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劄幌地方法院

關燈
定是佐伯命令江木殺死三浦的,不可能有别的解釋。

     但是,佐伯為什麼采取這種行動是讓人難以理解的。

     佐伯是法學家,他一定知道,三浦已經向法院提供了證言,而且這種證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這時殺死三浦為時已晚,那麼,佐伯為什麼指使江木殺死三浦呢? 是意氣用事嗎?為敗在十津川他們手下感到窩火兒,就拿三浦撒氣把他殺死了嗎? 那不是和因為沒得到玩具就砸碎玻璃窗的小孩兒一樣了嗎? 但是,佐伯不是那種因一時沖動而魯莽行事的人,他是一個很冷靜、很有心計的人。

     他雖然當了川田組的顧問律師,但恐怕并非傾心于川田,而是想利用川田的勢力謀求自己的利益。

     這次他指揮組員除掉三浦,肯定也不是出自對川田的忠誠,而是考慮到救出川田對他自己有利。

     今天十津川見到佐伯的時候,佐伯冷冰冰地說“川田組和川田本人全完了”,恐怕這才是他的真心話。

     佐伯是一個長于心計的人,因而十津川覺得三浦不會遭到殺害了。

     然而,佐伯卻命令江木殺死了三浦。

     他為什麼對失敗了的川田如此忠誠呢? 9 “你怎麼啦?臉色可不大好。

    ” 佐伯邊吸煙邊對十津川說。

     “這家夥是否隻是為了使我為難而殺死了三浦呢?” 十津川腦子裡忽然間閃現出這樣的想法。

     當然,佐伯不是那樣的人。

     “你這個人真叫我捉摸不透。

    ” 十津川說。

    焦躁的心緒使得他措詞有些粗俗。

     “哪一點捉摸不透呀?” “三浦昨天深夜被帶到了劄幌地方法院,在法官面前證明說川田大造殺死了那個女人。

    這個證言被錄了音,在法庭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殺死三浦,也救不了川田。

    相反,殺死了三浦,反而隻能給法官一種壞印象,這個你當然懂得。

    ” “我當然懂得,所以我剛才說川田組和川田本人全完了。

    組員們恐怕已經散了架子。

    在這種時候,他們的反應非常靈敏。

    他們和老鼠一樣,船一沉都争先逃跑。

    ”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殺死三浦呢?” “三浦不是我們殺死的。

    我叫江木去找他的時候,江木發現他因喝醉了酒被别人殺死了而大吃一驚,這才打電話将情況告訴了我。

    ” 佐伯笑着說。

     “你說實話好嗎?” 十津川注視着對方的臉說。

     “我說的全是實話。

    ” 佐伯微微聳聳肩膀說。

     “明白了。

    這樣吧,咱們打個比喻說,即虛構地說。

    不管你怎麼說,都不因此而逮捕你,我也沒帶着錄音機,而且即使是江木殺死了三浦,你也有不在現場的證明,你和我——警視廳搜查一科的十津川警部——在一起。

    恐怕你正是為此而叫我到你這兒來的。

    因此,我不會逮捕你的。

    你可否作一種虛構的比喻對我談談,現在為什麼還要殺死三浦?” “打比喻說?” “是的,打比喻說。

    ” “我也喜歡打比喻這種方式。

    ” 佐伯笑着說,又往煙鬥裡裝煙絲。

     “那麼,你說吧。

    ” 十津川深深地往沙發裡一坐,注視着佐伯說。

     “假定有一個律師……” 佐伯說着,吐出香煙的煙氣。

     “這個律師很有才幹,但作風不正。

    他成了某某組織的顧問律師。

    那個組織的頭目具有奇特的行動能力,有籌款的本領。

    這個律師利用這個頭目為自己謀利益,甚至想有朝一日,據該組織為己有,營造一個自己的王國。

    ” “有意思。

    ” “但是,這個頭目在劄幌犯下了一件無謂的殺人罪行,這個律師必須營救這個頭目。

    這種營救行為,與其說是為了救頭目逃脫罪責,不如說是為了他本人的利益。

    隻有一個人目擊了頭目殺人的現場,假定這個人叫三田吧。

    劄幌地方法院叫警方在24小時以内将三浦帶到法院,若不在時限以内将三浦帶來,就得釋放那個頭目。

    警視廳的優秀警部十津川接受了将三田從東京送往劄幌的任務。

    ” “承蒙你誇獎,甚感惶恐。

    ” “律師預感到将與十津川警部展開一場智慧鬥争,便采取了各種對策。

    為了除掉三浦,他設計了第二步措施、第三步措施。

    ” “這時他感到很高興吧?” “我想他會高興的,因為這是一場戰争。

    ” 十津川這麼一說,佐伯微微一笑,又說道: “但是,他完全失敗了。

    在十津川警部等人的保護下,三浦來到劄幌地方法院,在法官面前提供了證言,決定了那個頭目的命運,恐怕至少要判10年徒刑。

    因為那個組織是頭目一人說了算的組織,一失掉頭目,組織眼看即将瓦解。

    那個顧問律師也失敗了。

    ” “我想知道的是那以後的事情。

    請問既然已經敗北,為什麼還要殺死證人呢?” “警察認為,對組織也好,對頭目也好,這時候再殺死證人三浦,都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辯護律師可不是這樣想的,這一點甚至連十津川警部好像都不理解。

    ” “因為我不理解才問你嘛。

    ” 十津川以不悅的樣子說。

     “那是因為你是政府官員,沒有必要從尋找職業的角度看待這次事件。

    ” “原來是這樣!” 十津川好像有點兒明白過來了。

     “你有點兒明白了吧?” 佐伯又接着說下去: “讓我将這個比喻繼續說下去吧。

    這個頭目陷入肯定要被判刑的境地,他的組織也勢必要崩潰,這時,他的顧問律師想的是什麼呢?他本來就有作風不正的壞名聲,現在也隻有順着這條道兒走下去。

    一個組織崩潰了,在日本還有同樣的,不,還有更大的組織。

    這個情況你當然知道。

    這個顧問律師在考慮今後要和更大的組織搭上關系。

    對此,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三浦的存在。

    顧問律師指揮了這次謀殺三浦的行動,組織裡的人全都知道。

    這件事一定會傳播開去,說這次謀殺失敗了,而且三浦悠哉悠哉地到處轉遊。

    這樣,别人就會指責說這個顧問律師不管用,律師本人也就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了。

    如果落個這個人不可靠的名聲,那就任何組織都不會請他當顧問律師了。

    因此,他有必要顯示出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 “于是就把三浦殺了?” “是的。

    這樣,别的組織可能就會信任他。

    而且,像三浦那樣向法院提供了證言以後,結果還是被殺害了,這件事情使今後對抗組織的傻蛋也會減少的。

    因為誰都明白,在尚未提供證言以前可以得到警察的保護,可是在提供了證言以後,就不可能再得到保護了。

    為人們提供了這樣的有利于組織的教訓,這個律師就會得到黑社會的好評。

    這就是他要達到的目的。

    ” “就是說,這是一種求職的手段?” “希望你不要這樣看待我。

    這不過是一種比喻罷了,這話不是十津川先生說的嗎?” 佐伯自鳴得意地微笑着。

     十津川默默地站起身來。

     但當他走到屋門那裡的時候,又回過頭來注視着佐伯說道: “你好像覺得自己幹得很漂亮。

    大概會有某個組織要你當顧問律師。

    你可以利用那個組織的力量。

    但是,我把話先說在前頭,我們會把你所依靠的組織擊潰的,不管它是什麼樣的組織。

    不久你就要變成一個人人讨厭的瘟神!我說話是絕對算數的。

    ” 十津川激昂的語氣,使佐伯的臉色頓時變得刷白。

     十津川看到佐伯的狼狽相,打開門走出了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