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也變心了的時候,他答道:&ldquo讓我們換個話題吧。
&rdquo他對朋友們說,自己沒有從歐洲帶回來什麼&ldquo新思想&rdquo,他的行為在他們看來也許是創造力衰退的有力證據,他沒有興趣聊自己的私事,無意查看賬目,有時問五六個問題,就像那些名醫問診一樣,讓人看出他還知道他在說些什麼,但他并不評論,也不做任何指示。
他的這些表現不僅讓證券交易所的紳士們大惑不解,而且他自己也為自己的冷漠程度感到吃驚。
因為這種冷漠情緒似乎在加劇,所以他盡力抗争,試圖激發自己的興趣,繼續從事自己的老行當,但那一切在他面前失去了真實性,做着所做的一切,他卻無法相信它們。
有時他開始感到害怕,擔心是不是自己腦子出了毛病,大腦出現退化現象,以前強健的機能走到了終點,這個想法以難以抵抗的力量回到了他的身上,他成了一個無望又無助的懶漢,對别人一無所用,讓自己心生厭惡,這就是貝樂嘉家族的背叛給他造成的影響。
他懷着焦慮懶散的心情,從舊金山回到了紐約,在賓館大堂坐了三天,從一面巨大的平闆玻璃牆關注着外面來來往往的漂亮姑娘,她們身着巴黎流行式樣的服裝,袅袅婷婷,三五成群,精心呵護着自己靈巧勻稱的身材。
三天後,他回到了舊金山,回到了他曾經希望遠離的地方。
他無所事事,失去了事業,似乎再也找不着了。
有時候他自言自語地說,他在這兒無事可做了,但在大洋彼岸他還有事未了,是他故意嘗試性地、投機性地擱下沒去做,目的是想看它能否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然而,結果卻差強人意,那件事依然撥動着他的心弦,猛擊着他的理智,在他的耳邊嘀咕,一直在他的眼前盤旋,在所有新的決定和行動之間穿插攪動,像是冥頑不化的幽靈,默默地等待了結。
除非解決了那件事,否則他永遠不可能去做别的事情。
冬天快結束的一天,他收到了好久沒有給他寫信的特裡斯特拉姆太太的來信,很明顯她是出于善意,想分散他的注意力才給他寫了信,她講了很多巴黎的小道傳聞,談到了帕卡德将軍和凱蒂·厄普約翰小姐,列舉了戲院上演的新戲,說内附有她丈夫的便條,她丈夫南下去尼斯玩了一個月,接下來就是她的簽名,之後還有附言。
附言是這樣寫的:&ldquo三天前我從我朋友奧博特神父那兒得知,德·辛特雷夫人上周入了加爾默羅教作了修女,那天是她二十七歲生日,她用了她的女庇護人聖·維羅妮卡的名字,維羅妮卡修女開啟了新的人生!&rdquo 這封信是上午收到的,晚上紐曼就出發去巴黎了。
他的傷口第一次猛烈地疼痛起來,在漫長而單調的旅途中,他始終想着德·辛特雷夫人的&ldquo人生&rdquo,她的人生就要在監獄的高牆下度過了,而他也許還可以站在外面觀望。
現在他打算在巴黎永久定居,知道她還在那裡,至少困住她的石冢還在那裡,他就能獲得一種滿足。
他沒有提前通知,突然造訪了布萊德太太,就是那位他找來獨自看守豪斯曼大道上空空如也的大房間的管家。
那些房間幹淨整潔,布萊德太太唯一做的事就是擦掉房間内一粒一粒的塵埃。
不過,她從不抱怨自己的孤獨,因為她認為仆人隻是神秘設計的機器,管家指責紳士不回家就像挂鐘批評發條不工作一樣,是不可理喻的。
布萊德太太認為沒有哪個時鐘能夠留住所有的時間,沒有哪個仆人能夠享受辛苦的主人事業成功傳遞出的所有歡樂,不過,她還是冒險表達了謙恭的希望,那就是紐曼是否可以在巴黎待上一段時間。
紐曼握住她的手輕輕搖了搖,說:&ldquo我要永久待在巴黎。
&rdquo 見過布萊德太太之後,他又去拜訪特裡斯特拉姆太太,他之前已給她拍過電報,她正在等着他的到來。
她看了他一會兒,搖了搖頭。
&ldquo這樣不行,&rdquo她說道,&ldquo您回來得太早了。
&rdquo他坐下來,問了問她丈夫和小孩的情況,甚至還問了朵拉·芬奇小姐的情況。
這時候,他突然問道:&ldquo您知道她在什麼地方?&rdquo 特裡斯特拉姆太太猶豫了一會兒,顯然他問的不是朵拉·芬奇小姐。
接着,她會心地答道:&ldquo她去了另一家修道院&mdash&mdash在地獄街上。
&rdquo紐曼面露憂色,又坐了一會兒之後,她繼續說道:&ldquo您并不像我原來想的那樣好,您更&hellip&hellip您更&hellip&hellip&rdquo &ldquo更什麼?&rdquo紐曼問道。
&ldquo更無情。
&rdquo &ldquo天啊!&rdquo紐曼大聲道,&ldquo您期望我原諒這一切嗎?&rdquo &ldquo不,并不是,我都沒有原諒,您當然更不會了,但您可以遺忘!您的情緒比我想象的還要糟糕,您看上去心懷惡意&mdash&mdash看上去很吓人。
&rdquo &ldquo我可能看起來很吓人,&rdquo他說,&ldquo但我并無惡意。
不,我不是一個心懷惡意的人。
&rdquo他對朋友們說,自己沒有從歐洲帶回來什麼&ldquo新思想&rdquo,他的行為在他們看來也許是創造力衰退的有力證據,他沒有興趣聊自己的私事,無意查看賬目,有時問五六個問題,就像那些名醫問診一樣,讓人看出他還知道他在說些什麼,但他并不評論,也不做任何指示。
他的這些表現不僅讓證券交易所的紳士們大惑不解,而且他自己也為自己的冷漠程度感到吃驚。
因為這種冷漠情緒似乎在加劇,所以他盡力抗争,試圖激發自己的興趣,繼續從事自己的老行當,但那一切在他面前失去了真實性,做着所做的一切,他卻無法相信它們。
有時他開始感到害怕,擔心是不是自己腦子出了毛病,大腦出現退化現象,以前強健的機能走到了終點,這個想法以難以抵抗的力量回到了他的身上,他成了一個無望又無助的懶漢,對别人一無所用,讓自己心生厭惡,這就是貝樂嘉家族的背叛給他造成的影響。
他懷着焦慮懶散的心情,從舊金山回到了紐約,在賓館大堂坐了三天,從一面巨大的平闆玻璃牆關注着外面來來往往的漂亮姑娘,她們身着巴黎流行式樣的服裝,袅袅婷婷,三五成群,精心呵護着自己靈巧勻稱的身材。
三天後,他回到了舊金山,回到了他曾經希望遠離的地方。
他無所事事,失去了事業,似乎再也找不着了。
有時候他自言自語地說,他在這兒無事可做了,但在大洋彼岸他還有事未了,是他故意嘗試性地、投機性地擱下沒去做,目的是想看它能否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然而,結果卻差強人意,那件事依然撥動着他的心弦,猛擊着他的理智,在他的耳邊嘀咕,一直在他的眼前盤旋,在所有新的決定和行動之間穿插攪動,像是冥頑不化的幽靈,默默地等待了結。
除非解決了那件事,否則他永遠不可能去做别的事情。
冬天快結束的一天,他收到了好久沒有給他寫信的特裡斯特拉姆太太的來信,很明顯她是出于善意,想分散他的注意力才給他寫了信,她講了很多巴黎的小道傳聞,談到了帕卡德将軍和凱蒂·厄普約翰小姐,列舉了戲院上演的新戲,說内附有她丈夫的便條,她丈夫南下去尼斯玩了一個月,接下來就是她的簽名,之後還有附言。
附言是這樣寫的:&ldquo三天前我從我朋友奧博特神父那兒得知,德·辛特雷夫人上周入了加爾默羅教作了修女,那天是她二十七歲生日,她用了她的女庇護人聖·維羅妮卡的名字,維羅妮卡修女開啟了新的人生!&rdquo 這封信是上午收到的,晚上紐曼就出發去巴黎了。
他的傷口第一次猛烈地疼痛起來,在漫長而單調的旅途中,他始終想着德·辛特雷夫人的&ldquo人生&rdquo,她的人生就要在監獄的高牆下度過了,而他也許還可以站在外面觀望。
現在他打算在巴黎永久定居,知道她還在那裡,至少困住她的石冢還在那裡,他就能獲得一種滿足。
他沒有提前通知,突然造訪了布萊德太太,就是那位他找來獨自看守豪斯曼大道上空空如也的大房間的管家。
那些房間幹淨整潔,布萊德太太唯一做的事就是擦掉房間内一粒一粒的塵埃。
不過,她從不抱怨自己的孤獨,因為她認為仆人隻是神秘設計的機器,管家指責紳士不回家就像挂鐘批評發條不工作一樣,是不可理喻的。
布萊德太太認為沒有哪個時鐘能夠留住所有的時間,沒有哪個仆人能夠享受辛苦的主人事業成功傳遞出的所有歡樂,不過,她還是冒險表達了謙恭的希望,那就是紐曼是否可以在巴黎待上一段時間。
紐曼握住她的手輕輕搖了搖,說:&ldquo我要永久待在巴黎。
&rdquo 見過布萊德太太之後,他又去拜訪特裡斯特拉姆太太,他之前已給她拍過電報,她正在等着他的到來。
她看了他一會兒,搖了搖頭。
&ldquo這樣不行,&rdquo她說道,&ldquo您回來得太早了。
&rdquo他坐下來,問了問她丈夫和小孩的情況,甚至還問了朵拉·芬奇小姐的情況。
這時候,他突然問道:&ldquo您知道她在什麼地方?&rdquo 特裡斯特拉姆太太猶豫了一會兒,顯然他問的不是朵拉·芬奇小姐。
接着,她會心地答道:&ldquo她去了另一家修道院&mdash&mdash在地獄街上。
&rdquo紐曼面露憂色,又坐了一會兒之後,她繼續說道:&ldquo您并不像我原來想的那樣好,您更&hellip&hellip您更&hellip&hellip&rdquo &ldquo更什麼?&rdquo紐曼問道。
&ldquo更無情。
&rdquo &ldquo天啊!&rdquo紐曼大聲道,&ldquo您期望我原諒這一切嗎?&rdquo &ldquo不,并不是,我都沒有原諒,您當然更不會了,但您可以遺忘!您的情緒比我想象的還要糟糕,您看上去心懷惡意&mdash&mdash看上去很吓人。
&rdquo &ldquo我可能看起來很吓人,&rdquo他說,&ldquo但我并無惡意。
不,我不是一個心懷惡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