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旋渦與暗流
關燈
小
中
大
“請教”,經過一番“激鬥”,陳雲飛棄劍認輸。
陳雲珊的武功自此“突飛猛進”,到了她十五歲時,雲海和她比試掌法時,不過百二十餘招,便已“敗落”。
今年四月,陳雲珊更是力戰天目總護法。
總護法在規規矩矩地使完一路拳法、一路掌法之後,擦着額上的汗珠子,“敗下陣去”。
于是。
雖然陳大小姐還沒走過一天江湖,卻已成了僅次于陳月朗的天目派第二高手。
陳月朗看着手下人衆陪着女兒鬧着玩,也隻能一笑了之。
下午,自香山回來後,陳月朗談及殷朝歌其人,贊不絕口,陳大小姐自然頗不服氣,恰巧雲海也覺得論殷朝歌的年紀,實在很難擊退慕容沖天,所以才乘着陳月朗外出訪友之時,将殷朝歌騙到此處,想試一試他的武功到底如何。
沒想到這一試竟動了劍,見了血。
陳雲珊蒼白的臉很快恢複了幾分血色,她冷笑一聲,道:“聽說殷公子武功絕高。
原來也不過爾爾!” 殷朝歌怒火中燒,左掌一圈,右手疾伸。
陳雲珊剛覺勁風及體,正想揮劍抵擋,右手虎口一麻,劍已脫手。
她驚駭地瞪大了眼睛,看着面色鐵青的殷朝歌。
殷朝歌右手食中二指拈着劍尖,将劍柄遞到陳雲珊面前,道:“你再試試。
” 陳雲珊一步步後退,眼中盡是恐懼和驚惶。
她早已忘了自己“天目第二高手”的身分,隻想開口呼救,卻是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雲海飛身自假山石後掠出,大叫道:“殷公子,手下留情!” 殷朝歌怔住。
原來這個狠毒的女孩子是天目派的人! 他看着正急掠過來的雲海,正準備抛下短劍,一走了之,突然感覺身後有一股凜冽的殺氣直逼過來。
他聽見雲海變了形的聲音:“夫人,不可!” 殺氣更凜冽。
劍尖已刺破了他的衣衫。
他前伏,扭腰,錯步,短劍的劍柄已檔住一柄長劍的劍脊。
長劍稍稍一滞,劍光再起。
殷朝歌閃身避過數劍,擊開短劍,右手在腰間一按。
夕陽中閃起一道絕豔的光華。
柔劍已在手。
雲海已撲至近前,口中仍在大叫:“夫人,不可!殷公子,這是誤會!” 劍光消散。
一位中年美婦仗刻而立,惡狠狠地盯着殷朝歌。
雲海喘息着道:“夫人,這是個誤會……” 中年美婦冷冷道:“誤會?我怎會誤會他!” 她指着殷朝歌,嘶聲道:“嚴子喬是你什麼人?!” 此時此刻,殷朝歌最不願聽見的,就是這句話。
從雲海的叫聲中,他已聽出這位中年美婦一定就是陳月朗的妻子。
他不想向她出手。
但她問出了這句話,就算他不想出手,她也會逼着他出手。
中年美婦聲音更嘶啞:“快說!嚴子喬是你什麼人?” 殷朝歌道:“是家師。
” 雲海大驚道:“殷公子,你師父真的是嚴子喬?” 殷朝歌道:“不錯。
” 雲海咬了咬牙,道:“得罪了!”雙掌一錯,直劈過來。
陳夫人的長劍也再次發動。
殷朝歌雙足一點,掠過小橋,掠上回廊,但雙掌一劍攪起的陣陣勁風卻一直緊纏着他。
他實在不想出手,但已不能不出手。
因為他不想死在這裡。
他正欲揮劍,又頓住。
就在這時,他看見了陳月朗。
陳月朗正飛身向這邊疾沖。
他整個人已平飛起來,如一枝利箭。
果然是一個陰謀,是一個圈套,一個陷阱! 天目派也會設陷阱! 殷朝歌忽然想大笑。
笑自己的天真。
雙掌一劍已攻向了他的要害。
陳月朗如一枝利箭射入了戰團。
他的左手抵住了陳夫人的手腕,右拳直搗,擊退了雲海。
“你們這是幹什麼?!”他怒吼道。
殷朝歌怔住。
陳夫人尖聲叫道:“幹什麼?為我爹報仇!” 陳月朗眼中精光一閃,道:“你說什麼?” 殷朝歌慨然一歎,道:“陳先生,實不相瞞,家師是嚴子喬。
” 陳月朗的瞳孔急劇地收縮,道:“你說什麼?” 陳夫人猛地奪回長劍,又是一劍刺出,道:“待我先廢了這小子。
再去找嚴子喬算賬。
” 這一劍刺空了。
陳月朗手臂一橫,已将她的手格開。
陳夫人怒道:“你幹什麼?讓開!” 陳月朗歎了口氣,道:“殷公子在雲水洞前力敵慕容沖天,實是有功于中原武林,再說,他今年不過二十左右,四十年前的舊賬,如何能算在他的身上?” 陳夫人嘶聲道:“我爹被害時,你也不過五六歲,我爹的仇跟你也沒關系,你就不報了,是不是?” 殷朝歌忽然仰面大笑起來。
陳月朗看着他,眼中竟似露出一絲贊許,一絲欽佩。
他是在仰天大笑的殷朝歌身上,看見了自己少年時的影子嗎? 陳夫人忽道:“你笑什麼?” 殷朝歌深深一揖,道:“陳先生适才出手相救之情,容當後報,家師與天目派的過節,在下也略知一二,家師的事,就是殷某的事,如果各位以為殺了在下能一洩心頭之恨,請動手。
” 陳夫人跺腳道:“好,冤有頭,債有主,我今天就放過了你,天目派自會找嚴子喬算賬!” 她一拉陳雲珊,道:“珊兒,咱們走!” 陳月朗歎了口氣,對雲海道:“珊兒不懂事,夫人性格素來剛硬,你是怎麼回事?” 雲海低頭道:“屬下一聽見……一聽見嚴……” 陳月朗道:“算了!你跟去看看,她們盛怒之中,不要出什麼事才好。
” 雲海道:“是。
” 暮色已深,晚風漸緊。
一片樹葉晃晃蕩蕩飄過回廊,落在陳月朗肩頭。
陳月朗拈起樹葉,忽然長歎一聲。
殷朝歌心裡不覺一陣歉疚,道:“陳先生……” 陳月朗道:“你不必說。
” 殷朝歌道:“是。
” 陳月朗道:“令師三十餘年前忽然離教,這些年來又從未涉足江湖,陳某知道,他一定是已看破恩怨世情,自然更不會令你出面奪回聖火教的大權。
其實,人們隻知聖火教有一統中原武林的野心,又怎知中原武林各派也都有此野心,所以所謂的正邪之分,陳某心中并不以為然。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的生命,其實也已如陳某手中這片樹葉一般。
既然人生苦短,陳某認為,大丈夫處世,當多想如何盡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如果一味糾纏于江湖恩怨之中,于人于己,皆無益處。
殷公子,你說呢?” 殷朝歌心間忽然湧起一股熱流。
他終于明白了陳月朗身上那種不同于一般武林人物的氣質是什麼。
那就是寬闊的胸懷和博大的正氣。
陳月朗忽然笑了笑,道:“如果殷公子沒有别的事,陳某介紹一位朋友認識,怎麼樣?” 殷朝歌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陳月朗介紹他認識的,竟會是于謙。
于謙的大名,他自是早有耳聞。
在他的想象中,于謙是一個很高大、很威猛的人,一看就知道有一付铮铮鐵骨,滿身正氣。
所以他不覺有些失望。
因為現在站在他面前的,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年人。
惟一與他想象中一至的,是于謙的眼睛。
他的眼睛不大,但很有神,目光明亮而銳利。
殷朝歌深深一揖,道:“草民殷朝歌,叩見于大人。
” 于謙含笑道:“于某少年時,素喜翻閱野史傳奇,知道江湖遊俠不願受俗禮拘束,此處乃陳兄私宅,小兄弟與我名位無轄,江湖遊俠又非比在官者,這些俗禮就免了吧。
” 殷朝歌道:“是。
” 陳月朗笑道:“殷公子大可不必拘謹,于大人對江湖風雲、武林形勢也是很關心的。
” 殷朝歌不覺奇怪,道:“江湖風雲,武林紛争,大都涉及私人恩怨,與國家大計比起來,到底不值一提,于大人又怎會對江湖如此關心呢?” 于謙道:“極端一點說,江湖上安甯了,國家内政也相對要穩定一些,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兄弟在雲水洞前全力一搏,實在稱得上是一次壯舉。
” 殷朝歌道:“于大人過獎了。
” 于謙一笑道:“我可不是在說客氣話。
聖火教此次行動有何目的,暫且不論,但如果行動得逞,就必然會接着有第二次、第三次行動,也就會由此涉及更多的江湖門派,引起更多、更殘酷的仇殺。
江湖中風波再起,對百姓也必然會有極大的侵擾,即便他們這次行動沒有成功,近來京師一帶江湖人物大大增多,京師的治安維護也比往常要困難的多了。
” 殷朝歌淡淡地笑,隻聽,不答話。
于謙看了他一眼,道:“聽陳兄說,小兄弟武功極高,不知出自何人門下?” 殷朝歌對這個問題實在是很頭疼,但于謙問了,他也隻好說。
他苦笑道:“家師姓嚴,嚴子喬。
” 于謙怔了怔,道:“嚴子喬?莫非是當年曾與雲水禅師一起随成祖皇帝北征的那位子喬先生?” 陳月朗道:“正是他。
” 于謙道:“子喬先生當年率聖火教精銳在漠北屢立戰功,威名赫赫,于某記得,先皇在時,還曾多次念及子喬先生。
于某對子喬先生一向十分仰慕,不知他現在可好?” 殷朝歌道:“謝于大人惦念,家師自三十二年前退出聖火教後,一直隐居山林,不問事世。
” 于謙歎了口氣,道:“如果武林人士、江湖好漢都能如子喬先生與陳兄一般.為國效力,何愁國家不能長治久安呢!” 殷朝歌不覺皺了皺眉,道:“于大人,在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 于謙微笑道:“小兄弟不要拘束,但講不妨。
” 殷朝歌道:“在下以為,國家如想長治久安,其關鍵在于朝廷能體恤民情,為官者能清廉愛民。
” 于謙笑了笑,道:“但武林人物的力量也不可小估啊。
” 殷朝歌不覺提高了聲音,道:“試問朝廷甲兵百萬,比之武林人士,力量又如何呢?” 于謙沉吟着,緩緩道:“昔年子喬先生所率聖火教精銳在北征中所起的作用就不用再提了,陳兄數年來經略東南,以一派之力抗擊倭寇,給東南一帶百姓就免去了不少災禍。
” 他頓了頓,話鋒一轉,道:“如武林人士都如處州葉家留、陳鑒胡諸人,聚衆鬧事,殺軍造反,則天下豈非永無甯日了?” 殷朝歌脫口道:“大人這話,在下不能苟同!” 陳月朗一旁輕輕咳了一聲。
于謙一笑道:“陳兄不必擔心,小兄弟快人快語,很對于某的脾氣。
” 殷朝歌道:“據在下所知,葉家留殺官造反,嘯據山林,實因不堪重稅盤剝之故。
近年來福建、江浙之銀課,比太祖洪武之時,已增十倍,大人試想,老實巴交的平頭百姓們,但凡能有一線活路,又怎會甘願提着腦袋随他們造反呢?” 于謙又一笑,但笑容已有些勉強:“小兄弟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隻是近來邊境事多,朝廷軍費開支日長,所以賦稅不竟漸增。
” 殷朝歌道:“成祖時之賦稅比如今不知要少多少,卻能數次率軍深入漠北,掃清邊患,現今官軍數量并不比那時多,征戰之事卻要少得多,則所增軍費又用到哪裡去了呢?” 于謙怔住。
陳月朗忙道:“殷公子有所不知,廟堂之事……” 于謙擺了擺手,苦笑道:“小兄弟的話,雖然不免尖刻,但确有道理,隻是做起來,實在……實在太難了。
” 殷朝歌不覺歉然。
人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與其說“旁觀者清”,倒不如說“旁觀者輕”。
旁觀者總是很輕松的。
這正如弈棋。
觀弈之人又怎能體會得到弈棋者所承受的壓力與來自各方面的束縛呢?
陳雲珊的武功自此“突飛猛進”,到了她十五歲時,雲海和她比試掌法時,不過百二十餘招,便已“敗落”。
今年四月,陳雲珊更是力戰天目總護法。
總護法在規規矩矩地使完一路拳法、一路掌法之後,擦着額上的汗珠子,“敗下陣去”。
于是。
雖然陳大小姐還沒走過一天江湖,卻已成了僅次于陳月朗的天目派第二高手。
陳月朗看着手下人衆陪着女兒鬧着玩,也隻能一笑了之。
下午,自香山回來後,陳月朗談及殷朝歌其人,贊不絕口,陳大小姐自然頗不服氣,恰巧雲海也覺得論殷朝歌的年紀,實在很難擊退慕容沖天,所以才乘着陳月朗外出訪友之時,将殷朝歌騙到此處,想試一試他的武功到底如何。
沒想到這一試竟動了劍,見了血。
陳雲珊蒼白的臉很快恢複了幾分血色,她冷笑一聲,道:“聽說殷公子武功絕高。
原來也不過爾爾!” 殷朝歌怒火中燒,左掌一圈,右手疾伸。
陳雲珊剛覺勁風及體,正想揮劍抵擋,右手虎口一麻,劍已脫手。
她驚駭地瞪大了眼睛,看着面色鐵青的殷朝歌。
殷朝歌右手食中二指拈着劍尖,将劍柄遞到陳雲珊面前,道:“你再試試。
” 陳雲珊一步步後退,眼中盡是恐懼和驚惶。
她早已忘了自己“天目第二高手”的身分,隻想開口呼救,卻是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雲海飛身自假山石後掠出,大叫道:“殷公子,手下留情!” 殷朝歌怔住。
原來這個狠毒的女孩子是天目派的人! 他看着正急掠過來的雲海,正準備抛下短劍,一走了之,突然感覺身後有一股凜冽的殺氣直逼過來。
他聽見雲海變了形的聲音:“夫人,不可!” 殺氣更凜冽。
劍尖已刺破了他的衣衫。
他前伏,扭腰,錯步,短劍的劍柄已檔住一柄長劍的劍脊。
長劍稍稍一滞,劍光再起。
殷朝歌閃身避過數劍,擊開短劍,右手在腰間一按。
夕陽中閃起一道絕豔的光華。
柔劍已在手。
雲海已撲至近前,口中仍在大叫:“夫人,不可!殷公子,這是誤會!” 劍光消散。
一位中年美婦仗刻而立,惡狠狠地盯着殷朝歌。
雲海喘息着道:“夫人,這是個誤會……” 中年美婦冷冷道:“誤會?我怎會誤會他!” 她指着殷朝歌,嘶聲道:“嚴子喬是你什麼人?!” 此時此刻,殷朝歌最不願聽見的,就是這句話。
從雲海的叫聲中,他已聽出這位中年美婦一定就是陳月朗的妻子。
他不想向她出手。
但她問出了這句話,就算他不想出手,她也會逼着他出手。
中年美婦聲音更嘶啞:“快說!嚴子喬是你什麼人?” 殷朝歌道:“是家師。
” 雲海大驚道:“殷公子,你師父真的是嚴子喬?” 殷朝歌道:“不錯。
” 雲海咬了咬牙,道:“得罪了!”雙掌一錯,直劈過來。
陳夫人的長劍也再次發動。
殷朝歌雙足一點,掠過小橋,掠上回廊,但雙掌一劍攪起的陣陣勁風卻一直緊纏着他。
他實在不想出手,但已不能不出手。
因為他不想死在這裡。
他正欲揮劍,又頓住。
就在這時,他看見了陳月朗。
陳月朗正飛身向這邊疾沖。
他整個人已平飛起來,如一枝利箭。
果然是一個陰謀,是一個圈套,一個陷阱! 天目派也會設陷阱! 殷朝歌忽然想大笑。
笑自己的天真。
雙掌一劍已攻向了他的要害。
陳月朗如一枝利箭射入了戰團。
他的左手抵住了陳夫人的手腕,右拳直搗,擊退了雲海。
“你們這是幹什麼?!”他怒吼道。
殷朝歌怔住。
陳夫人尖聲叫道:“幹什麼?為我爹報仇!” 陳月朗眼中精光一閃,道:“你說什麼?” 殷朝歌慨然一歎,道:“陳先生,實不相瞞,家師是嚴子喬。
” 陳月朗的瞳孔急劇地收縮,道:“你說什麼?” 陳夫人猛地奪回長劍,又是一劍刺出,道:“待我先廢了這小子。
再去找嚴子喬算賬。
” 這一劍刺空了。
陳月朗手臂一橫,已将她的手格開。
陳夫人怒道:“你幹什麼?讓開!” 陳月朗歎了口氣,道:“殷公子在雲水洞前力敵慕容沖天,實是有功于中原武林,再說,他今年不過二十左右,四十年前的舊賬,如何能算在他的身上?” 陳夫人嘶聲道:“我爹被害時,你也不過五六歲,我爹的仇跟你也沒關系,你就不報了,是不是?” 殷朝歌忽然仰面大笑起來。
陳月朗看着他,眼中竟似露出一絲贊許,一絲欽佩。
他是在仰天大笑的殷朝歌身上,看見了自己少年時的影子嗎? 陳夫人忽道:“你笑什麼?” 殷朝歌深深一揖,道:“陳先生适才出手相救之情,容當後報,家師與天目派的過節,在下也略知一二,家師的事,就是殷某的事,如果各位以為殺了在下能一洩心頭之恨,請動手。
” 陳夫人跺腳道:“好,冤有頭,債有主,我今天就放過了你,天目派自會找嚴子喬算賬!” 她一拉陳雲珊,道:“珊兒,咱們走!” 陳月朗歎了口氣,對雲海道:“珊兒不懂事,夫人性格素來剛硬,你是怎麼回事?” 雲海低頭道:“屬下一聽見……一聽見嚴……” 陳月朗道:“算了!你跟去看看,她們盛怒之中,不要出什麼事才好。
” 雲海道:“是。
” 暮色已深,晚風漸緊。
一片樹葉晃晃蕩蕩飄過回廊,落在陳月朗肩頭。
陳月朗拈起樹葉,忽然長歎一聲。
殷朝歌心裡不覺一陣歉疚,道:“陳先生……” 陳月朗道:“你不必說。
” 殷朝歌道:“是。
” 陳月朗道:“令師三十餘年前忽然離教,這些年來又從未涉足江湖,陳某知道,他一定是已看破恩怨世情,自然更不會令你出面奪回聖火教的大權。
其實,人們隻知聖火教有一統中原武林的野心,又怎知中原武林各派也都有此野心,所以所謂的正邪之分,陳某心中并不以為然。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的生命,其實也已如陳某手中這片樹葉一般。
既然人生苦短,陳某認為,大丈夫處世,當多想如何盡力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如果一味糾纏于江湖恩怨之中,于人于己,皆無益處。
殷公子,你說呢?” 殷朝歌心間忽然湧起一股熱流。
他終于明白了陳月朗身上那種不同于一般武林人物的氣質是什麼。
那就是寬闊的胸懷和博大的正氣。
陳月朗忽然笑了笑,道:“如果殷公子沒有别的事,陳某介紹一位朋友認識,怎麼樣?” 殷朝歌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陳月朗介紹他認識的,竟會是于謙。
于謙的大名,他自是早有耳聞。
在他的想象中,于謙是一個很高大、很威猛的人,一看就知道有一付铮铮鐵骨,滿身正氣。
所以他不覺有些失望。
因為現在站在他面前的,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年人。
惟一與他想象中一至的,是于謙的眼睛。
他的眼睛不大,但很有神,目光明亮而銳利。
殷朝歌深深一揖,道:“草民殷朝歌,叩見于大人。
” 于謙含笑道:“于某少年時,素喜翻閱野史傳奇,知道江湖遊俠不願受俗禮拘束,此處乃陳兄私宅,小兄弟與我名位無轄,江湖遊俠又非比在官者,這些俗禮就免了吧。
” 殷朝歌道:“是。
” 陳月朗笑道:“殷公子大可不必拘謹,于大人對江湖風雲、武林形勢也是很關心的。
” 殷朝歌不覺奇怪,道:“江湖風雲,武林紛争,大都涉及私人恩怨,與國家大計比起來,到底不值一提,于大人又怎會對江湖如此關心呢?” 于謙道:“極端一點說,江湖上安甯了,國家内政也相對要穩定一些,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兄弟在雲水洞前全力一搏,實在稱得上是一次壯舉。
” 殷朝歌道:“于大人過獎了。
” 于謙一笑道:“我可不是在說客氣話。
聖火教此次行動有何目的,暫且不論,但如果行動得逞,就必然會接着有第二次、第三次行動,也就會由此涉及更多的江湖門派,引起更多、更殘酷的仇殺。
江湖中風波再起,對百姓也必然會有極大的侵擾,即便他們這次行動沒有成功,近來京師一帶江湖人物大大增多,京師的治安維護也比往常要困難的多了。
” 殷朝歌淡淡地笑,隻聽,不答話。
于謙看了他一眼,道:“聽陳兄說,小兄弟武功極高,不知出自何人門下?” 殷朝歌對這個問題實在是很頭疼,但于謙問了,他也隻好說。
他苦笑道:“家師姓嚴,嚴子喬。
” 于謙怔了怔,道:“嚴子喬?莫非是當年曾與雲水禅師一起随成祖皇帝北征的那位子喬先生?” 陳月朗道:“正是他。
” 于謙道:“子喬先生當年率聖火教精銳在漠北屢立戰功,威名赫赫,于某記得,先皇在時,還曾多次念及子喬先生。
于某對子喬先生一向十分仰慕,不知他現在可好?” 殷朝歌道:“謝于大人惦念,家師自三十二年前退出聖火教後,一直隐居山林,不問事世。
” 于謙歎了口氣,道:“如果武林人士、江湖好漢都能如子喬先生與陳兄一般.為國效力,何愁國家不能長治久安呢!” 殷朝歌不覺皺了皺眉,道:“于大人,在下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 于謙微笑道:“小兄弟不要拘束,但講不妨。
” 殷朝歌道:“在下以為,國家如想長治久安,其關鍵在于朝廷能體恤民情,為官者能清廉愛民。
” 于謙笑了笑,道:“但武林人物的力量也不可小估啊。
” 殷朝歌不覺提高了聲音,道:“試問朝廷甲兵百萬,比之武林人士,力量又如何呢?” 于謙沉吟着,緩緩道:“昔年子喬先生所率聖火教精銳在北征中所起的作用就不用再提了,陳兄數年來經略東南,以一派之力抗擊倭寇,給東南一帶百姓就免去了不少災禍。
” 他頓了頓,話鋒一轉,道:“如武林人士都如處州葉家留、陳鑒胡諸人,聚衆鬧事,殺軍造反,則天下豈非永無甯日了?” 殷朝歌脫口道:“大人這話,在下不能苟同!” 陳月朗一旁輕輕咳了一聲。
于謙一笑道:“陳兄不必擔心,小兄弟快人快語,很對于某的脾氣。
” 殷朝歌道:“據在下所知,葉家留殺官造反,嘯據山林,實因不堪重稅盤剝之故。
近年來福建、江浙之銀課,比太祖洪武之時,已增十倍,大人試想,老實巴交的平頭百姓們,但凡能有一線活路,又怎會甘願提着腦袋随他們造反呢?” 于謙又一笑,但笑容已有些勉強:“小兄弟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隻是近來邊境事多,朝廷軍費開支日長,所以賦稅不竟漸增。
” 殷朝歌道:“成祖時之賦稅比如今不知要少多少,卻能數次率軍深入漠北,掃清邊患,現今官軍數量并不比那時多,征戰之事卻要少得多,則所增軍費又用到哪裡去了呢?” 于謙怔住。
陳月朗忙道:“殷公子有所不知,廟堂之事……” 于謙擺了擺手,苦笑道:“小兄弟的話,雖然不免尖刻,但确有道理,隻是做起來,實在……實在太難了。
” 殷朝歌不覺歉然。
人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與其說“旁觀者清”,倒不如說“旁觀者輕”。
旁觀者總是很輕松的。
這正如弈棋。
觀弈之人又怎能體會得到弈棋者所承受的壓力與來自各方面的束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