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師中大戰殺熊嶺

關燈
卻說金太宗不時遣胡騎打探南朝消息,回報言:“宋朝君臣,自我軍退圍以後,君臣再不談及軍旅。

    朝中老将解職閑居,全無人馬來往。

    ”太宗聞知大喜,與群臣議曰:“自我退軍以後,三鎮地方又不與我。

    且彼不知準備,正宜責以失信,複舉大兵,侵犯南朝,奪其天下,豈不快哉。

    ”衆臣皆奏:“正好稱此機會,南朝無我敵手也。

    ”太宗複遣大太子粘罕為左副元帥,斡離不為右副元帥,部領精兵二十萬,分路南侵。

    粘罕、翰離不得命,部領衆将,離了沙漠,直趨南方地界。

    怎見得:槍刀密密,劍戟淩空,人如流水急,馬似疾風吹。

    果是宋朝君臣不知守禦之策,虜賊如直入無人之境。

     邊庭消息報入都城來,時李綱諸大臣俱散居于外。

    欽宗君臣聞奏,各面面相觑,束手無計。

    聞虜賊直抵太原,太原關報甚密,中丞許翰奏曰:“陛下速頒诏種師中一路軍進師,以救太原。

    太原有失,都城亦不可保。

    ”欽宗即下命,令使者迳取種師中,以救太原。

    使命領诏去訖。

    卻說種師中與姚古及張颢等諸将,正在三鎮議論軍事,聽得金兵大舉入寇,欲分兵守禦。

     忽朝廷使命诏進師救太原之圍。

    師中接诏,與下議曰:“都城保障,本在大原。

    太原有失,都城危矣。

    諸君有何高見?”姚古及張颢曰:“金兵勢大,難與力争,隻宜深溝高壘,待其衆疲糧盡,一戰可退也。

    ”師中以為然。

    即遣使複命,仍令軍士整厲甲馬,以為備守之計。

     卻說斡離不将至太原,聞三鎮已有準備,與下議曰:“太原關隘阻阨,誠難迳進。

    不如辄兵由真定,進次雲中,乘其無禦,先襲了此處。

    乘勝進圍都城,太原兵必不敢離。

    若得都城,太原自當下矣。

    ”衆然其計。

    即日退回虜兵,直犯真定等處,望風而下。

    都城聽得虜賊兵出真定,欽宗大驚,問于許翰。

    翰曰:“種師中不遵朝廷,逗撓軍機,緻有真定之失。

    陛下可遣人責問,使其能解都城之急,将功贖罪。

    如不然,兩罪俱罰。

    ”上依其奏,複遣使者诏退金兵。

    使命直到三鎮,宣讀诏書已畢,師中大驚,曰:“逗撓,兵家大戮也。

    吾結發從軍,今近四十餘年,忍受此為罪乎。

    ”即日嚴整甲士,約姚古及張颢,俱進兵相救。

    自率精兵二萬,出壽陽之石坑,來救都城。

    哨卒報斡離不:“三鎮軍出後,來救都城之圍。

    ”斡離不遣金将完顔活玄,領胡兵三千,于要道截之。

    完顔活玄引兵去了。

    斡離不自以大軍邀其前。

     卻說種師中軍至殺熊嶺,将及黃昏。

    師中見山路崎岖,恐有埋伏,令軍士分前後隊而行。

    将轉過山坳,一将湧身而出,排列三千餘衆,截住山口,金鼓之聲震動天地,乃金将完顔活玄也。

    師中大怒,罵曰:“無端虜賊,敢仍猖獗。

    若我救兵應援,汝已受擒多日矣。

    ”言罷,挺槍躍馬,直奔完顔活玄。

    完顔活玄揮刀來迎。

    二将戰未數合,完顔活玄抵敵不過,望山後便走。

    師中生力軍馬不知路徑,乘勝追趕,離太原一百裡,欲候姚古及張颢軍馬接應。

    一日,并不見動靜。

    師中疑慮,遣哨卒沿路期候。

    師中之衆殺了半日,金兵散而複合者數番。

    師中以軍分右前二隊,單立高阜處,以待救至。

    忽哨軍報知:“姚古兵出殺熊嶺,其将焦安節不知虜賊虛實,妄傳我軍大敗,粘罕軍馬大至,來襲其後,姚古衆皆驚潰逃走,故與張颢俱失期不至。

    ”師中聞此消息大驚,軍士饑又甚。

    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