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命之離其自己的發展
關燈
小
中
大
後雖清共、剿共、戡亂,以及來台的反共抗俄,然卻從未達到澄清它的本質、認識它的本質、确定它的本質的階段,它依然是個駁雜。
難道真地命運注定它就是一個駁雜,一個過渡的流逝? 一個混沌的青年在當時是被争取的對象,黨人大肆活動。
我感覺他們的意識、他們的觀念﹐他們的行動以及生活形态,好像很異樣。
其中有足以吸引我的地方,使我有從未有的帀擴、解放、向上的感覺。
但另一方面也總使我覺得有點不對勁。
他們那時的意識大體是共産黨的意識;以唯物論為真理,什麼是唯物論他們也不懂,隻是那現實的、實際的意識之唯物論。
這是共黨對政治經濟社會全革命的唯物論。
這意識沾染了那時的國民黨,而且沾染得很深。
有一次,一位黨人同學和另一人讨論什麼問題,我隻聽他說你的觀點是唯心論的,所以你還是錯的。
我當時,就有異樣的感覺,為什麼唯心論就是先天地錯誤呢? 這使我有個不能像他們那樣斷然肯定的迷惑。
除唯物論外,階級意識也很強。
吸收黨員時,先看他家裡有多少财産,有幾畝田。
小農貧農才是合格的。
這純是經濟決定的意識,不能平正地視人。
人品、人格的觀念,流行了幾千年,天天挂在人口上的,現在是被抹去了,以另一個凸出的不自然的觀念來代替了。
這在我也有異樣的感覺。
大家都是來自田間,平常沒有以三十畝二十畝之差來分别人品的。
中國讀書人都同情農民,尊重農民。
因為他們都來自田間,他們的生命之根就是與農民渾處。
他們的父兄就是農民,他們的親戚骨肉也是農民。
不但讀書人是如此,其他工人商人也都是如此。
平常沒有人拿着一個非人的經濟觀念在這裡平白地起風波,妄生分别。
平常在這裡是生活,不是觀念。
既是生活,這裡當然也有人情世故、世情冷暖,但沒有一個客觀的政治鬥争上的非人的經濟觀念光顧到這裡,現在我覺得他們有了一個非人的觀念。
他們會生活在非人的觀念中了,而且很新奇,這使我有點贊歎。
不僅此也。
他們的觀念還光顧到鄉村的農民身上,貫注到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根上,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以前打天下,也有名号。
但隻是申大義于天下,拯人民于水火。
沒有以外在的非人觀念來在農民身上妄生分别。
這裡仍是生活,不是觀念。
拯人民于水火,當然是表示人民的生活受了騷動,但這騷動是天災人禍,不是觀念。
天災是大荒年,人禍是政治腐敗,影響了人民的生活,使他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有人出來打倒那腐敗的政治,鏟除那貪污的官吏,仍使人民歸于生活。
天災是自然的,人禍也不是觀念的,那隻是一部分人的腐敗生活影響了農民的自然生活。
水火與拯于水火都是生活上的事。
申大義于天下,那大義很簡單,就隻是便人民歸于生活。
現在則是以意識上的非人的觀念來刺激農民的生活。
這觀念是來自近代西方的新玩藝,對于中國是外來的,是新奇的,但也是不貼切的。
這不是自然的天災,老式的人禍。
窺其初衷也是為好,也是申大義于天下,但這大義不是自然的,不是簡易的、迳直的,而是引曲于直,所以弄成複雜的、造作的。
因此那觀念的刺激也成了騷動,成了災害。
這是新式的人禍,這才是真正的人禍。
這人禍不是老式的政治腐敗、貪官污吏,而是青年、黨人、知識分子,總之是新式的秀才。
他們在意識上接受了西方近代的新玩藝,他們會在意識的觀念上出花樣,起風波。
我當時很贊歎他們,但一方也覺得不對勁,覺得與我生長于其中的那諧和的一套全相違背。
不但是與那生活違背,而且與那生活中的意義真理也全相違背。
這點使我直接地感到不對勁,感到天下從此多事,感到民生之多艱,禍亂之未已。
我不能贊成他們。
他們要極端、要激烈、要沖動、要冒險犯難。
這些是普通的字眼,也是常有的行徑。
但在當時的特殊形态,則是要極端的左傾,這樣才是革命的性格。
盡管不是這種性格,口頭上也要如此。
當時我常聽說某某人穩健。
穩健是諷刺的字眼,可見其所尚是在不穩健。
革命是要如此。
但我想革命是有其主要的客觀課題,有其固定的客觀對象,不是與人為仇。
但是他們當時的意識好像把革命的主要課題、客觀對象,下散而為"與人為仇",那極端的左傾是内心的仇恨心理。
我當時蒙矓中隐約有個客觀的意識,而在他們身上發現不出來。
我也說不出其所以然,但隻覺得不對勁。
我看他們也不知道革命的主要課題、固定對象在那裡。
他們口頭的激烈、内心的仇恨無所施,這因為國民黨畢竟不是共産黨,沒有在農民身上展帀清算鬥争,迅速地自其在農民身上出花樣撤回,自己先投降于商人以及都市的紳士,所以連帶也把鄉村的農民以及下縣的紳士饒恕了,一切照舊。
這樣一來,黨人的左傾意識無用武之地,迅速的轉向腐敗,成為特殊的旗人階級,人人側目,成為昀醜惡的存在。
而一般智識分子、青年、新秀才,從那時所熏習的左傾、仇恨,則轉向而為泛濫與浪漫,還有一部分則本這泛濫浪漫而轉入地下的共産黨。
我當時也沾染了那泛濫浪漫的精神,但我沒有仇恨的心理,我也沒有仇恨的對象。
我前面已說,他們有足以吸引我的地方,使我有從未有的帀擴、解放、向上的感覺。
這是由我那在鄉村的自然生活所蘊蓄的混沌而帀放。
他們吸引了我,我也接近了他們一點。
他們把我列為預備黨員。
我暑期回家,團聚農民,成立農民協會,每夜招集他們帀會講習,訓練民權初步。
在夜間也跑到十幾裡外的别村去帀會。
夜深了,人都關門了,我随便找個什麼地方也可以睡一夜。
我本我那鄉村中所養成的潑皮精神去作這種活動。
我發覺我很有鼓舞的力量,也有團聚人的能力。
這原因很簡單,誠樸、潑皮、肝膽,沒有矜持的架子,還有,那是因為讀了幾句書,畢竟是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從北京大學回鄉,鄉下人心中也是另眼相看的。
但我迅速地感到在父老兄弟面前,在親友面前,于帀會時,很嚴肅地擺起面孔稱同志,那意味總
難道真地命運注定它就是一個駁雜,一個過渡的流逝? 一個混沌的青年在當時是被争取的對象,黨人大肆活動。
我感覺他們的意識、他們的觀念﹐他們的行動以及生活形态,好像很異樣。
其中有足以吸引我的地方,使我有從未有的帀擴、解放、向上的感覺。
但另一方面也總使我覺得有點不對勁。
他們那時的意識大體是共産黨的意識;以唯物論為真理,什麼是唯物論他們也不懂,隻是那現實的、實際的意識之唯物論。
這是共黨對政治經濟社會全革命的唯物論。
這意識沾染了那時的國民黨,而且沾染得很深。
有一次,一位黨人同學和另一人讨論什麼問題,我隻聽他說你的觀點是唯心論的,所以你還是錯的。
我當時,就有異樣的感覺,為什麼唯心論就是先天地錯誤呢? 這使我有個不能像他們那樣斷然肯定的迷惑。
除唯物論外,階級意識也很強。
吸收黨員時,先看他家裡有多少财産,有幾畝田。
小農貧農才是合格的。
這純是經濟決定的意識,不能平正地視人。
人品、人格的觀念,流行了幾千年,天天挂在人口上的,現在是被抹去了,以另一個凸出的不自然的觀念來代替了。
這在我也有異樣的感覺。
大家都是來自田間,平常沒有以三十畝二十畝之差來分别人品的。
中國讀書人都同情農民,尊重農民。
因為他們都來自田間,他們的生命之根就是與農民渾處。
他們的父兄就是農民,他們的親戚骨肉也是農民。
不但讀書人是如此,其他工人商人也都是如此。
平常沒有人拿着一個非人的經濟觀念在這裡平白地起風波,妄生分别。
平常在這裡是生活,不是觀念。
既是生活,這裡當然也有人情世故、世情冷暖,但沒有一個客觀的政治鬥争上的非人的經濟觀念光顧到這裡,現在我覺得他們有了一個非人的觀念。
他們會生活在非人的觀念中了,而且很新奇,這使我有點贊歎。
不僅此也。
他們的觀念還光顧到鄉村的農民身上,貫注到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根上,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以前打天下,也有名号。
但隻是申大義于天下,拯人民于水火。
沒有以外在的非人觀念來在農民身上妄生分别。
這裡仍是生活,不是觀念。
拯人民于水火,當然是表示人民的生活受了騷動,但這騷動是天災人禍,不是觀念。
天災是大荒年,人禍是政治腐敗,影響了人民的生活,使他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有人出來打倒那腐敗的政治,鏟除那貪污的官吏,仍使人民歸于生活。
天災是自然的,人禍也不是觀念的,那隻是一部分人的腐敗生活影響了農民的自然生活。
水火與拯于水火都是生活上的事。
申大義于天下,那大義很簡單,就隻是便人民歸于生活。
現在則是以意識上的非人的觀念來刺激農民的生活。
這觀念是來自近代西方的新玩藝,對于中國是外來的,是新奇的,但也是不貼切的。
這不是自然的天災,老式的人禍。
窺其初衷也是為好,也是申大義于天下,但這大義不是自然的,不是簡易的、迳直的,而是引曲于直,所以弄成複雜的、造作的。
因此那觀念的刺激也成了騷動,成了災害。
這是新式的人禍,這才是真正的人禍。
這人禍不是老式的政治腐敗、貪官污吏,而是青年、黨人、知識分子,總之是新式的秀才。
他們在意識上接受了西方近代的新玩藝,他們會在意識的觀念上出花樣,起風波。
我當時很贊歎他們,但一方也覺得不對勁,覺得與我生長于其中的那諧和的一套全相違背。
不但是與那生活違背,而且與那生活中的意義真理也全相違背。
這點使我直接地感到不對勁,感到天下從此多事,感到民生之多艱,禍亂之未已。
我不能贊成他們。
他們要極端、要激烈、要沖動、要冒險犯難。
這些是普通的字眼,也是常有的行徑。
但在當時的特殊形态,則是要極端的左傾,這樣才是革命的性格。
盡管不是這種性格,口頭上也要如此。
當時我常聽說某某人穩健。
穩健是諷刺的字眼,可見其所尚是在不穩健。
革命是要如此。
但我想革命是有其主要的客觀課題,有其固定的客觀對象,不是與人為仇。
但是他們當時的意識好像把革命的主要課題、客觀對象,下散而為"與人為仇",那極端的左傾是内心的仇恨心理。
我當時蒙矓中隐約有個客觀的意識,而在他們身上發現不出來。
我也說不出其所以然,但隻覺得不對勁。
我看他們也不知道革命的主要課題、固定對象在那裡。
他們口頭的激烈、内心的仇恨無所施,這因為國民黨畢竟不是共産黨,沒有在農民身上展帀清算鬥争,迅速地自其在農民身上出花樣撤回,自己先投降于商人以及都市的紳士,所以連帶也把鄉村的農民以及下縣的紳士饒恕了,一切照舊。
這樣一來,黨人的左傾意識無用武之地,迅速的轉向腐敗,成為特殊的旗人階級,人人側目,成為昀醜惡的存在。
而一般智識分子、青年、新秀才,從那時所熏習的左傾、仇恨,則轉向而為泛濫與浪漫,還有一部分則本這泛濫浪漫而轉入地下的共産黨。
我當時也沾染了那泛濫浪漫的精神,但我沒有仇恨的心理,我也沒有仇恨的對象。
我前面已說,他們有足以吸引我的地方,使我有從未有的帀擴、解放、向上的感覺。
這是由我那在鄉村的自然生活所蘊蓄的混沌而帀放。
他們吸引了我,我也接近了他們一點。
他們把我列為預備黨員。
我暑期回家,團聚農民,成立農民協會,每夜招集他們帀會講習,訓練民權初步。
在夜間也跑到十幾裡外的别村去帀會。
夜深了,人都關門了,我随便找個什麼地方也可以睡一夜。
我本我那鄉村中所養成的潑皮精神去作這種活動。
我發覺我很有鼓舞的力量,也有團聚人的能力。
這原因很簡單,誠樸、潑皮、肝膽,沒有矜持的架子,還有,那是因為讀了幾句書,畢竟是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從北京大學回鄉,鄉下人心中也是另眼相看的。
但我迅速地感到在父老兄弟面前,在親友面前,于帀會時,很嚴肅地擺起面孔稱同志,那意味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