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們的父親一一代後記

關燈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我們親愛的父親一一嚴慶澎(筆名唐人)不幸因突發性心髒病而逝世于北京的醫院,終年六十二歲。

     一九七八年九月,父親因積勞成疾一一腦血管破裂,被直接從辦公室送到醫院搶救。

    以後的三年裡一直在輾轉求醫。

    一九八一年十月轉到北京。

    三年多來,看到父親的病漸有起色,我們都感到十分高興。

    每逢好友前來探望,父親還丢掉手杖,在客人面前大步行走着,表示他很快就可以回到工作崗位。

    是啊,盡快重回工作崗位,是父親的心願。

    他離不開他的報紙,離不開他的讀者。

    而事實上他又何嘗離開過呢?父親去世以後,我們去醫院整理遺物,隻見病房裡的書架上、抽屜裡滿是手稿,玻璃闆下還壓着他&ldquo待辦&rdquo的龐大的工作計劃,永不停息的鋼筆,擱在案頭,眼鏡放在桌子上,假牙泡在永杯裡&hellip&hellip想起來,真叫人心酸啊! 父親是個非常勤奮的人。

    幾十年來,他總是不停地寫着、寫着、寫着。

    每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寶貴的:在顫動的火車上,他沒有停筆;在晃動的飛機上,他沒有停筆;在颠簸的輪渡上,他沒有停筆;就是在病情惡化的時刻,他也沒有停筆。

    時間就是生命。

    他常常在疾病稍有起色的情況下伏案疾書&hellip&hellip 整理出版《金陵春夢》是父親生前最大的心願。

    二十五年前完成的、連載在香港《新晚報》上的數百萬字的長篇巨着《金陵春夢》,由于當時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時間緊、催稿急、資料缺),難免有很多疏漏之處。

    因此,充實、豐富和補充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以提高《金陵春夢》的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是父親這幾年來的奮鬥目标。

    父親也為此耗盡了心血。

    他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地搜集各方面的資料。

    他的資料之多也是驚人的,兩米高的文件櫃,足足裝了三大櫃。

    《金陵春夢》一至七集,就是在大量搜集資料以後,重新整理完成的。

     父親是個多産的作家。

    除了以唐人的筆名發表的《金陵春夢》、《草山殘夢》、《北洋軍閥演義》等長篇以外,還有用阮朗和江杏雨筆名發表的《長相憶》、《天涯淪落人》、《愛情的俯沖》、《黑裙》、《她還活着》、《贖罪》、《第一個夾萬》等小說,用顔開的筆名發表的電影文學劇本《血染黃金》、《詩人郁達夫》等,此外,還有用洛風、高山客、張璧、桑慈、弓滿雪等筆名發表小說、劇本和雜文等。

    要知道,這一千幾百萬字的作品,全是在他的業餘時間一一在完成了繁重的編輯工作以後寫的。

    父親的精力和毅力确實是非常驚人的。

    他常常笑着對我們說:&ldquo看!我的眼睛都快掉下來了!&rdquo 記憶中的父親從不言苦。

    三十多年來,他幾乎每天隻睡五、六個小時。

    沒有星期天,沒有請過假,每年隻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