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小記

關燈
唐人先生的《金陵春夢》第八集《大江東去》初稿發表在一九五七一一九五八年的香港《新晚報》上。由于作者當時的寫作任務重(每天要寫近一萬字)、催稿急(一邊寫一邊發表)、資料缺(隻能根據當時報刊上有限的材料),因而作者自感該書單薄,疏漏、重複、不準确的地方較多,有的地方還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失真現象。早就有意重寫,但苦于沒有時間。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唐人先生多次和北京出版社的同志說:&ldquo《大江東去》寫得太粗。當時的資料實在太缺,催稿太急,現在,借着&rsquo因病得閑&lsquo的機會,我要盡快把它重新改寫出來。&rdquo

    然而,為時不久,唐人先生剛把資料湊齊,修改計劃拟好,并和我們交換了意見之後,開始改寫了沒多少,就因心髒病發作,而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突然去世了。經和唐人先生的家屬商定,整理和加工作者遺稿《大江東去》的任務,便落到了我們身上。

    對于唐人先生的突然去世,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面讨着他留下來的剪報稿和一大堆資料,我們感到任務相當艱巨。但為了完成唐人先生生前的遺願,我們決定承此重擔。我們整理唐人先生遺稿的設想是:一、為了保持原貌,能不動的盡量不動,盡量保持唐人先生的風格和語言;二、大的事件和情節一定要真實,減少失誤,避免差錯;三、要豐富充實該書的内容,提高該書的史料價值,四、和前七部書的體例一緻,把十八回改寫成四十回,約三十四萬字。

    整理和加工工作進行了将近三個月的時間,新的《大江東去》與原來在《新晚報》上曾發表過的舊稿相比,比較大的改動有:

    一一關于北平的和平解放。由于作者過去沒有掌握很多參考資料,舊稿寫得非常簡略,僅幾百字就交代過去了。修改後的幾個章節,跌宕起伏、曲折動人、錯綜複雜。北平所以能和平解放,乃是傅作義将軍八十五天思想鬥争的結果:這裡有我解放大軍兵臨城下的強大壓力,也有我地下黨的大量工作,還有愛國将領的作用。一一這就比較生動地再現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曲折過程。

    一一關于國共和談。作者對和談的描述是比較充分的,但和談中一些相當重要的函電和細節,由于作者當時沒有掌握而遺漏了。例如,頑固派對和談施加壓力的什麼&ldquo寅豔電&rdquo、&ldquo寅世電&rdquo,國民黨中常委的&ldquo和談五原則&rdquo,&ldquo李宗仁的和談六意見&rdquo和李宗仁、何應欽的&ldquo卯印電&rdquo等重要資料都遺漏了。修改後增添了上述内容,還補充了一些重要細節,這就增加了本書的史料價值。

    一一關于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的三角關系。初稿對此問題稍有觸及,但很簡單,在蔣李的明争暗鬥中,白崇禧是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修改後的《大江東去》,增加了白崇禧腳踏兩隻船的描述,他時而靠李,時而近蔣,開始他慫恿李迫蔣下野,以後又暗中和蔣&ldquo言和&rdquo,接受蔣的收買,終于助蔣迫李去了廣州。

    一一蔣李關于長江防線的争吵,重慶号巡洋艦的起義,南京笆鬥山江面的艦隊起義和上海戰役的過程。修改本根據大量的史料,對長江防線、重慶号起義、南京笆鬥山江面的艦隊起義和上海戰役的過程,作了比較詳盡的描述,從而有力地揭示了蔣介石&ldquo落花流水春去也&rdquo的必然結果。

    &hellip&hellip

    修改後的四十回回目,除了有六七處是原有的回目外,絕大多數回目是重新拟就的。

    唐人先生不幸突然逝世,我們感到十分悲痛。值得欣慰的是,唐人先生的遺願一一《金陵春夢》全書的配套任務,終于完成了。唐人先生在九泉下如果有知,也可以安心了!

    編者

    198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