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後衛正在和追來的敵人交手的時候,前衛已走到一個向右去的岔路上。
岔路前面,有座小山,左右兩邊,都是高山,向導指着向南的大道說:“前面有大碉堡,不好過。
” “離大路多遠?”接替朱彪擔任團長的陳瑞雲問。
“百十來步。
”向導說完又反問,“怎樣走好?” “走小路彎過去就是。
” 陳瑞雲不願去冒敵人近距離火力的危險,決定從右邊小路過去。
二三裡後,繞過了小山,隻見到左邊不到兩裡的大路邊,又出現一座三丈高的碉堡,戰士們立即火燒心頭,大罵起來:“該死的烏龜,累得老子又多走幾裡路!” 隻好折回來又走了四五裡,回到大路。
行列中新的議論又起了: “會不會再碰上碉堡了?” “天知道。
” 他們在大路上走了一段,然後又離開大路向右邊一個山峽走去,二三裡後,又碰見一個碉堡。
這碉堡和大路上的碉堡,東西平列對峙。
他們又從右邊的岔路插進去,畫一個半圓形。
一路走一路痛罵國民黨,但罵也沒奈何,隻得走小路,而且是山路。
回到大道上又走了七八裡,向導告訴他們:再走三裡,路旁有座大碉堡,裡面有兩排保安隊,除了都有步槍和手榴彈以外,還有兩門土大炮。
又要走山路,大家心裡當然不高興。
随前衛營走的陳瑞雲團長問向導:“你看不彎行不行?” “不彎?”向導有點驚訝,“土炮子打來可象下雨一樣啊!” “那就要彎,從什麼地方分路?” 向導向右前方二三百步處一指,“就從右邊那個小岔溝進去。
” “彎多少路?” “十五裡。
” “好走嗎?” “不大好走。
” 前衛團長聽說要彎那麼遠,又看到時間不早了,遲疑起來,用不信任的口氣向向導說:“碉堡離大路到底有多遠?” “不遠,”向導認真地說,“隻百十來步。
” “我們從大道走,碉堡裡面打不打得到?” “打得到,”向導說,“莫說步槍打得到,就是土炮也打到了,” 陳瑞雲不再說話了。
彎路嗎?已經彎了不少了;再彎,行軍計劃就不能完成了。
不彎嗎?又太危險了。
心中拿不定主意,恰巧馮參謀來了,就和他商量。
馮參謀主張不彎,說那是一座孤零零的碉堡,看到我們人多槍多,多半不敢打。
可是,陳瑞雲駁他說:“如果他們幹我們幾炮呢?” 馮參謀說:“不要緊,我們先擺個架子給他們看看,把前衛團所有的機關槍架在碉堡附近,派人警告他們,如果他們打的話,我們就不客氣。
如果不打,大家就馬虎一點算了。
” “我們機關槍子彈并不多!” “不要緊,多少沒有多大關系,你十幾挺重機槍指着他的鼻子,他知道你子彈多少?” “這個辦法固然不壞,但也難保他們一定不打。
” “當然不能保證,但這是很可能的。
” “可能是一回事,他打不打又是一回事。
” “彎路算了,再走十五裡的山路。
” 這時郭楚松、黃晔春、黎蘇都來了。
他們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問了一下,又聽了雙方的意見。
郭楚松看手表,覺得時間已經不早了,如果再遲延,就會到深夜才能宿營,既吃不成晚飯,也得不到充足的睡眠,肯定會影響行軍計劃。
他認為馮進文講得有道理,因為孤立的碉堡,不管如何堅固,見着大敵當前,總是有點害怕的。
同時他們為消極防禦的戰術思想所束縛,隻要你不置他們于死地,他們又何必惹禍? 雖然如此,但誰也不敢肯定碉堡裡面不打槍。
郭楚松覺得要防止敵人不打槍,隻有盡量擺出自己的威風來,使他們感到敵強我弱,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郭楚松叫隊伍趕快通過三岔路。
當隊伍進到離碉堡兩裡的幹田中,他命令打開旗子,面向碉堡集合。
随即又叫馮參謀派兩個偵察員到碉堡 附近,向碉堡裡面喊話,說明是紅軍要借路。
隊伍進到指定的地點後,郭楚松又叫前衛團所有重機槍手繼續前進,把機槍架在碉堡裡面能看清楚的位置上。
馮進文覺得這件事能不能搞好,主要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優勢,從心理上壓倒敵人,他想自己帶個偵察員到碉堡前面去。
張山狗挺起胸說:“馮參謀,你不要去,我帶個偵察員去。
” “今天不同,”馮參謀說,“今天不是靠槍……” “那要什麼緊,我一定完成任務。
”
岔路前面,有座小山,左右兩邊,都是高山,向導指着向南的大道說:“前面有大碉堡,不好過。
” “離大路多遠?”接替朱彪擔任團長的陳瑞雲問。
“百十來步。
”向導說完又反問,“怎樣走好?” “走小路彎過去就是。
” 陳瑞雲不願去冒敵人近距離火力的危險,決定從右邊小路過去。
二三裡後,繞過了小山,隻見到左邊不到兩裡的大路邊,又出現一座三丈高的碉堡,戰士們立即火燒心頭,大罵起來:“該死的烏龜,累得老子又多走幾裡路!” 隻好折回來又走了四五裡,回到大路。
行列中新的議論又起了: “會不會再碰上碉堡了?” “天知道。
” 他們在大路上走了一段,然後又離開大路向右邊一個山峽走去,二三裡後,又碰見一個碉堡。
這碉堡和大路上的碉堡,東西平列對峙。
他們又從右邊的岔路插進去,畫一個半圓形。
一路走一路痛罵國民黨,但罵也沒奈何,隻得走小路,而且是山路。
回到大道上又走了七八裡,向導告訴他們:再走三裡,路旁有座大碉堡,裡面有兩排保安隊,除了都有步槍和手榴彈以外,還有兩門土大炮。
又要走山路,大家心裡當然不高興。
随前衛營走的陳瑞雲團長問向導:“你看不彎行不行?” “不彎?”向導有點驚訝,“土炮子打來可象下雨一樣啊!” “那就要彎,從什麼地方分路?” 向導向右前方二三百步處一指,“就從右邊那個小岔溝進去。
” “彎多少路?” “十五裡。
” “好走嗎?” “不大好走。
” 前衛團長聽說要彎那麼遠,又看到時間不早了,遲疑起來,用不信任的口氣向向導說:“碉堡離大路到底有多遠?” “不遠,”向導認真地說,“隻百十來步。
” “我們從大道走,碉堡裡面打不打得到?” “打得到,”向導說,“莫說步槍打得到,就是土炮也打到了,” 陳瑞雲不再說話了。
彎路嗎?已經彎了不少了;再彎,行軍計劃就不能完成了。
不彎嗎?又太危險了。
心中拿不定主意,恰巧馮參謀來了,就和他商量。
馮參謀主張不彎,說那是一座孤零零的碉堡,看到我們人多槍多,多半不敢打。
可是,陳瑞雲駁他說:“如果他們幹我們幾炮呢?” 馮參謀說:“不要緊,我們先擺個架子給他們看看,把前衛團所有的機關槍架在碉堡附近,派人警告他們,如果他們打的話,我們就不客氣。
如果不打,大家就馬虎一點算了。
” “我們機關槍子彈并不多!” “不要緊,多少沒有多大關系,你十幾挺重機槍指着他的鼻子,他知道你子彈多少?” “這個辦法固然不壞,但也難保他們一定不打。
” “當然不能保證,但這是很可能的。
” “可能是一回事,他打不打又是一回事。
” “彎路算了,再走十五裡的山路。
” 這時郭楚松、黃晔春、黎蘇都來了。
他們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問了一下,又聽了雙方的意見。
郭楚松看手表,覺得時間已經不早了,如果再遲延,就會到深夜才能宿營,既吃不成晚飯,也得不到充足的睡眠,肯定會影響行軍計劃。
他認為馮進文講得有道理,因為孤立的碉堡,不管如何堅固,見着大敵當前,總是有點害怕的。
同時他們為消極防禦的戰術思想所束縛,隻要你不置他們于死地,他們又何必惹禍? 雖然如此,但誰也不敢肯定碉堡裡面不打槍。
郭楚松覺得要防止敵人不打槍,隻有盡量擺出自己的威風來,使他們感到敵強我弱,便“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郭楚松叫隊伍趕快通過三岔路。
當隊伍進到離碉堡兩裡的幹田中,他命令打開旗子,面向碉堡集合。
随即又叫馮參謀派兩個偵察員到碉堡 附近,向碉堡裡面喊話,說明是紅軍要借路。
隊伍進到指定的地點後,郭楚松又叫前衛團所有重機槍手繼續前進,把機槍架在碉堡裡面能看清楚的位置上。
馮進文覺得這件事能不能搞好,主要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優勢,從心理上壓倒敵人,他想自己帶個偵察員到碉堡前面去。
張山狗挺起胸說:“馮參謀,你不要去,我帶個偵察員去。
” “今天不同,”馮參謀說,“今天不是靠槍……” “那要什麼緊,我一定完成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