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

關燈
[附三]《路史》所引《紀年》輯證(次序據《訂補》) [一]《汲紀年》:帝王之沒皆曰陟。

    《發揮》卷五 案:韓愈《黃陵廟碑》雲:‘舜陟方乃死。

    ……餘謂《竹書紀年》帝王之沒皆曰陟。

    陟,升也。

    ’此引《紀年》乃韓氏隐括之語。

    《路史》所引見《辨帝舜冢》條,又引《黃陵廟碑》文,所本即此。

     [二]《汲書》亦雲:黃帝死七年,其臣左徹乃立颛顼。

    《後紀》卷六 《汲書》雲:左徹乃立颛帝。

    《後紀》卷五注 案: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四九雲:‘案《博物志》雲:“黃帝登仙,其臣左徹者,削木象黃帝,帥諸侯以朝。

    七年不還,左徹乃立颛顼,左徹亦仙去也。

    ”……夫颛顼之于黃帝,世代懸隔,焉得雲七年即立颛顼乎?’‘疑羅氏誤引《博物志》以為《汲書》也。

    ’ [三]《竹紀年》雲:堯元年丙子。

    《後紀》卷一0注 案:《隋書·律曆志》引《竹書紀年》曰:‘堯元年景(丙)子。

    ’ [四]《竹書紀年》以為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

    《發揮》卷五注 案:羅氏雲:‘鄄城東北五裡有堯城。

    ’其下即引《竹書紀年》雲雲,又雲:‘《寰宇記》以載言所錄,不欲去。

    ’蓋轉引自《太平寰宇記》。

    參見《五帝紀》。

     [五]《竹書》謂舜既囚堯,偃塞丹朱于此,使不得見。

    《發揮》五注 案:羅氏雲:‘濮陽有偃朱城。

    ’其下即引《竹書》雲雲,亦轉引自《太平寰宇記》,參上條。

     [六]《竹書》雲:放帝丹朱于丹水。

    《後紀》卷一0注 案:《山海經·海内南經》郭注引《竹書》曰:‘後稷放帝朱于丹水。

    ’ [七]《竹書》、《郡國志》等皆言帝葬蒼梧。

    《發揮》卷五 案:《史通·疑古》雲:‘《虞書·堯典》又雲:“五十載陟方乃死。

    ”注雲:“死蒼梧之野,因葬焉。

    ”’《路史》所雲見《辨帝舜冢》條,又雲‘人風婐劃,地氣高瘴’,即《疑古》語,疑本《史通》而誤。

     [八]癸北氏虞帝之第三妃,而二女者,癸北氏之出也,一曰宵明,一曰燭光。

    見諸《汲簡》。

    《餘論》卷九 [九]《紀年》、《墨子》言:龍生廣,夏冰,雨血,地坼,及日夜出,晝不見。

    《後紀》卷一二注 案:《通鑒外紀》卷一注引《汲冢紀年》曰:‘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龍生于廟,日夜出,晝日不出。

    ’《訂補》以為《路史》注疑有誤字,‘廣’當是‘□’,即‘廟’字。

     [一0]《汲古文》雲:聞不居陽翟。

    《後紀》卷一二注 案: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四九雲:‘《漢書·地理志》:“颍川郡陽翟,夏禹國。

    ”臣瓒曰:“《世本》:禹都陽城。

    《汲郡古文》亦雲:居之。

    不居陽翟也。

    ”竊意“不居陽翟”當是瓒語,所以釋陽城之為禹都,而辨《地志》陽翟為夏禹國之誤也。

    羅蘋不察,乃于《路史·夏後紀》“封之高密以處于栎”下注雲:“《地志》:陽翟,夏禹國,或雲都之,非也。

    故《汲古文》雲:聞不居陽翟。

    ”竟以此語為《紀年》本文,誤矣。

    ’《訂補》亦據此為說。

    《路史》此條本于《漢書·地理志》注,而誤讀瓒語。

     [一一]《竹書紀年》:黃帝至禹,為世三十。

    《發揮》卷三 [一二]《紀年》:禹立四十五年。

    《後紀》卷一二注 案:《太平禦覽》卷八二引《紀年》曰:‘禹立四十五年。

    ’《輯校》、《訂補》失輯。

     [一三]帝啟曰會。

    注:見《紀年》。

    《後紀》卷一三上 [一四]《紀年》:啟登後九年,舞九韶。

    《後紀》卷一三上注 案:《山海經·大荒西經》注引《竹書》曰:‘夏後開舞九招也。

    ’‘九招’即‘九韶’。

     [一五]既征西河。

    注:《紀年》在二十五年。

    《後紀》卷一三上 西河。

    後啟征之。

    見《紀年》。

    《國名紀》己 案:《北堂書鈔》卷一三引《紀年》雲:‘啟征西河。

    ’ [一六]《紀年》:啟二十九年,年九十八。

    《後紀》卷一三上注 案:《真诰》卷一五引《竹書》雲:‘(啟)即位三十九,亡年七十八。

    ’《路史》當本此,互有誤字。

     [一七]《汲冢古文》:太康居斟尋。

    乃失邦。

    《後紀》卷一三上注 案:《水經·巨洋水注》、《漢書·地理志》注、《史記》《夏本紀》《周本紀》正義引《汲郡古文》或《汲冢古文》雲:‘太康居斟尋。

    ’‘乃失邦’三字,當本《尚書·五子之歌》序:‘太康失邦。

    ’ [一八]《汲書》:羿、桀皆居斟尋。

    《後紀》卷一三上注 案:《水經·巨洋水注》、《漢書·地理志》注、《史記》《夏本紀》《周本紀》正義引《汲郡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