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關燈
小
中
大
小說家盛稱楊家槍法,蓋亦有本。
無錫朱氏,相傳其先世業農,偶掘地,得一人頭,乃金所鑄成,不知何代物也。
朱氏因居積緻富,族姓綦蕃,号為“金頭朱家”雲。
回教之初入中國也,所訂教規曰諸肉不食。
嗣徒黨不能遵守,乃改為豬肉不食。
或駁是說,謂回語名彘,不曰與諸同音之豬。
然對于中國教徒而言,固宜作中國語矣。
凡由回籍服官者,薦擢至三品,即須出教。
以例得蒙賞吃肉,不能辭也。
朱竹《靜志居琴趣》,《繡鞋詞》雲:“假饒無意與人看,又何用描金ㄓ繡。
”語意刻深,令人無從置辯,羅泌《詠釣台詩》雲:“一著羊裘便有心。
” 通于斯旨矣。
九言詩,昔人間有作者。
長句勁氣,于古體為宜,若作九言律體,亦如七言律之妥帖易施,則求之名人集中,殆亦僅見。
明楊升庵《詠梅花》雲:元冬小春十月微陽回,綠萼梅蕊早傍南枝開。
折贈未寄陸凱隴頭去,相思忽到盧仝窗下來。
歌殘水調沈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淩空台。
錯認高樓三弄叫雲笛,無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是詩餘舊喜誦之。
相傳趙次山尚書開潘皖省時,訪聞有僞造關防者,以象箸合并锲刻成文,無繭發炙F32。
箸凡二十一,不用,則二十一人分藏之,亦防其敗露也。
尚書偵得其钤用之頃,掩捕之,無一脫者,皆自知罪重,涕泣莫敢仰視。
尚書第令立尾其箸,其人則發往書局,供剞劂之役,皆巧工也。
氵更陽托活絡尚書忠敏生平撰著,以考訂金石為大宗,其它有韻妃麗之文間見一二,率工整熨帖,甚似詞流藻構,不類屏臣政暇之作。
《遊盤山》詩雲:十萬松聲夕吹哀,稠雲大霧一時開。
方知雨後凄涼絕,悔不花時次第來。
壘石成棋天景巧,結松如笠化工才。
田盤仙去田疇老,空見巋然般若台。
黃鶴樓集句楹聯雲:“我輩複登臨,昔人已乘黃鶴去;大江流日夜,此心吾與白鷗盟。
” 康熙十六年,内廷始設南書房,凡供奉之員,不論官職崇卑統稱南書房翰林,内廷供奉,唯南書房翰林稱之。
上書房行走者,不得同此稱也。
清制:各直省儒學廪膳生員歲支廪饩。
翰林院庶常館,月之所支亦曰廪饩。
雍正十年,張相國文和議奏:“庶吉士廪饩銀每人每月四兩五錢。
”蓋庶常未經散館,官未真除,其隸翰林院亦猶夫肄業生也。
友人廣德李曉暾奉其先德忠壯公家傳書後,囑節要入《叢話》。
公諱臣典,先是,從曾忠襄吉安軍轉戰數省,每上功辄首列,屢拯忠襄于危。
從攻江甯,圍合,久不下。
時蘇、常俱複,忠襄恥獨後,憤欲死之,再鑿龍膊子地道,募死士先登,公與諸将誓如約。
地道火發,城揭二十餘丈。
公冒煙火磚石直進,傷及要害,城克而病,遂死。
去城破僅十許日,曾文正上公首功。
奉谕:“李臣典誓死滅賊,從倒口首先沖入,衆軍随之,因而得手。
實屬謀勇過人,著加恩封一等子爵,賞穿黃馬褂,并戴雙眼花翎。
”而公已先殒,不及拜命。
忠襄咨于文正,奏請優恤。
有旨将戰功宣付史館,并于吉安、安慶、金陵建立專祠。
一時公私記載鹹無異同。
雲南鶴麗鎮總兵朱公洪章者,先登九将之一也。
後諸将死,落不偶,與劉公聯捷,為忠襄檄留江南防營,陰以報之。
劉死,朱留營如故。
甲午,張文襄權江督,令朱募十營守吳淞,以創發卒于軍。
朱在江南久,郁郁不自得,念昔與李公誓死登城,李獨膺懋賞,身猶錄錄與偏裨伍,所奉主帥及同列諸将無一在者。
思傾李為己地,昌言于人。
謂“曩者之役,餘實先登,李資高,适猝死,主帥與朝廷務張之,以勵将士,故李獨屍大名。
李克城次日傷殒,忠襄慰己,以李列首。
後谒忠襄,語稍不平,忠襄出靴刀授之曰:”奏名易次,吾兄主之,實幕客李某所為,盍刃之?‘又言王氏運《湘軍志》乖曾氏旨,後囑王氏定安改訂,亦沿官書未改“雲雲。
其盡屏文正原奏,及公私紀載,為此系風捕影之詞,甚可駭怪。
夫攻金陵,提鎮效命者甚夥,何獨于公以死旌伐。
文正手書《日記》雲:”至信字營見李臣典,該鎮為克城第一首功。
日内大病,甚為可憫。
“又雲:”聞李祥雲病故,沅弟傷感之至。
蓋祥雲英勇絕倫,克複金陵,論功第一。
“據此,則奏名列首固忠襄意。
幕客李者,中江李鴻裔也。
論功之奏,核及殿最,李安敢以私見撓之。
又王氏定安修《湘軍記》時,忠壯子孫不在顯列,無所顧忌。
湘潭之志,既乖曾旨,本非官書,東湖觊再起,一意媚曾,又何不可改之有。
凡此皆不考情實之過也。
蕙風按:薛福成《庸庵筆記》:“曾威毅之圍金陵也,既克僞天堡城,即所謂龍膊子者,在太平門外。
高踞鐘山之巅,俯瞰城中。
提督李臣典與曾公密商,排巨炮三層于其上,晝夜對城轟擊,此發彼貯,無一息停,城堞皆頹。
賊不能立足,始下令軍士各持柴草一束,擲之
無錫朱氏,相傳其先世業農,偶掘地,得一人頭,乃金所鑄成,不知何代物也。
朱氏因居積緻富,族姓綦蕃,号為“金頭朱家”雲。
回教之初入中國也,所訂教規曰諸肉不食。
嗣徒黨不能遵守,乃改為豬肉不食。
或駁是說,謂回語名彘,不曰與諸同音之豬。
然對于中國教徒而言,固宜作中國語矣。
凡由回籍服官者,薦擢至三品,即須出教。
以例得蒙賞吃肉,不能辭也。
朱竹《靜志居琴趣》,《繡鞋詞》雲:“假饒無意與人看,又何用描金ㄓ繡。
”語意刻深,令人無從置辯,羅泌《詠釣台詩》雲:“一著羊裘便有心。
” 通于斯旨矣。
九言詩,昔人間有作者。
長句勁氣,于古體為宜,若作九言律體,亦如七言律之妥帖易施,則求之名人集中,殆亦僅見。
明楊升庵《詠梅花》雲:元冬小春十月微陽回,綠萼梅蕊早傍南枝開。
折贈未寄陸凱隴頭去,相思忽到盧仝窗下來。
歌殘水調沈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淩空台。
錯認高樓三弄叫雲笛,無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是詩餘舊喜誦之。
相傳趙次山尚書開潘皖省時,訪聞有僞造關防者,以象箸合并锲刻成文,無繭發炙F32。
箸凡二十一,不用,則二十一人分藏之,亦防其敗露也。
尚書偵得其钤用之頃,掩捕之,無一脫者,皆自知罪重,涕泣莫敢仰視。
尚書第令立尾其箸,其人則發往書局,供剞劂之役,皆巧工也。
氵更陽托活絡尚書忠敏生平撰著,以考訂金石為大宗,其它有韻妃麗之文間見一二,率工整熨帖,甚似詞流藻構,不類屏臣政暇之作。
《遊盤山》詩雲:十萬松聲夕吹哀,稠雲大霧一時開。
方知雨後凄涼絕,悔不花時次第來。
壘石成棋天景巧,結松如笠化工才。
田盤仙去田疇老,空見巋然般若台。
黃鶴樓集句楹聯雲:“我輩複登臨,昔人已乘黃鶴去;大江流日夜,此心吾與白鷗盟。
” 康熙十六年,内廷始設南書房,凡供奉之員,不論官職崇卑統稱南書房翰林,内廷供奉,唯南書房翰林稱之。
上書房行走者,不得同此稱也。
清制:各直省儒學廪膳生員歲支廪饩。
翰林院庶常館,月之所支亦曰廪饩。
雍正十年,張相國文和議奏:“庶吉士廪饩銀每人每月四兩五錢。
”蓋庶常未經散館,官未真除,其隸翰林院亦猶夫肄業生也。
友人廣德李曉暾奉其先德忠壯公家傳書後,囑節要入《叢話》。
公諱臣典,先是,從曾忠襄吉安軍轉戰數省,每上功辄首列,屢拯忠襄于危。
從攻江甯,圍合,久不下。
時蘇、常俱複,忠襄恥獨後,憤欲死之,再鑿龍膊子地道,募死士先登,公與諸将誓如約。
地道火發,城揭二十餘丈。
公冒煙火磚石直進,傷及要害,城克而病,遂死。
去城破僅十許日,曾文正上公首功。
奉谕:“李臣典誓死滅賊,從倒口首先沖入,衆軍随之,因而得手。
實屬謀勇過人,著加恩封一等子爵,賞穿黃馬褂,并戴雙眼花翎。
”而公已先殒,不及拜命。
忠襄咨于文正,奏請優恤。
有旨将戰功宣付史館,并于吉安、安慶、金陵建立專祠。
一時公私記載鹹無異同。
雲南鶴麗鎮總兵朱公洪章者,先登九将之一也。
後諸将死,落不偶,與劉公聯捷,為忠襄檄留江南防營,陰以報之。
劉死,朱留營如故。
甲午,張文襄權江督,令朱募十營守吳淞,以創發卒于軍。
朱在江南久,郁郁不自得,念昔與李公誓死登城,李獨膺懋賞,身猶錄錄與偏裨伍,所奉主帥及同列諸将無一在者。
思傾李為己地,昌言于人。
謂“曩者之役,餘實先登,李資高,适猝死,主帥與朝廷務張之,以勵将士,故李獨屍大名。
李克城次日傷殒,忠襄慰己,以李列首。
後谒忠襄,語稍不平,忠襄出靴刀授之曰:”奏名易次,吾兄主之,實幕客李某所為,盍刃之?‘又言王氏運《湘軍志》乖曾氏旨,後囑王氏定安改訂,亦沿官書未改“雲雲。
其盡屏文正原奏,及公私紀載,為此系風捕影之詞,甚可駭怪。
夫攻金陵,提鎮效命者甚夥,何獨于公以死旌伐。
文正手書《日記》雲:”至信字營見李臣典,該鎮為克城第一首功。
日内大病,甚為可憫。
“又雲:”聞李祥雲病故,沅弟傷感之至。
蓋祥雲英勇絕倫,克複金陵,論功第一。
“據此,則奏名列首固忠襄意。
幕客李者,中江李鴻裔也。
論功之奏,核及殿最,李安敢以私見撓之。
又王氏定安修《湘軍記》時,忠壯子孫不在顯列,無所顧忌。
湘潭之志,既乖曾旨,本非官書,東湖觊再起,一意媚曾,又何不可改之有。
凡此皆不考情實之過也。
蕙風按:薛福成《庸庵筆記》:“曾威毅之圍金陵也,既克僞天堡城,即所謂龍膊子者,在太平門外。
高踞鐘山之巅,俯瞰城中。
提督李臣典與曾公密商,排巨炮三層于其上,晝夜對城轟擊,此發彼貯,無一息停,城堞皆頹。
賊不能立足,始下令軍士各持柴草一束,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