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關燈
紅軍順利地渡過修水,在山地走了三、四天,到了一個縱橫五六裡的大田壩,田壩中有個大村鎮,鎮中有好些高大的房屋,其中有個特别高的,頂上聳着十字架。

     按照老規矩,北進的羅霄縱隊,不僅要執行打仗的任務,還要發動群衆、組織群衆、武裝群衆,開展土地革命。

    每天宿營後要調查土豪。

    這項工作由各宣傳隊兼任。

    陳廉率領的宣傳隊,對這項工作既熟悉又努力,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務。

    這天,他們僅用一個多小時就把情況了解清楚了。

    爾後,陳廉帶了一個宣傳員到政治部民運科。

    這時民運科已經來了很多人,他們有的是宣傳隊員,有的是供給員,管理員。

    民運科長看到人到齊了,就以兼任沒收委員會主任的名義開會。

    并叫第一組作調查報告。

     陳廉把日記本子拿出來,大聲說:“先說教堂,牧師是意大利人,名叫貝爾克。

    人們叫他貝爾克牧師。

    他到這裡有十年了,來此之前,這裡雖然建立教堂二三十年了,但信教的人不多。

    他來之後,常常接近人,講他那套道理。

    看到讀書人,就送一本福音書——不管你看不看。

    他為了教人信教,除了講他那套耶稣救世主外,還吹捧蔣介石宋美齡,說他們是了不起的人,他們都信耶稣,大家為什麼不信耶稣?他還能講不少中國話,又辦了一個福音學校,不收學費,這樣好些窮苦的人就送孩子去上學,接受他那套宣傳。

    最近六七年,放了好多高利貸,但自己不出面,都經過教友,可是老百姓都知道是他放的。

    利息起碼三分,最高到七分,他有兩匹馬,幾個奶羊,吃的穿的用的差不多都是從外面買來。

    我看貝爾克不是簡單的宣傳宗教,政治上是同情蔣介石,經濟上搞封建剝削的。

    ” 民運科長有點激動,急切地說:“這樣的牧師,過去我們調查過。

    也沒收過不少天主堂、福音堂,他們到中國主要是搞文化侵略,但為宣傳耶稣教義,有些人還做點好事。

    我聽郭司令說,在滿清科舉時期,他們在中國辦學校,不僅讀孔夫子,還要學算術理科。

    過去中國出版的自然科學,有不少是傳教士從國外翻譯的。

    那時候他們對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不自覺地起了和他們原來目的的相反的作用。

    象貝爾克這樣搞封建剝削,勸人擁護蔣介石的牧師不多!真壞透了,等下讨論如何處理。

    ” 陳廉繼續說:“貝爾克兩天前聽說我們到石霖,就騎馬往南昌去了。

    現在隻有兩個中國教徒和三四個工人。

    ” 陳廉接着報告了一個大土豪,名張全光,老百姓都叫他張百萬,是縣裡第二個大财主。

    有水田六百五十畝,有五百五十畝出租,牛五頭、馬三匹,請了五六個長工,買了三個丫頭,放了兩萬多塊錢高利貨,他有很大勢力,不隻老百姓怕他,就是縣長到任,也要拜訪他。

    縣的事,要他同意才能辦。

    他家裡平常象個衙門,經常有四五個人跑腿,對老百姓,尤其租戶債戶,有一點不如意,就抓起來,輕的關牛欄豬欄,重的打屁股,罰款,有時候還要送到縣衙門去。

    這一帶的老百姓,怕得要死,也恨得要死。

    前年冬天,有個晚上,不知道什麼人,在他後門上貼了一付黃紙寫的挽聯。

    上聯是“早死一日天有眼”,下聯是“遲留半載地無皮”,橫批是“當大事”三個宇。

    對子還落了款,上款是“張全光先生千古”。

    下款是“江右餘生敬挽”。

    門口外面不遠,插了一塊木靈牌,寫了他的名字。

    第二天上午,他看到這付對子,氣得直咬牙,馬上撕了,同時叫長工把木靈牌燒掉,長工去拔靈牌,又發現靈牌背後有張黃紙,送給他看了一下,是他的姓名和生庚八字,他罵道:“哪個王八!我沒有挖你的祖墳,你卻來埋我的生庚八字!”但又不知道是誰幹的,沒有地方出氣,就指着長工的鼻子大罵起來:“你這個短命鬼!怎麼這樣的東西也拿給我看!” 長工說:“我沒讀過書。

    ” 張全光更火了,“你沒讀過書,難道黃紙也認不得!” 張全光認為長工給他晦氣,會招不祥之禍,立即趕出門,并請了十幾個道士,做了七天道場,演了三天大戲,以辟邪消災。

     張全光家裡除工人外,有二十一口,一個兒子在上海什麼大學讀書,還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南昌讀書,他父親母親,都七、八十歲了。

    早不管家了。

    他一家人都在昨天下午和今天早晨,跑到縣城去了,現在看家的是管家。

     還有一個土豪叫李福才…… 接着是第二組報告。

     “關于張百萬的情形,要補充一點,就是他還在本街和别人合夥開了一個雜貨鋪,資本他占一半,約一萬元,我剛才走到他店時,鋪面很漂亮,店員都在。

    其他情形,同第一組調查的完全一樣,遠近的老百姓都知道他——我們在昨天就知道他家裡的大概情形了。

    ” 民運科長收集完材料後,叫大家讨論一下,都認為天主堂和張百萬李福才家,都要沒收。

    并決定第一組到天主堂,二三兩組到張百萬家,第四組到李福才家。

     大家正要走,第二組組長問民運科長: “張百萬在街上開的商店怎麼辦?” “不能沒收。

    ”他肯定地說,“隻沒收他家裡。

    凡地主兼商人,隻能沒收他封建剝削部分,不能沒收他商業資本的部分,我們一路來都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