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回 扶餘國二次借兵 朱皮仙播弄神通
關燈
小
中
大
第36回 扶餘國二次借兵 朱皮仙播弄神通
詩曰:
蘇文幾次上仙山,再煉飛刀又設壇。
怎奈唐王洪福大,機謀枉用也徒然。
且講蓋蘇文要仗仙法戰勝唐兵,莊王即問道:“你有何法破他?”蓋蘇文道:“大唐将士雖多,臣皆不懼怕,但所懼大唐者,薛蠻子厲害非常。
臣如今再上仙山,請我師父前來,擒了薛仁貴,哪怕大唐将士厲害,城即可破矣。
”莊王大喜,說:“事不宜遲,快些前去。
”蓋蘇文辭駕出營,上雕鞍,獨往仙山,這且慢表。
單講唐朝人馬退進城中,四門緊閉,把三軍屯紮内教場,清點隊伍,損傷二萬有餘,偏将共折四十五員。
薛元帥遂同衆爵主、總兵等,上銀銮殿俯伏塵埃,奏說退番兵大踹營頭之事。
朝廷大喜,說:“皆王兄們之大功勞,賜卿等各回營卸甲,冠帶上朝。
”衆将口稱領旨。
回營換朝服,重上銀銮殿。
朝廷一看,不見程咬金,心内一驚,忙問:“薛王兄,可是程王兄到摩天嶺讨救,興兵來的呢?還是薛王兄已班師回城,退殺番兵的?”仁貴說:“陛下,若非程老千歲到來,臣焉能得知?這時可能還耽擱在摩天嶺哩。
”朝廷說:“既如此,為什麼程王兄不見到來?”仁貴就把兌選烏金,看守摩天嶺之事,細細奏明。
唐王大悅,降旨一道,命尉遲王兄往摩天嶺解烏金來繳旨。
敬德口稱:“領旨。
”上馬提槍,帶領家将八員,出了東城,望摩天嶺去了。
次日清晨,尉遲恭、程咬金同解十車金子,到殿繳旨。
天子降旨,把烏金入庫,又命光祿寺,在銀銮殿上大擺筵宴,賜王兄、禦弟、衆卿們飲安樂逍遙酒賀功。
諸将飲至日落西山,衆大臣謝酒畢,扯開筵席,黃昏議論平複東遼之事。
仁貴滿口應承,說:“陛下,此一番若遇番兵交戰,必然一陣成功,使他心甘情願歸降。
”朝廷大悅,叫聲:“薛王兄,你的英雄世上無雙。
寡人受蓋蘇文屢次削辱,恨如切齒,若得王兄割他頭顱,獻于寡人,以雪深恨,功非小矣。
”仁貴奏道:“若講别将,臣不敢領旨,若說蓋蘇文,這有何難,取他首級如在反掌。
包取他頭顱,以洩陛下仇恨便了。
”天子說:“前仇得洩,皆賴王兄之力。
”君臣講到三更時候,方各回營安歇。
到明日,薛仁貴升帳,調撥副将四員,帶兵五千,看守摩天嶺山寨已畢,逍遙無事,安享在城,半月有餘。
單講番邦蓋元帥三上仙山,請了木角大仙,又往扶餘國借兵二十萬,有國主張大王,叫聲:“蓋元帥,那大唐朝薛仁貴有多大本事,你屢屢損兵折将,把孤一國雄兵盡皆調空。
今日大仙親自下山,扶助東遼社稷,諒仁貴必擒。
待孤親領精壯人馬,同元帥前去,殺退唐兵。
”蘇文道:“若得如此,我邦該複興矣。
”張仲堅即點起雄兵,三聲炮發,一路上旗幡招展,号帶飄搖。
到了東遼國,相近禦營,高建莊王早已聞報,遠遠相迎,道:“孤家狹守敝地,并無匡扶鄰國之心,敢勞王兄禦駕親臨敝邑,赴我邦襄助,使孤心甚不安,何以報此大德。
”張仲堅連忙下馬,挽定莊王之手,笑曰:“王兄是首國之君,孤雖有小小敝地,猶是股肱之臣,今天邦出兵侵犯,孤理當左右待勞。
現尚未見一線之功,何德之有。
”二人談笑,進禦營施禮,分賓主坐定。
當駕官獻茶畢,莊王道:“王兄,大唐薛仁貴骁勇,我邦元帥蓋王兄大隊雄兵損折,實在惶恐之至。
”仲堅答道:“王兄,勝敗乃兵家常事,打仗交鋒,自然有損兵折将之事。
蓋元帥雖不能取勝,也未必常敗;薛仁貴屢屢稱威,也未必連勝。
今王兄洪福,現在仙人下山,扶助社稷,薛蠻子即日可擒,王兄所失關寨,自然原端複轉,有甚煩難。
”說話之間,元帥同木角大仙進入禦營,說:“狼主千歲在上,貧道稽首了。
”莊王一見,心中歡悅,說道:“大仙平身!孤家苦守越虎城,小小敝邑,誰道天朝起大隊人馬前來征剿,邊關人馬十去其九,事在危急,幸得大仙親自下山救護,孤家深感厚恩不盡。
”木角大仙開言道:“貧道已入仙界,不入紅塵,奈我徒弟二次上山,煉就飛刀,盡被薛仁貴破掉,未知他什麼弓箭射落飛刀,因此見進,憤憤不平。
今又算狼主天下旺氣未絕,仁貴命該如此,所以貧道動了殺戒,下入紅塵,傷了薛蠻子,大事定矣。
”莊王大喜,禦營設宴款待大仙。
次日清晨,元帥進營,問大仙今日興兵前去,是困城,還是怎樣。
大仙道:“此去不用困城,竟與他交戰。
貧道隻擒了薛仁貴,回山去也。
”那番元帥點起大隊,同了師父,竟望越虎城。
不及半天,早到東門下,離城數裡遠,紮下營頭。
日已過午,不及開兵,當夜在營備酒待師。
席上歡談,飲到半酣,方回營安歇。
次日清晨,擺隊伍出營。
大仙上馬端劍,後随二十名鈎鐮槍,一派繡綠旗幡,一字排開,飄飄蕩蕩,攢箭手射住陣腳,鼓嘯如雷。
蓋蘇
怎奈唐王洪福大,機謀枉用也徒然。
且講蓋蘇文要仗仙法戰勝唐兵,莊王即問道:“你有何法破他?”蓋蘇文道:“大唐将士雖多,臣皆不懼怕,但所懼大唐者,薛蠻子厲害非常。
臣如今再上仙山,請我師父前來,擒了薛仁貴,哪怕大唐将士厲害,城即可破矣。
”莊王大喜,說:“事不宜遲,快些前去。
”蓋蘇文辭駕出營,上雕鞍,獨往仙山,這且慢表。
單講唐朝人馬退進城中,四門緊閉,把三軍屯紮内教場,清點隊伍,損傷二萬有餘,偏将共折四十五員。
薛元帥遂同衆爵主、總兵等,上銀銮殿俯伏塵埃,奏說退番兵大踹營頭之事。
朝廷大喜,說:“皆王兄們之大功勞,賜卿等各回營卸甲,冠帶上朝。
”衆将口稱領旨。
回營換朝服,重上銀銮殿。
朝廷一看,不見程咬金,心内一驚,忙問:“薛王兄,可是程王兄到摩天嶺讨救,興兵來的呢?還是薛王兄已班師回城,退殺番兵的?”仁貴說:“陛下,若非程老千歲到來,臣焉能得知?這時可能還耽擱在摩天嶺哩。
”朝廷說:“既如此,為什麼程王兄不見到來?”仁貴就把兌選烏金,看守摩天嶺之事,細細奏明。
唐王大悅,降旨一道,命尉遲王兄往摩天嶺解烏金來繳旨。
敬德口稱:“領旨。
”上馬提槍,帶領家将八員,出了東城,望摩天嶺去了。
次日清晨,尉遲恭、程咬金同解十車金子,到殿繳旨。
天子降旨,把烏金入庫,又命光祿寺,在銀銮殿上大擺筵宴,賜王兄、禦弟、衆卿們飲安樂逍遙酒賀功。
諸将飲至日落西山,衆大臣謝酒畢,扯開筵席,黃昏議論平複東遼之事。
仁貴滿口應承,說:“陛下,此一番若遇番兵交戰,必然一陣成功,使他心甘情願歸降。
”朝廷大悅,叫聲:“薛王兄,你的英雄世上無雙。
寡人受蓋蘇文屢次削辱,恨如切齒,若得王兄割他頭顱,獻于寡人,以雪深恨,功非小矣。
”仁貴奏道:“若講别将,臣不敢領旨,若說蓋蘇文,這有何難,取他首級如在反掌。
包取他頭顱,以洩陛下仇恨便了。
”天子說:“前仇得洩,皆賴王兄之力。
”君臣講到三更時候,方各回營安歇。
到明日,薛仁貴升帳,調撥副将四員,帶兵五千,看守摩天嶺山寨已畢,逍遙無事,安享在城,半月有餘。
單講番邦蓋元帥三上仙山,請了木角大仙,又往扶餘國借兵二十萬,有國主張大王,叫聲:“蓋元帥,那大唐朝薛仁貴有多大本事,你屢屢損兵折将,把孤一國雄兵盡皆調空。
今日大仙親自下山,扶助東遼社稷,諒仁貴必擒。
待孤親領精壯人馬,同元帥前去,殺退唐兵。
”蘇文道:“若得如此,我邦該複興矣。
”張仲堅即點起雄兵,三聲炮發,一路上旗幡招展,号帶飄搖。
到了東遼國,相近禦營,高建莊王早已聞報,遠遠相迎,道:“孤家狹守敝地,并無匡扶鄰國之心,敢勞王兄禦駕親臨敝邑,赴我邦襄助,使孤心甚不安,何以報此大德。
”張仲堅連忙下馬,挽定莊王之手,笑曰:“王兄是首國之君,孤雖有小小敝地,猶是股肱之臣,今天邦出兵侵犯,孤理當左右待勞。
現尚未見一線之功,何德之有。
”二人談笑,進禦營施禮,分賓主坐定。
當駕官獻茶畢,莊王道:“王兄,大唐薛仁貴骁勇,我邦元帥蓋王兄大隊雄兵損折,實在惶恐之至。
”仲堅答道:“王兄,勝敗乃兵家常事,打仗交鋒,自然有損兵折将之事。
蓋元帥雖不能取勝,也未必常敗;薛仁貴屢屢稱威,也未必連勝。
今王兄洪福,現在仙人下山,扶助社稷,薛蠻子即日可擒,王兄所失關寨,自然原端複轉,有甚煩難。
”說話之間,元帥同木角大仙進入禦營,說:“狼主千歲在上,貧道稽首了。
”莊王一見,心中歡悅,說道:“大仙平身!孤家苦守越虎城,小小敝邑,誰道天朝起大隊人馬前來征剿,邊關人馬十去其九,事在危急,幸得大仙親自下山救護,孤家深感厚恩不盡。
”木角大仙開言道:“貧道已入仙界,不入紅塵,奈我徒弟二次上山,煉就飛刀,盡被薛仁貴破掉,未知他什麼弓箭射落飛刀,因此見進,憤憤不平。
今又算狼主天下旺氣未絕,仁貴命該如此,所以貧道動了殺戒,下入紅塵,傷了薛蠻子,大事定矣。
”莊王大喜,禦營設宴款待大仙。
次日清晨,元帥進營,問大仙今日興兵前去,是困城,還是怎樣。
大仙道:“此去不用困城,竟與他交戰。
貧道隻擒了薛仁貴,回山去也。
”那番元帥點起大隊,同了師父,竟望越虎城。
不及半天,早到東門下,離城數裡遠,紮下營頭。
日已過午,不及開兵,當夜在營備酒待師。
席上歡談,飲到半酣,方回營安歇。
次日清晨,擺隊伍出營。
大仙上馬端劍,後随二十名鈎鐮槍,一派繡綠旗幡,一字排開,飄飄蕩蕩,攢箭手射住陣腳,鼓嘯如雷。
蓋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