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象列仙全傳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吳郡,王世貞輯次,新都,汪雲鵬校梓。
工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
後化鶴歸,集華表而吟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李八百,蜀人,名真,居筠陽五龍岡,曆夏、商、周,年八百歲,動行則八百裡,時人因号為李八百。
或隐山林,或居廛市,又修煉于華林山石室,丹成還蜀中。
周穆王時,居金堂山,蜀人曆代見之,号紫陽真君。
明香真人,李八百之妹也。
初修道于華林元秀峰,後于峰南五龍岡設??,道成沖舉。
唐天寶中,即其地為元陽觀,封妙應真人。
折象,廣漢人。
少好黃老術,師事東平先生。
家世豐贍,以為多藏必厚亡,散千金以赈貧苦。
或谏之,象曰:窦子文有言,我之施物,乃逃禍,非避時也。
自克亡日,屍解如蛇蛻焉。
宋倫,字玄德,洛陽人。
專心好道,服黃精二十餘年。
周厲王時,老君授以通真經及丹符。
倫得經修行,遂自然通感。
嘗有玊童六人,更遞侍之,凡未來事,預知其吉兇,言無不驗。
能飄然飛舉,淩波涉險,與神仙遊,日行三千裡。
或化為鳥獸,以試人心。
有獵者逐之,常相去五十步、百步不能至。
善射者射之,亦不至。
與病者同寝,其病自痊。
年九十餘。
宣王三十二年,上帝遣仙官下迎,授為太清真人,下司中嶽。
< 玊子,姓章名震,南郡人。
少學衆經,周幽王征之,不起,乃歎曰:人但貪富貴,不知養性,命盡氣絕,雖為王侯,金王如山,何益?獨有學仙,可以無窮。
乃師長桑子,受此衆術。
著。
道書百餘篇,其要術以務魁為主,尤精于五行,演此微如,能起飄風雲雷雨,務發屋折不。
又以草芥瓦石為六畜龍虎,立使能行,分形為數百千人。
又能涉行江海,含水噴之,即成珠,遂不複變。
或時閉氣休息,舉之不起,推之不動,屈之不曲,伸之不直,如此數十日,乃起複如故。
每與諸第子行,各丸泥為馬與之,皆令閉目,須臾皆乘太馬,一日千裡。
又能吐五色雲氣,起數丈,見飛鳥過,指之即堕。
又臨淵投符,忍魚鼈魚鼈,皆自投岸。
又能使諸第子舉眼即見千裡外物,但不能久也。
其務魁時,以器盛水,箸兩魁之間,吹而噓之,水上立有赤光,燒之烨烨而起。
即以此水治百病,病在内者飲之,在外者浴之,皆立愈。
後入崆峒山合丹,丹成,白日升天。
太陽子者,姓離名明,王子之反也。
玊子學道巳成,太陽子乃事玊子,盡弟子之禮,不敢懈怠。
玊子特親愛之,而好酒怛醉,頗以此見責。
然善為五行之道,雖鬓發班白,而肌膚豐盛,面自光華,三百餘歲,猶自不攺。
玊子謂之曰:汝當理身養性,為衆賢法師,乃昏迷大醉,功業不修,大藥不合,雖得千歲,竟難免死,況數百歲乎?此凡庸所不為,況達者乎?後著七寶樹之術,深得道要,服丹得仙,常有世閑五百餘歲,面如少童,秪多酒,其須鬓皓白,不能全其嬰兒也。
太陽女姓朱名翼,敷演五行之道,鹹盡微妙,甚驗且速。
年二百八十歲,色如桃花,口如含丹,肌膚充澤,眉鬓如盡,綽如十七八處子。
奉事絕洞子,丹成,分賜之,俱得仙升。
太陰女姓盧,名全,賦性聰達,智慧過人。
好玊子之道,頗得其法,未能精姓,苦無明師,乃當道沽酒,密欲求賢,積年得久,未得勝已者。
會太陽子過之,飲酒,見女禮節恭修,言詞閑雅。
太陽子喟然歎曰:彼行白虎螣蛇,我行青龍玄武,天下悠悠,知者為誰?女聞之犬喜,使妹問客:土數為幾?對曰:不知也,但南三北五,東九西七,中一耳。
妹還報曰:客大賢者,至德人也。
我始問二,巳知五矣。
遂請入道室,改進妙馔以享之,因自陳訖。
太陽子曰:共事天帝之朝,俱飲神光之水,身登王子之魁,體有五行之寶,惟賢是親,豈有所吝。
遂授以道要及煉丹之方。
丹成,服之得仙,時年已二百歲,猶如少女顔色。
太玄女姓颛名和,少喪夫,有術人相其母子曰:皆不壽也。
乃學道,得玊子之術,遂能入水不濡,盛寒之時,單衣眼冰上,而顔色不變,身體溫暖,可至積日。
能徙官府官殿、城市屋舍于他處,視之無異,複指之,則還其所在。
又門戶椟櫃有關籥者,指乏即開;指山山崩,指樹,樹死,更指之,皆複如故。
一日,與弟子行山閑,日暮,以杖扣山石,石開,皆有門戶,入其中,有屋室、床幾、帷帳、廚廪酒食如常,雖行萬裡無異。
能令小物忽大如山嶽,大物忽小如毫芒,野火張夭,噓之即滅。
又能坐炎火之中,衣裳不燃,閑化為老翁,小兒車馬,無所不為。
行三十六術,甚有神效,起死無數,不見。
其修煉服食,顔色益少,鬓發如鴉。
後白日升天而去。
墨子者,名翟,宋人也。
仕宋為大夫,外陳經典,内修道術,著書十篇,号為墨子。
公輸子嘗為楚王造雲梯以攻宋,墨子說楚王而罷之。
年八十有二,乃歎曰:世事巳可知巳,榮位非可長保,将委流俗,以從赤松子遊矣。
乃謝遣門人,精思至道,想像神仙。
于是夜常聞左右山間有誦書聲。
每卧後,每有人以衣覆之。
墨子乃伺之,見有丁人,乃起問之曰:君豈非山嶽之靈乎?願誨以道教。
神人曰:子有仙骨,志且好道,故來相候,子欲何求?墨子曰:願得長生,與天地相畢耳。
于是神人授以素書、朱英丸方、道靈教戒、五行變化,凡三十五卷。
墨子拜受合作,遂得其效。
乃撰集五行記五卷。
至漢武帝時,遣使者楊遼,束帛加璧,以聘墨子。
墨子不出,視其顔色,如五六十歲人,周遊五嶽,不止一處也。
浮丘伯姓李,居蒿山修道,白日飛升。
嘗作原道歌雲:虎伏龍亦藏,龍藏先伏虎。
但畢河車功,不用提防拒。
諸子學飛仙,狂迷不得住。
左右得君臣,四物相念護。
乾坤法象成,自有真人顧。
又作相鶴經,王子喬傳存千世。
祝雞翁,洛陽人,居屍鄉北山下,養雞百餘年,雞皆有名字,千餘群,暮栖樹上,畫散放之。
翁每呼名,即種别而至。
賣雞及子,得千萬錢,辄置錢去之。
吳作養魚池,後見吳山白鶴孔雀嘗止其傍。
皇太姥,閩人,相傳為婺星之精。
母子二人,居武夷,采黃精以餌,能呼風檄五,乘雲而行。
秦人呼為聖母。
古丈夫。
漢恂大與尹子虛同遊蒿華松下,見古丈夫并一女子。
二生曰:神仙何以至此?古丈夫曰:予本秦之役夫,此為毛玊姜,亦秦宮
工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
後化鶴歸,集華表而吟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李八百,蜀人,名真,居筠陽五龍岡,曆夏、商、周,年八百歲,動行則八百裡,時人因号為李八百。
或隐山林,或居廛市,又修煉于華林山石室,丹成還蜀中。
周穆王時,居金堂山,蜀人曆代見之,号紫陽真君。
明香真人,李八百之妹也。
初修道于華林元秀峰,後于峰南五龍岡設??,道成沖舉。
唐天寶中,即其地為元陽觀,封妙應真人。
折象,廣漢人。
少好黃老術,師事東平先生。
家世豐贍,以為多藏必厚亡,散千金以赈貧苦。
或谏之,象曰:窦子文有言,我之施物,乃逃禍,非避時也。
自克亡日,屍解如蛇蛻焉。
宋倫,字玄德,洛陽人。
專心好道,服黃精二十餘年。
周厲王時,老君授以通真經及丹符。
倫得經修行,遂自然通感。
嘗有玊童六人,更遞侍之,凡未來事,預知其吉兇,言無不驗。
能飄然飛舉,淩波涉險,與神仙遊,日行三千裡。
或化為鳥獸,以試人心。
有獵者逐之,常相去五十步、百步不能至。
善射者射之,亦不至。
與病者同寝,其病自痊。
年九十餘。
宣王三十二年,上帝遣仙官下迎,授為太清真人,下司中嶽。
< 玊子,姓章名震,南郡人。
少學衆經,周幽王征之,不起,乃歎曰:人但貪富貴,不知養性,命盡氣絕,雖為王侯,金王如山,何益?獨有學仙,可以無窮。
乃師長桑子,受此衆術。
著。
道書百餘篇,其要術以務魁為主,尤精于五行,演此微如,能起飄風雲雷雨,務發屋折不。
又以草芥瓦石為六畜龍虎,立使能行,分形為數百千人。
又能涉行江海,含水噴之,即成珠,遂不複變。
或時閉氣休息,舉之不起,推之不動,屈之不曲,伸之不直,如此數十日,乃起複如故。
每與諸第子行,各丸泥為馬與之,皆令閉目,須臾皆乘太馬,一日千裡。
又能吐五色雲氣,起數丈,見飛鳥過,指之即堕。
又臨淵投符,忍魚鼈魚鼈,皆自投岸。
又能使諸第子舉眼即見千裡外物,但不能久也。
其務魁時,以器盛水,箸兩魁之間,吹而噓之,水上立有赤光,燒之烨烨而起。
即以此水治百病,病在内者飲之,在外者浴之,皆立愈。
後入崆峒山合丹,丹成,白日升天。
太陽子者,姓離名明,王子之反也。
玊子學道巳成,太陽子乃事玊子,盡弟子之禮,不敢懈怠。
玊子特親愛之,而好酒怛醉,頗以此見責。
然善為五行之道,雖鬓發班白,而肌膚豐盛,面自光華,三百餘歲,猶自不攺。
玊子謂之曰:汝當理身養性,為衆賢法師,乃昏迷大醉,功業不修,大藥不合,雖得千歲,竟難免死,況數百歲乎?此凡庸所不為,況達者乎?後著七寶樹之術,深得道要,服丹得仙,常有世閑五百餘歲,面如少童,秪多酒,其須鬓皓白,不能全其嬰兒也。
太陽女姓朱名翼,敷演五行之道,鹹盡微妙,甚驗且速。
年二百八十歲,色如桃花,口如含丹,肌膚充澤,眉鬓如盡,綽如十七八處子。
奉事絕洞子,丹成,分賜之,俱得仙升。
太陰女姓盧,名全,賦性聰達,智慧過人。
好玊子之道,頗得其法,未能精姓,苦無明師,乃當道沽酒,密欲求賢,積年得久,未得勝已者。
會太陽子過之,飲酒,見女禮節恭修,言詞閑雅。
太陽子喟然歎曰:彼行白虎螣蛇,我行青龍玄武,天下悠悠,知者為誰?女聞之犬喜,使妹問客:土數為幾?對曰:不知也,但南三北五,東九西七,中一耳。
妹還報曰:客大賢者,至德人也。
我始問二,巳知五矣。
遂請入道室,改進妙馔以享之,因自陳訖。
太陽子曰:共事天帝之朝,俱飲神光之水,身登王子之魁,體有五行之寶,惟賢是親,豈有所吝。
遂授以道要及煉丹之方。
丹成,服之得仙,時年已二百歲,猶如少女顔色。
太玄女姓颛名和,少喪夫,有術人相其母子曰:皆不壽也。
乃學道,得玊子之術,遂能入水不濡,盛寒之時,單衣眼冰上,而顔色不變,身體溫暖,可至積日。
能徙官府官殿、城市屋舍于他處,視之無異,複指之,則還其所在。
又門戶椟櫃有關籥者,指乏即開;指山山崩,指樹,樹死,更指之,皆複如故。
一日,與弟子行山閑,日暮,以杖扣山石,石開,皆有門戶,入其中,有屋室、床幾、帷帳、廚廪酒食如常,雖行萬裡無異。
能令小物忽大如山嶽,大物忽小如毫芒,野火張夭,噓之即滅。
又能坐炎火之中,衣裳不燃,閑化為老翁,小兒車馬,無所不為。
行三十六術,甚有神效,起死無數,不見。
其修煉服食,顔色益少,鬓發如鴉。
後白日升天而去。
墨子者,名翟,宋人也。
仕宋為大夫,外陳經典,内修道術,著書十篇,号為墨子。
公輸子嘗為楚王造雲梯以攻宋,墨子說楚王而罷之。
年八十有二,乃歎曰:世事巳可知巳,榮位非可長保,将委流俗,以從赤松子遊矣。
乃謝遣門人,精思至道,想像神仙。
于是夜常聞左右山間有誦書聲。
每卧後,每有人以衣覆之。
墨子乃伺之,見有丁人,乃起問之曰:君豈非山嶽之靈乎?願誨以道教。
神人曰:子有仙骨,志且好道,故來相候,子欲何求?墨子曰:願得長生,與天地相畢耳。
于是神人授以素書、朱英丸方、道靈教戒、五行變化,凡三十五卷。
墨子拜受合作,遂得其效。
乃撰集五行記五卷。
至漢武帝時,遣使者楊遼,束帛加璧,以聘墨子。
墨子不出,視其顔色,如五六十歲人,周遊五嶽,不止一處也。
浮丘伯姓李,居蒿山修道,白日飛升。
嘗作原道歌雲:虎伏龍亦藏,龍藏先伏虎。
但畢河車功,不用提防拒。
諸子學飛仙,狂迷不得住。
左右得君臣,四物相念護。
乾坤法象成,自有真人顧。
又作相鶴經,王子喬傳存千世。
祝雞翁,洛陽人,居屍鄉北山下,養雞百餘年,雞皆有名字,千餘群,暮栖樹上,畫散放之。
翁每呼名,即種别而至。
賣雞及子,得千萬錢,辄置錢去之。
吳作養魚池,後見吳山白鶴孔雀嘗止其傍。
皇太姥,閩人,相傳為婺星之精。
母子二人,居武夷,采黃精以餌,能呼風檄五,乘雲而行。
秦人呼為聖母。
古丈夫。
漢恂大與尹子虛同遊蒿華松下,見古丈夫并一女子。
二生曰:神仙何以至此?古丈夫曰:予本秦之役夫,此為毛玊姜,亦秦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