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韓世忠平定建州

關燈
奔溪口,渡舟逃走。

    忽上流蘇勝戰船沖來,将嶽、吉舟打翻,賊黨溺死者甚衆。

    蘇勝搶入賊舟,将嶽、吉擒上船來。

    韓世忠大軍已合,蘇勝押過嶽、吉,世忠大怒,數其罪斬之,枭首号令。

    世忠既已平複劇賊,入建州城,以建民從賊已久,将盡誅之。

    李綱聞知,自福州馳見世忠曰:“建民衆矣,如盡殺之,恐多及無辜。

    然事賊非其本心,屈于勢也,乞宣司憐之。

    ”世忠大悟,與李綱議論終日,皆言中原淪于胡虜,比之靖康又不俟矣。

    綱曰:“都阃之任有如宣司數人,不患金人再來,疆土亦可複矣。

    争奪聖上不以興複為意,忘其不共戴天之仇,專求講和,受無窮屈厚,使忠臣義士懷憤于外,良可慨也。

    ”世忠曰:“提舉國之元臣,廣識施為,可念生民之故,出而維持宋運可矣。

    ”綱曰:“某雖處海隅,受先帝大恩,敢一日忘朝廷哉。

    第恨鬓須蒼白,不能複睹銮輿北還。

    ”即日辭世忠複歸福州,世忠送出建城三十裡方回。

    次日,世忠下令軍士駐城上莫下,聽民自相分别。

    居農者給以牛谷,為商賈者弛其征禁,脅以從賊者濫遣各去,獨取附賊者誅之。

    建民感德再生,歡聲洋溢,合家為立生祠。

    李綱離建州,由汀趨閩,過顯應廟題詩雲:不愁芒履長南谪,滿願靈旗助北征;酎徹一杯揩淚眼,煙雲何處是三京? 題畢,遣人詣建州以示世忠。

    世忠見詩意,歎曰:“仁人君子遇颠沛流離之中,亦不忘乎君也。

    ”世忠駐兵數日,遣人詣行在奏知克服範汝為,因上書言李綱智識深遠,可以大用,請帝建都臨安數事。

    高宗聞世忠捷音到,曰:“雖古名将何以加!”下诏旌獎,乃令與嶽飛進讨江西、湖、廣諸盜。

    允其舉,赦李綱,以綱為湖廣宣撫使。

    帝召群臣議遷都臨安,呂頤浩曰:“臨安南望交、廣,北睨淮、浙,陛下正宜建都。

    其地民多漁鹽之利,以資士馬,足可以興複中原矣。

    ”帝從之,即下诏遷都臨安。

     高宗駕到臨安,升府為行宮,以秦桧參知政事。

    起居郎王居正奏曰:“秦桧初與臣論天下事甚銳,說中國人穿衣吃飯亦當常說恢複中原,不可忘也。

    此時臣心甚服其言。

    桧又謂若為相數月,必聳動天下。

    今既已居丞相位多時,全無一句言語說及恢複,施設不過如是,願陛下以臣所言問桧所行。

    ”帝曰:“待桧入朝,朕當以卿言問之。

    ”居正退出。

    秦桧聽得此消息,切齒恨之,遂背地貶居正出知婺州。

    數日,秦桧奏事便殿,帝問曰:“卿常言有兩件策可以聳動天下,未見施行,可與朕言之。

    ”桧奏曰:“若是依臣兩策,天下可以息兵,聖父、聖母可以回銮。

    ”帝欣然謂之曰:“卿當備細陳之。

    ”桧曰:“今日天下不得安甯者,全在金虜常年舉兵南侵故也,未審是否?”帝曰:“果如卿言。

    ”桧曰:“陛下若依臣二策,天下自然無事,二聖管取北還也。

    ”帝曰:“如何行得如此,朕心之所望也。

    ”桧曰:“天下幹戈不息,隻是金國與齊國争人口耳。

    ”帝曰:“何謂?”桧曰:“若是我這國中有黃河逶迤,北人還金,中原人還劉豫,以大江險阻為界,各守自家國土,則自然不起幹戈相争奪矣。

    ”高宗聽畢,默然良久,謂桧曰:“若是依卿二策,南人還劉豫,北人還金虜,朕亦是北方人,将還誰家?”秦桧語塞。

    轉過殿中侍禦史黃龜年糾劾秦桧:“職居相位,全無恢複中原之計,單隻主與金國求和,且樹結奸黨,專秉國權,私地貶黜不從己者。

    伏望聖明除去奸邪之漸,不可容其長也。

    ”高宗準其言,遂革去秦桧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