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故鄉
關燈
小
中
大
拍拖”,誰都覺得大驚小怪。
農村唯一的享樂,就是舊曆正月的迎神賽會。
當迎神的日期将屆,各家忙碌異常,女人忙着做新衣服給小孩子穿,男人多半有募捐或招待的義務。
那些對于古樂有興趣的人,從元旦起,便不分晝夜,天天練習。
再進一步,各機關、各社團、各街坊都制造“鐵機”。
“鐵機”上的人物,普通是二三人至四五人不等。
它的設計,别具匠心;它的取材,多數來自舊戲,而《三國演義》與《水浒傳》的題材,幾乎是民間最受歡迎最感興趣的材料。
到了迎神那天,大家一早起來,各守自己的崗位。
前面有開路神,開路神高可丈餘;後邊有八義八獸,擔任這種角色的人物把皮襖翻過來穿,全身都是毛,臉上畫着猙獰的臉譜,他們手執戈矛,沿途用這些武器敲着路面,發出兇猛殘暴的聲音。
接着,泥菩薩的靈座來了,靈座到處,市民放炮歡迎,同時,獻香獻燭。
往後是當地有身份有名氣的人,穿着長衫馬褂,手執長香,慢慢地遊行。
接着,便是笙歌鼓樂、踏跷、話劇,最後才是各種各式的鐵機。
那浩浩蕩蕩的隊伍,簡直要占了整個城。
從早晨9時正式出發,走遍城裡各大街道,午後還要往洋頭走了一遍,到了散隊時,已經夕陽銜山的時分了。
這是每年場面最大的民衆娛樂,附近幾十裡的居民多是廢寝忘食地不辭艱苦,趕到城裡來參加。
撇開迷信問題不談,我覺得全體居民每年有一次狂歡大會,倒是不可缺少的興奮劑。
除迎神外,各祠堂宮廟每年總要演一次戲。
福安人看不起戲子,當地的戲班很難組織成功。
到了演戲時,我們多數是請溫州班或福州班來表演。
這種戲劇是不用花錢買票的,所以看的人特别多。
小孩子要看戲的時候,大人多少要給些零用錢。
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拿了零用錢到戲場去逛,花生、瓜子、甘蔗、荸荠、糖果等東西亂吃一頓,錢已經吃光,再也無心看戲了。
反正他們看戲,除紅臉與白臉對打,或小醜打诨說笑比較容易引起興趣外,其餘談情說愛的戲劇根本不易發生趣味。
故鄉的山川人物,風俗民情,和附近各縣是大同小異;它最值得遊子念念不忘的還是吃。
别的不用說,光是黃花魚一項,全國各地都是少見。
北方的黃花魚又瘦小又不大新鮮,隻好拿來喂貓。
故鄉的黃花魚,平均一尾兩三斤重,金黃的魚鱗,殷紅的魚鰓,水汪汪的眼睛,一看就很舒服。
這種地道的黃花魚,無論紅燒、清蒸、缸糟,都很好吃。
假如把它拿來做魚凍,那麼它的味道的清甜香滑,簡直使人垂涎不置。
我對于故鄉的黃花魚的愛好,超過廣州的石斑魚,杭州的醋熘全魚,江南的鲥魚;這并非偏見,事實的确如此。
故鄉的蜊也是雅俗共賞的食品。
廣州的生蚝太大,别的地方的蜊又太小,隻有故鄉的蜊是大小适中,味道豐腴。
用雞蛋炒蜊或者加些面粉蔥花來做蜊包,固然是下酒的珍品;用鹽花來白煮也最宜下飯。
可惜故鄉人沒有生食的習慣,所以生蜊的味道如何,我沒有什麼印象。
故鄉的芥菜也是很特别。
芥菜長得很高大,但是吃起來一點也不老。
碧綠的芥菜,加上粉紅的大蝦,這倒像玉樹珊瑚。
中等以上的人家,喜歡把芥菜拿來鹹糟,準備全年都有得吃。
老實說,故鄉人對于鹹菜的重視,絕不比北方的泡菜差勁,為的是鹹菜的好壞,多少可以反映出一家的盛衰。
芥菜心香嫩清脆,它的制法非常考究,平均十家中隻有一兩家做得高明。
在我的親戚朋友中,三姑婆家的芥菜做得最好吃。
現在回想起來,齒頰還有餘香。
故鄉可愛的地方很多,但是現在我不能回去。
因此,一切甜蜜的滋味與美妙的印象,隻能在回憶中慢慢咀嚼。
像吃橄榄一樣,重新咀嚼是更有趣味。
農村唯一的享樂,就是舊曆正月的迎神賽會。
當迎神的日期将屆,各家忙碌異常,女人忙着做新衣服給小孩子穿,男人多半有募捐或招待的義務。
那些對于古樂有興趣的人,從元旦起,便不分晝夜,天天練習。
再進一步,各機關、各社團、各街坊都制造“鐵機”。
“鐵機”上的人物,普通是二三人至四五人不等。
它的設計,别具匠心;它的取材,多數來自舊戲,而《三國演義》與《水浒傳》的題材,幾乎是民間最受歡迎最感興趣的材料。
到了迎神那天,大家一早起來,各守自己的崗位。
前面有開路神,開路神高可丈餘;後邊有八義八獸,擔任這種角色的人物把皮襖翻過來穿,全身都是毛,臉上畫着猙獰的臉譜,他們手執戈矛,沿途用這些武器敲着路面,發出兇猛殘暴的聲音。
接着,泥菩薩的靈座來了,靈座到處,市民放炮歡迎,同時,獻香獻燭。
往後是當地有身份有名氣的人,穿着長衫馬褂,手執長香,慢慢地遊行。
接着,便是笙歌鼓樂、踏跷、話劇,最後才是各種各式的鐵機。
那浩浩蕩蕩的隊伍,簡直要占了整個城。
從早晨9時正式出發,走遍城裡各大街道,午後還要往洋頭走了一遍,到了散隊時,已經夕陽銜山的時分了。
這是每年場面最大的民衆娛樂,附近幾十裡的居民多是廢寝忘食地不辭艱苦,趕到城裡來參加。
撇開迷信問題不談,我覺得全體居民每年有一次狂歡大會,倒是不可缺少的興奮劑。
除迎神外,各祠堂宮廟每年總要演一次戲。
福安人看不起戲子,當地的戲班很難組織成功。
到了演戲時,我們多數是請溫州班或福州班來表演。
這種戲劇是不用花錢買票的,所以看的人特别多。
小孩子要看戲的時候,大人多少要給些零用錢。
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拿了零用錢到戲場去逛,花生、瓜子、甘蔗、荸荠、糖果等東西亂吃一頓,錢已經吃光,再也無心看戲了。
反正他們看戲,除紅臉與白臉對打,或小醜打诨說笑比較容易引起興趣外,其餘談情說愛的戲劇根本不易發生趣味。
故鄉的山川人物,風俗民情,和附近各縣是大同小異;它最值得遊子念念不忘的還是吃。
别的不用說,光是黃花魚一項,全國各地都是少見。
北方的黃花魚又瘦小又不大新鮮,隻好拿來喂貓。
故鄉的黃花魚,平均一尾兩三斤重,金黃的魚鱗,殷紅的魚鰓,水汪汪的眼睛,一看就很舒服。
這種地道的黃花魚,無論紅燒、清蒸、缸糟,都很好吃。
假如把它拿來做魚凍,那麼它的味道的清甜香滑,簡直使人垂涎不置。
我對于故鄉的黃花魚的愛好,超過廣州的石斑魚,杭州的醋熘全魚,江南的鲥魚;這并非偏見,事實的确如此。
故鄉的蜊也是雅俗共賞的食品。
廣州的生蚝太大,别的地方的蜊又太小,隻有故鄉的蜊是大小适中,味道豐腴。
用雞蛋炒蜊或者加些面粉蔥花來做蜊包,固然是下酒的珍品;用鹽花來白煮也最宜下飯。
可惜故鄉人沒有生食的習慣,所以生蜊的味道如何,我沒有什麼印象。
故鄉的芥菜也是很特别。
芥菜長得很高大,但是吃起來一點也不老。
碧綠的芥菜,加上粉紅的大蝦,這倒像玉樹珊瑚。
中等以上的人家,喜歡把芥菜拿來鹹糟,準備全年都有得吃。
老實說,故鄉人對于鹹菜的重視,絕不比北方的泡菜差勁,為的是鹹菜的好壞,多少可以反映出一家的盛衰。
芥菜心香嫩清脆,它的制法非常考究,平均十家中隻有一兩家做得高明。
在我的親戚朋友中,三姑婆家的芥菜做得最好吃。
現在回想起來,齒頰還有餘香。
故鄉可愛的地方很多,但是現在我不能回去。
因此,一切甜蜜的滋味與美妙的印象,隻能在回憶中慢慢咀嚼。
像吃橄榄一樣,重新咀嚼是更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