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十 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二三十米處,他突然大叫一聲:“為排長複仇!為朱團長複仇!”
聲音剛剛落下,一排子手榴彈抛出去了。
敵人被打退了,就改變進攻方式,從左右兩側包圍上來,這時營部來的通信員說,二三連已撤退到西北面小山,營長要第一連撤退。
丁友山乘敵人還沒有形成包圍圈,也退到小山上。
營長走過來問他:“連裡還有多少戰鬥兵?” “大概有六十個人。
”他略一沉思,便答道。
“王連生很不錯吧?就是參加甯都起義的那個。
”營長又問。
“很忠誠,也有技術,我會用大刀,就是他教我的。
剛才反擊敵人他那把大刀就顯了威風啊!” 丁友山壓低聲音,帶沉重而惋惜的口氣說:“可惜又負傷了。
隻當了一個多鐘頭的排長啊!” 營長歎息一聲,就率部撤退。
丁友山連為後衛,他們邊打邊退。
黃昏,紅軍脫離了敵人的戰場追擊,整天震耳的槍聲也聽不到了。
丁友山的隊伍從容地走了二三裡,剛到一村莊,看見營部通信員在等他們,從村中通過,又走了一兩裡,是個較大的村莊,他們團和羅霄縱隊指揮機關大部分在這村裡宿營,他的連住在村西頭。
丁友山進村以後,看到路旁有間大廂屋,兩扇大門大開着,裡面有燈光,堂屋地鋪上躺着六七個人,有的頭上還有繃帶,他意識到這是衛生部門,立即想到團長朱彪,很想知道他的傷勢。
他叫部隊繼續走,自己則去看朱彪。
丁友山找到朱彪時,朱彪已入殓,棺材已放到墓口的橫木上,隻等蓋棺。
二十位武裝整齊的士兵,在棺材旁邊立正着,羅鐵生和幾個幹部戰士,還在清理墓地。
郭楚松舉着馬燈,瞻仰朱彪遺容。
朱彪臉龐清瘦,濃眉深鎖,頭戴軍帽,帽額是紅色五星,身上穿着生前的軍衣,平平躺着,象安詳地睡覺。
這個洞庭湖東的貧農子弟,參加過南昌起義、閩贛遊擊戰争以及幾次反“圍剿”,這個臨危不懼、氣勢昂揚的戰士,現在卻長眠在這地上了。
郭楚松退到墓前,同黃晔春、羅鐵生十幾個站成一列,黃晔春輕聲喊:“敬禮!” 大家向着朱彪遺容行舉手禮,禮畢,黃晔春以沉痛的口音說:“朱彪同志:放心吧!我們會幹到底!” 棺材兩頭各有個人,擡着棺蓋放平,然後把棺材徐徐放入墓穴。
丁友山如大夢初醒,喊着:“團長,團長沒有死啊!”撲了上去。
幾個戰士死死抓住他,任憑他撕心裂肺地哭喊…… 郭楚松和大部分人離開墓地。
他平時雖然步履矯健,這時卻走得很慢,他想起午時朱彪在火線親自寫給他的簡單報告,已發現是敵人主力,如果處理得好,軍隊不會受這麼大的損失,朱彪也不一定死。
他心情沉重。
回到駐地,他問了問情況,知道敵人離他們八九裡地也停止了,似乎宿營了。
他看到敵人同他們打了一天,傷亡也不小。
便要黎蘇通知部隊拂曉前吃飯,準備出發,防敵人拂曉攻擊。
他安排妥當後,心神安定了一陣,但朱彪在墓地的遺容又浮在眼前。
他解開右下袋扣子,掏了一下,朱彪的信還在裡面,就在燈下一字一句地看,看着看着,郭楚松的眼睛濕了,他那字迹,雖然是火線上草草寫就,但一筆一劃都很清楚,且言筒意赅,是标準的戰鬥文書。
他知道他在家隻讀過兩年書,參軍後雖學了點文化,但對上級的通報、命令和報紙,看得似懂不懂,常常要文書解釋。
他在兩年前當營長的時候,有一次和郭楚松等人喝酒,無意中說:“我朱彪就是少了點文才!” 朱彪的口氣,雖然是自謙,卻有自負之意。
因為隻是缺文才而已。
大家聽了,不覺箋起來。
團政委接上說:“缺文才就補一點,我沒有多少,可以教你一點點。
” 郭楚松高興地點頭,朱彪雖然覺得不好意思,也同意了。
過了兩天,政委找了一套小學語文課本,要他一課一課讀下去,還要他抄寫生字。
一、二年級課本隻個把月就在業餘中讀完了,三年級課本,他難讀了,政委指定營部書記分課教他,到四年課文讀完,還不到一年,就能看文件、報紙和寫簡單信了。
他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早先一直壓在箱子底層的《戰鬥條令》、《遊擊隊怎樣動作》和《社會進化史》等書籍都成了他的親密伴侶了。
近年來到白色區域,還找白區報紙看。
有時,他還把有價值的材料送給郭楚松看看。
大家開玩笑說,朱團長快成為 呂蒙了。
郭楚松想到朱彪說“少了點文才”時的模樣,好象他還在自己的眼前一樣。
黃晔春來了,看到他在看信件,問道:“看什麼信?” 他低聲而深沉地回答:“朱彪的信。
” “就是今天上午火線上寫的那封信嗎?” “是。
” 黃晔春知道郭楚松的心情比自己還沉重,就以寬解的口氣說:“睡吧!明天還要走路,還要打仗呢!” 黃晔春有意不在他面前提起朱彪,就回政治部去了。
敵人被打退了,就改變進攻方式,從左右兩側包圍上來,這時營部來的通信員說,二三連已撤退到西北面小山,營長要第一連撤退。
丁友山乘敵人還沒有形成包圍圈,也退到小山上。
營長走過來問他:“連裡還有多少戰鬥兵?” “大概有六十個人。
”他略一沉思,便答道。
“王連生很不錯吧?就是參加甯都起義的那個。
”營長又問。
“很忠誠,也有技術,我會用大刀,就是他教我的。
剛才反擊敵人他那把大刀就顯了威風啊!” 丁友山壓低聲音,帶沉重而惋惜的口氣說:“可惜又負傷了。
隻當了一個多鐘頭的排長啊!” 營長歎息一聲,就率部撤退。
丁友山連為後衛,他們邊打邊退。
黃昏,紅軍脫離了敵人的戰場追擊,整天震耳的槍聲也聽不到了。
丁友山的隊伍從容地走了二三裡,剛到一村莊,看見營部通信員在等他們,從村中通過,又走了一兩裡,是個較大的村莊,他們團和羅霄縱隊指揮機關大部分在這村裡宿營,他的連住在村西頭。
丁友山進村以後,看到路旁有間大廂屋,兩扇大門大開着,裡面有燈光,堂屋地鋪上躺着六七個人,有的頭上還有繃帶,他意識到這是衛生部門,立即想到團長朱彪,很想知道他的傷勢。
他叫部隊繼續走,自己則去看朱彪。
丁友山找到朱彪時,朱彪已入殓,棺材已放到墓口的橫木上,隻等蓋棺。
二十位武裝整齊的士兵,在棺材旁邊立正着,羅鐵生和幾個幹部戰士,還在清理墓地。
郭楚松舉着馬燈,瞻仰朱彪遺容。
朱彪臉龐清瘦,濃眉深鎖,頭戴軍帽,帽額是紅色五星,身上穿着生前的軍衣,平平躺着,象安詳地睡覺。
這個洞庭湖東的貧農子弟,參加過南昌起義、閩贛遊擊戰争以及幾次反“圍剿”,這個臨危不懼、氣勢昂揚的戰士,現在卻長眠在這地上了。
郭楚松退到墓前,同黃晔春、羅鐵生十幾個站成一列,黃晔春輕聲喊:“敬禮!” 大家向着朱彪遺容行舉手禮,禮畢,黃晔春以沉痛的口音說:“朱彪同志:放心吧!我們會幹到底!” 棺材兩頭各有個人,擡着棺蓋放平,然後把棺材徐徐放入墓穴。
丁友山如大夢初醒,喊着:“團長,團長沒有死啊!”撲了上去。
幾個戰士死死抓住他,任憑他撕心裂肺地哭喊…… 郭楚松和大部分人離開墓地。
他平時雖然步履矯健,這時卻走得很慢,他想起午時朱彪在火線親自寫給他的簡單報告,已發現是敵人主力,如果處理得好,軍隊不會受這麼大的損失,朱彪也不一定死。
他心情沉重。
回到駐地,他問了問情況,知道敵人離他們八九裡地也停止了,似乎宿營了。
他看到敵人同他們打了一天,傷亡也不小。
便要黎蘇通知部隊拂曉前吃飯,準備出發,防敵人拂曉攻擊。
他安排妥當後,心神安定了一陣,但朱彪在墓地的遺容又浮在眼前。
他解開右下袋扣子,掏了一下,朱彪的信還在裡面,就在燈下一字一句地看,看着看着,郭楚松的眼睛濕了,他那字迹,雖然是火線上草草寫就,但一筆一劃都很清楚,且言筒意赅,是标準的戰鬥文書。
他知道他在家隻讀過兩年書,參軍後雖學了點文化,但對上級的通報、命令和報紙,看得似懂不懂,常常要文書解釋。
他在兩年前當營長的時候,有一次和郭楚松等人喝酒,無意中說:“我朱彪就是少了點文才!” 朱彪的口氣,雖然是自謙,卻有自負之意。
因為隻是缺文才而已。
大家聽了,不覺箋起來。
團政委接上說:“缺文才就補一點,我沒有多少,可以教你一點點。
” 郭楚松高興地點頭,朱彪雖然覺得不好意思,也同意了。
過了兩天,政委找了一套小學語文課本,要他一課一課讀下去,還要他抄寫生字。
一、二年級課本隻個把月就在業餘中讀完了,三年級課本,他難讀了,政委指定營部書記分課教他,到四年課文讀完,還不到一年,就能看文件、報紙和寫簡單信了。
他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早先一直壓在箱子底層的《戰鬥條令》、《遊擊隊怎樣動作》和《社會進化史》等書籍都成了他的親密伴侶了。
近年來到白色區域,還找白區報紙看。
有時,他還把有價值的材料送給郭楚松看看。
大家開玩笑說,朱團長快成為 呂蒙了。
郭楚松想到朱彪說“少了點文才”時的模樣,好象他還在自己的眼前一樣。
黃晔春來了,看到他在看信件,問道:“看什麼信?” 他低聲而深沉地回答:“朱彪的信。
” “就是今天上午火線上寫的那封信嗎?” “是。
” 黃晔春知道郭楚松的心情比自己還沉重,就以寬解的口氣說:“睡吧!明天還要走路,還要打仗呢!” 黃晔春有意不在他面前提起朱彪,就回政治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