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京城風俗記
關燈
小
中
大
予世居京城,自渡江以來,每思風物繁盛,則氣拂吾膺。
暇日因命兒侄輩鈔錄一年景緻及風俗好尚,無不備載。
行将恢複,再見太平,當知予言曆曆可驗也。
○正月 元旦,天子受朝賀,俗謂之&ldquo排正仗&rdquo。
百官皆衣朝服,賀畢,百官以次就坐。
酒五行,太常以樂侑觞(侑音又,佐也)。
如不受賀,則詣東上閣門,拜表而已。
三日,放士庶賭博,多撲元夕所用百品燈籠之具。
人日,正月初七日也。
造面繭,以肉或素餡,其實厚皮饅頭酸餡也。
餡中置紙簽,或削作木,書官品。
人自探取,以蔔異時官之高下。
貴家或選取古今名人警摘句可以占前塗者,然亦但舉其吉祥之詞耳。
故歐公有詩雲:&ldquo來時壁繭正探官&rdquo之句。
前一日,探聚糞壤;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
韓文公《送窮文》尚矣。
又石曼卿《送窮詩》曰:&ldquo世人貪利意非均,交送窮愁與底人?窮鬼無歸于我去,我心憂道不憂貧。
&rdquo立春。
開封府土牛進入,中開封縣土牛。
一日,鼓樂迎置府南門上,天下真定府土牛最大。
是日,自郎官、禦史、寺監長貳以上,皆賜春幡勝,以羅為之,近臣皆加賜銀勝。
開封府鞭牛訖,官屬大合樂宴飲。
辨色入朝門,謝春幡勝。
上元。
自月初開東華門為燈市,十一日車駕谒原廟回,車馬自阙前皆趨東華門外,如水之趨下,輻之湊毂。
又有燈球、燈槊、絹燈籠、日月燈、詩牌絹燈、鏡燈、字燈、馬騎燈、鳳燈、水燈、硫璃燈、影燈。
諸燈之最繁者,棘盆燈為上。
是燈于上前為大樂坊,以棘為垣,所以節觀者謂之&ldquo棘盆&rdquo。
山棚上、棘盆中皆以木為仙佛、人物、車馬之像。
盡集名娼,立山棚上。
開封府奏衙前樂,選諸絕藝者在棘盆中。
飛丸走索、緣竿擲劍之類,大率都城燈市所觀者;車服羅绮器用之類,所謂車馬往來人看人者是也。
都人欲為夜宴,則絕無可往處,人多故也。
婦人又為燈球、燈籠,大如棗栗,加珠翠之飾,合城婦女競戴之。
又插雪梅,凡雪梅,皆繪楮為之。
又有宜男蟬,狀如紙蛾,而稍加文飾。
十八日謂之收燈。
是日,辇聲歸内,亦稍稍解去,車馬漸已稀少。
晏丞相《正月十九日》詩雲:&ldquo樓台寂寞收燈夜,裡巷蕭條掃雪天。
&rdquo又《十八日收燈詩》雲: 星逐绮羅沈晚色,月随歌舞下層台。
千蹄萬毂無尋處,隻是華胥一夢回。
是詩尾兩句蓋狀其車馬稀少,如華胥夢覺也。
○二月 一日名中和節。
自唐以來,以是日為中和節。
今唯作朝假,亦不休務。
然朝士自是日著單衣公服,唯政事老臣猶衣夾袍入宮,見上禦單袍,即亟易之。
社日。
是日有三宜三不宜。
人家男女并用早起,舊俗相傳:苟為晏起,則社翁社婆遺糞其面上,其後面黃者,則是其驗,一不宜也。
女子忌食齑,則嫁時拜公姑腰響,二不宜也。
學生皆給假,幼女辍工夫,若是日不休息,令人懵懂,三不宜也。
小學生以蔥系竹竿上,就窗内鑽出窗外,謂之開聰明,一宜也。
不論男女,以采線系蒜懸于心胸之間,令人能計算,二宜也。
父母取已嫁女歸家,名曰&ldquo歸甯&rdquo,舊俗相傳,是日歸甯,則多外甥,三宜也。
是日,飲酒治聾,不知所從來。
至今此風不替,唯見于老杜詩。
寒食節。
冬至後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民閉以一百四十日始禁火,謂之大寒。
一月寒食者,今姑不講矣。
今雲斷火三日者,謂冬至後一百四日、一百五日、一百六日也。
唐杜甫《小寒食》詩雲:&ldquo佳辰強飲食猶寒。
&rdquo乃知&ldquo食猶寒&rdquo,則是一百六日也。
一百四日為大寒食,一百六日為小寒食,明矣。
或以一百五日為官寒食,一百四日為私寒食,又
暇日因命兒侄輩鈔錄一年景緻及風俗好尚,無不備載。
行将恢複,再見太平,當知予言曆曆可驗也。
○正月 元旦,天子受朝賀,俗謂之&ldquo排正仗&rdquo。
百官皆衣朝服,賀畢,百官以次就坐。
酒五行,太常以樂侑觞(侑音又,佐也)。
如不受賀,則詣東上閣門,拜表而已。
三日,放士庶賭博,多撲元夕所用百品燈籠之具。
人日,正月初七日也。
造面繭,以肉或素餡,其實厚皮饅頭酸餡也。
餡中置紙簽,或削作木,書官品。
人自探取,以蔔異時官之高下。
貴家或選取古今名人警摘句可以占前塗者,然亦但舉其吉祥之詞耳。
故歐公有詩雲:&ldquo來時壁繭正探官&rdquo之句。
前一日,探聚糞壤;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
韓文公《送窮文》尚矣。
又石曼卿《送窮詩》曰:&ldquo世人貪利意非均,交送窮愁與底人?窮鬼無歸于我去,我心憂道不憂貧。
&rdquo立春。
開封府土牛進入,中開封縣土牛。
一日,鼓樂迎置府南門上,天下真定府土牛最大。
是日,自郎官、禦史、寺監長貳以上,皆賜春幡勝,以羅為之,近臣皆加賜銀勝。
開封府鞭牛訖,官屬大合樂宴飲。
辨色入朝門,謝春幡勝。
上元。
自月初開東華門為燈市,十一日車駕谒原廟回,車馬自阙前皆趨東華門外,如水之趨下,輻之湊毂。
又有燈球、燈槊、絹燈籠、日月燈、詩牌絹燈、鏡燈、字燈、馬騎燈、鳳燈、水燈、硫璃燈、影燈。
諸燈之最繁者,棘盆燈為上。
是燈于上前為大樂坊,以棘為垣,所以節觀者謂之&ldquo棘盆&rdquo。
山棚上、棘盆中皆以木為仙佛、人物、車馬之像。
盡集名娼,立山棚上。
開封府奏衙前樂,選諸絕藝者在棘盆中。
飛丸走索、緣竿擲劍之類,大率都城燈市所觀者;車服羅绮器用之類,所謂車馬往來人看人者是也。
都人欲為夜宴,則絕無可往處,人多故也。
婦人又為燈球、燈籠,大如棗栗,加珠翠之飾,合城婦女競戴之。
又插雪梅,凡雪梅,皆繪楮為之。
又有宜男蟬,狀如紙蛾,而稍加文飾。
十八日謂之收燈。
是日,辇聲歸内,亦稍稍解去,車馬漸已稀少。
晏丞相《正月十九日》詩雲:&ldquo樓台寂寞收燈夜,裡巷蕭條掃雪天。
&rdquo又《十八日收燈詩》雲: 星逐绮羅沈晚色,月随歌舞下層台。
千蹄萬毂無尋處,隻是華胥一夢回。
是詩尾兩句蓋狀其車馬稀少,如華胥夢覺也。
○二月 一日名中和節。
自唐以來,以是日為中和節。
今唯作朝假,亦不休務。
然朝士自是日著單衣公服,唯政事老臣猶衣夾袍入宮,見上禦單袍,即亟易之。
社日。
是日有三宜三不宜。
人家男女并用早起,舊俗相傳:苟為晏起,則社翁社婆遺糞其面上,其後面黃者,則是其驗,一不宜也。
女子忌食齑,則嫁時拜公姑腰響,二不宜也。
學生皆給假,幼女辍工夫,若是日不休息,令人懵懂,三不宜也。
小學生以蔥系竹竿上,就窗内鑽出窗外,謂之開聰明,一宜也。
不論男女,以采線系蒜懸于心胸之間,令人能計算,二宜也。
父母取已嫁女歸家,名曰&ldquo歸甯&rdquo,舊俗相傳,是日歸甯,則多外甥,三宜也。
是日,飲酒治聾,不知所從來。
至今此風不替,唯見于老杜詩。
寒食節。
冬至後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民閉以一百四十日始禁火,謂之大寒。
一月寒食者,今姑不講矣。
今雲斷火三日者,謂冬至後一百四日、一百五日、一百六日也。
唐杜甫《小寒食》詩雲:&ldquo佳辰強飲食猶寒。
&rdquo乃知&ldquo食猶寒&rdquo,則是一百六日也。
一百四日為大寒食,一百六日為小寒食,明矣。
或以一百五日為官寒食,一百四日為私寒食,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