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棗記 第五回 至上清見張天師 參符錄奏名真人

關燈
卻說薩君治了魍魉之精,迤逦而行,來到江西廣信府貴溪龍虎山。

    這一座龍虎山,果是一所福地。

    但見: 山脈是迢迢遞遞的峰巒,流水是彎彎曲曲的河道。

    左邊列的是蜿蜿蜒蜒的青龍,右邊繞的是端端正正的白虎。

    山上騰起的是缥缥缈缈的祥雲,洞前凝結的是氤氤氲氲的瑞霞。

    栽的松是蒼蒼翠翠的古松,種的竹是猗猗森森的勁節。

    飛的飛,舞的舞,是烨烨采采的紫莺;唳的唳,叫的叫,是昂昂藏藏的白鶴。

    芳的芳,菲的菲,是奇奇異異的琪花;柔的柔,軟的軟,是萋萋茸茸的瑤草。

    有三十六宮,宮宮的焚着馥馥芬芬麝腦龍涎;又有七十二觀,觀觀的吹着咿咿啞啞鳳笙象管。

    有詩為證,詩曰: 雲擁芝房飽俗氛,琪花瑤草四時春。

     結廬高處無人到,夜半新鸾栖綠筠。

     上清宮的景緻,今且不提。

    薩君乃袖着靖道人一紙書劄,迳來拜叩天師府。

    隻見這天師府景緻尤妙尤妙。

    門外有幾灣流河,清清湛湛,地生成羅帶;河外有數疊好山,嵯嵯峨俄,天開的畫圖。

    朱樓突突兀兀,高逼雲霄;畫閣虛虛明明,平分日月。

    薩君進着頭門,隻見頭門上有對聯雲: 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

     薩君進了頭門又到二門,隻見二門之上亦有對聯雲: 紅雲擁白鶴歸來,即此地便是人間洞府。

     瑤草并琪花生出,更何方别求海上蓬萊。

     薩君既進了此門,連登了幾個階級,遂至天師府堂之上。

    一見天師就叩頭下拜,說道:“貧道自西蜀而來,途中遇有一個靖道人,言與真人爺爺有舊,寄有一紙書在此,伏望收下。

    ”天師叫當直的接過了那書,命薩君退于廊下。

    遂拆書一看,隻見是父親虛靖的筆迹,遂放聲大哭,不覺的就驚動了母親元君。

    元君慌忙的走将出來,問道:“我兒何為恸哭?”天師乃将父親之書遞與元君,元君驚道:“此汝父之筆也。

    ”亦放聲而哭,既而問于天師:“此書從何處得來?”天師道:“适才一道人寄來。

    ”元君道:“道人今在何處?”天師道:“今退在廊庑之下。

    ”遂命人呼出問之。

     薩君見了元君,遂拜伏于地。

    元君問道:“爾從何處得此紙書來?”薩君道:“貧道蜀西河人氏,慕虛靖天師的高風,兼慕建昌王方平、江州葛仙翁三仙的道法,遠來相叩。

    來至峽口亭,遇着三位道人,一人是靖道人,一人是平道人,一人是翁道人,言虛靖天師及王葛二先生皆死,三位先生各傳貧道法術。

    此一封書,正是靖道人所寄來的。

    ”元君道:“據爾所言,平道人乃王方平,翁道人乃葛仙翁,靖道人乃虛靖天師也。

    ” 薩君一聞此言,始駭悟,說道:“信然,信然。

    假若不是三師,焉得所受之法,咒棗棗來,救死死起,驅邪邪滅。

    ”元君又與天師道:“且看爾父書中之語何如?”天師乃細念一遍,其書雲: 父字達吾兒知之。

    吾屍解矣,遨遊玉京,非死也。

    爾母子不必恸焉。

    爾襲天師之印,須盡乃職,克繼爾祖仙風,不墜法教,吾所深望,勉之,勉之。

    蜀西河薩君,遠叩于吾,吾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