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故鄉
關燈
小
中
大
離開故鄉二十多年了,不過故鄉的景物曆曆如在目前。
我承認故鄉沒有北京那麼堂皇壯麗,沒有杭州那麼秀麗旖旎,沒有巴黎那麼香豔繁華,沒有日内瓦那麼清靜雅潔;但是故鄉自有故鄉的好處,我愛它,我想它,好像我永遠紀念我的已故的慈祥和藹的母親一樣。
我的故鄉在福建省福甯府福安縣。
單憑這個吉利字眼的地名來看,生活在我們這幾個縣份的人,一定洪福齊天,翹起腳也是有飯吃。
但是,由于中國科學落後,從壽甯縣直流到我們福安縣的急促的溪水,無法利用來産生水電,反而使一般農民年年嘗着亢旱和水災的痛苦。
亢旱時,一滴水也沒有,無知的市民把廟裡的泥菩薩擡出來遊行,在烈日如焚的街道上,搶地呼天,叩頭如搗蒜。
到了大雨滂沱的時候,地勢較低的田園街道,多為澤國,牆傾屋破、流離失所的難民遍地都是。
好在人類很健忘,水旱的悲劇過去兩三星期後,大家又熙熙攘攘地享受太平的日子。
福安這個城,别号韓陽,相傳建立于南宋時代,離現在約七八百年,用我們一班同鄉的族譜的世系來衡量,這個傳說相當靠得住。
福安縣城的西邊有個龜山,東邊有個鳳山,東門外有個鶴山。
這些山不到一千尺高,從三山五嶽的觀點來看,它們隻算是丘陵。
龜山的底下有個湖,别号龜湖。
我記得福安縣志上所載的韓陽十景裡,“龜湖夕照”好像“鶴岫朝雲”、“廉嶺孤樹”那樣,都算是勝景。
其實,這些風景是十分平常,它們的得力處完全在于大自然的恩惠。
因為朝陽、夕照、曉風、殘月、孤樹、芳草、柳岸、花塢的本身就是美的象征。
把這些景物配上适當的地點,到處都可以變成好風景。
城裡的大街主要的有兩條,從賓賢宮經紫陽書院,越縣政府而達城隍廟這條橫街是全市的精華;從聖人殿門前直到南門内叫做下街;其他各處隻有疏疏落落的店鋪。
城裡的大建築物,要算文廟與武廟;陳、吳、劉、郭等祠堂;各種宗教的教堂與寺廟;而上杭陳家的龐大的屋宇,每座屋都有雙人合抱的大柱子。
像這麼大的柱子,隻有産木較多的地方才可以找得到。
街道的窄狹,地勢的崎岖,造成交通的大障礙。
在大都市裡,一個人每天坐車走了幾十英裡路,實在再平常不過。
故鄉還沒有馬路,隻有高低不平的石子路。
普通人上街,多是步行;比較有身份的人,如鄉紳、醫生、富家的婦女,才坐轎子,較遠的地方隻好坐木船。
由小西門外的洋頭或南門外的溪口坐船往南走,到了離城40華裡的地方,就是賽岐。
賽岐别号三江,是福安的重鎮,從外省外縣來的巨商,多聚集于此。
這兒是出入口貿易的埠頭,最大的生意為牙行,全縣所出産的茶葉、紙、樟腦及其他土産,經過賽岐運到三都澳,再從三都澳分散于南北洋;從外地來的鹹魚、魚幹、洋貨及制造品也從三都澳運到賽岐,然後分散于全縣各區鎮村落。
賽岐以下有小型的輪船可以通達,賽岐以上直到城郊,隻有木船。
由城郊再往上走,幾乎到處都是灘,河床堆滿雪白的石頭,一到隆冬,水落石出,溪流軋軋有聲。
可憐的船夫為着最低限度的代價,須毫無猶豫地把褲腳拉到膝蓋上,很勇敢地跑下水,船頭船尾各有一人,用肩膀把船擡着走;逆水而行,加上惡劣的天氣及笨重的貨物,他們的困苦艱難的生活狀況可以想見。
農村社會,風俗醇樸。
中等以上的家庭都有半畝菜園,一兩架織布機,男耕女織,自食其力。
飼養雞豬幾乎變成每個家庭的副業。
雞和雞蛋,多數用來敬客。
豬從年頭養到年尾,有的用來還債,有的用來交換年貨。
普通家庭是早眠早起,到了晚間,街上很少行人。
農村思想閉塞,男女攜手散步的事情,絕無僅有,偶爾從福州求學回來的青年男女在街上“
我承認故鄉沒有北京那麼堂皇壯麗,沒有杭州那麼秀麗旖旎,沒有巴黎那麼香豔繁華,沒有日内瓦那麼清靜雅潔;但是故鄉自有故鄉的好處,我愛它,我想它,好像我永遠紀念我的已故的慈祥和藹的母親一樣。
我的故鄉在福建省福甯府福安縣。
單憑這個吉利字眼的地名來看,生活在我們這幾個縣份的人,一定洪福齊天,翹起腳也是有飯吃。
但是,由于中國科學落後,從壽甯縣直流到我們福安縣的急促的溪水,無法利用來産生水電,反而使一般農民年年嘗着亢旱和水災的痛苦。
亢旱時,一滴水也沒有,無知的市民把廟裡的泥菩薩擡出來遊行,在烈日如焚的街道上,搶地呼天,叩頭如搗蒜。
到了大雨滂沱的時候,地勢較低的田園街道,多為澤國,牆傾屋破、流離失所的難民遍地都是。
好在人類很健忘,水旱的悲劇過去兩三星期後,大家又熙熙攘攘地享受太平的日子。
福安這個城,别号韓陽,相傳建立于南宋時代,離現在約七八百年,用我們一班同鄉的族譜的世系來衡量,這個傳說相當靠得住。
福安縣城的西邊有個龜山,東邊有個鳳山,東門外有個鶴山。
這些山不到一千尺高,從三山五嶽的觀點來看,它們隻算是丘陵。
龜山的底下有個湖,别号龜湖。
我記得福安縣志上所載的韓陽十景裡,“龜湖夕照”好像“鶴岫朝雲”、“廉嶺孤樹”那樣,都算是勝景。
其實,這些風景是十分平常,它們的得力處完全在于大自然的恩惠。
因為朝陽、夕照、曉風、殘月、孤樹、芳草、柳岸、花塢的本身就是美的象征。
把這些景物配上适當的地點,到處都可以變成好風景。
城裡的大街主要的有兩條,從賓賢宮經紫陽書院,越縣政府而達城隍廟這條橫街是全市的精華;從聖人殿門前直到南門内叫做下街;其他各處隻有疏疏落落的店鋪。
城裡的大建築物,要算文廟與武廟;陳、吳、劉、郭等祠堂;各種宗教的教堂與寺廟;而上杭陳家的龐大的屋宇,每座屋都有雙人合抱的大柱子。
像這麼大的柱子,隻有産木較多的地方才可以找得到。
街道的窄狹,地勢的崎岖,造成交通的大障礙。
在大都市裡,一個人每天坐車走了幾十英裡路,實在再平常不過。
故鄉還沒有馬路,隻有高低不平的石子路。
普通人上街,多是步行;比較有身份的人,如鄉紳、醫生、富家的婦女,才坐轎子,較遠的地方隻好坐木船。
由小西門外的洋頭或南門外的溪口坐船往南走,到了離城40華裡的地方,就是賽岐。
賽岐别号三江,是福安的重鎮,從外省外縣來的巨商,多聚集于此。
這兒是出入口貿易的埠頭,最大的生意為牙行,全縣所出産的茶葉、紙、樟腦及其他土産,經過賽岐運到三都澳,再從三都澳分散于南北洋;從外地來的鹹魚、魚幹、洋貨及制造品也從三都澳運到賽岐,然後分散于全縣各區鎮村落。
賽岐以下有小型的輪船可以通達,賽岐以上直到城郊,隻有木船。
由城郊再往上走,幾乎到處都是灘,河床堆滿雪白的石頭,一到隆冬,水落石出,溪流軋軋有聲。
可憐的船夫為着最低限度的代價,須毫無猶豫地把褲腳拉到膝蓋上,很勇敢地跑下水,船頭船尾各有一人,用肩膀把船擡着走;逆水而行,加上惡劣的天氣及笨重的貨物,他們的困苦艱難的生活狀況可以想見。
農村社會,風俗醇樸。
中等以上的家庭都有半畝菜園,一兩架織布機,男耕女織,自食其力。
飼養雞豬幾乎變成每個家庭的副業。
雞和雞蛋,多數用來敬客。
豬從年頭養到年尾,有的用來還債,有的用來交換年貨。
普通家庭是早眠早起,到了晚間,街上很少行人。
農村思想閉塞,男女攜手散步的事情,絕無僅有,偶爾從福州求學回來的青年男女在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