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月—1940年12月

關燈
貢獻給未來的同業 恨水 我向來不大會作臨時文字。

    現屆二十九年元旦增刊,同人合約,自己求自己,各作增刊文一篇,我也在湊合之列。

    盡管不會作應時文字,那是不能脫逃的。

    雖然,提起筆來,一部二十四史從何說起呢?我想新聞從業者,一年到頭,總是拿了尺去量人家大門,可也曾拿了鏡照照自己?今日是個開始的日子,說說自己似乎要得。

    什麼事從我們自己說起,這是最恕道的。

    現在不是有許多青年正要加入新聞界嗎?于是就決定了寫這一篇,貢獻給未來同業,聊表歡迎! 陶淵明說:“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在貢獻于諸公之前,我自己先要說自己一句,幹了二十多年的新聞記者,到了于今,所感到的是“腦子裡太空虛了”。

    當我和我相當年歲的朋友跳入新聞界時,國内用卷筒機印報的報紙,還不上十家。

    編印出來的新聞,現在拿來一看,幾乎滿紙都是笑話。

    那個時候,國内很少研究新聞學的專家,自然也沒有這種書籍,我們就以一個純粹外行的資格,從事于新聞事業。

    二十多年的工作,讓我們(我和我相當年歲的朋友,下仿此)碰了無數次的壁,鬧了無數次的笑話,長了很多很多的知識。

    直到現在,我們從經驗裡覺悟過來,“腦子太空虛了”。

    換句話說,做一個迎合時代的新聞記者,還不夠料。

    雖然我們都是中年以上的人了,至多再幹十幾年,就要退休,不夠料也不要緊。

    而中國新聞事業發揚光大的責任,都在比我們年輕的同業肩上;以及有志于此,而還未加入本行的有望青年肩上。

    俗言道得好,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替舊人。

    趁此我們還未歇肩,不但要顧慮到這一個“推”字與“替”字上,而且希望青年及未來的同業,都比我們好,好得多。

    因為,中國抗戰必勝是毋待贅論的。

    勝利以後,我們将要成為世界上的一等強國。

    而強國的新聞記者,拿出來自必出色行當。

    預期着這裡必有不少的趙雲、狄青、薛仁貴和我們壯面子。

    我們縱有一兩個廉頗、黃忠,似乎也就不必拿出來了。

    所以,我們為新聞界計,為中國計,是對青年同業及未來的同業,有很大的期待。

     新聞雖也是一種專門事業,然而這事業所需要的技藝,卻是多方面的。

    在采訪編輯兩部是文藝家的事,到了印刷部是工人的事,談起營業來又是商人了。

    所以人要做個新聞技術全才,那是一種難能的事。

    報業裡面,自然也有專門的專門,一個人用不着樣樣全能來;但是一個良好的新聞記者,對于專門中的各專門,不一定能做,是必須樣樣能夠“知道”些。

    不然,當你負起一部分責任,而與全部要發生關系的時候,你就會感到應付不夠。

    為此,我們常常談起,青年的同業們,以及有志于此的青年,應當趕緊從多方面去學習技藝,不要以一技一藝為已足。

    據我們從事新聞的經驗來說,技藝方面的培植,要做到如下的程度。

     (一)文學的相當修養 新聞記者是天天拿紙面表現給社會看的。

    固然起碼要做到“辭達”的程度,而僅是“辭達”,平鋪直叙,實在不足應付宇宙間事物的萬變。

    所以文學水準必須比普通人要高。

    就國文技術方面說,除了思路清,筆調快,而詞藻還要能相當動人。

    否則,你當主筆的時候,讓你作一篇論文;你作采訪的時候,讓你寫一篇特寫,材料多了你無法寫,材料少了,你更無法寫。

    就說編新聞吧,若編者肚子裡沒有一點兒文字技術,将翻遍了報紙,找不到一個驚人之筆。

    平淡,平淡,越久越平淡。

    這将影響到報紙的銷路了。

    此外是外國文應當懂得兩種,自然也用不着怎樣高深,然而第一種能看看外國報,第二種能翻字典,倒是必須的。

    不出十年,世界的空間必然比現在又要縮小一半,一種外國語都不懂的新聞記者,有許多事情上要發生很大的困難。

     (二)增進幾種基本知識 過去一個時期,報紙歡喜炫耀法律論文,于是引起一部分同業自修法律政治。

    這風氣過去了,現在是多數人愛看看社會學的書。

    其實前者與後者都應該有能翻書一查的程度。

    尤其是普通法律知識,便是個廣告員也該知道。

    此外便是史、地兩科,就現在情形看來,大概多半是欠缺的。

    新聞記者談曆史,并不要上溯漢唐,世界近百年史的沿革,是當清楚的。

    三十年内的現代史,更當明白。

    不要以為報館裡有書可查,平常不必去理會。

    你當了記者,絕不能挑了一挑子大事記、辭典、年鑒之類跟着你跑。

    放在腦子裡是比放在書架上好得多。

    至于地理,是細心的人,他就可以随時在報上找出笑話。

    市上粗制濫造的地圖,絕不足作為我們工作時的工具。

    譬如一個鎮市,應當在河東,而地圖上因一線之差,往往會畫在河西,普通人拿來做閱報的參考,那就謬以千裡了。

    要免除這種錯誤,就在平常對于地理有相當的研究。

     (三)要有豐富的科學常識 現在是科學世界,眼前的事物,哪一項不已經或正在受科學的洗禮?新聞記者沒有豐富的科學常識,怎麼能應付他遇事均可記錄的環境?我随便舉一個例:當馬相老九十六歲的時候,我們在南京一次宴會上談到此事。

    一位青年同業說:“把閏年閏月算起來,馬相伯早過一百歲了。

    ”在座的很有幾個微笑相視。

    他還再三地說着,他欠缺曆法常識,沿着舊社會的說法,錯了而不自覺。

    假使他把這意見寫在報上,豈不塌台之至。

    又如“怪胎”這一類新聞,上海報上常見,記得北平一家同業,曾登過新聞,大事渲染,惹得新聞界引為笑談。

    其實胎有變化,不過是一種病症,毫無足異,用舊文人那種“子不語”的筆墨來描寫,不但表示自己無常識,而對于社會還是很有毒害的。

     (四)盡可能地學習有關技術 有一位頗負聲譽的同業,他教導他的學生,是“手腦并用”為唯一法門。

    可是,由我看來,還待多多地補充。

    新聞記者的身體,所可用到職業上去的,除了腦和手,至少還有耳目、舌、腿。

    我們并不過分地要求,要像美國新聞記者一樣,大家能開汽車、騎馬;實在一點兒,印刷部字架的安排、機械的構造,都應該徹底認識,能排排字,摸摸印刷機,那更好。

    新式簿記、珠算、打字,這些技術,都與新聞管理有密切關系,假使你有意于新聞管理事業,那就非學不可!照相、速寫、速記、收發無線電,這與采訪上有莫大的幫助,會一樣,就有一種成績。

    再就圖畫說,營業需要廣告畫,編輯方面需要素描漫畫,誰會誰就在事業上多一種收獲。

    這所舉的,你不必盡學,可以盡可能地去學習。

     上面所舉的這些辦法,并不是我們由什麼學理上摘錄下來的,隻是我們在從事新聞業的二十年中得來的教訓。

    關于要學習的技能,有些我們懂得一點兒皮毛,有些我們簡直不知道。

    每到了要用無可用,或是不夠應用的時候,我們感到從事此業以前,未曾下過功夫,雖也想亡羊補牢,環境就讓你力不從心。

    我們不願剛踏進新聞界及要來而未來的同業,踏着我們的覆轍,所以願把這點苦悶告訴大家。

    “鴛鴦繡出憑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

    ”中國人這種傳統的學術自私的陋見,是不容存在的。

    我們也不敢說是“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然而“老馬識途”,引諸君走一截近路,有何不可?老馬無所能為,引路是足以勝任的。

     俗言道:幹一行怨一行。

    我和我多數的朋友,都是這樣說我們的子弟,無論他們去幹什麼都可,再不要一誤再誤,讓他做新聞記者。

    這話自然是“有激使然”。

    但“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我們之以不第終其身,也不能埋怨職業選擇之不當,反躬自問,也應當追悔對于新聞學理及技術所“能”所“知”得太少。

    諸君願做新聞狀元乎?則請即日努力。

    若跟着我們來,也不過以得一個不第秀才為滿足。

    那麼,“取法乎中,斯下矣”。

    謹祝新年進步! 1940年1月1日 小心敵人偷米 水 敵國的“米騷動”,在我們預料中已經起來了。

    在敵人這内外交迫的時候,他豈能聽其自然?不聽其自然,便隻有個極簡單的法子,“開源節流”。

     說開源,是向外買米。

    到安南、暹羅、緬甸去買米吧,不但要外彙,而且路途遙遠,在敵國航運恐慌的今天,也調不到船來運。

    那麼,最上算的辦法,莫過于把他一文不值的僞币與日鈔,在我們淪陷區強收,或者在遊擊區及接近戰區的地方偷買了。

     最前線的江南(蘇皖兩省境),去年正是豐收,直到于今,平均米價每石不曾上十元(皖境隻五六元)。

    敵人運了米回去,既救了饑荒,而且還要發一筆大财,他為什麼不幹?我們是江南人,從各方面觀察,料定敵人必有這一舉動。

    時急事迫,我願上上下下大家提防起來。

     1340年1月2日 鳳兮鳳兮 水 中國人理想中的君子之鳥,就是鳳凰。

    這鳥受着自然界的淘汰,宇宙間已經絕迹了。

    據我們祖先形容它:“非梧桐不栖,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也就自然可知。

    不過,飲食兩點是取它幹淨,其意很明;為什麼非梧桐不栖呢?我想,這或者由于鳳凰長了一身很可愛的羽毛,不栖在枝高葉大的梧桐上,恐怕會損害了她的羽毛吧?不但是鳳凰如此,凡屬鳥類也無不愛惜自己的羽毛。

    不過羽毛更美的,也就愛惜得更厲害罷了。

     文人常自負為人中之鳳,而教導文人的師表,更是鳳中之王。

    他們的人格就是鳳凰的羽毛,他們若是為升鬥之祿、妻妾之奉飛下梧桐,鑽入雞鴨群中,人家也就以雞鴨視之了。

    那真可惜之至!“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孔子以王道勸諸侯,還不免楚狂一番浩歎。

    當人家老先生的人(或已當而現在未當),總知道這麼一個典故。

    有道是:“君子不重則不威。

    ”其有所警惕也欤? 1940年1月4日 潛修之士安在 水 國不可以一日無兵,亦不可以一日無士。

    兵守有形之國防,士守無形之國防。

    今古謀國者唯知練兵,而未聞有以練士;有之,則以科舉消磨有為之士耳。

    故士在中國之有為者,多得之自勵與師傳,而非胥賴于國家之培植。

    試以明言之,朱明以科舉取士,而其亡也,崇祯乃有“群臣皆亡國之臣”之痛語。

    及亡之後,而二三孤臣孽子、草莽遺民,則著書立說,力布其民族意識于民間,窮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收買文人之力,而文字獄之繼起也如故。

    洪、楊而後,滿清并文字獄而不得舉。

    至民國紀元前二年,則洪、楊小說,大書種族革命書簽售于市上矣。

    以言士守無形之國防,三百年來,當之無愧者,此皆未能求之于利祿豢養之徒。

     中國潛修自勵之士,其民族意識,恒至堅強。

    苟摩頂放踵有利天下,貴不屑于六國相印,賤亦不辭升鬥之祿,如魯仲連、閻典史者,即其人也。

    風塵莽莽,其人安在乎?餘願百拜而師事之。

     1940年1月5日 意國是貓爪嗎? 水 過去幾天,意大利對蘇聯,頗做出一點架子,但立刻也就和緩下去。

    無疑的這是為了芬蘭的緣故。

     芬蘭與歐洲列強的外交關系,極玄妙之能事,但幹脆言之,列強對芬蘭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英、法如此,德、意亦無不然。

    他們都怕芬蘭一退讓,波羅的海就成了蘇聯的裡湖。

    而德、意所懼,尤甚于英、法。

    但德國是敲掉門牙肚裡落,他不敢向蘇聯提一個字。

    而他人對蘇聯吹胡子瞪眼睛,則是他歡迎的。

    最好又莫過于舊友墨索裡尼出面了。

     墨翁果然為希特勒做“貓爪”嗎?當然不。

    他之所以不安,深恐芬蘭問題解決,蘇聯的箭頭又指着了巴爾幹。

    巴爾幹在墨翁眼裡,自然是塊禁脔。

    假如他得着保證,巴爾幹是意大利的,芬蘭或左或右,他管得着嗎?鑒乎芬蘭,則多邊的外交,亦無不可用之處了。

     1940年1月9日 北平美使館 水 北平寇軍闖入美使館這件事,合衆、路透兩社所傳不同。

    合衆社大概為了美方與寇方發表共同聲明的緣故,隻說寇兵行經警衛線。

    路透社卻說他爬牆闖入衛兵宿舍。

    何者屬實,我們不能武斷,可是,我們不妨談一談美使館的形勢。

     美使館在東交民巷東口路南,大門東西兩個。

    北向東交民巷的馬路,門口有一道水泥人行路,平常行人可走。

    東鄰是一幢大洋樓,西邊無鄰,他們的大操場,緊靠了正陽門内東大街,有道牆圍着(衛兵宿舍,似乎在操場東),南向也沒有人家,是北平的内城城牆。

    這樣看起來,對于路透社的報告,當可按圖索骥了。

     我在北平多年,對于甲國兵士闖進乙國使館的交涉,還未之前聞。

    根據這一點,寇兵之驕橫,寇之侮辱美國,是大可想象的。

     1940年1月12日 三個和尚沒水吃 水 中國人做事,最忌諱“任用私人”四個字。

    其實,任用私人是任何人所不可避免的,而且也無須忌諱。

    問題的關鍵在這裡:私人是否用得适當? 我們辦一件事,需要人幫忙時當然先就我們所知道所信任的裡面去找。

    必等我們所知者不能用,要用者不足信,這才去借才異地。

    這樣,人人不都是有個任用私人的打算嗎?不過,大多數的人用私人,還不是如此而已,大概是把最重要的職務、位置最接近的人,堪用不堪用,卻在所不問。

    等到這位私人幹不下去了,卻找一個能幹的來人當副手。

    結果,正主兒成了一位陪客。

    這就是說,養了一位閑人了。

     大概用人最多的所在,閑人的位置也最多;閑人多了,又不能不更多的用助手。

    于是,兩個水桶當用一個人挑的未免再用一兩個人當助手,也就成了那話“兩個和尚擡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了。

     1940年1月13日 《保衛馬德裡》 水 馬德裡早已屬于佛朗哥了,怎麼還說保衛馬德裡?這不是一句話,這是西班牙共和政府一支歌名。

    在霧氣彌漫的冬天,我想到了它。

     奇怪,“七七”事變前,平津一帶唱這支歌是遭忌的。

    一個冬天,陰雲愁慘,朔風怒号之下,北平的空氣是十分郁結。

    正象征着一班不知死活的缙紳先生,努力着複古運動。

    而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的兒女,卻在紙窗煙火邊,家弦戶誦,唱起了最流行的《保衛馬德裡》。

     缙紳先生說:中國人為什麼唱外國歌?對了!沒米吃,何不食肉糜。

    他們不了解這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的做法。

    然而他們也未嘗能唱“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與夫“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他們根本是奴隸着自己的腦筋,卻怪他人沒有自尊性。

     栖遲在重慶的青年,不少來自燕京的,他們當還記得為唱《保衛馬德裡》而演出自來水淋頭的悲劇吧?然而,西班牙已矣。

    我們還有光明的前途在等着,我們沒有喊錯口号,對了那些缙紳先生也足以自豪了。

     1940年1月15日 掃除文盲應當趕制注音漢字銅模 水 今年的内政,有一項偉大的工作,全國開始掃除文盲。

    我們不必預測成績如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要看看用什麼來掃。

     在廢除漢字實屬難能的今天,而用漢字來掃除文盲,又是“急驚瘋遇着了慢郎中”。

    然則如之何其可?我們就實際說漢人以單音為字,以單字組成語言,再加上各地土音,其複雜非任何拼音字母所能代表。

    羅馬化也好,拉丁化也好,勉強寫出來,甲方寫出,乙方必認為是天書(如閩粵與東三省),怎樣可以普及?折中辦法還是隻有留着漢字的骨骸,旁邊加上國音注音這一套。

    這當然并不幹脆,但漢字如果可以盡廢,則日本早已先我為之了。

    何況我是漢字漢用? 為此,注音國語的書籍,今年應該大量生産,而生産這項書籍的鉛字,上海就不多,更無論重慶,更無論内地。

    未雨綢缪,趕制注音漢字銅模,是一個迫切的工作。

    未知教育當局亦有意乎? 1940年1月20日 劉姥姥眼睛裡 水 《紅樓夢》寫進一個劉姥姥,大家都以為這是作者一種插科打诨的玩意兒。

    有些以往的批評家,隔靴搔癢,也不過說文字上的變化。

    其實,這裡含有偉大的命意,用一個極窮的莊稼人來反映富貴人家的奢侈。

     可惜曹雪芹的原本《紅樓夢》之後半部已失傳。

    不然他在“繩床瓦牖”之間,必定寫有一個饑寒交迫的賈寶玉來諷勸世人。

    這位自八十一回寫起的作者高蘭墅,竟未夢想到此。

    隻以他未來進士的身份,寫了一個舉人賈寶玉而結束之。

    他沒有經過繩床瓦牖的生活,他不會想到穿貂皮住怡紅院的賈寶玉有給人巡更守夜的一天。

    于是,我們可以想到劉姥姥也就是曹雪芹自己。

    他在前半部裡,覺得主觀的叙述之不足,又客觀地描寫一下。

     世上做賈寶玉的人,原不會有劉姥姥的眼光,像曹雪芹也是自己家裡查抄之後,才會覺悟而寫出劉姥姥的。

    劉姥姥見一樣東西念一聲佛,那些昏天黑地的富貴閑人怎會懂得?故事告訴我們,總有一天,他們覺得劉姥姥的态度是正義感! 1940年1月20日 老先生們該自省 ——對荒淫少年有感 水 全國小學教師,在抗戰三年中,已經表現出了他們的成績,我們再回頭看看高中以上的教育成績怎麼樣? 說科學技術,顯然在國家求賢若渴的期待中供不應求。

    說文法高考便是試金石。

    尤其是德育方面若幹年以來,先生們教學生同情勞動者與生産者,而讓學生穿西服,住在皇宮式的房屋裡;星期日,互相同着異性之友去上影院與戲館。

    上海方面,男生簡直開旅館、下舞場、進咖啡館,而滿口卻是意識極前進的新名詞兒。

    你看社會上那些見錢就摟、荒淫無度的少年,除了為色情狂而外,他們豈不是受過高等教育的? 解放與改造的真義,不容許他們這樣永遠歪曲了下去,我們要開始來糾正。

    第一是教出這批貨色的老先生們應該自省! 1940年1月22日 難在不說 水 自從阿難記下釋迦牟尼許多演說,我們知道佛家完全以言詞動人。

    所以在傳記裡,有頑石聽經而點頭,耗子聽經而涅槃的一類故事。

    然而不可說!不可說!至尊不也有時“拈花微笑”嗎? 東方還有一位聖人孔子,他原也是一番苦心,到處勸人。

    可是他牢騷起來,令人三緘其口,也說個“天曷言哉”!這可見緘默也未嘗不是一種熱情的表示。

     我對西方宗教學說領會很少,然而有一次我看《萬古流芳》的影片,見耶稣扛着十字架,去到刑場,經過萬人瞻仰的街頭,默然無語,看到病人,還伸出手來,撫摸他一下。

    我不能拟想當日情形是否如此,但我為這位大導演家西席地米爾所感動,幾乎掉下淚來。

     我們的職業,不許不說,也無法學先哲的不說,是很慚愧的。

    說難,不說更難! 1940年1月30日 劉邦不如趙匡胤 ——尚論古人之十六 水 由民間突起,一躍而創百年之業的帝王,前有劉邦,後有朱元璋。

    比較地說,劉邦為人長厚些。

    在秦失其鹿,群雄共逐的當兒,除了項羽外,劉都願與合作,其出關北掠魏趙,東向三齊,都為了他們事楚。

    而且他還幾乎用了郦食其的謀劃,立六國後。

    在這一點上,他之想多求助、少樹敵,是很明顯的。

    至于他能用三傑,自誇功于人,卻也是事實。

    隻看他對付沙中□□,首先就封他最不滿意的雍齒為侯,那大開大合的手腕,是做非常之業的人所當取法的。

     漢既定鼎,殺韓信,醢彭越,滅黥布,雖各人亦咎由自取,劉邦之不能與人共安樂,又顯而易見。

    不然,我家子房何為托言從赤松子遊而挂冠呢?其實這環境并不難處的。

    後世趙匡胤以詐術取天下,卻能杯酒釋兵權,就在乎他毫不隐諱地把心事說出來。

    假使劉邦有鑒及此,駕馭群雄,也并非可怕之事。

     1940年1月31日 不可解的漢奸頭 水 把字典上所有罵人的字句,都拿來罵汪精衛,也不能減少我們心中的痛恨于萬一,我們實在不屑零零碎碎罵這種人了。

    然而我因此發生了許多疑問:(一)這種連萬代子孫都可以賣卻的人,當年他們何以會革命,而去北上行刺滿吏?(二)看他的過去言行,似乎也懂一點兒政治,人的政治思想盡管會變,死路是不走的。

    他何以走上現在這條死路?(三)他那班狐群狗黨,欺騙了同胞多年,我們當然不算舊賬;可是回想一下,“果然如此”,就要不寒而栗了。

    我們對這狐群狗黨的揣想沒錯嗎?(四)阿部也承認中國有三四百萬人的軍力,老汪豈有不知之理?在中國人覺醒的今日,誰能受汪一賣?他字斟句酌地發表文章,難道不想到将來? 一個人的心理變态,也有他的出發點。

    像汪逆這種變法,恐怕任何心理學家不能解釋。

    我主張有機會的話,把他的腦子送給醫生解剖一下,庶幾“引刀成一塊,不負漢奸頭”! 1940年2月9日 文章何以不值錢 水 在報上看到有救濟文藝作家的呼聲,我雖萬萬不敢當這個“家”字,可是我總也是以賣文糊口的人,當然,我同情這一呼聲。

     一個文人能賣文糊口,不誇張,除了中小學那一截基礎不算,誰都“十年窗下”過的。

    到重慶來的朋友,更是“間關萬裡”。

    以這十年與萬裡的成績,結果不免要救濟。

    來一句東萊博議吧,“莊公負叔段,叔段何負于莊公”?雖然,我輩讀之乎者也、ABCD,以至各種科學,“所為何事”?自“五四”以來,誰又承認落在潮流的後頭?今乃……慚愧慚愧!我尤其“叱而與之”,古文人有所不受。

    年頭兒不同,我也不要求大家“割不正不食”。

    (中略)我們一方面要文章漲價,一方面也要排除那緻文章不漲價的因素。

    至于這因素是什麼,“想當然耳”,不然,豈有文章不漲價,(中略)并無原因的道理? 諸大作家,當不河漢斯言! 1940年2月10日 “饑寒起盜心” 水 “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

    ”中國人有這樣一個概括的觀念。

    據我看,飽暖而不思淫欲的,或者很少其人;若說饑寒起盜心,那就是以小人之心度人,根本不通。

     我們睜眼看看,社會上是賣力氣的人多呢?還是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