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 章

關燈
對的死亡,中将和校閱人員站在一塊,仍談箋自若,好象小孩踩死螞蟻一樣。

    水面平靜的時候,校閱大員向中将說;“我要把你們的大無畏精神和尚武的氣概報告蔣委員長和何總司令。

    ” 中将兩手向左右一分,似乎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這算什麼!這算什麼!” 校閱結束後,段棟梁心中非常得意,不斷地對自己說:“今天成功了!今天成功了!” 他回到住所不久,書記送來書面報告給他。

    他看了一下,是副官長請他批準淹死的人的棺材費的。

    副官長建議給每人買口價值三十元的棺材,他不假思索地批了“照準”兩個字,就放在桌上抽起雪茄來。

     半根煙後,他無意中又溜了一眼那份報告,這次檢閱共死了四個人,他盤算一下,三四一十二,就是一百二十元。

    他立即把報告拿到身邊,改批為:“每人發棺材費十五元,撫恤費另議。

    ”随即叫參謀發還,并吩咐他告訴副官長寫信給長沙的招募處,趕快招兵。

     晚上,段棟粱輾轉反側,玩味這一天的成功,推測他的上級和社會名流,對他會産生什麼印象。

    他忽然想起“一将功成萬骨枯”這句唐詩,寫得多好啊!這是曆史的必然。

    曆史上有成功之将,就自然有“萬骨之枯”;有“萬骨之枯”,就自然有“成功之将”。

    他這種人生觀,是多年帶兵确定的。

    特别是近三年以來,更加深刻。

    以前他覺得招兵買馬,不是容易的事,因而對兵士的生命,總還愛惜一點,一九三一年江淮河漢大水災的時候,有一天蔣介石問他:“你們隊伍充實嗎?” 他回答說:“不大充實。

    ” “怎麼不充實?” “招兵很困難。

    ” “吓!”蔣介石驚訝地說,“困難……你們招兵的區域在哪裡?” “在上湖南,我們的防區内。

    ” “難怪!”老蔣很惋惜地說,“你駐在上湖南,眼睛就隻看上湖南,其實招兵有什麼難!你不知道嗎?今年入夏以來,各地陰雨綿綿,長江流域,尤其是淮河流域,不是發了大水嗎?災民不下一萬萬人,直到現在,還有一百七十縣的水沒有完全退。

    這些人沒有飯吃,沒有衣穿,他們就是我們的後備兵。

    你隻要派人帶點錢去,招多少也有。

    江西剿匪部隊,今年差不多都是這樣補充起來的。

    這樣,不僅增強了我們的實力,而且救了他們的命,做了一番大的慈善事業,豈不是一舉兩得?” 蔣介石還沒有說完,中将恍然大悟,連連點頭說:“是!是!是!” “你想,”蔣介石又用教訓的口氣說,“中國地方好大,人口好多……四萬萬以上,幾乎占全世界五分之一呀。

    水旱天災,年年難免,不是上年,就是下年,不是這裡,就是那裡,你要兵嗎?到災荒的地方去招就是,政府現在提倡救災,這樣既救濟了災民,又補充了隊伍,我重複一句,一舉兩得呀!” 聽到這裡,段棟梁不覺渾身熱血沸騰起來,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幾乎使他陶醉。

    他覺得他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

    “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他覺得蔣介石的召見才十來分鐘,就遠勝于一夜話,他是多麼偉大啊! 他平素對于蔣介石,五體投地,認為蔣介石是當代三大偉人之一,并且拿他作為自己模範。

    但這時候段棟梁頓覺得他對蔣介石的偉大實在認識不足。

    自己雖是個英雄,但在大英雄面前,卻相形見绌。

    他手足無措,一種慚愧的感覺湧上心頭,幾乎使他無地自容。

    從此,他不僅注意研究蔣介石的一切著作言論,而且注意學他說話的口氣,舉止,學他在部下面前的态度,特别對于蔣介石這一天所講的話,經常玩味。

    越玩昧他越認識到人比水賤的道理。

    俗話說:“冷水要人挑”,沒人挑,水是不會來的。

    那麼,人呢,他是有腳的,隻要印上幾張布告貼到水旱天災地方,他就會自動跑來的。

    因此,今天當他看到他的部下一伍又一伍地死在水裡的時候,他什麼也沒想,隻想到這是他成功的秘訣。

    現在蔣介石委他以重任,要他掃蕩蘇區,他決心把蘇區化為一片汪洋的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