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哪知道。
問偵察員,他們還保密。
不過聽到他們的口音,我估計是你們的部隊。
” 劉玉櫻還是以前的劉玉櫻,隻是她不再是老黃的妻子。
他們現在談話,全是公事公辦,郭楚松很想知道僅二十多天她怎麼一下就到這個蘇區來了。
劉玉櫻把來的經過和任務,簡單說了一下。
她旁邊同來的人補充說:“這個地區位于幕阜山西端南面,全是山嶽地帶,是個聯合縣,後來敵人不斷進攻,根據地縮小了,我們書記又害了痨病,沒有一年半載也難好,上級就調劉玉櫻同志來了。
” 郭楚松立即高興地說:“玉櫻同志,你提升了!” 劉玉櫻臉有點紅了,不大自然地說:“我我……本事不大。
” 和他同來的另一個人搶着說:“有本事,有本事!她來我們這裡才二十天,就辦了幾件好事。
一件是加緊生産,除農活要精耕細作外,還組織會采藥的人上山采藥,國民黨封鎖我們,但藥材在外地可以換些東西來。
第二,對逃跑的地主,通過他們的親戚朋友,叫他們回來,我們這裡這幾年人口少了,田土多,讓他們耕種,願開荒的,也由他們。
他們和外地關系多,來往買賣方便,要鹽也容易些,他們的子弟當靖衛團的,有些也不幹了。
第三,辦好小學。
要各村砍些樹木把桌幾闆凳修理好,動員沒有上學的孩子的家長送孩子讀書,路遠的帶午飯,這樣孩子上學的就多了。
還有……” 劉玉櫻說:“那是大家一起幹的。
” “是。
但還是你出主意多,跑得多,不知道累呵!” 室内人越來越多,他們有些人是認識劉玉櫻的,甚至有因為她和黃晔春的婚事而起過哄的,都以好奇的心理來看這個獨立領導一個獨立區域的女書記。
郭楚松不僅把他過去因他倆的婚事作過“多管閑事”的不平之鳴,消失得幹幹淨淨,而且引起對她的敬服。
黃晔春早就看到劉玉櫻是有作為的人,但他們的婚姻,究竟是封建社會的産物。
他的思想在一九二二年衡陽師範大鬧學潮時期就比較解放了,近年來在蘇區強調婚姻自由的風氣下,他接到劉玉櫻解除舊式婚約關系的信件後,雖然感到不快,但一想到十九世紀後期俄國一位偉大的民主主義者的小說《怎麼辦》中,說到一個男子在接到他夫人提出要求解除婚約之後,經過考慮,隻說了“尊重自由”四字,二十多天前,知道她另結婚時,他亦有同感。
當着有些年輕人起哄時,他心裡還是想着應“尊重自由”。
郭楚松在黃晔春談話的時候,吃開了花生。
劉玉櫻說:“花生還沒有炒呀!” 黃晔春說:“花生生的也可以吃呀!” 劉玉櫻笑了,是她進房以來第一次笑。
她的笑聲是直接回答黃晔春的,于是引得大家都笑了。
笑聲剛停,言歸正傳。
郭楚松問劉玉櫻說,他們明早要行動,還有百多個傷病員,能不能留下?劉玉櫻和同來的兩人同聲地說:“可以。
我們一定照管好。
不過要留點藥。
” 郭楚松說:“那當然,”又同劉玉櫻,“你們要槍嗎?” 劉玉櫻說:“有就要,” “要多少?” “随你們,二二十支就行了。
” “多些行嗎?一百支?”郭楚松問。
“我看各部隊所有的多餘的槍,一概留給他們。
”剛剛進門的政委杜崇惠立即插了一句。
“好!”郭楚松馬上贊成。
“玉櫻同志,我們槍有多,帶起來也不方便,現在把多的統統留在你們這裡,你們用多少算多少,如果用不完,就堅壁起來。
不要落到敵人手上。
”杜崇惠又囑咐了幾句。
“好!好!”劉玉櫻精神振奮,很自信地說:“絕對不會落到敵人手上!” 許多人散去了,跟劉玉櫻來的也說有事走了,黃晔春呆坐着,郭楚松朝杜崇惠使個眼色,對黃晔春說:“你們單獨談談嘛。
” 山上農民三三五五挑起糧食、背起擔架下山來了,紅軍看到他們,感激得要流出淚來,在這幾天的惡戰和長途行軍中,幾乎處處是黑暗,在這裡,遇到了親人的接應,能不激動嗎?
問偵察員,他們還保密。
不過聽到他們的口音,我估計是你們的部隊。
” 劉玉櫻還是以前的劉玉櫻,隻是她不再是老黃的妻子。
他們現在談話,全是公事公辦,郭楚松很想知道僅二十多天她怎麼一下就到這個蘇區來了。
劉玉櫻把來的經過和任務,簡單說了一下。
她旁邊同來的人補充說:“這個地區位于幕阜山西端南面,全是山嶽地帶,是個聯合縣,後來敵人不斷進攻,根據地縮小了,我們書記又害了痨病,沒有一年半載也難好,上級就調劉玉櫻同志來了。
” 郭楚松立即高興地說:“玉櫻同志,你提升了!” 劉玉櫻臉有點紅了,不大自然地說:“我我……本事不大。
” 和他同來的另一個人搶着說:“有本事,有本事!她來我們這裡才二十天,就辦了幾件好事。
一件是加緊生産,除農活要精耕細作外,還組織會采藥的人上山采藥,國民黨封鎖我們,但藥材在外地可以換些東西來。
第二,對逃跑的地主,通過他們的親戚朋友,叫他們回來,我們這裡這幾年人口少了,田土多,讓他們耕種,願開荒的,也由他們。
他們和外地關系多,來往買賣方便,要鹽也容易些,他們的子弟當靖衛團的,有些也不幹了。
第三,辦好小學。
要各村砍些樹木把桌幾闆凳修理好,動員沒有上學的孩子的家長送孩子讀書,路遠的帶午飯,這樣孩子上學的就多了。
還有……” 劉玉櫻說:“那是大家一起幹的。
” “是。
但還是你出主意多,跑得多,不知道累呵!” 室内人越來越多,他們有些人是認識劉玉櫻的,甚至有因為她和黃晔春的婚事而起過哄的,都以好奇的心理來看這個獨立領導一個獨立區域的女書記。
郭楚松不僅把他過去因他倆的婚事作過“多管閑事”的不平之鳴,消失得幹幹淨淨,而且引起對她的敬服。
黃晔春早就看到劉玉櫻是有作為的人,但他們的婚姻,究竟是封建社會的産物。
他的思想在一九二二年衡陽師範大鬧學潮時期就比較解放了,近年來在蘇區強調婚姻自由的風氣下,他接到劉玉櫻解除舊式婚約關系的信件後,雖然感到不快,但一想到十九世紀後期俄國一位偉大的民主主義者的小說《怎麼辦》中,說到一個男子在接到他夫人提出要求解除婚約之後,經過考慮,隻說了“尊重自由”四字,二十多天前,知道她另結婚時,他亦有同感。
當着有些年輕人起哄時,他心裡還是想着應“尊重自由”。
郭楚松在黃晔春談話的時候,吃開了花生。
劉玉櫻說:“花生還沒有炒呀!” 黃晔春說:“花生生的也可以吃呀!” 劉玉櫻笑了,是她進房以來第一次笑。
她的笑聲是直接回答黃晔春的,于是引得大家都笑了。
笑聲剛停,言歸正傳。
郭楚松問劉玉櫻說,他們明早要行動,還有百多個傷病員,能不能留下?劉玉櫻和同來的兩人同聲地說:“可以。
我們一定照管好。
不過要留點藥。
” 郭楚松說:“那當然,”又同劉玉櫻,“你們要槍嗎?” 劉玉櫻說:“有就要,” “要多少?” “随你們,二二十支就行了。
” “多些行嗎?一百支?”郭楚松問。
“我看各部隊所有的多餘的槍,一概留給他們。
”剛剛進門的政委杜崇惠立即插了一句。
“好!”郭楚松馬上贊成。
“玉櫻同志,我們槍有多,帶起來也不方便,現在把多的統統留在你們這裡,你們用多少算多少,如果用不完,就堅壁起來。
不要落到敵人手上。
”杜崇惠又囑咐了幾句。
“好!好!”劉玉櫻精神振奮,很自信地說:“絕對不會落到敵人手上!” 許多人散去了,跟劉玉櫻來的也說有事走了,黃晔春呆坐着,郭楚松朝杜崇惠使個眼色,對黃晔春說:“你們單獨談談嘛。
” 山上農民三三五五挑起糧食、背起擔架下山來了,紅軍看到他們,感激得要流出淚來,在這幾天的惡戰和長途行軍中,幾乎處處是黑暗,在這裡,遇到了親人的接應,能不激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