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平康巷陌記
關燈
小
中
大
○德奴家燭有異香
楊德奴,南曲第五家居焉。頗為名輩□慕屬,年華尚少,甘自退居。所居最寬潔,賓客翕然而至,其長女曰蓬仙,其為人心懷灑落,精神澹伫,似非塵俗中人。尋常舉止亦自潔雅,由是見者多慕愛之。吳德遠新第,年甚少,來訪蓬仙,一見猶未深知蓬仙之隆貴。蓬仙亦以德遠聰悟俊少,甚相知敬。及其芳筵一啟,水陸備陳,及暮高燒銀燭,長焰熒煌。座間忽聞香氣逼人,盈室不識其香之所自來。因诘德奴,始知其香發自燭中。&ldquo此燭乃燕王府分賜,聞自外國所貢,禦賜諸正府,因以相遺妾,故珍藏。今遇新郎君,敬以佳瑞為獻。&rdquo徹夜清芳,蓬仙歡洽,舉觞起舞,以勸德遠。及宴散燭灰,而香氣終不少滅。明日出遊,所至無不嗟異德遠身之餘馥,乃知京華妓館富貴繁華也如此。至今人有唱雲&ldquo過平康巷陌绮羅叢,赢得佳人妙舞豔歌,争勸金鐘&rdquo之詞者,乃德遠當時題蓬仙壁上之句。
○令賓能詩筆
顔令賓居南曲角,舉止風流,好尚甚雅,亦頗見稱于時。喜與筆研相親,善草書。見詩書者必盡禮祗奉,多乞詩詞于士大夫,常滿箱箧。後以疾且甚,值春景時和,命侍女持坐于階前,顧落花長歎數四,因索筆強題詩雲:
氣餘三兩喘,花剩兩三枝。
話别一尊酒,相邀無後期。
因教小童曰:&ldquo為我持此詩出宣陽親仁坊,凡逢見新及第郎君及舉人,即呈之雲:曲中顔家娘子扶病奉候郎君&rdquo。因令其家設酒果以待:須臾至者數人,各令盡飲。至暮,涕泗持别曰:&ldquo我不久矣,若愛我,幸為哀挽以送。&rdquo尋卒。士夫持至數封,其母拆視之,皆哀挽之詞,擲之于地曰:&ldquo能救我朝夕耶?&rdquo其鄰有張□□□□□□□因取挽歌數篇,教挽柩者唱之,聲甚悲怆。其一哀章雲:
昨日尋仙子,而車忽在門。
人生須到此,香魄竟難論;
客至皆連袂,誰來為鼓盆。
不堪衿袖上,猶帶舊眉痕。
其二挽章:
殘春扶病飲,此席最堪傷;
夢幻一朝事,風花幾日狂。
孤鸾徒舞鏡,雙燕懶歸梁。
厚意雖全展,含酸奠一觞。
其三挽章:
奄忽那如此,夭桃正吐春。
捧心還動我,掩面托何人。
濕露誰歌薤,逝川甯問津。
臨喪應有主,宋玉在西鄰。
○蘇蘇和詩譏進士
王蘇蘇在南曲中,屋室寬博,庖馔有序,姊妹數人,亦頗善諧谑。有進士李标久在王大谏門下,暇日因與大谏弟侄同往訪焉。飲次标題其窗,詩雲:
春暮殘花繞戶飛,王孫尋勝引塵衣。
門中仙子多情态,留住劉郎不放歸。
蘇蘇先未與李标識面,不甘其題,因謂之曰:&ldquo阿誰留郎君,莫亂道。&rdquo取筆繼之于後,詩曰:
怪得犬驚雞亂飛,羸童瘦馬老麻衣。
阿誰亂引閑人到,留住青蚨熱趕歸。
标性褊,頭面通赤,命駕先歸。後蘇蘇見王家郎君,即戲詢曰:&ldquo熱趕歸漢在否?&rdquo
○妓因得詩增重
劉泰娘,南曲之北巷小家女也。彼曲素無高遠者,人不知之。春日上巳,忽于慈恩寺前見曲中諸妓同遊曲江,集宴寺側。下辇而行,年齒甚妙,容色不凡。一時遊人甚重,争往谑之,問其妓,诘之以居,乃知其為泰娘,門前獨有樗樹。予未幾遇雨,諸妓分散。至暮,予有事北去,因經泰娘之門,适遇泰娘返舍。予因過之,舉筆題其舍窗,詩曰:
尋常凡木最輕樗,今日尋樗桂不如。
一自品題人去後,定多長者往來車。
後士貴聞之,皆結驷于門矣,聲名由是增重。
○潘瓊兒家繁盛
潘瓊兒,字琢玉,居南曲中。積資萬計,三曲諸娟家之富盛者,終難及也。凡服飾器皿上埒朝貴。紹聖間阆州有華姓者,一舉登科,雙親未老,榮來廷對。唱名才畢,與同年來遊瓊兒之家。車馬榮耀,仆從甚多,曲中&mdash時名妓亦皆歆羨。潘一見其才華之美,開華宴設盛馔以待之。凡樂籍之家,皆居于潘家之側。□□□□□□盞次皆有樂色百戲佐之。及□□□□□□□□□□□意歡□洽明□徐□仆從取□□□□因授瓊兒曰:&ldquo常為我設一席。&rdquo潘計其直,才百餘缗,笑與華曰:&ldquo兒家凡遇新郎君肯訪蓬舍,曲中香火姊妹則必醵金來賀。此物粗足以為夜來佐樽利市之費,徐設芳宴未晚。&rdquo因呼鹹至,支費各有等差,所餘無幾矣。華見瓊兒費用奢廣,心為之驚,私令其仆出而複至,報曰:&ldquo今日狀元期集相國寺,從為曲江金明池之遊。&rdquo華因得托故而出。潘後雖數遣人召之,而華終不複到其所。潘亦不為之介懷也。是知平康妓館實繁華之地,非可容易遊賞也。
○惜惜鐘情花月
(下阙)
楊德奴,南曲第五家居焉。頗為名輩□慕屬,年華尚少,甘自退居。所居最寬潔,賓客翕然而至,其長女曰蓬仙,其為人心懷灑落,精神澹伫,似非塵俗中人。尋常舉止亦自潔雅,由是見者多慕愛之。吳德遠新第,年甚少,來訪蓬仙,一見猶未深知蓬仙之隆貴。蓬仙亦以德遠聰悟俊少,甚相知敬。及其芳筵一啟,水陸備陳,及暮高燒銀燭,長焰熒煌。座間忽聞香氣逼人,盈室不識其香之所自來。因诘德奴,始知其香發自燭中。&ldquo此燭乃燕王府分賜,聞自外國所貢,禦賜諸正府,因以相遺妾,故珍藏。今遇新郎君,敬以佳瑞為獻。&rdquo徹夜清芳,蓬仙歡洽,舉觞起舞,以勸德遠。及宴散燭灰,而香氣終不少滅。明日出遊,所至無不嗟異德遠身之餘馥,乃知京華妓館富貴繁華也如此。至今人有唱雲&ldquo過平康巷陌绮羅叢,赢得佳人妙舞豔歌,争勸金鐘&rdquo之詞者,乃德遠當時題蓬仙壁上之句。
○令賓能詩筆
顔令賓居南曲角,舉止風流,好尚甚雅,亦頗見稱于時。喜與筆研相親,善草書。見詩書者必盡禮祗奉,多乞詩詞于士大夫,常滿箱箧。後以疾且甚,值春景時和,命侍女持坐于階前,顧落花長歎數四,因索筆強題詩雲:
氣餘三兩喘,花剩兩三枝。
話别一尊酒,相邀無後期。
因教小童曰:&ldquo為我持此詩出宣陽親仁坊,凡逢見新及第郎君及舉人,即呈之雲:曲中顔家娘子扶病奉候郎君&rdquo。因令其家設酒果以待:須臾至者數人,各令盡飲。至暮,涕泗持别曰:&ldquo我不久矣,若愛我,幸為哀挽以送。&rdquo尋卒。士夫持至數封,其母拆視之,皆哀挽之詞,擲之于地曰:&ldquo能救我朝夕耶?&rdquo其鄰有張□□□□□□□因取挽歌數篇,教挽柩者唱之,聲甚悲怆。其一哀章雲:
昨日尋仙子,而車忽在門。
人生須到此,香魄竟難論;
客至皆連袂,誰來為鼓盆。
不堪衿袖上,猶帶舊眉痕。
其二挽章:
殘春扶病飲,此席最堪傷;
夢幻一朝事,風花幾日狂。
孤鸾徒舞鏡,雙燕懶歸梁。
厚意雖全展,含酸奠一觞。
其三挽章:
奄忽那如此,夭桃正吐春。
捧心還動我,掩面托何人。
濕露誰歌薤,逝川甯問津。
臨喪應有主,宋玉在西鄰。
○蘇蘇和詩譏進士
王蘇蘇在南曲中,屋室寬博,庖馔有序,姊妹數人,亦頗善諧谑。有進士李标久在王大谏門下,暇日因與大谏弟侄同往訪焉。飲次标題其窗,詩雲:
春暮殘花繞戶飛,王孫尋勝引塵衣。
門中仙子多情态,留住劉郎不放歸。
蘇蘇先未與李标識面,不甘其題,因謂之曰:&ldquo阿誰留郎君,莫亂道。&rdquo取筆繼之于後,詩曰:
怪得犬驚雞亂飛,羸童瘦馬老麻衣。
阿誰亂引閑人到,留住青蚨熱趕歸。
标性褊,頭面通赤,命駕先歸。後蘇蘇見王家郎君,即戲詢曰:&ldquo熱趕歸漢在否?&rdquo
○妓因得詩增重
劉泰娘,南曲之北巷小家女也。彼曲素無高遠者,人不知之。春日上巳,忽于慈恩寺前見曲中諸妓同遊曲江,集宴寺側。下辇而行,年齒甚妙,容色不凡。一時遊人甚重,争往谑之,問其妓,诘之以居,乃知其為泰娘,門前獨有樗樹。予未幾遇雨,諸妓分散。至暮,予有事北去,因經泰娘之門,适遇泰娘返舍。予因過之,舉筆題其舍窗,詩曰:
尋常凡木最輕樗,今日尋樗桂不如。
一自品題人去後,定多長者往來車。
後士貴聞之,皆結驷于門矣,聲名由是增重。
○潘瓊兒家繁盛
潘瓊兒,字琢玉,居南曲中。積資萬計,三曲諸娟家之富盛者,終難及也。凡服飾器皿上埒朝貴。紹聖間阆州有華姓者,一舉登科,雙親未老,榮來廷對。唱名才畢,與同年來遊瓊兒之家。車馬榮耀,仆從甚多,曲中&mdash時名妓亦皆歆羨。潘一見其才華之美,開華宴設盛馔以待之。凡樂籍之家,皆居于潘家之側。□□□□□□盞次皆有樂色百戲佐之。及□□□□□□□□□□□意歡□洽明□徐□仆從取□□□□因授瓊兒曰:&ldquo常為我設一席。&rdquo潘計其直,才百餘缗,笑與華曰:&ldquo兒家凡遇新郎君肯訪蓬舍,曲中香火姊妹則必醵金來賀。此物粗足以為夜來佐樽利市之費,徐設芳宴未晚。&rdquo因呼鹹至,支費各有等差,所餘無幾矣。華見瓊兒費用奢廣,心為之驚,私令其仆出而複至,報曰:&ldquo今日狀元期集相國寺,從為曲江金明池之遊。&rdquo華因得托故而出。潘後雖數遣人召之,而華終不複到其所。潘亦不為之介懷也。是知平康妓館實繁華之地,非可容易遊賞也。
○惜惜鐘情花月
(下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