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酒吧是一個暧昧的地方。
男人和女人關系很明确,通常就不相伴了到酒吧去。
男人和女人沒什麼關系,也不會相伴了到酒吧去。
男人和女人還沒什麼關系卻又都想發展出點兒什麼關系,才往往到酒吧去。
A城的“伊人酒吧”兩年多來一直吸引着一半以上的熟客。
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更像是會員俱樂部,但卻無須購買會員卡。
對于熟客,“伊人酒吧”其實已是聯誼的場所。
也是不少人醇造種種希望和欲望的地方。
是的,那就是“伊人酒吧”,在C大學後門的斜對面。
“伊人酒吧”是一排老舊的俄式平房。
原先住着十幾戶人家,總面積七八百平方米。
起初是公園買下了它們,開了一排商店,效益不好,虧得承受不了,隻得出租。
而成為“伊人酒吧”後,生意卻特别的火。
老闆娘是一位三十六歲的離婚女子,曾是省歌舞團的一名美聲獨唱演員,還曾當過副團長,姓秦名岑,很男性的名字。
有人說,“伊人酒吧”的生意之所以火,乃因名字起得好。
“伊人”嘛,稍有文化的人,都容易被它的女人味兒所吸引。
也有人說,是由于老闆娘本人的吸引力生意才那麼火。
的确,秦岑容貌好、身材好、氣質好,極善應酬,接人待物,熱情周到。
隻要去過一次那裡的人,沒有不對她印象深刻的。
一般而言,老闆娘都是不經常在酒吧裡抛頭露面的,有心腹管賬收款,每星期去視察兩次,叮囑些什麼事也就行了。
但秦岑不一樣,她幾乎每天晚上都準時出現在“伊人酒吧”裡,像她雇的那些做侍者的農家小妹一樣,親自端來送去,梨窩淺現,嫣笑盈盈,殷勤地招待老客和新客。
還有人說,“伊人酒吧”的生意火,其實是由于這一條街一半寂寥,一半肅殺。
“伊人”出現,正可以沖淡了白天的肅殺、夜晚的寂寥。
總而言之,是商機看得準。
以上種種關于“伊人酒吧”和關于老闆娘的說法,秦岑是知道一些的。
她對哪一種說法都一笑置之,不予表态。
她高興時,還往往會陪某幾位客人飲半杯紅酒。
接着,客人們就會聽到她一展歌喉唱幾首歌。
她有一副好嗓子,美聲唱得,通俗也唱得;老歌唱得,新歌也唱得。
曾有與她關系很熟的客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她:“秦岑啊,你為什麼不去當歌星呢?那不是比經營酒吧活得更加潇灑嗎?” 這麼問她的,是C大學五十七八歲的許教授,教公共關系學的。
一個面皮白淨無須,挺女人相的男人。
他每次出現在“伊人酒吧”,總是西服革履,且系領帶,仿佛出席什麼精英荟萃的盛會。
他離婚了。
對秦岑有想法。
頗自信,認為凡事功到自然成。
秦岑當時笑道:“可我已經老了呀!” 許教授又說:“難道你沒照過鏡子呀?你啊!正是最有女人味兒的年齡嘛,漂亮着呢!” 秦岑竟臉紅了一下,小聲回答:“許教授,快别當着客人們開我的玩笑了。
咱們酒吧光線暗,若是白天,您就能看清我眼角的魚尾紋了!再說,當歌星不僅要嗓子好,還要善于在台上舞。
一動不動地站在台上唱,那一種唱法過時了。
而我一個三十六歲的女人,如果一邊在台上舞着一邊唱,成什麼樣子呢?在諸位的擡舉和關照之下,能将咱們這一家酒吧多經營幾年,我就心滿意足了!” 許教授原是教中文的,具體說是上古典文學欣賞課的。
近年為了适應社會的人才需要,棄文學而趨新潮,改授“公共關系學”。
依許教授想來,所謂“公共關系學”,前提便是一個人說話的能力,或曰話語藝術方面的天分。
倘若一個人無論别人多麼的下心思去教,到頭來還是不怎麼善于說話,那麼他或她是不太可能真的成為一個“公關”人才的。
許教授的苦惱是,選修他的“公共關系學”的學子們,不論男生還是女生,學的心情都挺迫切,皆善于記,也善于背,而且,善于考。
但就是不善于說。
他曾用心良苦地在他的選修課上模拟過兩次“公共關系”問答,男女學子們竟一個個笨嘴拙舌,吭吭哧哧。
有的甚至答非所問,出言荒唐,令他大搖其頭,歎息不止。
聽了秦岑的一番話,許教授心内暗自佩服——聽聽,人家一個一天大學也沒上過,一天“公共關系學”也沒學過的女人,對我的話回答得多麼得體多麼好啊!表面聽起來,像是回答一個客人的一句話。
而實際上,卻等于是說給所有客人聽的。
人家說時,一雙眼睛隻望着我一個人,仿佛周圍再沒有第三者似的。
可那些普普通通的話兒呢,分明的一攬子将酒吧裡每一個客人的心全都不經意似的收買了去。
“咱們的酒吧”,聽聽,“咱們的”,用詞用得多麼親多麼巧啊,好像每一個客人都是“伊人酒吧”的股東似的。
什麼叫說話的藝術?藝術就藝術在不經意似的。
你話一出口,用意一下子就被别人們聽出來了,品出味兒來了,你臉上的表情也将你的用心呈現出來了,那還有半點兒說話的藝術可言嗎?人家臉上卻除了羞澀,還有真誠。
羞澀證明人家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女人,不是那種誰一旦誇她一句她有氣質,她就不知自己幾斤幾兩似的說她正打算參加世界小姐競選的女人!而真誠,證明人家對問話之人的一種尊敬。
如果問話之人還是教授,并是長者,那一種語
男人和女人關系很明确,通常就不相伴了到酒吧去。
男人和女人沒什麼關系,也不會相伴了到酒吧去。
男人和女人還沒什麼關系卻又都想發展出點兒什麼關系,才往往到酒吧去。
A城的“伊人酒吧”兩年多來一直吸引着一半以上的熟客。
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更像是會員俱樂部,但卻無須購買會員卡。
對于熟客,“伊人酒吧”其實已是聯誼的場所。
也是不少人醇造種種希望和欲望的地方。
是的,那就是“伊人酒吧”,在C大學後門的斜對面。
“伊人酒吧”是一排老舊的俄式平房。
原先住着十幾戶人家,總面積七八百平方米。
起初是公園買下了它們,開了一排商店,效益不好,虧得承受不了,隻得出租。
而成為“伊人酒吧”後,生意卻特别的火。
老闆娘是一位三十六歲的離婚女子,曾是省歌舞團的一名美聲獨唱演員,還曾當過副團長,姓秦名岑,很男性的名字。
有人說,“伊人酒吧”的生意之所以火,乃因名字起得好。
“伊人”嘛,稍有文化的人,都容易被它的女人味兒所吸引。
也有人說,是由于老闆娘本人的吸引力生意才那麼火。
的确,秦岑容貌好、身材好、氣質好,極善應酬,接人待物,熱情周到。
隻要去過一次那裡的人,沒有不對她印象深刻的。
一般而言,老闆娘都是不經常在酒吧裡抛頭露面的,有心腹管賬收款,每星期去視察兩次,叮囑些什麼事也就行了。
但秦岑不一樣,她幾乎每天晚上都準時出現在“伊人酒吧”裡,像她雇的那些做侍者的農家小妹一樣,親自端來送去,梨窩淺現,嫣笑盈盈,殷勤地招待老客和新客。
還有人說,“伊人酒吧”的生意火,其實是由于這一條街一半寂寥,一半肅殺。
“伊人”出現,正可以沖淡了白天的肅殺、夜晚的寂寥。
總而言之,是商機看得準。
以上種種關于“伊人酒吧”和關于老闆娘的說法,秦岑是知道一些的。
她對哪一種說法都一笑置之,不予表态。
她高興時,還往往會陪某幾位客人飲半杯紅酒。
接着,客人們就會聽到她一展歌喉唱幾首歌。
她有一副好嗓子,美聲唱得,通俗也唱得;老歌唱得,新歌也唱得。
曾有與她關系很熟的客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她:“秦岑啊,你為什麼不去當歌星呢?那不是比經營酒吧活得更加潇灑嗎?” 這麼問她的,是C大學五十七八歲的許教授,教公共關系學的。
一個面皮白淨無須,挺女人相的男人。
他每次出現在“伊人酒吧”,總是西服革履,且系領帶,仿佛出席什麼精英荟萃的盛會。
他離婚了。
對秦岑有想法。
頗自信,認為凡事功到自然成。
秦岑當時笑道:“可我已經老了呀!” 許教授又說:“難道你沒照過鏡子呀?你啊!正是最有女人味兒的年齡嘛,漂亮着呢!” 秦岑竟臉紅了一下,小聲回答:“許教授,快别當着客人們開我的玩笑了。
咱們酒吧光線暗,若是白天,您就能看清我眼角的魚尾紋了!再說,當歌星不僅要嗓子好,還要善于在台上舞。
一動不動地站在台上唱,那一種唱法過時了。
而我一個三十六歲的女人,如果一邊在台上舞着一邊唱,成什麼樣子呢?在諸位的擡舉和關照之下,能将咱們這一家酒吧多經營幾年,我就心滿意足了!” 許教授原是教中文的,具體說是上古典文學欣賞課的。
近年為了适應社會的人才需要,棄文學而趨新潮,改授“公共關系學”。
依許教授想來,所謂“公共關系學”,前提便是一個人說話的能力,或曰話語藝術方面的天分。
倘若一個人無論别人多麼的下心思去教,到頭來還是不怎麼善于說話,那麼他或她是不太可能真的成為一個“公關”人才的。
許教授的苦惱是,選修他的“公共關系學”的學子們,不論男生還是女生,學的心情都挺迫切,皆善于記,也善于背,而且,善于考。
但就是不善于說。
他曾用心良苦地在他的選修課上模拟過兩次“公共關系”問答,男女學子們竟一個個笨嘴拙舌,吭吭哧哧。
有的甚至答非所問,出言荒唐,令他大搖其頭,歎息不止。
聽了秦岑的一番話,許教授心内暗自佩服——聽聽,人家一個一天大學也沒上過,一天“公共關系學”也沒學過的女人,對我的話回答得多麼得體多麼好啊!表面聽起來,像是回答一個客人的一句話。
而實際上,卻等于是說給所有客人聽的。
人家說時,一雙眼睛隻望着我一個人,仿佛周圍再沒有第三者似的。
可那些普普通通的話兒呢,分明的一攬子将酒吧裡每一個客人的心全都不經意似的收買了去。
“咱們的酒吧”,聽聽,“咱們的”,用詞用得多麼親多麼巧啊,好像每一個客人都是“伊人酒吧”的股東似的。
什麼叫說話的藝術?藝術就藝術在不經意似的。
你話一出口,用意一下子就被别人們聽出來了,品出味兒來了,你臉上的表情也将你的用心呈現出來了,那還有半點兒說話的藝術可言嗎?人家臉上卻除了羞澀,還有真誠。
羞澀證明人家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女人,不是那種誰一旦誇她一句她有氣質,她就不知自己幾斤幾兩似的說她正打算參加世界小姐競選的女人!而真誠,證明人家對問話之人的一種尊敬。
如果問話之人還是教授,并是長者,那一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