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六回 和談當成緩兵計 但願成功 死馬權作活馬醫 上帝保佑
關燈
小
中
大
禧在武漢指揮的國民黨部隊,應先撤退到花園以南一線。
&rdquo 李宗仁默然。
&ldquo第三,希望代總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離開南京,能夠争取更多的軍政大員留在南京更好。
考慮到代總統的安全,希望調桂系部隊一個師進駐南京以防萬一,如蔣一旦攻擊,隻要代總統守住一天,解放軍就可以開進南京&hellip&hellip&rdquo 李宗仁痛苦地搖了搖頭。
他苦心經營、寄以全部希望的&ldquo和談&rdquo大局,竟讓對方一眼就看透了。
他已經日暮途窮:士氣喪盡,人心失盡,力量耗盡,内部又分崩離析。
靠他自己那點桂系實力,能幹什麼事?和,和不了,打又打不下去。
他應該怎麼辦? 黃啟漢還在報告:&ldquo今天下午我在回京以前,李任公(濟深)和邵公(邵力子)先後來六國飯店看我。
他們讓我轉告代總統:務必當機立斷,同帝國主義和蔣介石決裂,向人民靠攏。
他們認為,以蔣為首的死硬派是沒有希望的。
他們隻希望桂系在武漢、南京、廣西局部接受和平解決&hellip&hellip&rdquo 不知道黃啟漢是什麼時候走的,李宗仁隻覺得頭昏眼花,眼前隻是白茫茫的一片。
翌日,秘書又來報告:&ldquo北平廣播了重要社評,題目是《南京政府向何處去?》。
&rdquo &ldquo内容是什麼?&rdquo李宗仁很着急:&ldquo談判沒有破裂吧?&rdquo &ldquo那倒沒有,&rdquo秘書道,&ldquo可是口氣很那個,咳,很那個&hellip&hellip&rdquo &ldquo又罵了我們?&rdquo 秘書道:&ldquo北平廣播說,有兩條路擺在南京國民黨政府及其軍政人員的面前,一條是向蔣介石和美國政府靠攏,一條是向人民靠攏。
前一條路是繼續與人民為敵,在人民解放戰争中與蔣介石同歸于盡;後一條路是你們和美國和蔣介石決裂,在人民解放戰争中立功贖罪,以求得人民的寬怒和諒解。
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
&rdquo &ldquo别聽他們的。
&rdquo李宗仁道。
&ldquo北京的廣播還說,&rdquo秘書繼續念道:&ldquo時至今日,一切空話不必說了,還是做件切實的工作,借以立功自贖為好。
免得逃難,免得再受蔣介石死黨的氣,免得永遠被人民所唾棄。
隻有這一次機會了,不要失掉這個機會。
人民解放軍就要向江南進軍了。
這不是拿空話吓你們,無論你們簽訂接受八項條件的協定也好,不簽這個協定也好,人民解欣軍總是要前進的&hellip&hellip&rdquo &ldquo算了算了,&rdquo李宗仁煩躁地揮了揮手,&ldquo他們的意思我已經清楚了。
别念了。
&rdquo &ldquo是。
&rdquo秘書唯唯而退。
然而,不好的消息還是接踵而來。
當晚,秘書又來報告:&ldquo中共又在發表談話,說這次和談并不認為南京還代表中國人民,隻是因為南京還保有着一部分力量,因此中共願在毛澤東所提的八項條件基礎上進行談判,目的隻是為了縮短戰争時間,減少人民痛苦。
&rdquo他們說,他們明明已經有了足夠的力量,可以用解放天津的方式來解決我們的武力,但為了縮短戰争,以蘇民困的緣故,特意給我們開放了一條經過談判方式獲緻和平出路。
舉行這樣的和談,既不是有愛于國民黨主戰派,也不是為了徹底消滅我們的殘餘勢力,還有什麼沒法解決的困難&hellip&hellip&ldquo 李宗仁狠狠地說:&rdquo去他的!&ldquo &rdquo是的,&ldquo秘書道:&rdquo他們太氣人了!竟然說:明白地告訴國民黨,不論是依靠外力或者依靠自力,想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已經不可能,所以除了為國家人民之外,為了減免自己的罪想,我們的面前隻有傅作義的那條路!他們還特别強調:說我們手裡已經沒有任何王牌,怎麼叫喊都是空話,說我們還在耍花樣。
&ldquo 李宗仁道:&rdquo花樣?&ldquo邊說邊伸過手去:&rdquo我自己來看。
&ldquo接着從秘書手裡拿過電文,皺着眉頭默讀道:&rdquo南京反動派明知沒有力量打了,為什麼還要喊&rsquo平等的和平&lsquo,還要作&rsquo以和備戰&lsquo的妄想呢?這一方面是因為反動派決不會自願退出曆史舞台,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外國主子,正在妄想發動新的世界戰争!最近是布置所謂反蘇防共的&rsquo太平洋公約&lsquo,所以他們就想利用這一次和談來拖延被消滅的時間,把僵蛇複話的希望寄托在未來的世界大戰。
譬如,這一次宋子文、張治中的相繼和蔣介石密商,接着宋子文飛到法國去推進&rsquo太平洋公約&lsquo,張治中在赴北平之前公然宣稱毛澤東的八項條件中有三項難于接受,這都是他們已經有了決心來抗拒真正和平的解決,死心塌地把自己的命運,傾注在第三次大戰的緣故。
&ldquo 第二天,司徒來訪,不斷給李宗仁打氣加油。
李宗仁歎道:&rdquo我在南京出任代總統已近三月,本想為不可收拾的殘局盡最後一點努力,把死馬當成活馬醫,期望息兵,達成和平
&rdquo 李宗仁默然。
&ldquo第三,希望代總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離開南京,能夠争取更多的軍政大員留在南京更好。
考慮到代總統的安全,希望調桂系部隊一個師進駐南京以防萬一,如蔣一旦攻擊,隻要代總統守住一天,解放軍就可以開進南京&hellip&hellip&rdquo 李宗仁痛苦地搖了搖頭。
他苦心經營、寄以全部希望的&ldquo和談&rdquo大局,竟讓對方一眼就看透了。
他已經日暮途窮:士氣喪盡,人心失盡,力量耗盡,内部又分崩離析。
靠他自己那點桂系實力,能幹什麼事?和,和不了,打又打不下去。
他應該怎麼辦? 黃啟漢還在報告:&ldquo今天下午我在回京以前,李任公(濟深)和邵公(邵力子)先後來六國飯店看我。
他們讓我轉告代總統:務必當機立斷,同帝國主義和蔣介石決裂,向人民靠攏。
他們認為,以蔣為首的死硬派是沒有希望的。
他們隻希望桂系在武漢、南京、廣西局部接受和平解決&hellip&hellip&rdquo 不知道黃啟漢是什麼時候走的,李宗仁隻覺得頭昏眼花,眼前隻是白茫茫的一片。
翌日,秘書又來報告:&ldquo北平廣播了重要社評,題目是《南京政府向何處去?》。
&rdquo &ldquo内容是什麼?&rdquo李宗仁很着急:&ldquo談判沒有破裂吧?&rdquo &ldquo那倒沒有,&rdquo秘書道,&ldquo可是口氣很那個,咳,很那個&hellip&hellip&rdquo &ldquo又罵了我們?&rdquo 秘書道:&ldquo北平廣播說,有兩條路擺在南京國民黨政府及其軍政人員的面前,一條是向蔣介石和美國政府靠攏,一條是向人民靠攏。
前一條路是繼續與人民為敵,在人民解放戰争中與蔣介石同歸于盡;後一條路是你們和美國和蔣介石決裂,在人民解放戰争中立功贖罪,以求得人民的寬怒和諒解。
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
&rdquo &ldquo别聽他們的。
&rdquo李宗仁道。
&ldquo北京的廣播還說,&rdquo秘書繼續念道:&ldquo時至今日,一切空話不必說了,還是做件切實的工作,借以立功自贖為好。
免得逃難,免得再受蔣介石死黨的氣,免得永遠被人民所唾棄。
隻有這一次機會了,不要失掉這個機會。
人民解放軍就要向江南進軍了。
這不是拿空話吓你們,無論你們簽訂接受八項條件的協定也好,不簽這個協定也好,人民解欣軍總是要前進的&hellip&hellip&rdquo &ldquo算了算了,&rdquo李宗仁煩躁地揮了揮手,&ldquo他們的意思我已經清楚了。
别念了。
&rdquo &ldquo是。
&rdquo秘書唯唯而退。
然而,不好的消息還是接踵而來。
當晚,秘書又來報告:&ldquo中共又在發表談話,說這次和談并不認為南京還代表中國人民,隻是因為南京還保有着一部分力量,因此中共願在毛澤東所提的八項條件基礎上進行談判,目的隻是為了縮短戰争時間,減少人民痛苦。
&rdquo他們說,他們明明已經有了足夠的力量,可以用解放天津的方式來解決我們的武力,但為了縮短戰争,以蘇民困的緣故,特意給我們開放了一條經過談判方式獲緻和平出路。
舉行這樣的和談,既不是有愛于國民黨主戰派,也不是為了徹底消滅我們的殘餘勢力,還有什麼沒法解決的困難&hellip&hellip&ldquo 李宗仁狠狠地說:&rdquo去他的!&ldquo &rdquo是的,&ldquo秘書道:&rdquo他們太氣人了!竟然說:明白地告訴國民黨,不論是依靠外力或者依靠自力,想用武力來解決問題已經不可能,所以除了為國家人民之外,為了減免自己的罪想,我們的面前隻有傅作義的那條路!他們還特别強調:說我們手裡已經沒有任何王牌,怎麼叫喊都是空話,說我們還在耍花樣。
&ldquo 李宗仁道:&rdquo花樣?&ldquo邊說邊伸過手去:&rdquo我自己來看。
&ldquo接着從秘書手裡拿過電文,皺着眉頭默讀道:&rdquo南京反動派明知沒有力量打了,為什麼還要喊&rsquo平等的和平&lsquo,還要作&rsquo以和備戰&lsquo的妄想呢?這一方面是因為反動派決不會自願退出曆史舞台,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外國主子,正在妄想發動新的世界戰争!最近是布置所謂反蘇防共的&rsquo太平洋公約&lsquo,所以他們就想利用這一次和談來拖延被消滅的時間,把僵蛇複話的希望寄托在未來的世界大戰。
譬如,這一次宋子文、張治中的相繼和蔣介石密商,接着宋子文飛到法國去推進&rsquo太平洋公約&lsquo,張治中在赴北平之前公然宣稱毛澤東的八項條件中有三項難于接受,這都是他們已經有了決心來抗拒真正和平的解決,死心塌地把自己的命運,傾注在第三次大戰的緣故。
&ldquo 第二天,司徒來訪,不斷給李宗仁打氣加油。
李宗仁歎道:&rdquo我在南京出任代總統已近三月,本想為不可收拾的殘局盡最後一點努力,把死馬當成活馬醫,期望息兵,達成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