲:即□口二郎神也。

     潛翁 隋開皇中,鍊形于漳州石壁山,養白蝦蟆以自随,後不知所終。

     岑道願 江陵人。

    隋末,避難至三峽,隐萬州岩。

    常食黃精,罕見喜怒。

    百餘歲,膚若冰雪,積二十年,蛻迹而去。

     崔之道 舒城人,為真源宮道士。

    嘗見二仙人對奕,與一棋子,令吞之。

    自此言禍福辄應,後屍解去。

     瞿夫人 豫章人。

    隋未,兄為辰州剌史。

    有□元仙者,自豫章來,剌史素高其行,以夫人妻之,複薦其才德以自代。

    隋亡,乃棄官,與夫人隐幹州西之羅山,貧甚,為人傭織以養其姑。

    如此者十年。

    一日,忽謂元仙曰:昨有帝命,當與君别矣。

    俄化為青氣數丈,騰空而去。

     張果隐 于恒州中條山,往來汾、晉間,得長生秘術。

    耆老雲:為兒童時見之,巳言數百歲。

    常乘一白驢,曰行數萬裡。

    休息時,折疊之,其厚如紙,置于巾箱中,乘則以水潠之。

     複成驢唐太宗、高宗征之,不起,武後召之出山,佯死于妒女廟前。

    時方炎暑,須臾臭爛生蟲。

    于是則天信其死矣。

    後有人于恒州山中複見之。

    開元二十三年,明皇诏通事舍人裴晤,馳驿于恒州迎之。

    果勤晤,氣絕而死。

    晤乃焚香宣天子求迎之意,俄頃漸蘇,晤不敢逼,馳還奏之。

    複命中書舍人徐峤、通事舍人盧重玄,齋玺書迎果。

    果至東京,于集賢院安置,備加禮敬,公卿皆往拜谒。

    帝問神仙,不答。

    善息氣,累日不食,數飲酒。

    上賜之酒,辭曰:小臣飲不過二升,有一弟子,可飲一鬥。

    明皇聞之,喜,令召之。

    俄頃,一小道士自殿檐飛下,年可十五六,美姿容,步趣閑雅,谒見上,言辭清爽,禮數臻備。

    明皇命坐,果曰:弟子當侍立。

    明皇愈喜,賜酒飲及一小鬥。

    果辭曰:不可更賜,過度必在所,先緻龍顔一笑耳。

    明皇因逼賜之,醉,酒從頂上湧出,冠沖落地,忽化為金榼。

    上及嫔禦皆驚笑,視之,失道士矣,但金榼在地。

    驗之,乃集賢院中榼也。

    榼僅貯一鬥酒。

    累試仙術,不可窮紀。

     果嘗言:我生堯丙子歲,位侍中,其貌若六七十許。

    時邢和璞善知人夭壽,師夜光善視鬼。

    帝令和璞推果壽,則懵然莫知,密使夜光視之,不見果所在。

    帝謂高力士曰:吾聞飯董而無苦者,奇士也。

    時天寒,因取以飲。

    果三進,頹然曰:非佳酒也。

    乃寝。

    頃,視齒焦縮,顧左右取如意擊堕之,藏帶中,出藥傳之,良久,齒複出,粲然如玊。

     上狩鹹陽,獲一太鹿,将令太官烹之,果曰:此仙鹿也,巳滿千歲。

    昔漢武帝元狩五年,臣曾侍從,畋千上林,獲此鹿,乃放乏。

    上曰:鹿多矣,時遷代變,豈常存乎?果曰:武帝放之時,以銅牌志于左角。

    曰遂命驗之,果有銅牌二寸許,但文字凋落耳。

    上曰:元狩是何甲子,至此年凡幾?果曰:是歲癸亥,始開昆明池,今甲戌八百五十二年矣。

    上命太史校其曆,略無差焉。

    上問葉法善曰:果何人也?答曰:臣知之。

    然臣言之即死,故不敢言。

    若陛下能免冠跣足救臣,臣方敢言。

    上許之。

    法善曰:混沌初分,白蝙蝠精。

    言味絕,七竅流血,僵仆于地。

    上遽詣果所,免冠跣足,自稱其罪。

    果徐曰:此兒多口過,不罰之,恐洩天地之機耳。

    上複哀懇久之,果以水潠其面,法善即時複生。

    帝益重之,诏圖形集賢院,号通玄先生。

     果屢陳老病,乞歸恒州,賜絹三百疋,随從弟子二人,绐驿肩舁到恒州,弟子一人放回,一人相随入山。

    天寶初,明皇遣使征果,果聞辄卒,弟子葬之,後發棺,但空棺而巳。

    帝立栖霞觀祀之。

     葉法善 括蒼人,世為道士,嘗遊白馬山石室,遇二仙人,授以正一三五之法,法厭劾怪鬼。

    唐高宗召詣京師,欲寵以官,不拜。

    睿宗時,拜鴻胪鄉,封越國公。

    開元八年屍解。

     崔子玊 名珏,蕲州彭城人,人稱為崔府君,以其書理陽間,夜斷陰府也。

    初,父讓??于嗣與,每禱于衡嶽。

    是夜,母夢仙童擎一合曰:帝賜合中物,令汝夫婦吞之。

    啟合,見美玊二枚,夫婦各吞其一,覺而有娠,誕于隋大業三年六月六日,子王兒時,神采煥發,日誦千言,不窺群兒之戲。

     迥然自異唐貞觀七年,應賢良科,除潞州長子縣令,發擿人鬼,無異神明。

    一日,示谕居民,自五月望日及望後,一曰無得私宰獵射。

    時有潛出郭外,弋得兔一隻,為城吏搜執庭下。

    子玊訉之曰:若故犯禁,吾不能釋。

    若雖然,願即縣庭受罰,陰府受罰。

    弋人自揆陰理幽遠,願于陰府。

    言訖,辄令施還。

    是夜,弋人方就棺,鬼一黃衣吏拘至一殿庭,見子玊王者冠服,檢諸犯罪狀,或促其年,或堕其後,或減損其祿位。

    弋人亦加決罰,令還,遂驚夢覺,悔恨無及矣。

     一日,門吏白曰:雕黃嶺有虎,甚傷人。

    子玊即遣吏孟完赍符牒至山廟勾虎,虎即出,銜牒随吏至縣。

    子玊責之曰:□乃異類,而啖食人命,罪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