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官轎在趙公廟的山門口停下,山門對面便是馮岱年的官署。

    官署後院即是他的宅邸。

     狄公、馬榮下轎。

    馮岱年率幾個僚佐已在大門照壁前恭候。

     官署八字朝南,氣象崔巍。

    高大的徽州雕磚門樓蒼樸古拙。

    門外一對盤伏的石獅怒目睥睨,十分威武。

    ——衙廳裡早排開兩隊役卒,皂褂、火棍,一式齊整。

     馮岱年引狄公、馬榮先進去書齋用茶。

    ——順大門内萬字遊廊,通向左廂一垂花月洞門。

    門外即是馮府的内花園,正好繞過衙廳公庑,直達内院書齋。

     書齋陳設古雅。

    紫檀木屏風桌椅纖塵不染。

    兩邊各一隻紫銅狻猊,袅袅吐着青煙。

    三面書架上一疊疊的古書籍依經、史、學、集排列,井井有序。

    不少書帙開了函蓋、夾着一條一條的象牙葉子。

    桌上湖筆、端硯、宣紙、徽墨,四寶齊全,桌前設三五張靠椅。

    雖是盛夏,書齋内涼陰十分,幽香怡人。

     “狄老爺見笑,卑職一向在這書齋内會客,院内再無靜雅之處。

    ” 小童獻茶畢,狄公道:“馮相公許多藏書,黾勉勤學,十分可敬。

    ” 馮岱年道:“說來也慚愧,卑職自管攝這樂苑政事,例與書籍生分了。

    這幾年更是無暇讀書。

    還是陶先生時常來翻閱,再就是小女玉環了。

    陶先生專揀經史類研讀。

    小女則愛讀前人别集,尤愛詩歌。

    這兩年也頗識得些金針詩格,偶爾學做起詩賦來了。

    ” 狄公笑道:“難怪馮相會要挑賈秀才為乘龍快婿。

    令媛受賈秀才指點薰染,文藝必然長進。

    ——賈秀才想必也是官宦子弟。

    正是門當戶對啊。

    ” 馮岱年道:“不瞞狄老爺,這賈秀才并非官宦子弟,卻是家境淪落。

    與小女訂婚前已經山窮水盡。

    也是前世有緣,兩個紅繩早系。

    他賭輸了錢,那日來問我借盤纏,拟赴杭州鄉試。

    卻與小女一見鐘情。

    小女年已十九,與她曾說了幾門親事,均未成功。

    自見了這賈秀才便滿口應允。

    我便請陶德先生做大媒,牽合了姻緣。

    也是天作之合,但願他兩個婚後夫唱婦随,百年和諧。

    ” 狄公命馬榮去衙廳看看,開堂審案的格局可齊備了。

     馮岱年會意,忙改話題:“昨夜秋月猝死,閣苑震驚,不知狄老爺有何見教?” “羅縣令臨行隻囑托下官經辦李琏自殺一案,不意昨夜又牽扯出秋月的橫死。

    兩個冤家都在紅閣子斃命,冤頭債主,倒也分割不爽。

    下官拟先問斷李琏自殺案。

    倘情節與秋月案關聯,則一并鞫審①。

    ” 馮岱年道:“憑狄老爺處斷,卑職跟随左右,聽候調遣。

    ” “馮相公可見過李琏本人,印象如何?”狄公忽問。

     “卑職隻見過李公子一面,正是撞船後的第二天。

    李公子英年才望,恃才傲物,自在意中,又正是青雲升華之時。

    他自恃賠了我三十兩銀子,便沒事一樣,仿佛施舍一般,令人不堪。

    不過卑職也不計較,算來亦應是父執一輩,他父親李經緯大人正是我的老友。

    ” “馮相公還認識李琏的父親?” “李大人當年少年風流,往來樂苑,引動多少癡情女子,風流韻迹猶在。

    後來任朝廷東台左相,勤勉王事,還出任過幾回欽差,專擅地方。

    緻仕離京後便來金華頤養天年,再沒見過面,卻有書信往來。

    ” “本縣當年聽說李經緯是引病自退的,想來或有委曲,年歲并不高。

    ” “卑職隻知道李大人病得不輕,聽說已有一二年閉門謝客了,羅縣令都未能見到他。

    李公子這一死,還是他叔叔李棟梁前來收屍,可推知一二。

    ” 狄公又把話拉回來:“聽人說李琏城府寬闊,心機純熟,似非輕狷②氣狹之輩,未必會為一煙花女子擺布不開。

    ” 馮岱年笑道:“正是他有城府心機,目空志大,一旦受挫于婦人,便覺羞愧難言,憤不欲生,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 狄公又調轉話頭.“那個李棟梁走時,可曾将李琏在此地的一應花銷票據、信劄字契都帶去?” 馮岱年驚道:“早得狄老爺提及,你看可是這包勞什子?”說着從書案抽屜裡取出一個扁平黃絹小包。

     狄公打開一一查看,乃道:“李琏處事果然極有條理,他将在此地的一切錢銀花銷都記了帳。

    從賠償你撞船的三十兩銀子到付與白蘭、紅榴、牡丹的押金,都有确數,筆筆不漏。

    ——奇怪的隻不見給秋月的賞銀。

    ” 馮岱年猜道:“想來應是顧全秋月的身份。

    且兩人已不是萍水交情。

    李琏都幾遍提了要出巨金為秋月贖身,他用在秋月身上的錢數便也不好記載了。

    ” 狄公問:“李琏願出巨金贖秋月是誰說的?” 馮岱年指着狄公面前一頁紙片道:“這紙片正是李琏生前的筆迹。

    表明他一念迷戀秋月,迹近情癡。

    卑職因而會同羅縣令傳秋月來問話,秋月也供認不諱。

    李琏欲出巨金為她贖身,但遭到她的冷言拒絕。

    ” 狄公掂起那紙片細看,紙片上草草畫着兩個套合的圓圈,圓圈下寫着“拖心秋月”四字。

    ——他小心将紙片納入衣袖。

     “馮相公,此刻我們就去衙廳審理此案吧。

    ” 馬榮早安排就縣衙審事的排場。

    ——衙廳彩欄雕楹,富麗堂皇,垂挂十六盞流蘇宮燈。

    華木珍果,列植堂下,似是一官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