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關燈
隐藏了好幾天的太陽,沖破陰晦的天空,照耀大地,這對于準備行動的羅霄縱隊,真是得了“天時”。

     隊伍趁着天色晴朗,循着迂回曲折的雪道,蜿蜒向北。

    這天的行軍序列是,三團為前衛,一團為本隊,二團為後衛,縱隊直屬隊在前衛後行進。

    雪後初晴,冷氣刺骨。

    各人隻露出眼鼻和口。

    手上戴着各種顔色的手套,包袱外邊捆着幾雙草鞋,大踏步地前進。

     這天正午,部隊到了一個高山下。

    在平常,他們一到宿營地,除了有大的敵情外,都是随到随宿營。

    這一天雖然沒有敵情顧慮,除擔任分配房子的人員外,都站在宿營地外一個廣場上。

     隊列中一個背圖囊和手槍的人,身材較高而結實,濃眉,雙目炯炯,走到幾個看熱鬧的農民面前,說了幾句客氣話,就向他們請求說:“老表,借幾把秤,行嗎?” “行!”農民立即答應,又問,“要幾把?” “越多越好。

    ” 老表們和士兵們都笑起來,他們都奇怪,覺得從來還沒有看到借秤也說越多越好的。

    左猜右猜,誰也猜不着,隻有等秤來了再看看。

     借秤人名叫黎蘇,是羅霄縱隊的參謀長。

    他家在賈魯河畔,土地不多,由兼做草藥醫生的父親耕種。

    也隻夠吃。

    童年讀私塾,後考入舊制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中學,才一年半,因故鄉連年饑荒。

    便辍學投身北洋軍隊。

    大革命時代,參加了響應北伐軍的戰争。

    武漢政府叛變革命後,他以單純的軍人态度繼續服役,參加蔣馮閻軍閥大混戰。

    中原戰争結束後,由蔣介石統率他們在鄂豫皖地區打紅軍。

    黎蘇本來在大革命時期就受過在軍隊中工作的共産黨員的影響,知道蘇維埃政府是最廉潔的政府,紅軍是代表工人農民利益的軍隊。

    後來更多更直接看到共産黨和蘇維埃政府、紅軍的主張和行動,就确認他們和中國其他任何政黨、政府和軍隊不同。

    他當時是副營長,他那營獨立駐在蘇區邊一個鎮子裡擔任守備。

    他的團有個團副和他那營有兩個連長,是秘密共産黨員。

    他們利用國民黨軍隊中-一些士兵和軍官對進攻蘇區的不滿,決定起義。

    他們在黎蘇同情贊助下,做好營長的工作,派人到蘇區和共産黨聯系。

    就在紅軍配合下起義了。

    半年之後,因為黎蘇有較好軍事知識和技術,就調到羅霄縱隊工作,他仍然保持了正規軍人的氣質和風度,不同的是加入了共産黨。

    在起義前他是少校軍官,起義之後很快和士兵打成一片,過官兵平等和無薪饷的生活了。

    羅霄縱隊北上的時候,他看到部隊有個不好的習慣,沒收土豪的東西,特别是被服,臘肉之類,總想多帶。

    這樣很多人包袱很重,影響整個部隊的行動。

    這天早晨出發之前,接到紅軍總司令部的電報,要羅霄縱隊趕快進到南浔鐵路附近,為了加速行軍,必須減輕不必要的行李。

    他向郭楚松建議說:“到宿營地就減行李?” “好。

    ”郭楚松毫不猶豫地回答。

    他也覺得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又補充說,“必須嚴厲一點,行動要真正做到‘其疾如風’。

    ” 黎蘇說:“不管是誰,一律不準帶不重要的東西。

    ” 隊伍集合好了,每個人身後是自己的行李包裹,黎蘇站在一個土台上,向部隊說:“同志們聽着,大道理我不講了,講點小道理。

    當兵打仗,最要緊的是輕裝上陣,如今我們是長途行軍打仗,這個問題尤其重要,俗話說遠路無輕擔,我們都是有這方面經驗的人。

    可是我們有的同志,行李太多,把沒收土豪的東西都背上了。

    而不管用得着用不着,有些人甚至把女人的褲子也背起走。

    真不象話。

    背的東西多了,影響行軍速度,削弱了戰鬥力,因此,我們決定輕裝。

    不需要的服裝、物品,一概送給老百姓,不需要的書籍文件,不能送人的,一把火燒掉。

    炊事員隻準挑一餐的菜——就是豬肉雞鴨,也不準多帶!” 黎蘇說到這裡,停了一下,叫就近部隊行政首長來,每人發一把秤,眼睛随即向大家掃射一下,高聲而嚴肅地說:“各人把包袱解開!” 所有的人包袱打開了,他命令大家把紅紅綠綠的和不必要的物品,通通清出來,集中一塊,叫宣傳隊長陳廉給群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