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西子湖畔 蔣介石前後布陣 石頭城裡 李宗仁左右為難
關燈
小
中
大
rdquo我還有一個想法,&ldquo蔣介石道:&rdquo就是關于國防政制問題。
&ldquo原來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因人改制,白崇禧任國防部長時,大權操在副參謀總長陳誠手裡;迨何應欽任國防部長,顧祝同出任參謀總長,職權又告修改,部長也分到一份權力了;蔣介石此刻又規定國防部長有權指揮軍隊,參謀總長不再直接指揮軍隊,退而充任國防部長的幕僚長。
決定由何應欽任國防部長,統一軍政命令,指揮部隊作戰,何應欽聞言毫無表倩,因為他知道得太多了,無論怎樣改來改去,真正指揮作戰的還是蔣介石。
此外,這次&rdquo杭州會議&ldquo還作出兩點決定:一、在政治上,宣告和談決裂,政府今後唯有繼續作戰。
黨内不許再倡和議。
二、總統府和行政院決定四月二十三日從南京遷廣州辦公。
會議一直開到下午四點半,主要議題已有結果,應付戰局的大局己定,于是宣告散會。
西子湖畔,十幾個人東奔西走。
李宗仁的專機破空而去,何應欽的專列直奔上海,隻有蔣介石仍然留在杭州坐鎮。
吃過晚飯,蔣介石焦急不安,不知道過江共軍進軍到何處了。
但江陰要塞已失,京滬線交通斷絕,軍事體系解體,已經成為鐵的事實。
一想起江陰要塞的叛亂,蔣介石恨得咬牙切齒,他一個電話找到了上海的參謀總長顧祝同。
&rdquo報告領袖!&ldquo顧祝同在電話裡說,&rdquo據我們核實,戴戎光并未叛變。
外面傳說他收到幾千根金條,也非事實。
倒是我炮台司令投敵屬實,當江北共軍連樯而下,炮聲不絕當兒,戴戎光同他的參謀長趕到要塞炮台視察陣地,他的司令部離炮台有五公裡距離,到達後,他們便給炮台司令扣留,變成了敵軍的俘虜。
要塞炮台并向長江江面軍艦發炮,要逸仙艦、信陽艦立即投降,當時的情形亂到極點&hellip&hellip&ldquo &rdquo炮台司令為什麼叛變?&ldquo蔣介石恨恨地問:&rdquo此人既不可靠,為什麼還用他?&ldquo &rdquo報告領袖,&ldquo顧視同道:&rdquo據說此人和地下共黨早有聯系,他們早就研究好了對付戴戎光的計謀。
戴戎光上了他們的當&hellip&hellip&ldquo 蔣介石聞報氣得七竅生煙,兀是無法可說。
蔣經國接着報告道:&rdquo亞伯,關于戴戎光的事,據今天參加杭州會議的某人從南京打電報來說,他從李宗仁那邊得到消息,桂系在利用這件事情向我們反擊!&ldquo &rdquo有這等事?&ldquo蔣介石頹然坐下:&rdquo娘希匹,誰都不放過我啊!&ldquo &rdquo他說共軍過江陰,破荻港,亞伯要負最大的責任。
他說李宗仁對人揚言,他一向主張守江謀和,拖延時間。
李宗仁同司徒他們一再聲明:謀和固須守江,備戰更非守江不可!為貫徹守江計劃,他希望湯恩伯部隊固守長江下遊,與白崇禧部隊緊密銜接,配合作戰;并請我們調回撤退台灣的海空軍主力,協同長江防守部隊,執行江面與空中的監視任務。
&ldquo 蔣介石跳腳道:&rdquo娘希匹,我們還不夠瞧的嗎?李宗仁還放些什麼屁?&ldquo &rdquo電報說,&ldquo蔣經國道:&rdquo李宗仁認為如果按照他的辦法去做,長江天塹投鞭斷流,非不可守!不幸我們對他的要求并未接納,而且一切軍事調動,徑命參謀總長顧祝同執行,而他們認為,顧總長是最最低能的一個!李宗仁說:凡屬中央系統部隊的軍令政令,他都無法過問。
李宗仁也曾打算撤換顧祝同的職務,但未得我們同意,行政院更不敢發表此項調動。
而顧況同秉承亞伯之意,派他的親信戴戎光充任江陰要塞司令,并以殘破不全的劉汝明部隊防守皖南,予共軍以突破機會。
&ldquo蔣經國皺眉道:&rdquo李宗仁認為,根據這些情形觀察,我們做出這種軍事部署,似有計劃地讓共軍過江,迸而摧毀李宗仁的政治局面。
&ldquo &rdquo可惡之極!&ldquo蔣介石恨恨地說:&rdquo好吧!看他還有幾天好日子過吧!&ldquo正說着宋長志電報到達,陶希聖飛也似地奔來,說:&rdquo勝仗!勝仗!&ldquo蔣介石一聽眼睛一亮,但讀完電報又黯然無光。
那電報上寫得分明: &rdquo&hellip&hellip四月二十二日天色甫亮,炮戰繼續,匪軍自江北用密集炮火攻擊我海軍,掩護大部隊過江。
要塞炮口忽掉頭對準職等逸仙艦,職所指揮之兩中型軍艦也即受到監視。
九時十五分,要塞總台長電話通知,雲要塞業已失去,江陰炮台官兵全體嘩變投敵,且有七艘軍艦投降,并命職
&ldquo原來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因人改制,白崇禧任國防部長時,大權操在副參謀總長陳誠手裡;迨何應欽任國防部長,顧祝同出任參謀總長,職權又告修改,部長也分到一份權力了;蔣介石此刻又規定國防部長有權指揮軍隊,參謀總長不再直接指揮軍隊,退而充任國防部長的幕僚長。
決定由何應欽任國防部長,統一軍政命令,指揮部隊作戰,何應欽聞言毫無表倩,因為他知道得太多了,無論怎樣改來改去,真正指揮作戰的還是蔣介石。
此外,這次&rdquo杭州會議&ldquo還作出兩點決定:一、在政治上,宣告和談決裂,政府今後唯有繼續作戰。
黨内不許再倡和議。
二、總統府和行政院決定四月二十三日從南京遷廣州辦公。
會議一直開到下午四點半,主要議題已有結果,應付戰局的大局己定,于是宣告散會。
西子湖畔,十幾個人東奔西走。
李宗仁的專機破空而去,何應欽的專列直奔上海,隻有蔣介石仍然留在杭州坐鎮。
吃過晚飯,蔣介石焦急不安,不知道過江共軍進軍到何處了。
但江陰要塞已失,京滬線交通斷絕,軍事體系解體,已經成為鐵的事實。
一想起江陰要塞的叛亂,蔣介石恨得咬牙切齒,他一個電話找到了上海的參謀總長顧祝同。
&rdquo報告領袖!&ldquo顧祝同在電話裡說,&rdquo據我們核實,戴戎光并未叛變。
外面傳說他收到幾千根金條,也非事實。
倒是我炮台司令投敵屬實,當江北共軍連樯而下,炮聲不絕當兒,戴戎光同他的參謀長趕到要塞炮台視察陣地,他的司令部離炮台有五公裡距離,到達後,他們便給炮台司令扣留,變成了敵軍的俘虜。
要塞炮台并向長江江面軍艦發炮,要逸仙艦、信陽艦立即投降,當時的情形亂到極點&hellip&hellip&ldquo &rdquo炮台司令為什麼叛變?&ldquo蔣介石恨恨地問:&rdquo此人既不可靠,為什麼還用他?&ldquo &rdquo報告領袖,&ldquo顧視同道:&rdquo據說此人和地下共黨早有聯系,他們早就研究好了對付戴戎光的計謀。
戴戎光上了他們的當&hellip&hellip&ldquo 蔣介石聞報氣得七竅生煙,兀是無法可說。
蔣經國接着報告道:&rdquo亞伯,關于戴戎光的事,據今天參加杭州會議的某人從南京打電報來說,他從李宗仁那邊得到消息,桂系在利用這件事情向我們反擊!&ldquo &rdquo有這等事?&ldquo蔣介石頹然坐下:&rdquo娘希匹,誰都不放過我啊!&ldquo &rdquo他說共軍過江陰,破荻港,亞伯要負最大的責任。
他說李宗仁對人揚言,他一向主張守江謀和,拖延時間。
李宗仁同司徒他們一再聲明:謀和固須守江,備戰更非守江不可!為貫徹守江計劃,他希望湯恩伯部隊固守長江下遊,與白崇禧部隊緊密銜接,配合作戰;并請我們調回撤退台灣的海空軍主力,協同長江防守部隊,執行江面與空中的監視任務。
&ldquo 蔣介石跳腳道:&rdquo娘希匹,我們還不夠瞧的嗎?李宗仁還放些什麼屁?&ldquo &rdquo電報說,&ldquo蔣經國道:&rdquo李宗仁認為如果按照他的辦法去做,長江天塹投鞭斷流,非不可守!不幸我們對他的要求并未接納,而且一切軍事調動,徑命參謀總長顧祝同執行,而他們認為,顧總長是最最低能的一個!李宗仁說:凡屬中央系統部隊的軍令政令,他都無法過問。
李宗仁也曾打算撤換顧祝同的職務,但未得我們同意,行政院更不敢發表此項調動。
而顧況同秉承亞伯之意,派他的親信戴戎光充任江陰要塞司令,并以殘破不全的劉汝明部隊防守皖南,予共軍以突破機會。
&ldquo蔣經國皺眉道:&rdquo李宗仁認為,根據這些情形觀察,我們做出這種軍事部署,似有計劃地讓共軍過江,迸而摧毀李宗仁的政治局面。
&ldquo &rdquo可惡之極!&ldquo蔣介石恨恨地說:&rdquo好吧!看他還有幾天好日子過吧!&ldquo正說着宋長志電報到達,陶希聖飛也似地奔來,說:&rdquo勝仗!勝仗!&ldquo蔣介石一聽眼睛一亮,但讀完電報又黯然無光。
那電報上寫得分明: &rdquo&hellip&hellip四月二十二日天色甫亮,炮戰繼續,匪軍自江北用密集炮火攻擊我海軍,掩護大部隊過江。
要塞炮口忽掉頭對準職等逸仙艦,職所指揮之兩中型軍艦也即受到監視。
九時十五分,要塞總台長電話通知,雲要塞業已失去,江陰炮台官兵全體嘩變投敵,且有七艘軍艦投降,并命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