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馬話三國(陳釀三國之十一)

關燈
一提到三國時期的科學技術,人們最容易想起的恐怕就是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了,因為小說賦于它神秘的色彩,好象是一種無動力的自行機械,這在科學上就像”永動機“一樣,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以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劉仙洲教授,在幾十年前發表論文,認為它們就是人力推動的獨輪車和四輪車,現在還能在川陝一帶見到的這類獨輪車。

    現代科學家大都傾向于此種說法。

     但是也有不同意見,新疆一位科技人員王湔就花費了多年功夫,研制這種神奇的機械。

    我曾經觀看過他的模型,木制馬形的關節是活動的,以輪軸推動前進,木馬也似乎奮蹄前行。

    它的特點無非象四輪推車,木馬起到穩定前轅的功能。

    我曾經到過當年諸葛亮北伐的指揮中心之一,現為四川廣元市的籌筆驿(現在這一帶恢複了部分蜀漢棧道,以供旅遊者憑吊),萬山環繞,一江蜿蜒,交通條件是相當艱難的。

    所以四百年後的李白,猶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慨歎。

    設想如果仍然依靠人力推拉,躜行在蜀道崎岖山路之間,恐怕并不省時省力。

     須知諸葛亮所以要造“木牛流馬”,主要是需要在蜀漢人力資源極端缺乏的條件下,解決“恢複中原”的前線後勤供應問題。

    原其初衷,其實與一次大戰中歐洲戰區大量使用汽車差不多。

    但汽車因此經過這次大戰的嚴酷檢驗,成為本世紀影響深遠的交通運輸工具,卻是當初人們始料不及的。

     實際上,三國時期雖然不過百年,但它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在中華民族科技文化史上卻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和三國競争的局面大有關系,競争才出成果。

     和現在的軍備競賽一樣。

    三國時期的很多科技成果,也是首先運用于軍事目的,不光木牛流馬。

    諸葛亮曾經改進了漢代的一種強力弓箭形式的兵器弩機,使之從單發變為十連發,稱為“連弩”,又叫“元戎”,就象現在的連發沖鋒槍似的。

    這種新式武器曾為蜀兵赢得過勝利,據說曹魏大将張郃就是被這種新式武器擊斃的。

    曹魏獲得實物後都很驚訝,但巧匠馬鈞的細心研究,用心揣摸,指出如果再改進一下,效力還可以提高五倍。

     東吳境内河湖交錯,又臨大海,在制造、使用船隻方面很有經驗,赤壁一戰,就是發揚了這一優勢。

    當時東吳造船業一度領先于劉、曹,發展到新的曆史水平,所造船艦“大者二十餘丈,高去水三二丈,望之如閣道,載六、七百人,物出萬斛。

    ”(《南州異物志》)遠航北至遼東、高麗,南至東南亞、天竺(印度)等地,是一支真正的海軍和遠洋船隊。

    但魏晉也不甘落後,刻意發展造船技術,到滅吳時,晉國大将王浚制造的船又比東吳的大出兩三倍,“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為城,起樓橹,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結果“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西晉艦隊順流而東,勢如破竹,東吳五千戰船也成了俘虜。

    競争中發展起來的造船術,對南北朝以至唐宋的海上交通和貿易都有很大影響。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軍工轉民用了。

     行軍布陣,離不開對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的充分了解,所以地圖是軍事指揮員的囊中必備之物。

    熟悉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張松獻地圖”的事。

    張松是劉璋部下的官員,因為劉璋谙弱不能自保,主動把西川的地形路徑繪制成圖,交給了諸葛亮。

    張松後來為這張地圖丢了一條命,可劉備的軍隊就是憑着這張地圖,順利地攻下了素稱天險的四川。

    《三國演義》中有關地圖的故事還有一些,《失街亭》的故事就是一例。

    馬谡一意孤行,屯兵于山頂,副将王平勸說無效,将形勢畫成地圖派專人火速送給諸葛亮,諸葛亮一看地圖,就知道馬谡必敗無疑了。

    劉備攻東吳時,因為天熱,在彜陵的密林中結營八百裡,也是給諸葛亮送去了地圖,諸葛亮在成都看到,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看來當時繪制地圖的技術還真不簡單呢! 中國的制圖術很早就出現了,春秋戰國時代,大約也是征戰的需要,已經有相當水平。

    還記得荊轲刺秦王的事嗎?荊轲就是以向秦王嬴政獻地圖為名,在地圖中暗藏匕首,躲過衛士的盤察,留下了“圖窮匕首現”的成語。

    長沙馬王堆出土過西漢用帛畫的地圖,近年還發現西漢的紙地圖,可能推翻東漢蔡倫造紙的傳統認識。

    事實上,三國時期制圖術的确有一個新的大發展,不僅是繪圖技術的提高,還提出了最早的制圖學理論,這就是曆仕魏晉的裴秀繪制的《禹貢地域圖》、《地形方丈圖》和“制圖六體”,即“分率”,“準望”,“道裡”,“高下”,“方邪”、”迂直”六個基本原則,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圖理論,其影響一直延續到清代。

    在世界地理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與古希臘的托勒密交相輝映。

    著名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認為,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制圖學,要比西方領先一千年左右,現存西安碑林裡的兩方宋代地圖碑刻描繪中國地形之細緻準确,至今仍令人驚歎不已。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軍工都能轉為民用的。

    比如《三國演義》裡寫關羽用的青龍偃月刀和張飛的丈八蛇矛,老百姓就沒法拿來砍柴、鑽眼,那玩意兒說得太沉了,當然,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