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風景線

關燈
百年前中國南部的一個荒島,經過英國人的經營及中國人的努力後,現在已變成一個國際聞名的大商埠。

    自然的景物,加上人工的修飾,倒造成幾個風景線。

     香港地方小,人口多,街上到處是人擠人,尤其上環、中環一帶,摩肩接踵,隻見黑黝黝的人頭。

    除辦公外,無事的時候,我絕對不想到街上去閑蕩。

    一來香港的人太過斯文,上街一定要着外衣,打領帶;穿着整整齊齊,跑到人叢中去亂攢,全身臭汗,這頗吃力。

    二來香港的扒手相當多,馬路邊、騎樓下、電車上時常有扒手,稍微不小心,自來水筆與荷包會不翼而飛。

    因此,往街上閑蕩是一宗很不合算的事情。

     但是在香港眺水觀山,或者費了一天工夫去尋幽訪勝,又是另一回事。

     假如當舊曆二三月或八九月之交,你有一兩星期的閑工夫,或者你僅有一兩個清閑的周末,你不妨到這些地方去逛。

     香港的上山電車是香港的最偉大的工程。

    從花園道的總站坐車直上,大約有二十分鐘可以抵達山頂。

    這種電車是有軌道的,軌道依山勢鋪設,有的地方的坡度過分險峻,須架橋築台,才可以通過。

    電力廠設在山頂上,它有兩條大鐵纜系于兩輛電車的車頭,一上一下,一下一上。

    除中間的一段是雙軌外,其餘的都是單軌。

    因為每輛車有固定的軌道,所以絕對不會撞車,唯一可怕的就是鐵纜中斷。

    這種慘劇如發生,那結果好像飛機失事一樣,乘客會馬上粉身碎骨,沒有一個有生還的希望。

    好在電車公司經常有機師檢查機件,對于乘客有絕對的安全的保障,所以一天到晚,一年到底,上升下落的電車都是擠滿了人,毫無危險。

     到了山上後,你可以下車步行。

    香港的山上的馬路作螺絲形,峰回路轉,不知不覺地早已直達山頂。

    山頂海拔一千三百多尺。

    從山頂往下瞰,四周都是蔚藍的海,氣象頗不平凡。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山頂的清靜爽快,簡直使人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太平山面對九龍,地理教科書告訴人說,九龍是個半島,事實上,九龍半島的形勢,隻有太平山頂上的遠觀,才看得清清楚楚。

    獅子山是九龍半島的高峰,跟香港太平山遙遙相對。

    從獅子山的山麓往下開展,直延到尖沙咀,半島酒店座鎮尖端,形勢十分雄偉。

    太平山的背面是一望無際的海洋,附近的大大小小的島嶼,星羅棋布。

    這兒可見合群不但是人類的天性,連名山勝水也喜歡發生連帶關系,彼此互相呼應,不然,孤零零地一個小島矗立海中,四周沒有任何島嶼,這是多麼單調。

     以前香港的山頂隻準歐洲人建築住宅的,後來禁例稍微放松。

    戰後到香港的高等華人越來越多,他們富甲王侯,所以山頂的住宅好像雨後春筍一樣建築起來。

    從山頂慢慢地走下來,到處都可以見到精細玲珑的容納嬌妻美妾的小别墅,或黃牆紅頂的暫充公寓旅館的百尺高樓,而碧波澄清的水塘,最惹人的注意。

    堅道的皇家花園規模雖小,然而花叢草地布置得十分整齊,一看便知這是西洋式的花園。

     香港的海邊,從堅尼地城到筲箕灣這一帶,完全是商業區,湫隘嚣塵,擁擠污穢,實在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好看頭。

    要看香港須跑到香港背後。

    假如你到統一碼頭搭上六号公共汽車或者在香港酒店門口搭上它的長途汽車,不用半個鐘頭,便會帶你到郊外。

    車過灣仔後,便沿山邊的馬路徐行,轉彎抹角,需要特别小心。

    左邊為别号快活谷的愉園,即跑馬場所在。

    每當賽馬的時期,人山人海,連樹梢岩頭都有人攀着看。

    馬場的周圍為住宅區,現在因為人煙稠密,住宅的建築早已擴展到三面山坡間了。

    再前行十分鐘,車裡豁然開朗,細視之下,原來車已渡過峽口,跑到山背去了。

    此去汽車是走下坡路,速率也較高,一會兒便抵達淺水灣了。

     從每年舊曆三月起到九月止,淺水灣是香港的青年男女行樂的去處。

    這兒剛好在山坳,左右及背後三面皆山,前面又有酷似屏風的島嶼,所以論深藏,論含蓄,這地方都算是上選。

    沙灘的廣度和長度相稱,水底又很少貝殼,難怪愛好遊泳的人,無論初學或熟手,都集中于此間。

    甚至根本不會遊泳的人,他們也可以赤腳在海濱散步,或者躺在沙灘上曬曬太陽,吃吃點心,享受一天的清福。

     淺水灣有兩家大酒店,店前草地上或陽台邊的五光十色的遮陽傘,遠遠看去,宛若濃郁燦爛的鮮花。

    香港的男人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