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距離周日還有兩天,但紐曼已是急不可耐,于是他就走到摩西拿大街,盯着德·辛特雷夫人現在住地的白色外牆,來讓自己獲得一些慰藉。
有些遊客會記得,摩西拿大街毗鄰巴黎最漂亮的一角,即蒙梭公園,那裡到處是現代建築,設施便利,似乎完全不同于人們想象中的禁欲之地。
紐曼心情沉悶地看着新修的沒有窗戶的高牆大院,想着自己心愛的女人發誓在那裡度過餘生,心裡既擔心又無奈。
整個環境給他的印象是修道院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雖然隐居的大格局沒有打破,仍然單調乏味,但不同于那種苦行僧式的煎熬沉思,可能會有某種愉快的色彩。
不過,他知道真實情況可能正好與這表象相反,隻是現在自己看到的不是真相而已。
如果真相如他所想,那就太奇怪、太捉弄人了,就像從浪漫小說中撕下一頁,與他現實生活中的人生經曆絕不一樣。
禮拜天早晨,按照特裡斯特拉姆太太所說的時間,紐曼摁響了白牆上的門鈴,大門應聲而開,出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幹淨清冷的庭院,遠處一座灰暗簡樸的高大建築俯視着他。
從門房間走出一位笑嘻嘻的壯碩的雜役修女,聽完紐曼說明來意,她指了指小教堂敞開的大門。
那個小教堂占了庭院的右半側,前面有一段階梯。
禮拜儀式還沒有開始,裡面燈光若隐若現,他一時分辨不清南北東西。
過了一會兒,他才看清房間被一張巨大狹長的隔闆分割成大小兩個空間,隔闆的這側是祭壇,祭壇和大門之間擺了幾條凳子和幾把椅子,三四把椅凳上影影綽綽有些人影,一動不動,過了會兒,他才看清那些人影是些女人,隻見她們全神貫注,非常投入。
這地方在紐曼看來似乎非常冷清,熏香本身也是冷冷的。
此外,房間還布置了一些燈光搖曳的小蠟燭,照得五彩玻璃發出亮光。
紐曼坐下來,祈禱的女人們背對着他,不動聲色。
他看出來那些人和他一樣都是遊客,于是就特别想看看她們的正面。
這些女人是另外一些諸如德·辛特雷夫人之類無情出家女人的母親和姐妹,她們心情沉痛,一臉肅穆。
但她們的情況好過紐曼,至少她們和那些犧牲自我的女人們的信仰是一緻的。
又有三四個人走了進來,其中兩個是年長的紳士,每個人都很安靜。
紐曼緊盯着祭壇後的隔闆,那後面就是修道院,真正的修道院,是德·辛特雷夫人生活的地方。
然而,他什麼也沒看見,隔闆上的裂縫連光也沒能透過來。
他起身蹑手蹑腳走近隔闆,想要朝裡面看,但那後面一片漆黑,寂然無聲。
于是,他隻好回到原來的座位。
這時,一個牧師和兩個祭壇男童走了進來,開始做彌撒。
紐曼懷着冷冷的敵意望着他們屈膝轉圈,仿佛他們就是德·辛特雷夫人遁世的幫手和教唆犯,此刻正在訴說吟唱着自己的勝利。
牧師冗長沉悶的吟誦刺激着他的神經,加劇了他的怒火,那晦澀難懂的内容和講話人慢吞吞拖長聲調的方式對紐曼來說無不是一種挑釁,這一切似乎隻有他自己清楚。
突然,從教堂深處、堅不可摧的隔闆背後,傳來奇怪悲傷的女聲吟唱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聲音剛開始很輕柔,随後越來越大聲,聲音愈高愈悲戚、哀傷,那是加爾默羅修女在吟唱,是她們唯一的顯示人類特點的說話方式,她們吟唱的挽歌講述了對情感的埋葬和世俗欲望的虛空。
紐曼一開始對那奇異的聲音感到困惑不解,幾乎有些震驚。
當他理解了歌曲的含義後,卻聽得入了神,心髒開始怦怦地跳動起來。
他用力聽辨德·辛特雷夫人的聲音,從刺耳的和聲中心想象已經聽出了她的聲音。
(我們不得不說他錯了,因為德·辛特雷夫人顯然還沒來得及成為這個看不見的修女會會員。
)吟唱還在繼續,機械而又單調;反反複複,令人悲傷;旋律節奏,令人絕望。
那聲音令人驚駭,叫人毛骨悚然,紐曼越聽越覺得自己需要使出渾身的自制力才不緻慌亂。
他變得越來越心神不甯,熱淚盈眶,最終,他凝神想到這令人不解、沒有人情味的哀鳴正是德·辛特雷夫人留給他或這個世界的唯一純淨的聲音,他覺得自己再也無法忍受,于是陡然起身,奪路而出。
走到門口時他停了下來,再次聽了聽那單調枯燥的旋律,然後慌忙走下台階來到院子裡。
這時,他看到那位允許他進來、面色紅潤、留着扇形發式的快樂修女正在門邊和走進來的兩個人說話,再看卻發現那兩人正是德·貝樂嘉老夫人和她的長子,他們也打算用同樣的方式來靠近德·辛特雷夫人,而紐曼早已發現這種慰藉方式何其荒唐可笑。
就在他要穿過院子時,德·貝樂嘉先生認出了他,這位侯爵先生正帶着自己的母親走向台階,老夫人也看了紐曼一眼,兩個人的眼神一模一樣。
他們的臉上明白無誤地寫着尴尬不安,那種憂傷的謙恭是紐曼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
顯而易見,他吓到了這兩個貝樂嘉人,他們一時顯得手忙腳亂起來。
紐曼急忙擦身而過,恨不得一下子跳出修道院院牆來到大街上。
他走到門口,大門自動打開,于是他大步跨過門檻,門在自己身後關上。
這時,一輛看上去早已停在那裡的馬車正準備從人行道掉頭,紐曼直愣愣地看了一會兒,接着,從眼前浮動的晨曦薄霧中,他發現坐在馬車裡的一位太太正在向他欠身緻意。
紐曼并沒有認出那位女士是誰,馬車已經掉頭離去,那是一種舊式敞篷四輪馬車,有一半蓬是打開的。
那位太太的欠身緻意是善意的,因為她面帶微笑,她的身旁坐着一位小姑娘。
紐曼舉起自己的帽子,然後女士讓車夫停了下來。
馬車再次靠人行道邊停下,那位女士坐在車中向紐曼示意&mdash&mdash那是烏爾班·德·貝樂嘉夫人熱情優雅的示意。
紐曼并沒有立即回應她的示意,而是猶豫了一會兒,這期間他大罵自己的愚蠢,以緻讓那兩個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溜走。
他一直在考慮如何才能接近他們,可就在那時那地他卻沒有攔下他們,自己是多麼愚蠢啊!還有比他們把他快樂的希望交給那個監獄更好的地方嗎?他剛才患得患失沒有攔住他們,但現在他已準備好就在門口等着他們。
烏爾班夫人顯得有些不耐煩了,再次向他示意,這次紐曼聽話地朝馬車走去。
她身子向外側着伸出一隻手,面帶笑容溫和地看着他。
&ldquo啊,先生,&rdquo她說道,&ldquo您不會把我也作為惱怒的對象吧?我可是跟這件事沒有任何關系。
&rdquo &ldquo噢,我相信您沒有從中作梗!&rdquo紐曼回道,語氣中并沒有故意獻媚的意思。
&ldquo您所言極是,我和這件事沒有任何利害關系,影響甚微。
總之,我原諒您了,因為您剛才看起來就像是看見了鬼魂。
&rdquo &ldq
有些遊客會記得,摩西拿大街毗鄰巴黎最漂亮的一角,即蒙梭公園,那裡到處是現代建築,設施便利,似乎完全不同于人們想象中的禁欲之地。
紐曼心情沉悶地看着新修的沒有窗戶的高牆大院,想着自己心愛的女人發誓在那裡度過餘生,心裡既擔心又無奈。
整個環境給他的印象是修道院進行了現代化改造,雖然隐居的大格局沒有打破,仍然單調乏味,但不同于那種苦行僧式的煎熬沉思,可能會有某種愉快的色彩。
不過,他知道真實情況可能正好與這表象相反,隻是現在自己看到的不是真相而已。
如果真相如他所想,那就太奇怪、太捉弄人了,就像從浪漫小說中撕下一頁,與他現實生活中的人生經曆絕不一樣。
禮拜天早晨,按照特裡斯特拉姆太太所說的時間,紐曼摁響了白牆上的門鈴,大門應聲而開,出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幹淨清冷的庭院,遠處一座灰暗簡樸的高大建築俯視着他。
從門房間走出一位笑嘻嘻的壯碩的雜役修女,聽完紐曼說明來意,她指了指小教堂敞開的大門。
那個小教堂占了庭院的右半側,前面有一段階梯。
禮拜儀式還沒有開始,裡面燈光若隐若現,他一時分辨不清南北東西。
過了一會兒,他才看清房間被一張巨大狹長的隔闆分割成大小兩個空間,隔闆的這側是祭壇,祭壇和大門之間擺了幾條凳子和幾把椅子,三四把椅凳上影影綽綽有些人影,一動不動,過了會兒,他才看清那些人影是些女人,隻見她們全神貫注,非常投入。
這地方在紐曼看來似乎非常冷清,熏香本身也是冷冷的。
此外,房間還布置了一些燈光搖曳的小蠟燭,照得五彩玻璃發出亮光。
紐曼坐下來,祈禱的女人們背對着他,不動聲色。
他看出來那些人和他一樣都是遊客,于是就特别想看看她們的正面。
這些女人是另外一些諸如德·辛特雷夫人之類無情出家女人的母親和姐妹,她們心情沉痛,一臉肅穆。
但她們的情況好過紐曼,至少她們和那些犧牲自我的女人們的信仰是一緻的。
又有三四個人走了進來,其中兩個是年長的紳士,每個人都很安靜。
紐曼緊盯着祭壇後的隔闆,那後面就是修道院,真正的修道院,是德·辛特雷夫人生活的地方。
然而,他什麼也沒看見,隔闆上的裂縫連光也沒能透過來。
他起身蹑手蹑腳走近隔闆,想要朝裡面看,但那後面一片漆黑,寂然無聲。
于是,他隻好回到原來的座位。
這時,一個牧師和兩個祭壇男童走了進來,開始做彌撒。
紐曼懷着冷冷的敵意望着他們屈膝轉圈,仿佛他們就是德·辛特雷夫人遁世的幫手和教唆犯,此刻正在訴說吟唱着自己的勝利。
牧師冗長沉悶的吟誦刺激着他的神經,加劇了他的怒火,那晦澀難懂的内容和講話人慢吞吞拖長聲調的方式對紐曼來說無不是一種挑釁,這一切似乎隻有他自己清楚。
突然,從教堂深處、堅不可摧的隔闆背後,傳來奇怪悲傷的女聲吟唱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聲音剛開始很輕柔,随後越來越大聲,聲音愈高愈悲戚、哀傷,那是加爾默羅修女在吟唱,是她們唯一的顯示人類特點的說話方式,她們吟唱的挽歌講述了對情感的埋葬和世俗欲望的虛空。
紐曼一開始對那奇異的聲音感到困惑不解,幾乎有些震驚。
當他理解了歌曲的含義後,卻聽得入了神,心髒開始怦怦地跳動起來。
他用力聽辨德·辛特雷夫人的聲音,從刺耳的和聲中心想象已經聽出了她的聲音。
(我們不得不說他錯了,因為德·辛特雷夫人顯然還沒來得及成為這個看不見的修女會會員。
)吟唱還在繼續,機械而又單調;反反複複,令人悲傷;旋律節奏,令人絕望。
那聲音令人驚駭,叫人毛骨悚然,紐曼越聽越覺得自己需要使出渾身的自制力才不緻慌亂。
他變得越來越心神不甯,熱淚盈眶,最終,他凝神想到這令人不解、沒有人情味的哀鳴正是德·辛特雷夫人留給他或這個世界的唯一純淨的聲音,他覺得自己再也無法忍受,于是陡然起身,奪路而出。
走到門口時他停了下來,再次聽了聽那單調枯燥的旋律,然後慌忙走下台階來到院子裡。
這時,他看到那位允許他進來、面色紅潤、留着扇形發式的快樂修女正在門邊和走進來的兩個人說話,再看卻發現那兩人正是德·貝樂嘉老夫人和她的長子,他們也打算用同樣的方式來靠近德·辛特雷夫人,而紐曼早已發現這種慰藉方式何其荒唐可笑。
就在他要穿過院子時,德·貝樂嘉先生認出了他,這位侯爵先生正帶着自己的母親走向台階,老夫人也看了紐曼一眼,兩個人的眼神一模一樣。
他們的臉上明白無誤地寫着尴尬不安,那種憂傷的謙恭是紐曼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
顯而易見,他吓到了這兩個貝樂嘉人,他們一時顯得手忙腳亂起來。
紐曼急忙擦身而過,恨不得一下子跳出修道院院牆來到大街上。
他走到門口,大門自動打開,于是他大步跨過門檻,門在自己身後關上。
這時,一輛看上去早已停在那裡的馬車正準備從人行道掉頭,紐曼直愣愣地看了一會兒,接着,從眼前浮動的晨曦薄霧中,他發現坐在馬車裡的一位太太正在向他欠身緻意。
紐曼并沒有認出那位女士是誰,馬車已經掉頭離去,那是一種舊式敞篷四輪馬車,有一半蓬是打開的。
那位太太的欠身緻意是善意的,因為她面帶微笑,她的身旁坐着一位小姑娘。
紐曼舉起自己的帽子,然後女士讓車夫停了下來。
馬車再次靠人行道邊停下,那位女士坐在車中向紐曼示意&mdash&mdash那是烏爾班·德·貝樂嘉夫人熱情優雅的示意。
紐曼并沒有立即回應她的示意,而是猶豫了一會兒,這期間他大罵自己的愚蠢,以緻讓那兩個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溜走。
他一直在考慮如何才能接近他們,可就在那時那地他卻沒有攔下他們,自己是多麼愚蠢啊!還有比他們把他快樂的希望交給那個監獄更好的地方嗎?他剛才患得患失沒有攔住他們,但現在他已準備好就在門口等着他們。
烏爾班夫人顯得有些不耐煩了,再次向他示意,這次紐曼聽話地朝馬車走去。
她身子向外側着伸出一隻手,面帶笑容溫和地看着他。
&ldquo啊,先生,&rdquo她說道,&ldquo您不會把我也作為惱怒的對象吧?我可是跟這件事沒有任何關系。
&rdquo &ldquo噢,我相信您沒有從中作梗!&rdquo紐曼回道,語氣中并沒有故意獻媚的意思。
&ldquo您所言極是,我和這件事沒有任何利害關系,影響甚微。
總之,我原諒您了,因為您剛才看起來就像是看見了鬼魂。
&rdquo &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