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洪皓持節使金國

關燈
之于水以遂淵為詞可也。

    ”谷神見二人志不可屈,義而釋之,複令人送還冷山。

     皓泣謂縱曰:“受命于君,不得目睹兩宮,吾輩身膏草野,臣之分也,奈老母何?”縱曰:“為人臣者,公爾忘私,國爾忘家,今日非顧私親之時也。

    ”由是二人節操愈厲,以死自誓。

     金人數月不給衣糧,盛夏尤衣裘羯,三餐惟飲酪漿,皓、縱以馬矢煨面食之。

    崔縱憤恨不能竭盡君命,憂積成疾,瘦削骨立,日漸彌留。

    皓扶持調理,憂形于色。

    縱曰:“生之有死,譬尤晝夜之必然,從古至今,固未嘗有超然而獨存者。

    人臣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今日正吾死之日也。

    但與兄将命北來,不得終事為憾焉。

    ”皓泣曰:“倘兄有不諱,何以教我。

    ”縱曰:“惟确持清節,勿背初心而已。

    ”皓曰:“尊兄靈車而或留此或帶回,請決一言。

    ”縱泣曰:“故鄉迢遞,安能歸葬。

    但得馬革裹屍,掩埋淺土,題曰:‘朱行人崔縱之墓’,足矣。

    ”言訖目微瞑。

    皓複呼曰:“崔兄更欲何言?”縱瞋目大聲曰:“‘忠義’二字,尚其勉之!”遂卒。

    皓哭之盡哀,一遵治命措置喪事。

    乃以酪漿灌地,長吟一律以吊之雲:沙漠間關契愛情,一朝痛念隔幽明。

     君仇不與戴天地,交義自甘同死生。

     吳水渺茫鴛侶拆,楚山迢遞雁行輕。

     尤荒持節全忠荩,竹帛流芳萬古名。

     後來洪皓得還,以崔縱遺表進見高宗,高宗诏贈封谥。

     卻說胡校報知斡離沒:“行人崔縱已死冷山。

    ”斡離沒乃遣人遺之衣衾喪禮,仍命移洪皓在平陽驿閑住,以候大金皇帝聖旨。

    皓即将崔縱靈車而葬于冷山,淺土立碑以識之,遂與一行胡人到平陽驿。

    歸數日,會中國杜時亮因緻書于黏沒喝,将回本朝,洪皓握手與語及崔縱物故之由,二人悲怆情切。

    皓曰:“歸見天顔,為皓傳奏,必得二聖消息,然後回也。

    ”又謂即目斡離沒、黏沒喝大修戰具,文書下各處會兵南侵,尤須持備。

    時亮一一領諾,辭了洪皓,連夜離燕京回杭州。

    入見高宗,複命訖,将洪皓所陳俱奏知。

    高宗聽罷,始知崔縱盡節死于沙漠,不勝哀感。

    高宗問洪皓消息,時亮曰:“洪皓近日拘收平陽驿,以候金主發落。

    訪知二聖駐驿尚在五國城,目下金兵欲大舉出雲中,乞陛下于險要去處調兵守把。

    ”高宗聞金師将至,即以韓世忠為浙西制置使守鎮江,劉光世為江東宣撫使守太平、池州,仍召諸将議移駐跸之地。

    張竣辛企奏曰:“長沙郡阻山帶河,城郭完固,陛下請自鄂、嶽而下,直趨長沙,可以待金人也。

    ”韓世忠曰:“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

    ”呂頤浩曰:“金人之謀,以陛下所至為邊。

    而今當且戰且避,奉陛下于萬全之地。

    臣願留常、潤二州死守。

    ”帝曰:“朕左右不可以無相,今與卿等同遷長沙,預備戰守之計。

    ”乃以杜充守建康,王王燮副之。

    帝與衆百官移跸長沙,自是不複議防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