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閨秀陳翠君,海鹽馬青上室,工長短句。

    《蝶戀花過拍》雲:“郎似東風侬似絮,天涯辛苦相随處。

    ”為吳兔床所擊賞。

    曩閱清初人詞,有《減字浣溪沙換頭》雲:“妾似飛花郎似絮,東風攪起卻成團。

    ”語非不佳,惜風格落明已後,視翠君詞句渾成不逮也。

     前話錄閨秀詩,有限、溪、西、雞、齊、啼韻,嵌用數目、丈、尺等字,作者極見巧思。

    檢《雜體詩鈔》,又有徐兆奎《閨怨》二首,亦仿此體:萬裡三州百粵溪,樓台六七畫橋西。

     八千書寄九秋雁,十二腸回五夜雞。

     何日半簾雙膝半,幾時一案兩眉齊。

     纖纖丈室尋刀尺,散四愁還嬌淚啼。

     又:兒童六七戲前溪,二八佳人住閣西。

     尺素夢來千裡鯉,半床愁絕五更雞。

     九秋十稔期難定,四達三條路不齊。

     百萬回腸繞丈室,一擡兩眼淚雙啼。

     明餘姚朱先生,字魯,号舜水,谥文恭。

    系出玉牒,避地日本,客于水府以殁。

    遺命必俟清室運終,然後歸骨中土。

    比歲癸醜,克踐斯言,蔔佳城于杭之西湖。

    翌歲甲寅,日人猶有來拜祠墓者。

    北總原善公道号念齋者,彼都績學士也,著《先哲叢談》,專錄日東耆宿嘉言懿行,先生與焉。

    所錄凡十三條,節錄如左:舜水家世宦于明,父正,字存之,号定寰。

    為總督漕運軍門。

    舜水生萬曆二十八年,早喪父。

    及漸長從朱永、張肯堂,吳鐘巒學,遂擢恩貢生。

    尋屢征不就,以故被劾,乃避之舟山,而始來此邦。

    移交趾,複還舟山。

    是時國祚既蹙,舜水知事不可為,将之安南,而風利不便。

    再來此邦,不久又還舟山。

    其意素在得海外援兵以舉義旗,乃三來此邦,而援兵不可得。

    去複至安南,欲尋歸故國,以察民情。

    時清既混壹四方,義不食其粟,四來此邦,終不複還,時萬治二年也。

     又雲:至安南日,館人供張甚盛,舜水從容不撓。

    安南王召見,欲令拜,而長揖不屈。

    其人或以為不解事至此,畫沙作一“拜”字以見之。

    舜水即加“不” 字于其上。

    于是怒囚之,遂将殺,而守死自誓,王終感動赦死,以嘉其義烈。

    此事舜水自錄之,名《安南于役紀事》。

     又雲:舜水冒難而輾轉落魄者十數年,其來居此邦,初窮困不能支,柳河安東省庵師事之,贈祿一半。

    久之,水戶義公聘為賓師,寵待甚厚,歲緻饒裕,然儉節自奉無所費,至人或诟笑其啬也。

    遂儲三千餘金,臨終盡納之水戶庫内。

    嘗謂曰:“中國乏黃金,若用此于彼,一以當百矣。

    ”新井白石謂舜水縮節積餘财,非苟而然矣,其意蓋在充舉義兵以圖恢複之用也。

    然時不至而終,可憫哉。

     又雲:在彼與經略直浙兵部左侍郎王翊同志,偕謀恢複,而翊與清兵戰敗而死,實八月十五日也。

    數年後,舜水聞之于邑,作文祭之。

    從是,每歲中秋,必杜門謝客,抑郁無聊。

    《答田犀書》曰:“中秋為知友王侍郎完節之日,慘逾柴市,烈倍文山。

    仆至其時,備懷傷感,終身遂廢此令節。

    ” 又雲:“舜水有二男一女,長大成,字集之,次大鹹,字鹹一,共殉節不事清,而先舜水卒。

    大成亦舉二男,曰毓仁,曰毓德。

    延寶六年,毓仁慕舜水而來長崎,義公遣今井宏濟往通消息,然終不得與舜水相見而歸。

     又雲:安澹泊《湖亭涉筆》曰:“文恭酷愛櫻花,庭植數十株,每花開賞之,謂覺等曰:”使中國有之,當冠百花。

    “乃知或者仞為海棠,可謂櫻花之厄。

    義公環植櫻樹于祠堂旁側,在遺愛也。

     又雲:舜水居東曆年所,能倭語,然及其病革也,遂複鄉語,則侍人不能了解。

     又:“安東守約”一條雲:歲在乙未,朱舜水來長崎,時人未及和其學,唯省庵往師焉。

    時舜水貧甚,乃割祿之半贈之,至今稱為一大高誼。

    其詳見舜水《與孫男毓仁書》中,曰:“日本禁留唐人,已四十年,先年南京七船,同往長崎,十九富商連名具呈懇留,累次不準。

    我故無意于此,乃安東省庵,苦苦懇留,轉展央人,故留駐在此,是特為我一人,開此厲禁也。

    既留之後,乃分半俸供給我,省庵薄俸二百石,實米八十石。

    去其半,止四十石矣。

    每年兩次到崎省我,一次費銀五十兩,二次共一百兩。

    苜蓿先生之俸,盡于此矣。

    又土宜時物,絡繹差人送來。

    其自奉敝衣粝飯菜羹而已,或時豐腆,則魚弱數枚耳。

    家止一唐鍋,經時無物烹調,塵封鐵鏽。

    其宗親朋友,鹹共非笑之,谏沮之,省庵夷然不顧。

     唯日夜讀書樂道已爾。

    我今來此十五年,稍稍寄物表意,前後皆不受。

    過于矯激,我甚不樂,然不能改。

    此等人中原亦自少有,汝當銘心刻骨,世世不忘也。

    此間法度嚴,不能出境奉候,無可如何。

    若能作書懇懇相謝甚好,又恐汝不能也。

    “ 武林陳元ど,字義都,号既白山人,丁明清之間,亦避地日本,客于尾藩。

     《叢談》雲:元ど不詳其履曆,生于萬曆十五年,崇祯進士弗第。

    及其國亂,逃來此邦,遂應征至尾張,乃後時時入京。

    又來江戶,與諸名人為文字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