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宋高宗議建東宮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撻懶知浚召集諸将于隊隘把守,難以前進,與衆議曰:“川蜀棧道峻聳,今四下俱有軍把,倘延留日久,川兵乘虛襲之,何以為計耶?”衆人皆曰:“若宋軍扼此不出,後有嶽家軍馬,進退失利,吾等決難保矣。
”撻懶甚恐。
忽參軍秦桧見撻懶憂惶無措,大笑曰:“元帥初出雲中何其勇也,今日又何怯乎?吾有一計,可使宋朝人馬盡遭荼毒,金國皇帝能一匡天下耳。
”撻懶聞秦桧之言,拱手稱服曰:“閣下有何計能緻此撥天關本事。
吾當奏知金主,重爾封爵而報也。
”秦桧密謂:“須令左右皆退,可以陳之。
”撻懶即屏去衆人各出帳外,延桧入後軍問之。
桧曰:“欲破人之家國者,必先内攻而後外人得以施其謀,猶毒人先戕其五髒,五髒絕而後大命随之也。
我初五人入使金國,重感金主不殺之恩,誓以死報,第恨無由耳。
如元帥肯放桧歸于本朝,但是那裡有的消息,便先暗暗說将來,使這裡預先知道。
這裡有事若傳将去,都奏依行。
那時衆将欲邀功者,吾竟阻之,必使爾國坦入中原無慮也。
”撻懶聽之,半晌乃曰:“爾的有此心否?”秦桧恐其疑彼欲脫身之術,曰:“吾本傾心以報金國保全一家之恩,豈有虛意?如元帥緻疑,則事不就緒矣。
”撻懶曰:“如是,可留君妻孥為質,庶可憑信。
”秦桧笑曰:“胡人恁的不曉道理,若拘吾妻孥,宋人決知吾回自金國,必與爾處通謀也。
正宜與妻屬等同歸,取信本朝君臣。
待吾立腳已定,然後自可施展。
”撻懶大喜曰:“君若幹得事而回,吾當奏金主以中原三分之一以封君。
”桧曰:“隻待要成得秦某此一場大功,非敢望報。
”即日辭了撻懶,帶妻屬等一行人還到越州,詣行在所求見高宗。
時建炎四年冬十月也。
高宗有旨,着令秦桧先見衆官員根問回來緣由。
秦桧對曰:“金國使人監我在沙漠之地,被我一夜将監守人殺了,方才得脫,走到海邊,奪船就從海上走到此間。
”衆官聽了各有疑,謂其既與何等五人皆被金人起發北去,今如何止有秦桧一家獨還?況燕京到此有二千八百餘裡,如何過黃河、出海口,都無一處巡海官軍拿住?便是金國縱放他回,亦當留其妻小為質,豈得與妻孥同行?察其情由,必受敵人之計。
”高宗亦疑之。
右仆射範宗尹、樞密使李回二人曾與秦桧交好,于高宗前力薦秦桧以前曾與金家争存趙氏,勿立異姓,因此有忤于粘罕,把他一家起發北去,其實盡忠于宋也。
高宗信之,引桧入内殿,問二帝及母後消息。
秦桧奏曰:“建炎二年八月,二帝到金國上京。
建炎四年七月二帝徙五國城,離金國上京往東北去有一千裡遠。
九月太後鄭氏崩于五國城。
二帝及太後聿氏、皇後邢氏聖體皆安。
”高宗聞秦,龍顔大悅。
又問秦桧曰:“即今如何便得天下安甯?”桧奏曰:“若要天下安妥,須當南自南、北自北,兩國息兵講求和好,自得甯息。
非惟天下無事,且得聖父聖母皇後車駕北還矣。
”高宗為人懦有餘而剛果不足,聽得秦桧奏講求和好得車駕回朝,即賜宴内廷,甚禮敬之。
是夜,高宗喜而不寐。
次日早朝,謂群臣曰:“秦桧忠義誠然,過于别人,朕今日又得一佳士也。
”因封桧為禮部尚書。
話分兩頭,卻說大金皇帝與衆臣議欲立宋之異姓有名望者為中原主,以鎮南羌,似立宋大臣張邦昌故事。
時兀朮北還,乃與大太子粘罕奏
”撻懶甚恐。
忽參軍秦桧見撻懶憂惶無措,大笑曰:“元帥初出雲中何其勇也,今日又何怯乎?吾有一計,可使宋朝人馬盡遭荼毒,金國皇帝能一匡天下耳。
”撻懶聞秦桧之言,拱手稱服曰:“閣下有何計能緻此撥天關本事。
吾當奏知金主,重爾封爵而報也。
”秦桧密謂:“須令左右皆退,可以陳之。
”撻懶即屏去衆人各出帳外,延桧入後軍問之。
桧曰:“欲破人之家國者,必先内攻而後外人得以施其謀,猶毒人先戕其五髒,五髒絕而後大命随之也。
我初五人入使金國,重感金主不殺之恩,誓以死報,第恨無由耳。
如元帥肯放桧歸于本朝,但是那裡有的消息,便先暗暗說将來,使這裡預先知道。
這裡有事若傳将去,都奏依行。
那時衆将欲邀功者,吾竟阻之,必使爾國坦入中原無慮也。
”撻懶聽之,半晌乃曰:“爾的有此心否?”秦桧恐其疑彼欲脫身之術,曰:“吾本傾心以報金國保全一家之恩,豈有虛意?如元帥緻疑,則事不就緒矣。
”撻懶曰:“如是,可留君妻孥為質,庶可憑信。
”秦桧笑曰:“胡人恁的不曉道理,若拘吾妻孥,宋人決知吾回自金國,必與爾處通謀也。
正宜與妻屬等同歸,取信本朝君臣。
待吾立腳已定,然後自可施展。
”撻懶大喜曰:“君若幹得事而回,吾當奏金主以中原三分之一以封君。
”桧曰:“隻待要成得秦某此一場大功,非敢望報。
”即日辭了撻懶,帶妻屬等一行人還到越州,詣行在所求見高宗。
時建炎四年冬十月也。
高宗有旨,着令秦桧先見衆官員根問回來緣由。
秦桧對曰:“金國使人監我在沙漠之地,被我一夜将監守人殺了,方才得脫,走到海邊,奪船就從海上走到此間。
”衆官聽了各有疑,謂其既與何等五人皆被金人起發北去,今如何止有秦桧一家獨還?況燕京到此有二千八百餘裡,如何過黃河、出海口,都無一處巡海官軍拿住?便是金國縱放他回,亦當留其妻小為質,豈得與妻孥同行?察其情由,必受敵人之計。
”高宗亦疑之。
右仆射範宗尹、樞密使李回二人曾與秦桧交好,于高宗前力薦秦桧以前曾與金家争存趙氏,勿立異姓,因此有忤于粘罕,把他一家起發北去,其實盡忠于宋也。
高宗信之,引桧入内殿,問二帝及母後消息。
秦桧奏曰:“建炎二年八月,二帝到金國上京。
建炎四年七月二帝徙五國城,離金國上京往東北去有一千裡遠。
九月太後鄭氏崩于五國城。
二帝及太後聿氏、皇後邢氏聖體皆安。
”高宗聞秦,龍顔大悅。
又問秦桧曰:“即今如何便得天下安甯?”桧奏曰:“若要天下安妥,須當南自南、北自北,兩國息兵講求和好,自得甯息。
非惟天下無事,且得聖父聖母皇後車駕北還矣。
”高宗為人懦有餘而剛果不足,聽得秦桧奏講求和好得車駕回朝,即賜宴内廷,甚禮敬之。
是夜,高宗喜而不寐。
次日早朝,謂群臣曰:“秦桧忠義誠然,過于别人,朕今日又得一佳士也。
”因封桧為禮部尚書。
話分兩頭,卻說大金皇帝與衆臣議欲立宋之異姓有名望者為中原主,以鎮南羌,似立宋大臣張邦昌故事。
時兀朮北還,乃與大太子粘罕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