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出人意表的兇手
關燈
小
中
大
把話說完吧。
其實,此案的真相——也就是兇手究為何人,我們這些身在「此地」的當事者,應是一目了然的。
“問題的答案,在我們看來是一點意外性也沒有;但對收看此劇的觀衆來說,卻未必如此。
對那些到現在都還看不出來的人而言,若知道了誰是真兇,想必會大感意外,萬分驚奇吧?也就是說,兇手正是……各位明白了吧?” 對!就是這樣沒錯。
戲中第一幕就已暗藏“伏筆”了。
高津叫比呂子去泡咖啡,比呂子端著盤子進來—— 她先端一杯給绫辻,然後将盤子置於桌上。
那時盤上共有五杯咖啡,這也就是說:比呂子總共準備了六杯咖啡。
這表示什麼? 還有另一件。
停電後,伊東發現桌下有手電筒…… 紙箱中的手電筒一共有六支。
那時由伊還故意說“怎麼可能會這麼剛好呀”……這表示什麼? 我向U君瞥了一眼,心中更加确定自己寫下的“答案”是正确的。
U君看著電視畫面,仍是一副笑咪咪的樣子。
電視上的伊東繼續說明。
“在場的幾位當中,高津先生和岡本小姐彼此可證明對方不在場。
我因受傷,也不可能行兇。
這麼一來,隻要用很簡單的減法算一算,就能知道兇手是誰了。
” 對!就是這麼一回事。
在整個場景中連續拍攝,一次停頓也沒有——對電視影片來說,這是極不自然的錄制方式。
這表示什麼?這就是在暗示一件事實:有一個以攝影機在拍攝此場面的人——不是“說書者”,而是“錄影者”——於那段時間内,一直都在現場…… “真兇就是……”伊東說到這裡便舉起左手,直指“這邊”——即攝影機鏡頭這邊。
“就是你!” 如果是至此仍未看出真相的觀衆,在這一刹那,說不定會有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已被指控是兇手。
——嗯,演得實在太好了。
伊東的手所指的,當然不是觀衆。
他口中的“你”,完全是指和他一齊待在同一場地的“登場人物”中的一個人。
六減去五等於一。
果然是“很簡單的減法”。
在伊東他們看來,“那個人”在那邊——也就是說,“登場人物”共有六位——是理所當然,一清二楚的。
他們在說“我們這些身在此地的人”時,自然也包括了“那位”和他們一起行動的人。
我寫下的“答案”,果然是正确的。
“那個人”也就是拍攝此片的“攝影師”。
伊東放下那隻指著鏡頭的手,行了一個禮,站起來,走到畫面之外。
原本被他擋在背後的一面大鏡子,因為這樣而完全暴露出來,於是—— “那個人”的容姿便映照在鏡子中央。
那人身穿深藍色夾克,單膝跪地,肩上扛著一台業務用的攝影機。
當我看到此人——即“攝影師”那張僵硬而扭曲的面孔時…… “啊?”我忍不住叫出聲來。
“怎麼會這樣……” 此時畫面右上方出現小小的紅色記号,寫著“REC”這幾個字,然後配合著“電子音”開始閃爍。
畫面變暗,随即在中央出現“END”的字幕。
★ “……就是這樣。
”U君露出淘氣的笑容,轉頭望著我,說道。
我已茫然不知所措,連錄影機都忘了關。
“如何?這樣總該想起以前的事來了吧?” 我把目光從電視畫面栘開,望著他的臉。
我想要開口回答他的問題,但卻說不出話來。
因為太過震驚,我已魂飛魄散,六神無主。
“想不起來是嗎?” “……” “此劇的确有極濃厚的「绫辻味」,也隻有用影片才能表現出這種詭計的美妙之處。
而且,绫辻先生,你自己在裡面也演得很好哩!” “……” “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還是想不起來嗎?” “……嗯。
”我好不容易才回應了一聲,然後以顫抖的手拿出一根菸,叼在嘴裡再點燃。
有一隻甲蟲,其内部已被無數螞蟻啃噬殆盡…… 啊!顯然那隻甲蟲就是我啦!就是我這顆已經“空洞化”的腦袋啦! 對於看過的書本或電影,記憶會變模樣。
上了年紀的人大概都會有這種經驗吧? 即使我以前曾擔任過電視劇的“原始構想”編寫工作,如果那工作和别的事物無關的話,就算把它完全忘掉也無妨。
我的大腦一定是這樣處理那些記憶吧…… 這麼一想,奸像終於能夠理解了,但又覺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看來你是真不記得了。
” U君接著又問道:“最後才現身露面的那個攝影師,就是你自己扮演的。
難道說,你連這件事也忘了?” 我緊閉雙唇,緩緩搖頭。
在觀賞片子之前,U君似乎曾說過:“對了,绫辻先生,你在裡面也有出來呢!記得嗎?” 在那出戲開演不久的時候,我就認定這句“你本身”指的就是登場人物之中的“推理作家绫辻行人”。
但現在看來,那好像是一種錯誤的解釋。
因為,在最後的最後才映在鏡中的那個攝影師——也就是那名身穿深藍色夾克的男子,他的臉和我绫辻行人的臉完全相同。
那分明就是我的面孔,如假包換。
U君并沒有說“我指的是由一位演員(大概是叫榊由高什麼的)所飾演的绫辻行人”,而是在暗示“戲中那位攝影師就是由真正的绫辻行人本人所飾演的。
” “你寫的答案是「攝影師」三個字。
” U君從桌面中央拿起我寫的那張紙條,打開來看,随即露出一種像在說“你上當了”的表情。
“可是,我在「挑戰書”中寫的是「隻要答出兇手的姓名即可” ,所以……” “寫「攝影師”不行嗎?”我吸了一大口煙,想要讓心情平靜一些。
“那不是「姓名”,所以不算答對,是嗎?” “正是。
必須寫出飾演攝影師的那個人的「姓名」,才算正确答案……” “哼,也就是說……” “兇手是「绫辻行人」,必須這樣回答才可以。
” 我想要反駁,但隻說了“可是”兩字,就再也說不下去了。
在影片開頭的部分,已經用字幕把登場人物的姓名及演員的藝名,明白表示出來了。
但是隻顯示其中五位的姓名,那第六位,也就是攝影師,觀衆是看不見的,當然就沒有顯示出來了。
可是那封“挑戰書”卻要求說出“兇手的姓名”,真是豈有此理! 不過,U君非常體貼,事先就已向我提出“線索” ,也就是那句氣绫辻先生,你本身在裡面也有出來呢”,所以…… 那影片中完全沒有顯示出兇手——也就是攝影師——的姓名。
因此,若必須回答其“姓名”,就隻能寫出飾演此角色的演員之姓名。
一方面,有“绫辻本身也有出來”的“事前情報”;另一方面,在戲中又有一個名叫“绫辻行人”的“推理作家”登場。
在看影片的時候,很可能會以為“此绫辻”即“彼绫辻”。
如果能想到“此绫辻”并非“彼绫辻”,那自然就會得出“飾演該無名攝影師的人即是此绫辻”的結論來。
或許是這樣吧? “主要的詭計全讓你識破了。
不愧是大作家绫辻行人!”U君笑逐顔開,說道。
“不過,在我寫的這封「挑戰書」方面,你卻輸了!你服不服?” 我憤然噘嘴,啞口無言。
我想:我并不是在氣自己“又被耍了”。
我隻是很吃驚,認為“這人怎麼那麼喜歡愚弄别人?”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情。
他就在我眼前,我對他愈看愈不順眼。
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不但抑制不了,而且還加速膨脹。
另外還有我自己現在的問題——我已對自己生出了極大的不安、疑惑、焦慮、恐慌、失望、憤怒等感情。
這些交織成網狀的感情如今也以飛快的速度在膨脹當中。
“為什麼會這樣呢?”明知問了也沒用,我還是打破沈默問他。
“我為什麼不記得自己曾經演過這出戲呢?這一定不隻是「忘了」而已。
因為我現在已看過這部影片了,卻始終無法回憶起其中的任何部分。
為什麼……我怎麼會這樣……” 就在這時候,U君的表情改變了。
他臉上原本一直保持天真無邪又親切的笑容,此刻那種笑容卻倏然消失,換成了一副冶冰冰的面孔,就像戴了面具一般,那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 “你為什麼老是用這種方式來找我?”雖然看到他已變臉,我還是阻止不了這些話從口中說出來。
“為什麼你要……哼,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了……其實我早就知道了。
無論是現在才明白,還是早就知道,我都……唉,你原本可以放過我的,不對,我原本……” 我從沙發上站起來,雙手用力搔頭揪發,膝蓋撞到桌子,發出巨響。
那一撞使杯子倒了一個,裡面剩下的一點點咖啡流出來,把抛在桌上那張“挑戰書”染成了咖啡色。
“——你太激動了。
” U君仍坐在沙發上,仰頭望著我。
他的目光看來十分冷酷,而且仿佛還帶著一種像在憐憫對方的神色,但那不是悲哀的眼神。
“你已經厭煩了,是嗎?” 他慢慢站起來,從斜對面窺探我的臉。
“你打算要逃避,是嗎?” “厭煩?逃避?”我歪起脖子。
“此話何解……” “你不必厭煩,也無需逃避,因為……” “因為?”我的脖子更歪了。
“你到底想說什麼?” “還不懂嗎?”他盯著我的眼睛說道。
那張慘白的臉上浮出冷笑。
“因為你弄錯了。
” “什麼?”他在說什麼,我完全無法理解,隻能茫然呆立。
他又再說同樣的話。
“你錯了。
” “……” “你錯了!” “……”我無法回答,如凍僵般愣住不動。
他一直盯著我,我想逃避他的視線,於是用力閉上雙眼。
我就這樣閉著眼睛,也不知過了多久。
當我靈魂歸竅之時,才發覺他的喘息聲已消失了。
本來他的喘息聲一直在我耳邊呼呼作響的。
不隻是喘息聲,連牆上挂鐘那微細的機械運轉聲也消失了。
空氣調節器在送出暖風時的聲音也是,廚房中冰箱的馬達聲也是,連穿梭在外面大馬路那些車子的聲音也…… 你錯了。
U君那冷冰冰的聲音有如回聲般在我耳中嗡嗡作響。
你錯了! 你錯了……是嗎?我錯了嗎?那我究竟是什麼? 我緩緩搖頭,懷抱著恐懼與期待這兩種全然相反的心情,輕輕睜開雙眼。
有一隻巨大的甲蟲,其内部已被無數螞蟻啃噬殆盡——那群貪婪的紅螞蟻中的一隻,就是我啦!
其實,此案的真相——也就是兇手究為何人,我們這些身在「此地」的當事者,應是一目了然的。
“問題的答案,在我們看來是一點意外性也沒有;但對收看此劇的觀衆來說,卻未必如此。
對那些到現在都還看不出來的人而言,若知道了誰是真兇,想必會大感意外,萬分驚奇吧?也就是說,兇手正是……各位明白了吧?” 對!就是這樣沒錯。
戲中第一幕就已暗藏“伏筆”了。
高津叫比呂子去泡咖啡,比呂子端著盤子進來—— 她先端一杯給绫辻,然後将盤子置於桌上。
那時盤上共有五杯咖啡,這也就是說:比呂子總共準備了六杯咖啡。
這表示什麼? 還有另一件。
停電後,伊東發現桌下有手電筒…… 紙箱中的手電筒一共有六支。
那時由伊還故意說“怎麼可能會這麼剛好呀”……這表示什麼? 我向U君瞥了一眼,心中更加确定自己寫下的“答案”是正确的。
U君看著電視畫面,仍是一副笑咪咪的樣子。
電視上的伊東繼續說明。
“在場的幾位當中,高津先生和岡本小姐彼此可證明對方不在場。
我因受傷,也不可能行兇。
這麼一來,隻要用很簡單的減法算一算,就能知道兇手是誰了。
” 對!就是這麼一回事。
在整個場景中連續拍攝,一次停頓也沒有——對電視影片來說,這是極不自然的錄制方式。
這表示什麼?這就是在暗示一件事實:有一個以攝影機在拍攝此場面的人——不是“說書者”,而是“錄影者”——於那段時間内,一直都在現場…… “真兇就是……”伊東說到這裡便舉起左手,直指“這邊”——即攝影機鏡頭這邊。
“就是你!” 如果是至此仍未看出真相的觀衆,在這一刹那,說不定會有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已被指控是兇手。
——嗯,演得實在太好了。
伊東的手所指的,當然不是觀衆。
他口中的“你”,完全是指和他一齊待在同一場地的“登場人物”中的一個人。
六減去五等於一。
果然是“很簡單的減法”。
在伊東他們看來,“那個人”在那邊——也就是說,“登場人物”共有六位——是理所當然,一清二楚的。
他們在說“我們這些身在此地的人”時,自然也包括了“那位”和他們一起行動的人。
我寫下的“答案”,果然是正确的。
“那個人”也就是拍攝此片的“攝影師”。
伊東放下那隻指著鏡頭的手,行了一個禮,站起來,走到畫面之外。
原本被他擋在背後的一面大鏡子,因為這樣而完全暴露出來,於是—— “那個人”的容姿便映照在鏡子中央。
那人身穿深藍色夾克,單膝跪地,肩上扛著一台業務用的攝影機。
當我看到此人——即“攝影師”那張僵硬而扭曲的面孔時…… “啊?”我忍不住叫出聲來。
“怎麼會這樣……” 此時畫面右上方出現小小的紅色記号,寫著“REC”這幾個字,然後配合著“電子音”開始閃爍。
畫面變暗,随即在中央出現“END”的字幕。
★ “……就是這樣。
”U君露出淘氣的笑容,轉頭望著我,說道。
我已茫然不知所措,連錄影機都忘了關。
“如何?這樣總該想起以前的事來了吧?” 我把目光從電視畫面栘開,望著他的臉。
我想要開口回答他的問題,但卻說不出話來。
因為太過震驚,我已魂飛魄散,六神無主。
“想不起來是嗎?” “……” “此劇的确有極濃厚的「绫辻味」,也隻有用影片才能表現出這種詭計的美妙之處。
而且,绫辻先生,你自己在裡面也演得很好哩!” “……” “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還是想不起來嗎?” “……嗯。
”我好不容易才回應了一聲,然後以顫抖的手拿出一根菸,叼在嘴裡再點燃。
有一隻甲蟲,其内部已被無數螞蟻啃噬殆盡…… 啊!顯然那隻甲蟲就是我啦!就是我這顆已經“空洞化”的腦袋啦! 對於看過的書本或電影,記憶會變模樣。
上了年紀的人大概都會有這種經驗吧? 即使我以前曾擔任過電視劇的“原始構想”編寫工作,如果那工作和别的事物無關的話,就算把它完全忘掉也無妨。
我的大腦一定是這樣處理那些記憶吧…… 這麼一想,奸像終於能夠理解了,但又覺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看來你是真不記得了。
” U君接著又問道:“最後才現身露面的那個攝影師,就是你自己扮演的。
難道說,你連這件事也忘了?” 我緊閉雙唇,緩緩搖頭。
在觀賞片子之前,U君似乎曾說過:“對了,绫辻先生,你在裡面也有出來呢!記得嗎?” 在那出戲開演不久的時候,我就認定這句“你本身”指的就是登場人物之中的“推理作家绫辻行人”。
但現在看來,那好像是一種錯誤的解釋。
因為,在最後的最後才映在鏡中的那個攝影師——也就是那名身穿深藍色夾克的男子,他的臉和我绫辻行人的臉完全相同。
那分明就是我的面孔,如假包換。
U君并沒有說“我指的是由一位演員(大概是叫榊由高什麼的)所飾演的绫辻行人”,而是在暗示“戲中那位攝影師就是由真正的绫辻行人本人所飾演的。
” “你寫的答案是「攝影師」三個字。
” U君從桌面中央拿起我寫的那張紙條,打開來看,随即露出一種像在說“你上當了”的表情。
“可是,我在「挑戰書”中寫的是「隻要答出兇手的姓名即可” ,所以……” “寫「攝影師”不行嗎?”我吸了一大口煙,想要讓心情平靜一些。
“那不是「姓名”,所以不算答對,是嗎?” “正是。
必須寫出飾演攝影師的那個人的「姓名」,才算正确答案……” “哼,也就是說……” “兇手是「绫辻行人」,必須這樣回答才可以。
” 我想要反駁,但隻說了“可是”兩字,就再也說不下去了。
在影片開頭的部分,已經用字幕把登場人物的姓名及演員的藝名,明白表示出來了。
但是隻顯示其中五位的姓名,那第六位,也就是攝影師,觀衆是看不見的,當然就沒有顯示出來了。
可是那封“挑戰書”卻要求說出“兇手的姓名”,真是豈有此理! 不過,U君非常體貼,事先就已向我提出“線索” ,也就是那句氣绫辻先生,你本身在裡面也有出來呢”,所以…… 那影片中完全沒有顯示出兇手——也就是攝影師——的姓名。
因此,若必須回答其“姓名”,就隻能寫出飾演此角色的演員之姓名。
一方面,有“绫辻本身也有出來”的“事前情報”;另一方面,在戲中又有一個名叫“绫辻行人”的“推理作家”登場。
在看影片的時候,很可能會以為“此绫辻”即“彼绫辻”。
如果能想到“此绫辻”并非“彼绫辻”,那自然就會得出“飾演該無名攝影師的人即是此绫辻”的結論來。
或許是這樣吧? “主要的詭計全讓你識破了。
不愧是大作家绫辻行人!”U君笑逐顔開,說道。
“不過,在我寫的這封「挑戰書」方面,你卻輸了!你服不服?” 我憤然噘嘴,啞口無言。
我想:我并不是在氣自己“又被耍了”。
我隻是很吃驚,認為“這人怎麼那麼喜歡愚弄别人?”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情。
他就在我眼前,我對他愈看愈不順眼。
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不但抑制不了,而且還加速膨脹。
另外還有我自己現在的問題——我已對自己生出了極大的不安、疑惑、焦慮、恐慌、失望、憤怒等感情。
這些交織成網狀的感情如今也以飛快的速度在膨脹當中。
“為什麼會這樣呢?”明知問了也沒用,我還是打破沈默問他。
“我為什麼不記得自己曾經演過這出戲呢?這一定不隻是「忘了」而已。
因為我現在已看過這部影片了,卻始終無法回憶起其中的任何部分。
為什麼……我怎麼會這樣……” 就在這時候,U君的表情改變了。
他臉上原本一直保持天真無邪又親切的笑容,此刻那種笑容卻倏然消失,換成了一副冶冰冰的面孔,就像戴了面具一般,那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 “你為什麼老是用這種方式來找我?”雖然看到他已變臉,我還是阻止不了這些話從口中說出來。
“為什麼你要……哼,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了……其實我早就知道了。
無論是現在才明白,還是早就知道,我都……唉,你原本可以放過我的,不對,我原本……” 我從沙發上站起來,雙手用力搔頭揪發,膝蓋撞到桌子,發出巨響。
那一撞使杯子倒了一個,裡面剩下的一點點咖啡流出來,把抛在桌上那張“挑戰書”染成了咖啡色。
“——你太激動了。
” U君仍坐在沙發上,仰頭望著我。
他的目光看來十分冷酷,而且仿佛還帶著一種像在憐憫對方的神色,但那不是悲哀的眼神。
“你已經厭煩了,是嗎?” 他慢慢站起來,從斜對面窺探我的臉。
“你打算要逃避,是嗎?” “厭煩?逃避?”我歪起脖子。
“此話何解……” “你不必厭煩,也無需逃避,因為……” “因為?”我的脖子更歪了。
“你到底想說什麼?” “還不懂嗎?”他盯著我的眼睛說道。
那張慘白的臉上浮出冷笑。
“因為你弄錯了。
” “什麼?”他在說什麼,我完全無法理解,隻能茫然呆立。
他又再說同樣的話。
“你錯了。
” “……” “你錯了!” “……”我無法回答,如凍僵般愣住不動。
他一直盯著我,我想逃避他的視線,於是用力閉上雙眼。
我就這樣閉著眼睛,也不知過了多久。
當我靈魂歸竅之時,才發覺他的喘息聲已消失了。
本來他的喘息聲一直在我耳邊呼呼作響的。
不隻是喘息聲,連牆上挂鐘那微細的機械運轉聲也消失了。
空氣調節器在送出暖風時的聲音也是,廚房中冰箱的馬達聲也是,連穿梭在外面大馬路那些車子的聲音也…… 你錯了。
U君那冷冰冰的聲音有如回聲般在我耳中嗡嗡作響。
你錯了! 你錯了……是嗎?我錯了嗎?那我究竟是什麼? 我緩緩搖頭,懷抱著恐懼與期待這兩種全然相反的心情,輕輕睜開雙眼。
有一隻巨大的甲蟲,其内部已被無數螞蟻啃噬殆盡——那群貪婪的紅螞蟻中的一隻,就是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