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嶽飛破虜釋王權
關燈
小
中
大
泣下。
嶽飛再三撫慰之曰:“今兀朮領兵深入迫逼,聖駕出居海中。
我今聚兵于江邊截其歸路,複取建康,迎回天子,以圖恢複中原,爾輩富貴不患無也。
”衆皆歡喜。
飛遂引部下出廣德截殺兀朮哨兵,一日六戰皆得勝,斬首數百級,擒金将王權,到營以義釋之。
王權感恩拜曰:“人傳嶽統制民之父母,果然也。
王權何以報德!”飛謂之曰:“爾金将兀朮不識時勢,屢屢侵犯中國。
近日建康府若遇我在,擒之碎屍萬段,方雪吾恨也。
今日與汝等無預,若回營,夜間縱火為号,殺退兀朮兵即是爾功。
”王權曰:“小人決不失信。
今夜舉火裡應,将軍可從外攻入。
”嶽飛大喜,即放王權等回營。
内有捉得不肯回的,飛察其可用者,結以恩義而留之。
卻說王權回了虜營,候夜半于中軍放起火來。
霎時間煙焰燭天,滿營火紅。
嶽飛見虜營火起,縱兵于外擊之,王權于内接應,兀朮兵大亂,自相蹂踏,死者不計其數,燒其辎重殆荊天明,飛引衆回,鞍中拔出一枝箭,觀号頭乃是部下将戚方箭也。
飛自思夜間厮殺,未知是誤射故射?乃取其箭藏于囊中,待後日審知故射,擒此賊必令折之以就戮。
飛既大破金兵,遂駐軍于中村軍中無糧,将士懼嶽飛紀律,忍饑不言,秋毫無犯。
忽報金将王權引本部軍馬奪得糧草馬駝來見統制,嶽飛大悅,即将王權所得分賜将士,重賞王權。
權部下自相謂曰:“嶽爺爺軍也!”争降附者約有萬餘人。
飛各以恩撫之。
金人既退,飛出帳前觀廣德地勢,遙見中山頂一座樓台,蒼松遮蔭,修竹圍繞,飛問部下曰:“前面樓角是何所在?”部下曰:“乃金沙寺也。
”飛曰:“可偷暇一遊,以覽其勝。
”與一二從軍沿溪越澗,攀藤附葛,行了半日,始到寺門。
飛進入寺中,僧人請入法堂待茶畢,縱步遊觀,果是好個清幽去處。
飛素懷感激,命從人取過筆硯,于西廊之下大書數行,以記其事雲:餘駐大兵宜興,治幹王事過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暫憩,遂擁鐵騎千餘,長驅而往。
然俟立奇功,殄醜虜,複三關,迎二聖,使宋朝再振,中國安強,他時過此,得勒金石,不勝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河朔嶽飛題。
嶽飛題畢,與一二從人離了金沙寺,回至中村,即便整理軍馬,前去救駕立功。
卻說高宗駕到溫州,泊于港口。
彼時勤王将有張浚、韓世忠、牛臯、劉光世、吳玠、嶽飛等,各領兵邀截金虜歸路。
兀朮聞知宋朝四方兵集,乃收拾所搶寶貨金帛子女,從明州回走北去。
報到溫州,高宗聽知金兵退去,下诏還越州駐跸。
高宗駕到越州,改州衙為行宮,以朝百官,命廬益奉迎隆祜太後于處州。
臨行,帝謂輔臣曰:“朕初不識太後,自迎至南京,愛朕不啻己出。
今在數千裡外,兵馬驚擾,當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
”廬益奉命去訖。
高宗體問近日金兵消息,禦史中丞趙鼎奏曰:“兀朮已退兵北去,近日報到金兵攻擊常州甚急,宜興一路被賊所據,惟有禦營使司統制嶽飛保障一方無虞。
乞陛下複降诏旌獎之,命解常州圍,必能成功。
”帝從之,即頒诏着令嶽飛持兵解常州圍,及安撫宜興一路。
诏下,嶽飛即開幕府招集人馬解圍。
轅門小校來報:“現有宜興縣賊首郭吉聚衆搶掠,居民驚擾,縣令錢谌令人請統制拯救。
本縣現有積下糧儲,可克二十萬軍馬夠十年支用。
”嶽飛聞之大喜,與其下曰:“宜興既有此多糧食,我等宜就之,撫養士卒,以待截金兵歸路而迎聖駕,豈不美哉。
”即日将本部軍馬望宜興進發。
哨軍來報:“宜興糧儲已被賊首郭吉搶去百餘船,搬入湖中矣。
”嶽飛大怒,遂差手下将王貴、傅廣領二千餘人去追。
貴、廣二将領兵迳往湖中,正遇郭吉賊黨将糧草搬上船。
王貴大叫:“狂賊慢走!好将糧儲送還,饒你輩殘生。
不然,盡教汝為魚矣!”郭吉擺開戰船,率衆賊黨一齊殺過來,被王貴、傅廣分作兩翼奮前夾擊。
嶽家兵誰不知名?郭吉抵敵不過,各自奔走。
王、傅乘勢殺人湖口,奪其裝載糧草,回見嶽飛。
嶽飛将糧草依前搬入宜興。
兵行之際,人報部下戚方仍舊叛去為盜。
嶽飛再三撫慰之曰:“今兀朮領兵深入迫逼,聖駕出居海中。
我今聚兵于江邊截其歸路,複取建康,迎回天子,以圖恢複中原,爾輩富貴不患無也。
”衆皆歡喜。
飛遂引部下出廣德截殺兀朮哨兵,一日六戰皆得勝,斬首數百級,擒金将王權,到營以義釋之。
王權感恩拜曰:“人傳嶽統制民之父母,果然也。
王權何以報德!”飛謂之曰:“爾金将兀朮不識時勢,屢屢侵犯中國。
近日建康府若遇我在,擒之碎屍萬段,方雪吾恨也。
今日與汝等無預,若回營,夜間縱火為号,殺退兀朮兵即是爾功。
”王權曰:“小人決不失信。
今夜舉火裡應,将軍可從外攻入。
”嶽飛大喜,即放王權等回營。
内有捉得不肯回的,飛察其可用者,結以恩義而留之。
卻說王權回了虜營,候夜半于中軍放起火來。
霎時間煙焰燭天,滿營火紅。
嶽飛見虜營火起,縱兵于外擊之,王權于内接應,兀朮兵大亂,自相蹂踏,死者不計其數,燒其辎重殆荊天明,飛引衆回,鞍中拔出一枝箭,觀号頭乃是部下将戚方箭也。
飛自思夜間厮殺,未知是誤射故射?乃取其箭藏于囊中,待後日審知故射,擒此賊必令折之以就戮。
飛既大破金兵,遂駐軍于中村軍中無糧,将士懼嶽飛紀律,忍饑不言,秋毫無犯。
忽報金将王權引本部軍馬奪得糧草馬駝來見統制,嶽飛大悅,即将王權所得分賜将士,重賞王權。
權部下自相謂曰:“嶽爺爺軍也!”争降附者約有萬餘人。
飛各以恩撫之。
金人既退,飛出帳前觀廣德地勢,遙見中山頂一座樓台,蒼松遮蔭,修竹圍繞,飛問部下曰:“前面樓角是何所在?”部下曰:“乃金沙寺也。
”飛曰:“可偷暇一遊,以覽其勝。
”與一二從軍沿溪越澗,攀藤附葛,行了半日,始到寺門。
飛進入寺中,僧人請入法堂待茶畢,縱步遊觀,果是好個清幽去處。
飛素懷感激,命從人取過筆硯,于西廊之下大書數行,以記其事雲:餘駐大兵宜興,治幹王事過此,陪僧僚谒金仙,徘徊暫憩,遂擁鐵騎千餘,長驅而往。
然俟立奇功,殄醜虜,複三關,迎二聖,使宋朝再振,中國安強,他時過此,得勒金石,不勝快哉!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河朔嶽飛題。
嶽飛題畢,與一二從人離了金沙寺,回至中村,即便整理軍馬,前去救駕立功。
卻說高宗駕到溫州,泊于港口。
彼時勤王将有張浚、韓世忠、牛臯、劉光世、吳玠、嶽飛等,各領兵邀截金虜歸路。
兀朮聞知宋朝四方兵集,乃收拾所搶寶貨金帛子女,從明州回走北去。
報到溫州,高宗聽知金兵退去,下诏還越州駐跸。
高宗駕到越州,改州衙為行宮,以朝百官,命廬益奉迎隆祜太後于處州。
臨行,帝謂輔臣曰:“朕初不識太後,自迎至南京,愛朕不啻己出。
今在數千裡外,兵馬驚擾,當亟奉迎,以惬朕朝夕慕念之意。
”廬益奉命去訖。
高宗體問近日金兵消息,禦史中丞趙鼎奏曰:“兀朮已退兵北去,近日報到金兵攻擊常州甚急,宜興一路被賊所據,惟有禦營使司統制嶽飛保障一方無虞。
乞陛下複降诏旌獎之,命解常州圍,必能成功。
”帝從之,即頒诏着令嶽飛持兵解常州圍,及安撫宜興一路。
诏下,嶽飛即開幕府招集人馬解圍。
轅門小校來報:“現有宜興縣賊首郭吉聚衆搶掠,居民驚擾,縣令錢谌令人請統制拯救。
本縣現有積下糧儲,可克二十萬軍馬夠十年支用。
”嶽飛聞之大喜,與其下曰:“宜興既有此多糧食,我等宜就之,撫養士卒,以待截金兵歸路而迎聖駕,豈不美哉。
”即日将本部軍馬望宜興進發。
哨軍來報:“宜興糧儲已被賊首郭吉搶去百餘船,搬入湖中矣。
”嶽飛大怒,遂差手下将王貴、傅廣領二千餘人去追。
貴、廣二将領兵迳往湖中,正遇郭吉賊黨将糧草搬上船。
王貴大叫:“狂賊慢走!好将糧儲送還,饒你輩殘生。
不然,盡教汝為魚矣!”郭吉擺開戰船,率衆賊黨一齊殺過來,被王貴、傅廣分作兩翼奮前夾擊。
嶽家兵誰不知名?郭吉抵敵不過,各自奔走。
王、傅乘勢殺人湖口,奪其裝載糧草,回見嶽飛。
嶽飛将糧草依前搬入宜興。
兵行之際,人報部下戚方仍舊叛去為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