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白發怪人
關燈
小
中
大
,臉上略現驚異之色。
但梅雪樓的面色卻迥然不同,此刻他的臉色變化不定,好像在思慮或決定一件重大之事,連看也沒看被挫的“洞庭一勺”一眼。
梅雪樓将短箋遞與“天台醉丐”道:“老哥哥,你且看來!” “天台醉丐”肅然接過短箋,隻見“吾兒”下面寫道:“為娘踩探‘天行教’之事,已有眉目,諒在九月重陽之前,即可真象大白,但有一事不容忽視的,那就是本次論劍大會主持人之一的‘天目老人’,突告失蹤。
” “吾兒有‘天台醉丐’輔助,當無大礙,但亦須小心謹慎,汝近日鋒芒太露,易招妒謗,戒之,戒之!” “天台醉丐”看畢,面色肅然,即連其餘諸人,也都看出事态嚴重。
因而,誰也無心取笑“洞庭一勺”了。
然而,“洞庭一勺”可不知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他還以為對方故意不出聲,旨在消遣他呢! 他忍無可忍,立起身來,大喝一聲,道:“老化子,你是哪一門子好漢!竟以這種手段消遣老夫!” “天台醉丐”被他一嚷,不由故态複萌,哈哈大笑道:“淩當家的,你當真是‘人不知自醜,馬不嫌臉長’,不說話又不好了!你可知道豬八戒他媽是怎麼死的?” “洞庭一勺”心知再待下去,也是自找難堪,立即冷哼一聲,道:“臭化子先别神氣,咱們前途再見!”說畢,掠下峰頭。
梅雪樓微微一歎,對“天香玉女”道:“陸姑娘,此地事情已了,請立即返回天目山,因為……” 梅雪樓說至此處,實在不忍再說下去,立即不安地望着“天台醉丐”。
“天台醉丐”面色一肅道:“還是直接告訴她吧!反正這件事遲早都要公諸武林的。
” 他立即将短箋上之事,簡略說了一遍。
“天香玉女”陸宜家“哇”的一聲,掩面悲泣,且回身狂奔下峰而去。
梅雪樓正欲将她追回,“天台醉丐”立即阻止道:“不必了,你即使能将她勉強留下,她也無法安心,隻要我等從現在開始,注意這件事就行了。
” 但他立即又向劉雪:“這件事要麻煩劉姑娘了,請你立即追上去,與她一道返回天日山,不管事情發展如何,八月中秋月正當中時,咱們鄱陽湖上見。
” 劉雪應聲掠起,回頭對梅雪樓深情地看了一眼,沒于峰下。
“天台醉丐”慨然地道:“看來,‘天目老人’突然失蹤,必與選拔武林盟主有關,如果是被人挾持或暗算,那這個人就不易對付了!” 梅雪樓頻頻颔首,以為“天台醉丐”的看法頗有見地。
因為“天目老人”為論劍大會發起人之一,且未來盟主的至高信物,亦由他保管,如果确是被人挾持或暗算的話,此人雖不至劫得信物,妄相稱霸武林,最低限度,也想破壞此次論劍大會,使之無法召開而告流産。
諸人歎息了一番,聯袂下峰而去。
大别山又名魯山,因山中有魯肅寺而得名,山跨江漢兩岸,江水南流,漢水來自西北,三國時屬于吳疆,陸遜、諸葛謹均曾戌守于此。
三國、南北朝、隋、唐、宋、元諸朝,均以此山橫阻南北,偏師守之,勝以雄兵十萬。
六月末之夜,星月無光,在魯山之麓,出現十餘條人影,以輕靈快捷身法,向一山坳中馳去。
一看便知,來人都是武林高手。
空山寂寂,松濤陣陣,間或傳來一兩聲夜枭的悲鳴,令人有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之感。
約二更左右,十餘個武林高手,已來到一座絕崖之前。
絕崖之下,乃是一條深不見底的幽谷,距對面絕崖,不下五六十丈。
任何絕頂高手,都無法一蹴而過。
而且輕功再高之人,恐怕至少也要三四個起落,才能到達對面絕壁。
然而在這幽谷之上,兩個絕壁之間,卻有一座寬不逾三尺,厚約兩尺的木橋。
照理說,有這一座木橋溝通天險,應該是一件令人慶幸之事。
然而,錯了! 此橋懸架于兩個絕壁之間,卻令人産生寸寸驚險,步步危機之感。
因為木橋另一端,有一個漆黑的石洞,洞口之上,雕着“不渡橋”三個大字。
這三個擘窠大字,雖然是鐵劃銀鈎,松盤柏立,但此時此地看來,卻不免令人陡生寒意。
因為除了此地主人“血面叟”之外,相傳沒有一個人活着渡過此橋的。
因而,這座橋非但沒有予人希望之感,相反地,卻是死亡的象征,像猙獰的死神,伸出長臂,作勢欲撲。
這時,站在絕壁上橋端的十一個武林高手,雖都戴有面罩,無法看到他們的表情,但從他們的眼神之中,已充分顯出猶豫、凜然之色。
十一個人彼此看了一眼,卻沒有一個自告奮勇,躍下木橋。
夜,靜得令人不安,隻有微微松濤聲中,夾帶着幽谷中傳來“嘩嘩”的天籁之音。
一切都是那麼陰森和恐怖,尤其谷底“嘩嘩”之聲,有時高亢人雲,有時卻又不絕如縷,有如死神的獰笑,令人毛骨悚然。
蓦地—— 一聲裂帛似的長笑,來自對面絕壁的黑洞之中,四山暴響回應,曆久不絕。
即厚逾兩尺的木橋,也被震得“吱格”作響。
十一個蒙面人,相顧失色,面面相觑。
笑音搖曳之中,又傳來陰恻側的聲音道:“老夫在此恭候武林盟主候選人的大駕,尤其是‘鬼府’傳人梅雪樓!嘿嘿!老夫此橋不渡活命之人,不知各位是否有此膽氣!” 此人語氣冰冷,直如一支冰錐,十一個蒙面人同時顫抖了一下。
突然,十一個蒙面人之中,有一個沉聲道:“人家指名‘鬼府’傳人梅雪樓,不知哪位是……” 其餘蒙面人微微一怔,左顧右盼,表示自己并非“鬼府”傳人梅雪樓,而且充分顯出悸懼之狀。
突然,其中一個身材略高之人道:“各位既是專程來此,卻又趑趄不前,不知是何居心?” 此人似乎頗有膽識,首先表示不耐,但他既未承認自己是“鬼府”傳人梅雪樓,卻也未加否認。
因此其餘之人,皆都以驚疑眼色,注視着他。
此人突然豪氣大發,哈哈朗笑一陣,道:“各位今夜來此的共同目的,當不外是一會此洞主人‘血面叟’,或者是為了‘天目仙翁’之事,各位若無‘甯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豪情,小可就要先行一步了……” 他說到此處,見其餘諸人都未出聲,不由嘿嘿冷笑了一陣,道:“為了安全起見,各位不妨待小可到達彼端後,再過橋不遲。
” 他說完,冷哂一聲,長身掠下木橋。
其餘的蒙面人,也都是武林高手,雖然凜于此橋的危機重重,但在對方冷嘲熱諷之下,皆都無法忍受,同時冷哼了一聲,相繼掠下木橋。
谷底“嘩嘩”之聲,驚心動魄,木橋在微微顫動,十一顆心也在“蔔蔔”地跳動。
因為這是傳聞中,從無一個武林高手安全渡過的“不渡橋”啊! 十一個蒙面人,都是當今各派小一輩中的高手,經驗也極豐富,深知此橋長約五六十丈,即使全力施為,也要五六個起落,才能到達彼端。
但此橋不亞龍潭虎穴,寸寸驚險,自都不敢大意,僅将輕功施展二三成,每一個起落,不過兩三丈遠近。
因為假定橋身有機關,或者有人在旁暗襲的話,不至力盡而被所逞,十一個蒙面人心機相同,不謀而合。
這時,十一個人每人想距兩丈左右,全神戒備,步步為營。
但對面黑洞之中,卻是一片死寂,好像剛才口出狂言之人,已經離去。
又好像此人正在獰視着“臨深履薄”的十一個蒙面人,嘴角噙着殘酷的哂笑。
突然—— 一聲慘嗥,來自為首的第一個蒙面人,其餘諸人倏然收住身形,向前望去。
隻見為道之人好端端地,單足拄地,身形搖搖晃晃,極似“喜鵲鬧枝”的上乘身法。
諸人微微一怔,看此人的身法,似乎并未遇險。
但适才一聲慘呼,分明發自他的口中。
明知此橋危機四伏,卻又看不出絲毫端倪,這是令人氣餒的主要原因。
所謂:“遠怕水,近怕鬼”,即是這個道理。
幽谷之中,“嘩嘩”之聲不絕于耳,除此之外,四周仍是一片死寂。
這本是刹那間的事,當第一個蒙面人,身形搖晃至第十一次時,突然又是一聲慘呼,劃破寂寥的夜空。
而這一次卻是發自第二個蒙面人。
此人與第一個蒙面人如出一轍,單足拄地,身形搖擺不定。
這突如其來的危機,直使其餘蒙面人混身雞皮疙瘩暴起,因為他們雖不知前面兩人是否确實遇害,但兩人都是慘呼了一聲,且形态如出一轍,顯然兇多吉少。
最後一個蒙面人較為刁猾,他之所以落在最後,可不是輕功最差,而是故意如此,以便危急時,隻要一躍,即可返回絕崖。
然而自以為聰明之人,往往不是真正聰明之人,當他身形微動,正欲回身縱起,躍上絕壁之時,突然發出一聲凄厲的慘呼。
這一聲慘呼,較之第一、二個蒙面人,更加令人心悸。
好像一個人在剛剛發現一線生機時,又瀕臨死亡邊沿的呼聲。
接着,中央八個蒙面人慘呼之聲,此起彼落,轉瞬之間,即歸于沉寂。
除了第一、二個蒙面人外—— 全都身形搖擺,單足拄地,當然,誰也沒有看到對方猙獰的面孔,因為十一個蒙面人全遭毒手,一個也未幸免。
蓦地—— 絕壁上又出現了三個身影,也都是面戴布罩,但身法之快,較之罹難的十一個蒙面人,又高出多多。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誰也未出聲,顯然地,這三人雖未出聲,卻是同路。
其中一人身背一支沉重的巨筆,恐怕不下二十餘斤,筆杆上雕着“七紫三羊”四個草書。
另一個較為奇特,腰懸三個奇大的骰子,和兩塊烏黑的鐵牌。
仔細一看,敢情是兩張牌九中的“天九王”,兩牌互撞,發出“猙獰”之聲。
而那兩個奇大的骰子,像小兒拳頭似的,恐怕每一個也有一斤餘重。
那骰子銀光閃閃,上面的點子十分醒目,顯系精鋼打造。
另外一人,身背哭喪棒,此棒粗逾雞卵,鋼刺累累,長逾三尺,且通身呈深藍之色,顯然浸有劇毒。
三人交換了一個眼色,身背巨筆之人,長身一掠,不下八、九丈之遠,落在先前落罹的第十一個蒙面人左肩之上。
此人身背巨筆,身法矯捷,又是兩個起落,即站在最前面慘死的蒙面人肩頭之上。
下面僵立的屍體,僅微微搖晃了幾下即止,其輕功造詣可見一斑。
由他那顧盼之态看來,此人可能十分驕狂。
另外兩個蒙面人、也相繼飄落,各距六、七丈分立在幾個單足拄地的屍體肩頭之上。
蓦地—— 絕壁上又出現四條人影,也是戴有面罩,其中兩人輕功之高,猶在後來這三個蒙面人之上。
其中兩人略一打量,立即攜手彈起六、七丈高,以“比翼雙飛”之式,斜掠而下。
站在最後僵屍肩頭的蒙面人,尚未發覺,兩人已輕點他的左右肩,身形再次拔起四丈來高,向前平掠。
他倆越過中央一個蒙面人時,最前面那個身背巨筆的蒙面人已經發覺,霍地迎面推出一掌。
空中兩人力道已盡,其中一個身着寶藍長衫,身材修長之人,突然“嘿”的一聲,寶藍長衫如飽帆般地漲起,同時單掌向襲來的掌風一吐。
“蓬”的一聲,身背巨筆之人,立被震下僵屍的肩頭。
但他身手了得,身懸半空,向木橋上推出一掌。
這一掌有兩個目的,第一,可借反彈之力,重躍到僵屍肩頭之上;其次,是想試探這木橋之上,是否仍有毛病。
隻聞“铮”的一聲,木橋之上立即鑽出一支長逾兩尺的巨錐,發出“嗡嗡”之聲。
說時遲那時快,這僅是空中兩人借力縱身刹那間的事。
空中兩人回頭一看,暗叫一聲“好厲害!”敢情這十一個慘死之人,身形搖擺不定,乃是被一支巨銀白褲腳中穿入,自肛門戳入肚中。
因此,這十一個蒙面人在一聲慘呼之後,連掙紮也沒有掙紮一下,即告絕命。
“不渡橋”所以能震懾武林,聞之色變,當真不是過甚其詞。
這僅是一瞬間之事,身背巨筆的蒙面人大吃一驚,但他身負絕技,臨危不亂,一式“紫燕斜飛”,足尖在錐身上一點,又騰身躍上僵屍的肩頭。
這時那攜手雙飛的兩人,已借身背巨筆之人一掌之力,欺起十二、三丈之高。
此刻他們已過此橋之半,距彼端不過二十餘丈。
那身材修長之人,一聲清嘯,兩腿以不可思議的速度,交剪數十次,“刷”的一聲,斜掠而下。
以“龍門三戲浪”之式,起伏三次,即飄落在橋的另一端。
這時,站在三具僵屍肩頭的三個蒙面
但梅雪樓的面色卻迥然不同,此刻他的臉色變化不定,好像在思慮或決定一件重大之事,連看也沒看被挫的“洞庭一勺”一眼。
梅雪樓将短箋遞與“天台醉丐”道:“老哥哥,你且看來!” “天台醉丐”肅然接過短箋,隻見“吾兒”下面寫道:“為娘踩探‘天行教’之事,已有眉目,諒在九月重陽之前,即可真象大白,但有一事不容忽視的,那就是本次論劍大會主持人之一的‘天目老人’,突告失蹤。
” “吾兒有‘天台醉丐’輔助,當無大礙,但亦須小心謹慎,汝近日鋒芒太露,易招妒謗,戒之,戒之!” “天台醉丐”看畢,面色肅然,即連其餘諸人,也都看出事态嚴重。
因而,誰也無心取笑“洞庭一勺”了。
然而,“洞庭一勺”可不知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他還以為對方故意不出聲,旨在消遣他呢! 他忍無可忍,立起身來,大喝一聲,道:“老化子,你是哪一門子好漢!竟以這種手段消遣老夫!” “天台醉丐”被他一嚷,不由故态複萌,哈哈大笑道:“淩當家的,你當真是‘人不知自醜,馬不嫌臉長’,不說話又不好了!你可知道豬八戒他媽是怎麼死的?” “洞庭一勺”心知再待下去,也是自找難堪,立即冷哼一聲,道:“臭化子先别神氣,咱們前途再見!”說畢,掠下峰頭。
梅雪樓微微一歎,對“天香玉女”道:“陸姑娘,此地事情已了,請立即返回天目山,因為……” 梅雪樓說至此處,實在不忍再說下去,立即不安地望着“天台醉丐”。
“天台醉丐”面色一肅道:“還是直接告訴她吧!反正這件事遲早都要公諸武林的。
” 他立即将短箋上之事,簡略說了一遍。
“天香玉女”陸宜家“哇”的一聲,掩面悲泣,且回身狂奔下峰而去。
梅雪樓正欲将她追回,“天台醉丐”立即阻止道:“不必了,你即使能将她勉強留下,她也無法安心,隻要我等從現在開始,注意這件事就行了。
” 但他立即又向劉雪:“這件事要麻煩劉姑娘了,請你立即追上去,與她一道返回天日山,不管事情發展如何,八月中秋月正當中時,咱們鄱陽湖上見。
” 劉雪應聲掠起,回頭對梅雪樓深情地看了一眼,沒于峰下。
“天台醉丐”慨然地道:“看來,‘天目老人’突然失蹤,必與選拔武林盟主有關,如果是被人挾持或暗算,那這個人就不易對付了!” 梅雪樓頻頻颔首,以為“天台醉丐”的看法頗有見地。
因為“天目老人”為論劍大會發起人之一,且未來盟主的至高信物,亦由他保管,如果确是被人挾持或暗算的話,此人雖不至劫得信物,妄相稱霸武林,最低限度,也想破壞此次論劍大會,使之無法召開而告流産。
諸人歎息了一番,聯袂下峰而去。
大别山又名魯山,因山中有魯肅寺而得名,山跨江漢兩岸,江水南流,漢水來自西北,三國時屬于吳疆,陸遜、諸葛謹均曾戌守于此。
三國、南北朝、隋、唐、宋、元諸朝,均以此山橫阻南北,偏師守之,勝以雄兵十萬。
六月末之夜,星月無光,在魯山之麓,出現十餘條人影,以輕靈快捷身法,向一山坳中馳去。
一看便知,來人都是武林高手。
空山寂寂,松濤陣陣,間或傳來一兩聲夜枭的悲鳴,令人有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之感。
約二更左右,十餘個武林高手,已來到一座絕崖之前。
絕崖之下,乃是一條深不見底的幽谷,距對面絕崖,不下五六十丈。
任何絕頂高手,都無法一蹴而過。
而且輕功再高之人,恐怕至少也要三四個起落,才能到達對面絕壁。
然而在這幽谷之上,兩個絕壁之間,卻有一座寬不逾三尺,厚約兩尺的木橋。
照理說,有這一座木橋溝通天險,應該是一件令人慶幸之事。
然而,錯了! 此橋懸架于兩個絕壁之間,卻令人産生寸寸驚險,步步危機之感。
因為木橋另一端,有一個漆黑的石洞,洞口之上,雕着“不渡橋”三個大字。
這三個擘窠大字,雖然是鐵劃銀鈎,松盤柏立,但此時此地看來,卻不免令人陡生寒意。
因為除了此地主人“血面叟”之外,相傳沒有一個人活着渡過此橋的。
因而,這座橋非但沒有予人希望之感,相反地,卻是死亡的象征,像猙獰的死神,伸出長臂,作勢欲撲。
這時,站在絕壁上橋端的十一個武林高手,雖都戴有面罩,無法看到他們的表情,但從他們的眼神之中,已充分顯出猶豫、凜然之色。
十一個人彼此看了一眼,卻沒有一個自告奮勇,躍下木橋。
夜,靜得令人不安,隻有微微松濤聲中,夾帶着幽谷中傳來“嘩嘩”的天籁之音。
一切都是那麼陰森和恐怖,尤其谷底“嘩嘩”之聲,有時高亢人雲,有時卻又不絕如縷,有如死神的獰笑,令人毛骨悚然。
蓦地—— 一聲裂帛似的長笑,來自對面絕壁的黑洞之中,四山暴響回應,曆久不絕。
即厚逾兩尺的木橋,也被震得“吱格”作響。
十一個蒙面人,相顧失色,面面相觑。
笑音搖曳之中,又傳來陰恻側的聲音道:“老夫在此恭候武林盟主候選人的大駕,尤其是‘鬼府’傳人梅雪樓!嘿嘿!老夫此橋不渡活命之人,不知各位是否有此膽氣!” 此人語氣冰冷,直如一支冰錐,十一個蒙面人同時顫抖了一下。
突然,十一個蒙面人之中,有一個沉聲道:“人家指名‘鬼府’傳人梅雪樓,不知哪位是……” 其餘蒙面人微微一怔,左顧右盼,表示自己并非“鬼府”傳人梅雪樓,而且充分顯出悸懼之狀。
突然,其中一個身材略高之人道:“各位既是專程來此,卻又趑趄不前,不知是何居心?” 此人似乎頗有膽識,首先表示不耐,但他既未承認自己是“鬼府”傳人梅雪樓,卻也未加否認。
因此其餘之人,皆都以驚疑眼色,注視着他。
此人突然豪氣大發,哈哈朗笑一陣,道:“各位今夜來此的共同目的,當不外是一會此洞主人‘血面叟’,或者是為了‘天目仙翁’之事,各位若無‘甯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豪情,小可就要先行一步了……” 他說到此處,見其餘諸人都未出聲,不由嘿嘿冷笑了一陣,道:“為了安全起見,各位不妨待小可到達彼端後,再過橋不遲。
” 他說完,冷哂一聲,長身掠下木橋。
其餘的蒙面人,也都是武林高手,雖然凜于此橋的危機重重,但在對方冷嘲熱諷之下,皆都無法忍受,同時冷哼了一聲,相繼掠下木橋。
谷底“嘩嘩”之聲,驚心動魄,木橋在微微顫動,十一顆心也在“蔔蔔”地跳動。
因為這是傳聞中,從無一個武林高手安全渡過的“不渡橋”啊! 十一個蒙面人,都是當今各派小一輩中的高手,經驗也極豐富,深知此橋長約五六十丈,即使全力施為,也要五六個起落,才能到達彼端。
但此橋不亞龍潭虎穴,寸寸驚險,自都不敢大意,僅将輕功施展二三成,每一個起落,不過兩三丈遠近。
因為假定橋身有機關,或者有人在旁暗襲的話,不至力盡而被所逞,十一個蒙面人心機相同,不謀而合。
這時,十一個人每人想距兩丈左右,全神戒備,步步為營。
但對面黑洞之中,卻是一片死寂,好像剛才口出狂言之人,已經離去。
又好像此人正在獰視着“臨深履薄”的十一個蒙面人,嘴角噙着殘酷的哂笑。
突然—— 一聲慘嗥,來自為首的第一個蒙面人,其餘諸人倏然收住身形,向前望去。
隻見為道之人好端端地,單足拄地,身形搖搖晃晃,極似“喜鵲鬧枝”的上乘身法。
諸人微微一怔,看此人的身法,似乎并未遇險。
但适才一聲慘呼,分明發自他的口中。
明知此橋危機四伏,卻又看不出絲毫端倪,這是令人氣餒的主要原因。
所謂:“遠怕水,近怕鬼”,即是這個道理。
幽谷之中,“嘩嘩”之聲不絕于耳,除此之外,四周仍是一片死寂。
這本是刹那間的事,當第一個蒙面人,身形搖晃至第十一次時,突然又是一聲慘呼,劃破寂寥的夜空。
而這一次卻是發自第二個蒙面人。
此人與第一個蒙面人如出一轍,單足拄地,身形搖擺不定。
這突如其來的危機,直使其餘蒙面人混身雞皮疙瘩暴起,因為他們雖不知前面兩人是否确實遇害,但兩人都是慘呼了一聲,且形态如出一轍,顯然兇多吉少。
最後一個蒙面人較為刁猾,他之所以落在最後,可不是輕功最差,而是故意如此,以便危急時,隻要一躍,即可返回絕崖。
然而自以為聰明之人,往往不是真正聰明之人,當他身形微動,正欲回身縱起,躍上絕壁之時,突然發出一聲凄厲的慘呼。
這一聲慘呼,較之第一、二個蒙面人,更加令人心悸。
好像一個人在剛剛發現一線生機時,又瀕臨死亡邊沿的呼聲。
接着,中央八個蒙面人慘呼之聲,此起彼落,轉瞬之間,即歸于沉寂。
除了第一、二個蒙面人外—— 全都身形搖擺,單足拄地,當然,誰也沒有看到對方猙獰的面孔,因為十一個蒙面人全遭毒手,一個也未幸免。
蓦地—— 絕壁上又出現了三個身影,也都是面戴布罩,但身法之快,較之罹難的十一個蒙面人,又高出多多。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誰也未出聲,顯然地,這三人雖未出聲,卻是同路。
其中一人身背一支沉重的巨筆,恐怕不下二十餘斤,筆杆上雕着“七紫三羊”四個草書。
另一個較為奇特,腰懸三個奇大的骰子,和兩塊烏黑的鐵牌。
仔細一看,敢情是兩張牌九中的“天九王”,兩牌互撞,發出“猙獰”之聲。
而那兩個奇大的骰子,像小兒拳頭似的,恐怕每一個也有一斤餘重。
那骰子銀光閃閃,上面的點子十分醒目,顯系精鋼打造。
另外一人,身背哭喪棒,此棒粗逾雞卵,鋼刺累累,長逾三尺,且通身呈深藍之色,顯然浸有劇毒。
三人交換了一個眼色,身背巨筆之人,長身一掠,不下八、九丈之遠,落在先前落罹的第十一個蒙面人左肩之上。
此人身背巨筆,身法矯捷,又是兩個起落,即站在最前面慘死的蒙面人肩頭之上。
下面僵立的屍體,僅微微搖晃了幾下即止,其輕功造詣可見一斑。
由他那顧盼之态看來,此人可能十分驕狂。
另外兩個蒙面人、也相繼飄落,各距六、七丈分立在幾個單足拄地的屍體肩頭之上。
蓦地—— 絕壁上又出現四條人影,也是戴有面罩,其中兩人輕功之高,猶在後來這三個蒙面人之上。
其中兩人略一打量,立即攜手彈起六、七丈高,以“比翼雙飛”之式,斜掠而下。
站在最後僵屍肩頭的蒙面人,尚未發覺,兩人已輕點他的左右肩,身形再次拔起四丈來高,向前平掠。
他倆越過中央一個蒙面人時,最前面那個身背巨筆的蒙面人已經發覺,霍地迎面推出一掌。
空中兩人力道已盡,其中一個身着寶藍長衫,身材修長之人,突然“嘿”的一聲,寶藍長衫如飽帆般地漲起,同時單掌向襲來的掌風一吐。
“蓬”的一聲,身背巨筆之人,立被震下僵屍的肩頭。
但他身手了得,身懸半空,向木橋上推出一掌。
這一掌有兩個目的,第一,可借反彈之力,重躍到僵屍肩頭之上;其次,是想試探這木橋之上,是否仍有毛病。
隻聞“铮”的一聲,木橋之上立即鑽出一支長逾兩尺的巨錐,發出“嗡嗡”之聲。
說時遲那時快,這僅是空中兩人借力縱身刹那間的事。
空中兩人回頭一看,暗叫一聲“好厲害!”敢情這十一個慘死之人,身形搖擺不定,乃是被一支巨銀白褲腳中穿入,自肛門戳入肚中。
因此,這十一個蒙面人在一聲慘呼之後,連掙紮也沒有掙紮一下,即告絕命。
“不渡橋”所以能震懾武林,聞之色變,當真不是過甚其詞。
這僅是一瞬間之事,身背巨筆的蒙面人大吃一驚,但他身負絕技,臨危不亂,一式“紫燕斜飛”,足尖在錐身上一點,又騰身躍上僵屍的肩頭。
這時那攜手雙飛的兩人,已借身背巨筆之人一掌之力,欺起十二、三丈之高。
此刻他們已過此橋之半,距彼端不過二十餘丈。
那身材修長之人,一聲清嘯,兩腿以不可思議的速度,交剪數十次,“刷”的一聲,斜掠而下。
以“龍門三戲浪”之式,起伏三次,即飄落在橋的另一端。
這時,站在三具僵屍肩頭的三個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