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洛神廟”,在“天津橋”旁,正當熱鬧要街,而這時候天剛亮沒多久,兩旁行人稀少。

     費慕人到了“洛神廟”,他沒有看見“安樂居士”邵景逸的人影,然而,他卻碰見了一件怪事。

     那是在他正自呆呆怔立之際,突聞“洛神廟”後傳來人聲:“娘的,怪了,今天這‘洛河’裡怎麼飄來那麼多紅樹葉。

    ” 這個話聲方落,随聽另一話聲繼起:“嘿嘿,坑人,你看,這紅葉上還有字兒,像是針紮的,你瞧瞧,這是什麼字兒呀?” 先前那話聲叱道:“娘的,尤單瞪,休又不是不知道,我連大字也不識一個……” 那另一話聲忽又叫道:“嘿,坑人,我認識一個,你瞧,這不是駕返瑤池的‘瑤’字麼!前兩天大東街死了人,堂上挂着鬥大的四個字……” 一個“瑤”字聽得費慕人動了心,他身形一閃撲向“洛神廟”後,廟後河邊上,蹲着兩個要飯化予,一個麻臉,一個獨眼,麻臉叫坑人,獨眼叫單瞪,當真是廟後有個洞——廟(妙)透了。

     那兩個要飯化子正在河邊上用打狗棒向河裡撈着,可不是麼,河邊隔沒多遠便是一大片紅葉,由上流成串地飄了下來,那兩個正自聚精會神地撈着樹葉,沒想到會突然轉過來個人,齊齊吓了一跳,險些一頭栽進河裡去。

     定過神來,那兩個連忙站起,麻臉化子兩眼一翻,道:“你老哥也真是,怎麼也該吭一聲……” 費慕人未容他把話說完,一笑向着那獨眼化子伸了手:“這位,可否把你那片紅葉給我看看。

    ” 那獨眼化子道:“一片紅樹葉有啥稀罕,你要看盡管拿去。

    ” 随手把那片葉遞了過來。

     費慕人接過一看,心神震動,果然針紮一般地刺着三個字,那三個字赫然是:冷瑤紅。

     定了定神,費慕人擡眼忙道:“請問二位,這條河上流通到什麼地方?” 那獨眼化子道:“遠了,源頭都上峨嵋山了。

    ” 費慕人猛悟這句話問得拙笨,赧然一笑,道:“多謝二位。

    ” 一句話未再多說,也未将那片紅葉還給那獨眼化子,身形一閃,向“洛水”上流飛射而去。

     天!那兩個化子直了三隻眼。

     費慕人沿河岸如飛駛行,一路目光不離河水,河中,仍是紅葉成串,一大片地從上遊飄流而下。

     轉眼半裡,費慕人目中異采電閃,突然停了步。

     眼前,那洛水對岸,緊靠着河邊,築有一圈高牆,那片片紅葉便從圍牆下一條小溪中流入河中。

     圍牆内,是個大院落,由圍牆上内望,樹木茂密,紅葉成蔭,偶而晨風過處,在那枝葉縫隙中,可見幾角流丹飛檐,高喙狼牙。

     想見得,這大院落内,定然是亭、台、樓、榭一應俱全,除此,該還有條橫跨小溪的朱欄小橋。

     這麼一個深,深,深至不知有幾許的大院落,卻聽不聞一絲人聲,隻有鳥聲叽叽,流水潺潺。

     憑費慕人的胸羅,他立即認出,這是舊日西宮所在。

     西宮原為三國魏都所在地,當時建有“翠微宮”及“芳林園”,至晉,石崇又在此築“金谷園”,以藏其愛妄綠珠。

     到了隋陽帝時大興土木,築宮稱紫苑,唐時的“上陽宮”也在這兒,談到了唐時的“上陽宮”,能使人很快地想到當時一段風流韻事,那就是流傳千古,脍炙人口的“紅葉題詩”。

     “紅葉題詩”是這麼回事、相傳唐僖宗時,仕人于佑在禦河外提有題詩紅葉,他就另題一詞,投禦河上流,飄浮入宮,被宮女韓夫人拾去。

     大亂後,宮女流散,無意中,韓夫人人嫁于佑,後來于佑在奁妝中發現自己題詩那片紅葉,始悉拾紅葉者即韓夫人。

     乃詠詩贊曰:“一聯佳話随流水,十載幽思滿幸懷,今日确成鸾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 如今這舊日宮苑所在的小溪中也随流水飄浮出片片紅葉,莫非昔日之風流韻事重演于今麼。

     費慕人何等穎悟,當明白了八分。

     他未猶豫,立即提氣長身而起,掠過河面,直上那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