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關燈
小
中
大
來了,站得與白眉老人隻距兩尺,兩眼卻瞪着他。
他的傲性又上來了。
适才此老發的陰柔内力非同一般,但他既然在世間碰不到對手,那又何妨領教領教這位獨居山嶺的高人? “在下已看中這隻神獸,得而甘心,望尊駕不要阻攔才好。
” “閣下此言差矣,世間自有千裡馬,何苦與此神獸為難呢?” “在下主意已定,尊駕不必多言。
” 白眉老者搖了搖頭,随即對天馬道聲:“走吧,此人不可理喻。
” 說完轉身就行,那匹天馬象隻家犬似地,小跑在前。
這一走,他反而不敢上了。
白眉老人象平常人那樣緩步徐行,天馬卻在小跑,而老人與天馬之間不過三步距離。
老人的速度何其快! 蓋因他兩足竟然沒有着地,隻憑一口真氣飄行。
白眉老人使出了淩空虛渡的最上乘輕功,這是他一生也達不到的至高境界。
他愣怔地站在原地,直到老人和天馬消失在山林中。
世上居然有如此高深武功的人! 即使他恩師在世,也不能憑一口真氣走出這麼遠的距離。
可是,他剛才還想與老人動手。
這一想,冷汗浸出一身。
黃山之行歸來,他已心灰意冷。
玉人已杳,名頭已壞,連自以為天下無敵的武功,與白眉老人相較,竟不知要相差多遠。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于是來到了東部洛陽,幾經斟酌,決定在白馬寺出家。
他不遠遁到人迹罕至的地方隐居,卻選擇了東都這樣熱鬧的地方,自是有一番思慮的。
大概,沒有人會想到玄衣修羅要出家。
而且,更無人想到他會到東都人煙稠密的地方出家。
當了五年和尚後,他心如枯井,身上乖戾之氣已消。
但是,他仍忘不了當年誤殺誤傷的罪過。
他決心仿效前代高僧,以自己的鮮血抄寫經書,以示自己虔誠悔過。
五年來,他于夜間刺血當墨,揮筆疾書,終于完成了這件功德。
十年的修行,他悟到武功自身并無過錯。
誤了自己害了自己的不是武功,恰恰是他自己。
老子曰:“果而無矜,果而勿伐,果而無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 他偏偏與先賢所提倡的相反。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自高自大。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處處誇耀。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停滞不前。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逞強顯能。
先賢說得明明白白。
而他,出道江湖獲得俠名,便不知有他人,處處炫耀自己的武功。
對做過的好事沾沾自喜、引以為榮,從此剛愎自用、兩眼朝天。
這是武功的錯麼? 要是他一切重新開始,難道就不能走在康莊大道上麼? 縱觀江湖種種人物,以武功殺人劫财、稱王稱霸的人還少嗎? 恩師傳授自己一身絕世武功,若能走在正道上,扶危濟弱、打抱不平,剪除江湖害人的妖邪之徒,豈不是為百姓造福麼? 他不能使師門絕技從此湮沒。
因此,他要把師門絕技留下。
同時,他本着“予其懲而毖後患”,把自己的錯誤作為教訓,使今後能得到他絕技的有緣者謹慎,不緻再招禍患。
為表止他懇切的希望以及悔過的誠意,他仍用自己的鮮血當墨,寫下這本《羅漢混元功法》。
知道他用血抄經的自然是白馬寺的和尚們,但他們誰也不知道這位“去惡”和尚身具絕世武功,居然在抄完經後又寫下了武功心得,以待有緣。
今夜,他終于寫完了最後一頁。
明日,他要把《大菩薩藏經》血經交給方大法緣大師。
至于《羅漢混元功》,該藏在何處呢? 他還沒有想出個妥善的地方——
他的傲性又上來了。
适才此老發的陰柔内力非同一般,但他既然在世間碰不到對手,那又何妨領教領教這位獨居山嶺的高人? “在下已看中這隻神獸,得而甘心,望尊駕不要阻攔才好。
” “閣下此言差矣,世間自有千裡馬,何苦與此神獸為難呢?” “在下主意已定,尊駕不必多言。
” 白眉老者搖了搖頭,随即對天馬道聲:“走吧,此人不可理喻。
” 說完轉身就行,那匹天馬象隻家犬似地,小跑在前。
這一走,他反而不敢上了。
白眉老人象平常人那樣緩步徐行,天馬卻在小跑,而老人與天馬之間不過三步距離。
老人的速度何其快! 蓋因他兩足竟然沒有着地,隻憑一口真氣飄行。
白眉老人使出了淩空虛渡的最上乘輕功,這是他一生也達不到的至高境界。
他愣怔地站在原地,直到老人和天馬消失在山林中。
世上居然有如此高深武功的人! 即使他恩師在世,也不能憑一口真氣走出這麼遠的距離。
可是,他剛才還想與老人動手。
這一想,冷汗浸出一身。
黃山之行歸來,他已心灰意冷。
玉人已杳,名頭已壞,連自以為天下無敵的武功,與白眉老人相較,竟不知要相差多遠。
佛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于是來到了東部洛陽,幾經斟酌,決定在白馬寺出家。
他不遠遁到人迹罕至的地方隐居,卻選擇了東都這樣熱鬧的地方,自是有一番思慮的。
大概,沒有人會想到玄衣修羅要出家。
而且,更無人想到他會到東都人煙稠密的地方出家。
當了五年和尚後,他心如枯井,身上乖戾之氣已消。
但是,他仍忘不了當年誤殺誤傷的罪過。
他決心仿效前代高僧,以自己的鮮血抄寫經書,以示自己虔誠悔過。
五年來,他于夜間刺血當墨,揮筆疾書,終于完成了這件功德。
十年的修行,他悟到武功自身并無過錯。
誤了自己害了自己的不是武功,恰恰是他自己。
老子曰:“果而無矜,果而勿伐,果而無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 他偏偏與先賢所提倡的相反。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自高自大。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處處誇耀。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停滞不前。
有了成就功績,不要逞強顯能。
先賢說得明明白白。
而他,出道江湖獲得俠名,便不知有他人,處處炫耀自己的武功。
對做過的好事沾沾自喜、引以為榮,從此剛愎自用、兩眼朝天。
這是武功的錯麼? 要是他一切重新開始,難道就不能走在康莊大道上麼? 縱觀江湖種種人物,以武功殺人劫财、稱王稱霸的人還少嗎? 恩師傳授自己一身絕世武功,若能走在正道上,扶危濟弱、打抱不平,剪除江湖害人的妖邪之徒,豈不是為百姓造福麼? 他不能使師門絕技從此湮沒。
因此,他要把師門絕技留下。
同時,他本着“予其懲而毖後患”,把自己的錯誤作為教訓,使今後能得到他絕技的有緣者謹慎,不緻再招禍患。
為表止他懇切的希望以及悔過的誠意,他仍用自己的鮮血當墨,寫下這本《羅漢混元功法》。
知道他用血抄經的自然是白馬寺的和尚們,但他們誰也不知道這位“去惡”和尚身具絕世武功,居然在抄完經後又寫下了武功心得,以待有緣。
今夜,他終于寫完了最後一頁。
明日,他要把《大菩薩藏經》血經交給方大法緣大師。
至于《羅漢混元功》,該藏在何處呢? 他還沒有想出個妥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