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連天,無數奇辨,所以,古今詩人之吟詠甚多。
風流刺史白居易除蘇州刺史,由三峽順流赴任。
當時“稗歸令”的繁知一聞居易過巫山,先于神女祠粉壁上大書:“蘇州刺史今才子,行刹巫山必有詩,為報高堂神女道,安排雲雨侯清詞。
” 白大詩人觀此詩後,乃邀知己至曰:“厲陽劉郎中禹錫來白帝,欲作一詩于此,怯而不為,罷郡經過,悉去千餘詩,但留四章而已,此四章者,乃古今之絕唱也,而人造次之不合為之。
” 此四章即沈痊期,王無競,李端及白甫冉。
在古今詩集中,描述三峽奇景的章句,可以車載鬥量,足見風景之奇,襲人心弦。
所謂兩岸皆山,無地不峽,非正午及午夜不能見日月,水流湍急,兇灘大漩,舟人視為畏途,是一點也不假的。
然而,險雖險,過三峽的船隻,仍然多得首尾相連如群鲫過江,隻因為凡走這一帶水路,必得過三峽。
這是一艘雙桅大船。
這艘雙桅大船,如今駛在一段頗為平緩的江面上。
由于它是逆流而上,所以像别的船隻一樣,也需要拉牽頂水往上走,船行極其緩慢。
這條船跟其他的船不同處,是别的船無論船頭船尾,都站滿了人,捏過一把冷汗之餘,在擡頭欣賞這短暫的一段千穩處的三峽奇景。
而這艘雙桅大船,船上卻隻有五個人,那是四站一坐地在這艘船的船頭上。
那站着的四個,是面目陰森,身着一式白色長袍,看上去怕人的四個白衣客。
那坐着的一個,卻是位身着雪白衣衫,神仙中人一般的絕色白衣少女。
她風華絕代,但嬌靥上的神色很憔悴,一雙眉鋒之間,鎖着一股淡淡的輕愁,凝視江面,不知在想些什麼。
對兩岸的天然奇景,她似乎漠不關心,對适才那一段驚險,她也似乎無動于衷。
唯一能感染她的,該是那兩岸絕壁,峰巒裡,偶而傳下的一聲悲凄猿啼。
因為那一聲猿啼便賺下她兩行珠淚。
那四個白衣人,像四尊泥塑木雕的人像,直挺挺地站在她身側,臉上毫無表情,似乎永遠是那麼冷漠。
就這麼,靜靜地,靜靜地…… 除了江濤拍船,猿聲偶傳外,在這艘船上,再也聽不到一絲聲息。
蓦地裡,一陣歡呼劃破寂靜,自兩岸劃空響起,此時此地聽來響亮異常且陣陣回音萦繞不絕。
白衣人兒瞿然驚醒,擡起淚眼,伸玉手輕輕拭去淚潰,淡然開口問道:“是什麼事……” 左邊,頭一名白衣人聞言立即微躬身形,道:“禀宗主,是拉牽的該歇息了。
” 白衣人兒微愕說道:“該歇息了,到哪兒了?” 那白衣人道:“回宗主,船到了‘香溪’了。
” 白衣人兒“哦!”地一聲,道:“這麼慢,才到‘香溪’……” 那白衣人道:“回宗主,灘險湍急,又是逆水,是要慢些。
” 白衣人兒微颔螓首,道:“去問問船家,是歇息一會兒再走,還是今天就根本不走了?” 那白衣人應聲走向船後,轉眼間他又走了回來躬身說道:“禀宗主,船家說今天不走了。
” 白衣人兒黛眉微揚,道:“不走了,為什麼?” 那白衣人道:“禀宗主,船家說,再過去是‘鬼門灘’,船行極其艱險,故須歇息一宵,明早趁風小再走。
” 白衣人兒眉鋒一皺,道:“我是第一次走水路,早知這水路這地慢而羅嗦,我就走陸路了,是怎麼個歇息法,要上岸麼?” 那白衣人道:“香溪有客棧,請宗主定奪。
” 白衣人兒略一沉吟道:“我不耐這水路慢,你告訴船家一聲,要他把船靠岸,我要改由陸路回去,不坐船了。
” 那白衣人應聲又走回船後。
轉眼間,大船緩緩向岸邊靠去。
船靠了北岸,白衣人兒一行五人飄然下了船。
江風強勁,站在那江岸上,白衣人兒擡皓腕,理雲鬟,擡眼四颢,道:“史傳‘香溪’是漢明妃昭君王嫱的故鄉,就這樣子麼?” 香溪近在眼前,那隻是個小村落。
那左邊白衣人道:“禀宗主,這地方屬下等沒來過。
” 白衣人兒微颔螓首,頗為感慨地道:“想不到絕世美人,和番的昭君王嫱,就生長在這個小村落裡,這塊土地何幸?走吧。
” 話落,她當先袅袅向“香溪”行去。
四白衣人跟着啟步,那說話白衣人慢慢進了一步,問道:“宗主,‘香溪’或有馬匹,屬下以為………” 白衣人兒微一搖頭,道:“此去山路畸岖,如何能乘馬,不必了。
” 那白衣人恭謹應了一聲,沒再說話。
隐看已近村口,白衣人兒突然停步凝目,她凝手處,是身左十餘丈外一片小樹林。
适時,四名白衣人也有所覺,冷哼一聲越出兩名,便要騰身撲向那片小樹林。
白衣人兒皓腕一擡,道:“不必小題大做,叫他出來。
” 那兩名白衣人硬生生地刹住身形,四目寒芒閃铄,凝住那片小樹林,齊聲冷喝:“你可以出來了,難道要等我兄弟進去請麼?” 話落,一聲輕笑透林而出,随着這聲輕笑,小樹林中步履輕捷地轉出一人,他面含微笑,直行了過來。
風流刺史白居易除蘇州刺史,由三峽順流赴任。
當時“稗歸令”的繁知一聞居易過巫山,先于神女祠粉壁上大書:“蘇州刺史今才子,行刹巫山必有詩,為報高堂神女道,安排雲雨侯清詞。
” 白大詩人觀此詩後,乃邀知己至曰:“厲陽劉郎中禹錫來白帝,欲作一詩于此,怯而不為,罷郡經過,悉去千餘詩,但留四章而已,此四章者,乃古今之絕唱也,而人造次之不合為之。
” 此四章即沈痊期,王無競,李端及白甫冉。
在古今詩集中,描述三峽奇景的章句,可以車載鬥量,足見風景之奇,襲人心弦。
所謂兩岸皆山,無地不峽,非正午及午夜不能見日月,水流湍急,兇灘大漩,舟人視為畏途,是一點也不假的。
然而,險雖險,過三峽的船隻,仍然多得首尾相連如群鲫過江,隻因為凡走這一帶水路,必得過三峽。
這是一艘雙桅大船。
這艘雙桅大船,如今駛在一段頗為平緩的江面上。
由于它是逆流而上,所以像别的船隻一樣,也需要拉牽頂水往上走,船行極其緩慢。
這條船跟其他的船不同處,是别的船無論船頭船尾,都站滿了人,捏過一把冷汗之餘,在擡頭欣賞這短暫的一段千穩處的三峽奇景。
而這艘雙桅大船,船上卻隻有五個人,那是四站一坐地在這艘船的船頭上。
那站着的四個,是面目陰森,身着一式白色長袍,看上去怕人的四個白衣客。
那坐着的一個,卻是位身着雪白衣衫,神仙中人一般的絕色白衣少女。
她風華絕代,但嬌靥上的神色很憔悴,一雙眉鋒之間,鎖着一股淡淡的輕愁,凝視江面,不知在想些什麼。
對兩岸的天然奇景,她似乎漠不關心,對适才那一段驚險,她也似乎無動于衷。
唯一能感染她的,該是那兩岸絕壁,峰巒裡,偶而傳下的一聲悲凄猿啼。
因為那一聲猿啼便賺下她兩行珠淚。
那四個白衣人,像四尊泥塑木雕的人像,直挺挺地站在她身側,臉上毫無表情,似乎永遠是那麼冷漠。
就這麼,靜靜地,靜靜地…… 除了江濤拍船,猿聲偶傳外,在這艘船上,再也聽不到一絲聲息。
蓦地裡,一陣歡呼劃破寂靜,自兩岸劃空響起,此時此地聽來響亮異常且陣陣回音萦繞不絕。
白衣人兒瞿然驚醒,擡起淚眼,伸玉手輕輕拭去淚潰,淡然開口問道:“是什麼事……” 左邊,頭一名白衣人聞言立即微躬身形,道:“禀宗主,是拉牽的該歇息了。
” 白衣人兒微愕說道:“該歇息了,到哪兒了?” 那白衣人道:“回宗主,船到了‘香溪’了。
” 白衣人兒“哦!”地一聲,道:“這麼慢,才到‘香溪’……” 那白衣人道:“回宗主,灘險湍急,又是逆水,是要慢些。
” 白衣人兒微颔螓首,道:“去問問船家,是歇息一會兒再走,還是今天就根本不走了?” 那白衣人應聲走向船後,轉眼間他又走了回來躬身說道:“禀宗主,船家說今天不走了。
” 白衣人兒黛眉微揚,道:“不走了,為什麼?” 那白衣人道:“禀宗主,船家說,再過去是‘鬼門灘’,船行極其艱險,故須歇息一宵,明早趁風小再走。
” 白衣人兒眉鋒一皺,道:“我是第一次走水路,早知這水路這地慢而羅嗦,我就走陸路了,是怎麼個歇息法,要上岸麼?” 那白衣人道:“香溪有客棧,請宗主定奪。
” 白衣人兒略一沉吟道:“我不耐這水路慢,你告訴船家一聲,要他把船靠岸,我要改由陸路回去,不坐船了。
” 那白衣人應聲又走回船後。
轉眼間,大船緩緩向岸邊靠去。
船靠了北岸,白衣人兒一行五人飄然下了船。
江風強勁,站在那江岸上,白衣人兒擡皓腕,理雲鬟,擡眼四颢,道:“史傳‘香溪’是漢明妃昭君王嫱的故鄉,就這樣子麼?” 香溪近在眼前,那隻是個小村落。
那左邊白衣人道:“禀宗主,這地方屬下等沒來過。
” 白衣人兒微颔螓首,頗為感慨地道:“想不到絕世美人,和番的昭君王嫱,就生長在這個小村落裡,這塊土地何幸?走吧。
” 話落,她當先袅袅向“香溪”行去。
四白衣人跟着啟步,那說話白衣人慢慢進了一步,問道:“宗主,‘香溪’或有馬匹,屬下以為………” 白衣人兒微一搖頭,道:“此去山路畸岖,如何能乘馬,不必了。
” 那白衣人恭謹應了一聲,沒再說話。
隐看已近村口,白衣人兒突然停步凝目,她凝手處,是身左十餘丈外一片小樹林。
适時,四名白衣人也有所覺,冷哼一聲越出兩名,便要騰身撲向那片小樹林。
白衣人兒皓腕一擡,道:“不必小題大做,叫他出來。
” 那兩名白衣人硬生生地刹住身形,四目寒芒閃铄,凝住那片小樹林,齊聲冷喝:“你可以出來了,難道要等我兄弟進去請麼?” 話落,一聲輕笑透林而出,随着這聲輕笑,小樹林中步履輕捷地轉出一人,他面含微笑,直行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