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先生年譜

關燈
●仁宗皇帝景祐三年丙子 先生生于是年十二月十九日乙卯時。

    按先生《送沈逵》詩雲:“嗟我與君皆丙子。

    ”又有《贈長蘆長老》詩雲:“與公同丙子,三萬六千日。

    ”又按《玉局文》雲:“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上。

    ”又按《志林》雲:“退之以磨蠍為身宮,而仆以磨蠍為命。

    ”若以磨蠍為命推之,則為卯時生。

    議者以先生十二月為辛醜,十九日為癸亥日,丙子癸亥,水向東流,故才汗漫而澄清。

    子卯相刑,晚年多難。

     ●四年丁醜 ●寶元元年戊寅 ●二年己卯 ●康定元年庚辰 ●慶曆元年辛巳 ●二年壬午 是年先生七歲,已知讀書。

    按先生《上韓魏公梅直講書》雲:“自七八歲知讀書。

    ”又按先生長短句集《洞仙歌》自序雲:“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年九十餘,能知孟昶宮中事。

    ”又考《冷齋夜話》載先生雲:“某七八歲時,嘗夢遊陝右。

    ” ●三年癸未 是年先生八歲,入小學,按《志林》雲:“吾八歲入小學,以道士張易簡為師,師獨稱吾與陳太初者。

    ”又按先生作《範文正公文集序》雲:“慶曆三年,某始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以魯人石守道《慶曆聖德詩》示鄉先生。

    某從旁竊觀,問先生十一人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

    ”某曰:“此天人也耶,則不敢知,若亦人耳,何為其不可?” ●四年甲申 ●五年乙酉 按子由作先生墓志雲:“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學四方,太夫人親授以書。

    問古今成敗,辄能語其要。

    太夫人讀東漢史至《範滂傳》,慨然太息,公侍側曰:‘某若為滂,夫人亦許之否乎?’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公亦奮厲有當世志。

    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又按大全集載東坡少時語雲:“秦少章言東坡十來歲,老蘇曾令作《夏侯太初論》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虿’之語。

    老蘇愛此論。

    年少所作,故不傳。

    ”又按趙德麟所編《侯鲭錄》雲:東坡年十歲,在鄉裡見老蘇誦歐公《謝宣召赴學士院仍謝賜對衣金帶及馬表》,老蘇令坡拟之,其間有“匪伊垂之帶有餘,非敢後也馬不進。

    ”老蘇喜曰:“此子他日當自用之。

    ” ●六年丙戌 ●七年丁亥 先生年十二,按先生所作《天石硯銘》曰:“某年十二時,于所居紗縠行宅隙地中,與群兒鑿地為戲。

    得異石铿然,扣之有聲。

    ”又按先生作《鐘子翼哀詞》雲:“某年十二,先君宮師歸自江南。

    ”又按先生《與曾子固書》雲:“祖父之沒,某年十二矣。

    ” ●八年戊子 ●皇祐元年己醜 ●二年庚寅 ●三年辛卯 ●四年壬辰 先生年十七,按長短句《滿庭芳》序雲:“餘年十七,始與劉仲達往來于眉山。

    ” ●五年癸巳 ●至和元年甲午 先生年十九,始娶眉州青神王方女。

    按先生作《王氏墓志》雲:“生十有六歲,而歸于某。

    ”至治平二年,王氏卒,年二十有七。

    以王氏年數考之,則甲午年歸于先生明矣。

     ●二年乙未 是歲先生年二十,遊成都,谒張安道。

    按先生作《樂全先生文集序》雲:“某年二十,以諸生見公成都,一見待以國士。

    ”有晁美叔,是年求交于先生。

    按《送美叔詩》雲:“我生二十無朋俦,當時四海一子由。

    君來扣門若有求。

    ” ●嘉祐元年丙申 先生年二十一,舉進士。

    按《鳳鳴驿記》雲:“始餘丙申歲舉進士,過扶風,求舍于館人,不可而出。

    次于逆旅。

    ”又有寫老蘇《送石舍人序》。

     ●二年丁酉 先生年二十二,赴試禮部,館于興國寺浴室院。

    按先生作《興國六祖書贊》雲:“餘嘉祐初舉進士,館于興國浴室院。

    ”時歐陽文忠公考試,得先生《刑賞忠厚之至論》,以為異人,欲冠多士。

    疑曾子固所為,子固,文忠門下士也,乃置先生第二。

    複以《春秋》對義居第一,及殿試章衡榜中進士乙科。

    始見知于歐陽公及韓魏公、富鄭公,皆待以國士。

    又按先生作《太息一篇送秦少章歸京》雲:“昔吾舉進士,試名于禮部。

    歐陽文忠公見吾文,且曰:‘此我輩人也,吾當避之。

    ’”是時士以剽裂為文,讪公者成市。

    又有《上韓太尉書》雲:“某年二十有二矣。

    ”及有《上梅直講書》。

    是年先生登第之後,四月,丁太夫人武陽君程氏憂。

    按司馬溫公作《程夫人墓志》雲:“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醜終于鄉裡。

    ”又按老蘇寄文忠公書雲:“二子不免丁憂,今已到家。

    ” ●三年戊戌 ●四年己亥 是歲先生年二十四,服除,十二月侍老蘇舟行适楚。

    按先生《南行前集序》雲:“己亥之歲,侍行适楚,舟中無事,雜然有觸于中,而發于詠歎。

    蓋家君之作與弟轍之文皆在焉,謂之南行集。

    ” ●五年庚子 是歲先生年二十五,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

    有《新渠》詩,其序雲:“庚子正月,予過唐州,太守趙侯始複三陂,疏召渠,為《新渠詩》五章,以告于道路,緻侯之意。

    ” ●六年辛醜 是歲先生年二十六,應中制科,入第三等。

    有《應制科上兩制書》及《上富丞相書》,又有《謝應中制科啟》,授大理評事、鳳翔府簽判。

    按先生有《感舊》詩序雲:“嘉祐中,予與子由奉制策,寓居懷遠驿,時年二十六,子由年二十三耳。

    ”是年十二月赴鳳翔任,與子由别,馬上賦詩。

    到任有《石鼓》詩雲:“冬十二月歲辛醜,我初從政見魯叟。

    ”又有《鳳翔八觀》及《鳳鳴驿記》。

     ●七年壬寅 先生年二十七,官于鳳翔。

    二月有《诏郡吏分往屬縣決囚作詩五百言寄子由》,又有《壬寅重九不預會遊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詩,及按《志林》有《論太白山舊封公爵為文記之》。

    是歲嘉祐七年也。

    又有《記歲暮鄉俗三首》。

    以子由《和守歲》詩考之,雲“顧兔追龍蛇”,子由注雲“是歲壬寅”,乃知《記歲暮鄉俗》三詩,作于壬寅歲矣。

     ●八年癸卯 先生年二十八,官于鳳翔。

    作《思治論》。

     ●英宗皇帝治平元年甲辰 先生年二十九,官于鳳翔。

     ●二年乙巳 先生年三十,自鳳翔罷任。

    按子由作先生墓志雲:“治平二年罷還,判登聞鼓院。

    英宗皇帝在藩邸,聞先生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限以近例,召試秘閣,皆入三等,得直史館。

    ”是年通義郡君王氏卒于京師。

     ●三年丙午 先生年三十一,在京師直史館,丁老蘇憂,扶護歸蜀。

    按歐陽文忠公作老蘇墓志雲:“明允《太常因革禮書》一百卷,書成方奏未報,君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

    ”又按張安道作《老蘇文安先生墓表》雲:“太常禮書成,未報,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也。

    ”英宗皇帝聞而傷之,命有司具舟載其喪,歸葬于蜀。

     ●四年丁未 先生年三十二,居服制中。

    以八月壬辰葬老蘇于眉州。

     ●神宗皇帝熙甯元年戊申 先生年三十三免喪。

    按《四菩薩閣記》雲:“載四菩薩版以歸。

    既免喪,嘗與往來浮屠人,勸某為先君舍施。

    為大閣以藏之。

    ”作記乃熙甯元年十月。

     ●二年己酉 先生年三十四,還朝,監官告院。

    按《烏台詩話》雲:“熙甯二年,某在京授差遣,與王诜寫詩賦及《蓮華經》。

    ” ●三年庚戌 先生年三十五,監官告院。

    有《送章子平詩》,其序雲:“熙甯三年,子平自右司谏、直集賢院出牧鄭州,賦詩餞之。

    ”又有《送錢藻知婺州詩分韻得英字》、《送曾子固倅越詩分韻得燕字》。

    《烏台詩話》雲:“舊例,館閣補外,同舍餞送,必分韻。

    ”又有《寄劉貢甫》詩。

    是年範景仁嘗舉先生充谏官。

     ●四年辛亥 先生年三十六,任監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

    王荊公欲變科舉,上疑焉,使兩制三館議之。

    先生獻三言,荊公之黨不悅,命攝開封府推官。

    有奏《罷買燈疏》。

    禦史以雜事誣奏先生過失,未嘗一言以自辯,乞外任避之,除通判杭州。

    有赴任過揚州,與劉貢甫、孫巨源、劉莘老相聚數月,用逐人字作詩。

    十一月到任,有《初到杭州寄子由》兩絕。

    除夕,先生以通判職事直都廳,日暮返舍,題一詩于壁。

     ●五年壬子 先生年三十七,在杭州通判任。

    是歲有《牡丹記》,其序雲:“熙甯五年三月二十三日餘從太守沈公觀花于吉祥寺。

    ”是年科場,先生監試,有《呈試官》詩及《試院煎茶》詩、《催試官考較戲作》。

    八月十七日登望湖樓,是日榜出,與試官兩人複留,有五絕句。

    又有《送杭州進士詩》序雲:“熙甯五年,錢塘之士貢于禮部者九人。

    十月乙酉,宴于中和堂,作是詩以勉之。

    ”十二日,運司差先生往湖州相度堤旱利害,與湖州太守孫莘老相見,有《贈莘老》七絕及作《山村五絕》。

    是歲又作《送杜子方》詩。

    及臘月,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有詩。

     ●六年癸醜 先生年三十八,在杭州通判任。

    有《八月十五觀潮》詩寫于安濟亭上。

    及作《仁宗皇帝飛白記》,其略雲:“熙甯六年冬,以事至姑蘇。

    安簡王公子誨出所賜公端敏二字。

    ”又有作《錢塘六井記》,其略雲:“熙甯五年,太守陳公述古至,問民之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