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六回 和談當成緩兵計 但願成功 死馬權作活馬醫 上帝保佑
關燈
小
中
大
局面,解人民于倒懸。
古人雲:盡人事而後聽天命。
然而,最近和談的發展&hellip&hellip&ldquo說罷搖頭歎息。
司徒笑道:&rdquo貴總統不必太悲觀吧?據我所知,國防部已經向政府保證,長江天塹至少可守半年;而京滬線作戰,也有把握打三個月到六個月,貴總統為什麼反而&hellip&hellip&ldquo李宗仁忙道:&rdquo大使明白,湯恩伯等幾位悍将,我實在毫無辦法。
&ldquo司徒接着說:&rdquo他們在打共産黨這一點上,同貴總統立場完全一緻的呵!再說局勢不管怎麼發展,如果貴總統決心把這副擔子挑起來,我想大家不會眼巴巴看中國鬧笑話吧?&ldquo李宗仁一聽心頭暗忖:這些時候向司徒直接求助,都沒結果,顧維鈞從華盛頓送來消息,又說美方這回極可能隔岸觀火。
總以為美國有了什麼變化,如今司徒分明有所暗示,不禁大喜。
當下給結巴巴問道:&rdquo大使此言當真?&ldquo司徒點點頭道;&rdquo如果貴總統能夠真正領導反共戰争,我想美援還是繼續,而且再加強也不一定!&ldquo李宗仁聞言長揖道:&rdquo大使太好了,大使太好了!老實說,如果隻是國防部撐我的腰,我對他們稍獲喘息便恢複自信,感到可怕!但如果是貴國援助,情形就不同了。
也許這匹&rsquo死馬&lsquo,真能&rsquo複蘇&lsquo過來。
&ldquo 司徒走後,李宗仁和他的智囊團研究再三,覺得不能太&rdquo軟&ldquo,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便于當晚(四月七日)晚十一點給北平去了個電報。
電報全文如下: 北平。
張長官文白兄轉潤之先生有道:自宗仁主政以來,排除萬難,決心謀和,排恻之忱,諒蒙貴黨各位民主人士所共亮察。
今屆和談伊始,政府代表既已遵邀莅平協談問題,也已采納貴方所提八條為基礎。
宗仁懔于戰禍之慘酷,蒼生之憔悴,更鑒于人類曆史演成之錯誤,因此憂及和談困難之焦點,願秉己饑已溺之懷,更作進一步之表示。
凡所謂曆史錯誤,足以妨礙和平;如所謂戰犯也者,縱有湯镬之刑,宗仁願一身欣然受之而不辭。
至立國大計,決遵孫總理之不朽遺囑,與貴黨攜手,并與各民主人士共負努力建設新中國之使命。
況複世界風雲日益詭谲,國共合作尤為迫切,如彼此同守此義,其他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宗仁何求?今日再冀,惟化幹戈為玉帛。
登斯民于衽席。
耿耿此心,有如白水,特電布悃,諸希亮察。
弟李宗仁。
四月七日(卯陽)印 看着李宗仁的&rdquo卯陽&ldquo電,傅泾波笑着對司徒道:&rdquo大使先生,這個李德鄰還真有兩下哩!&ldquo &rdquo是的。
&ldquo司徒道:&rdquo他的智囊團也真不錯,這個電報确實妙極了。
第一,電報表示了和平誠意,自稱&rsquo排除萬難,決心謀和&lsquo,&rsquo今日所冀,惟化幹戈為玉帛,登斯民于衽席。
耿耿此心,有如白水&lsquo。
第二是表示戰犯問題,措詞雖委婉,但用意則甚明。
&rsquo宗仁懔于戰禍之慘酷,蒼生之憔悴,更鑒于人類曆史演成之錯誤,因此忱及和談困難之焦點&hellip&hellip縱有湯镬之刑,宗仁一身欣然受之而不辭。
&lsquo這話說得多妙。
一句話,就是希望取消八項條件的第一項。
下面一句更絕:&rsquo至立國大計,決遵孫總理之不朽遺囑,與貴黨攜手,并與各民主人士共負努力建設新中國之使命&hellip&hellip&lsquo表面上淡的是兩黨台作的大計方針,實際上是說,如果彼此都同意遵照孫先生遺囑辦事,則憲法與法統不必廢除,政權不必更疊,官僚資本不必沒收,隻要&rsquo國共合作&lsquo,&rsquo同守此義&lsquo,則其他問題自可迎刃而解&hellip&hellip&ldquo &rdquo大使高見。
&ldquo傅泾波道,&rdquo這個電報,也不知他們是怎麼想出來的,有軟有硬,軟硬兼有。
的确讓人回味無窮。
表面上看,給人一種感覺,李宗仁在認錯謝罪了。
其實不然。
李宗仁模樣很可憐,但口氣之間,已經表示拒絕投降,願同中共一起建國,并無中共所希望的悔悟誠意。
這個電稿拟得太好了。
&ldquo 司徒道:&rdquo不過,這樣的電報是瞞不過中共眼睛的。
&ldquo 果然,第二天,毛洋東對李宗仁的&rdquo複電&ldquo很快就回來了。
電文如下: 南京李德鄰先生勳鑒:卯陽電悉。
中國共産黨對時局主張,具見本年一月十四日聲明。
貴方既然同意八項條序為談判基礎,則根據此八項原則以求具體實現,自不難獲得正确的解決。
戰犯問題,也是如此,總以是否有利于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推進,是否有利于用和平方法解決問題為标準。
在此标準下,我們準備采取寬大的政策;本人與張文白先生晤談時,即曾以此意告知。
為着中國人民的解放和中華民族的獨立,為着早日結束戰争。
恢複和平,以利在全國範圍内開始生産建設的偉大工作,使國家和人民穩步地進入富強康樂之境,貴我雙方亟宜早日成立和平協定,中國共産黨願與國内一切愛國分子攜手合作,為此項偉大目标而奮鬥。
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四月八日。
司徒雷
古人雲:盡人事而後聽天命。
然而,最近和談的發展&hellip&hellip&ldquo說罷搖頭歎息。
司徒笑道:&rdquo貴總統不必太悲觀吧?據我所知,國防部已經向政府保證,長江天塹至少可守半年;而京滬線作戰,也有把握打三個月到六個月,貴總統為什麼反而&hellip&hellip&ldquo李宗仁忙道:&rdquo大使明白,湯恩伯等幾位悍将,我實在毫無辦法。
&ldquo司徒接着說:&rdquo他們在打共産黨這一點上,同貴總統立場完全一緻的呵!再說局勢不管怎麼發展,如果貴總統決心把這副擔子挑起來,我想大家不會眼巴巴看中國鬧笑話吧?&ldquo李宗仁一聽心頭暗忖:這些時候向司徒直接求助,都沒結果,顧維鈞從華盛頓送來消息,又說美方這回極可能隔岸觀火。
總以為美國有了什麼變化,如今司徒分明有所暗示,不禁大喜。
當下給結巴巴問道:&rdquo大使此言當真?&ldquo司徒點點頭道;&rdquo如果貴總統能夠真正領導反共戰争,我想美援還是繼續,而且再加強也不一定!&ldquo李宗仁聞言長揖道:&rdquo大使太好了,大使太好了!老實說,如果隻是國防部撐我的腰,我對他們稍獲喘息便恢複自信,感到可怕!但如果是貴國援助,情形就不同了。
也許這匹&rsquo死馬&lsquo,真能&rsquo複蘇&lsquo過來。
&ldquo 司徒走後,李宗仁和他的智囊團研究再三,覺得不能太&rdquo軟&ldquo,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便于當晚(四月七日)晚十一點給北平去了個電報。
電報全文如下: 北平。
張長官文白兄轉潤之先生有道:自宗仁主政以來,排除萬難,決心謀和,排恻之忱,諒蒙貴黨各位民主人士所共亮察。
今屆和談伊始,政府代表既已遵邀莅平協談問題,也已采納貴方所提八條為基礎。
宗仁懔于戰禍之慘酷,蒼生之憔悴,更鑒于人類曆史演成之錯誤,因此憂及和談困難之焦點,願秉己饑已溺之懷,更作進一步之表示。
凡所謂曆史錯誤,足以妨礙和平;如所謂戰犯也者,縱有湯镬之刑,宗仁願一身欣然受之而不辭。
至立國大計,決遵孫總理之不朽遺囑,與貴黨攜手,并與各民主人士共負努力建設新中國之使命。
況複世界風雲日益詭谲,國共合作尤為迫切,如彼此同守此義,其他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宗仁何求?今日再冀,惟化幹戈為玉帛。
登斯民于衽席。
耿耿此心,有如白水,特電布悃,諸希亮察。
弟李宗仁。
四月七日(卯陽)印 看着李宗仁的&rdquo卯陽&ldquo電,傅泾波笑着對司徒道:&rdquo大使先生,這個李德鄰還真有兩下哩!&ldquo &rdquo是的。
&ldquo司徒道:&rdquo他的智囊團也真不錯,這個電報确實妙極了。
第一,電報表示了和平誠意,自稱&rsquo排除萬難,決心謀和&lsquo,&rsquo今日所冀,惟化幹戈為玉帛,登斯民于衽席。
耿耿此心,有如白水&lsquo。
第二是表示戰犯問題,措詞雖委婉,但用意則甚明。
&rsquo宗仁懔于戰禍之慘酷,蒼生之憔悴,更鑒于人類曆史演成之錯誤,因此忱及和談困難之焦點&hellip&hellip縱有湯镬之刑,宗仁一身欣然受之而不辭。
&lsquo這話說得多妙。
一句話,就是希望取消八項條件的第一項。
下面一句更絕:&rsquo至立國大計,決遵孫總理之不朽遺囑,與貴黨攜手,并與各民主人士共負努力建設新中國之使命&hellip&hellip&lsquo表面上淡的是兩黨台作的大計方針,實際上是說,如果彼此都同意遵照孫先生遺囑辦事,則憲法與法統不必廢除,政權不必更疊,官僚資本不必沒收,隻要&rsquo國共合作&lsquo,&rsquo同守此義&lsquo,則其他問題自可迎刃而解&hellip&hellip&ldquo &rdquo大使高見。
&ldquo傅泾波道,&rdquo這個電報,也不知他們是怎麼想出來的,有軟有硬,軟硬兼有。
的确讓人回味無窮。
表面上看,給人一種感覺,李宗仁在認錯謝罪了。
其實不然。
李宗仁模樣很可憐,但口氣之間,已經表示拒絕投降,願同中共一起建國,并無中共所希望的悔悟誠意。
這個電稿拟得太好了。
&ldquo 司徒道:&rdquo不過,這樣的電報是瞞不過中共眼睛的。
&ldquo 果然,第二天,毛洋東對李宗仁的&rdquo複電&ldquo很快就回來了。
電文如下: 南京李德鄰先生勳鑒:卯陽電悉。
中國共産黨對時局主張,具見本年一月十四日聲明。
貴方既然同意八項條序為談判基礎,則根據此八項原則以求具體實現,自不難獲得正确的解決。
戰犯問題,也是如此,總以是否有利于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推進,是否有利于用和平方法解決問題為标準。
在此标準下,我們準備采取寬大的政策;本人與張文白先生晤談時,即曾以此意告知。
為着中國人民的解放和中華民族的獨立,為着早日結束戰争。
恢複和平,以利在全國範圍内開始生産建設的偉大工作,使國家和人民穩步地進入富強康樂之境,貴我雙方亟宜早日成立和平協定,中國共産黨願與國内一切愛國分子攜手合作,為此項偉大目标而奮鬥。
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四月八日。
司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