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她完全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直闆地吐出六個字:“我要負責什麼?”
他看着她的目光柔淡下來,收斂了剛才忽然而至的心切,壓輕了聲音:“開玩笑的,别緊張。
” 手術持續到傍晚,慶幸的是一切順利,吳謂推出手術間後轉到重症監護室,他的其他親朋好友陸續過來了,由于術後探病時間隻有半個鐘頭,隻允許和他非常親近的家人進入,閑雜人等一律隔離在外。
柏子仁站在稍遠的地方,看着大玻璃後的一排床位和飽受病痛之苦的人,有嘶聲力竭喊痛的中年人,也有沉默如塵,閉着眼睛,完全看不出生命迹象的老人,甚至有個和沐子北差不多大的孩子,整個腦袋罩了一個東西,靠幾根電線連接一個大儀器,好像正在做測試,他媽媽一口一口地喂她喝水果榨的汁。
程靜泊來到她身邊。
“那個小孩子得了什麼病?” “小兒腦瘤。
” 柏子仁不自主地心驚了一下,感覺渾身難受,她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是小兒腦瘤以惡性腫瘤居多。
“他是程醫生的病人,起初隻是有點頭痛和疲倦,慢慢頭痛劇烈,視力模糊,走路會莫名地摔跤,在做了檢查後确診的。
”程靜泊的視線移到那個小孩的臉上,“他很勇敢,做腰椎穿刺的時候都沒哭。
” “他會治愈嗎?” “會的。
” 柏子仁還是不好受,看了一會實在不忍,低下了頭,又聽見他說:“生老病死,在這裡常常亦人力所不能及。
” 她擡頭,似乎從他豁然的眼神裡看出了一些陳年的哀痛,隻不過哀痛早已沉澱,或者說已經被全然接受。
“我們活着的人,是不是很幸運?”他忽然地微笑。
“嗯。
”她灰暗的情緒被他極具治愈的笑調亮了很多。
“活着可以思考很有意義的事,譬如晚上吃什麼。
” 被他的一句話點醒,柏子仁覺得自己有點餓了,想起中午的那隻全家桶,她隻吃了三分之一就不太好意思地停手了,剩下的都由程醫生拿去分給科室的護士了。
“我想喝粥。
”她想寒冬時分,喝一碗熱乎乎的白粥,加一碟鹹菜就很美味了。
“沒問題,我帶你去。
” 本來隻想就近找一個可以喝粥的小館子,誰知程靜泊開車繞了半個城,帶她到一家知名的砂鍋粥餐館,檐頂還搖曳着一排紅色的燈籠,穿旗袍的服務生殷切地迎接他們:“兩位?裡邊有座位。
” 坐下後,柏子仁說:“你選的地方太隆重了。
” “隆重?這裡隻是喝粥的地方,不過勝在味道好。
”他把菜單遞給她,“你來點菜。
” 柏子仁翻開一本如英漢詞典般厚重的菜單,一眼掃過去,附圖帶介紹,道道精緻,但價格普遍都高,不知如何下手,琢磨了一會:“來一個豆腐,青菜和蛋餃好了。
” 對面的程靜泊見狀,伸手取過菜單:“還是我來點吧。
” 結果他點了一份膏黃鮮蝦粥,還有四個小菜和一份點心,擺滿了桌子。
粥端上來的時候,一桌子都熱騰騰的,程靜泊給柏子仁盛了一碗。
柏子仁看了看碗裡的粥米,已經被熬得看不出輪廓了,濃白如米漿,喝了一口感覺膠質濃稠,滿口都是香氣,淡而鮮甜,落入脾胃非常暖和。
程靜泊又把小菜都推到她面前,示意她嘗嘗。
柏子仁問:“你怎麼不一起吃?” “看你吃就有點飽了。
” 一句話差點讓柏子仁嗆了一口,放下碗,拿過紙巾擦了擦,疑惑地和他對視,隔着氤氲的熱氣,她很難看出他眼睛裡表達的是什麼,也不知剛才那句話是揶揄還是其他意思。
“我看了你發來的讀後感,寫的很精彩。
”他換了一個話題,讓她可以自然一點。
“因為那本書真的很好看,我很喜歡。
” “你比較喜歡哪個部分?” “是終章,他發現了介子後,他太太催促他快寫下論文,公布于世界,而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在山坡頂上的一家小茶館裡歇腳的旅人,不去考慮前面的路。
” “我也喜歡那段話。
”程靜泊說,“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是天才也是凡人,對擅長的東西謹慎執着,對不擅長的東西彷徨逃避,有些方面表現得像是一個害羞的孩子。
” “我也很驚訝,作為一個偉大的人,他竟然會有那麼多不自信的時候。
” “走上一條路,很少一部分人會至始至終都不曾懷疑過自己,懷疑不是壞事,它會幫你找到答案,難得的是,當他決定做一個學者後就沒有動搖過。
” 柏子仁認真地聽。
“士志于道,他追求的是一個真理,别無他想。
” “你覺得他愛他太太嗎?”她突然想知道他對這樣一個偉大的學者在感情方面的評價。
他思考了一會說:“書裡描寫他感情的細節很少,這個不太确定,不過我想他很敬重自己的太太,他們屬于受父母之命結緣,相敬如賓過一生的夫妻。
” “如果是你呢?你會接受父母的想法,和一個各方面适合的人在一起嗎?” “隻是适合,而非鐘愛,我不會接受。
” 柏子仁若有所思,又問:“你以前喜歡過别人嗎?” “我說沒有你信嗎?” “……不是很信。
” “可惜了,是真的沒有。
” 手術持續到傍晚,慶幸的是一切順利,吳謂推出手術間後轉到重症監護室,他的其他親朋好友陸續過來了,由于術後探病時間隻有半個鐘頭,隻允許和他非常親近的家人進入,閑雜人等一律隔離在外。
柏子仁站在稍遠的地方,看着大玻璃後的一排床位和飽受病痛之苦的人,有嘶聲力竭喊痛的中年人,也有沉默如塵,閉着眼睛,完全看不出生命迹象的老人,甚至有個和沐子北差不多大的孩子,整個腦袋罩了一個東西,靠幾根電線連接一個大儀器,好像正在做測試,他媽媽一口一口地喂她喝水果榨的汁。
程靜泊來到她身邊。
“那個小孩子得了什麼病?” “小兒腦瘤。
” 柏子仁不自主地心驚了一下,感覺渾身難受,她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是小兒腦瘤以惡性腫瘤居多。
“他是程醫生的病人,起初隻是有點頭痛和疲倦,慢慢頭痛劇烈,視力模糊,走路會莫名地摔跤,在做了檢查後确診的。
”程靜泊的視線移到那個小孩的臉上,“他很勇敢,做腰椎穿刺的時候都沒哭。
” “他會治愈嗎?” “會的。
” 柏子仁還是不好受,看了一會實在不忍,低下了頭,又聽見他說:“生老病死,在這裡常常亦人力所不能及。
” 她擡頭,似乎從他豁然的眼神裡看出了一些陳年的哀痛,隻不過哀痛早已沉澱,或者說已經被全然接受。
“我們活着的人,是不是很幸運?”他忽然地微笑。
“嗯。
”她灰暗的情緒被他極具治愈的笑調亮了很多。
“活着可以思考很有意義的事,譬如晚上吃什麼。
” 被他的一句話點醒,柏子仁覺得自己有點餓了,想起中午的那隻全家桶,她隻吃了三分之一就不太好意思地停手了,剩下的都由程醫生拿去分給科室的護士了。
“我想喝粥。
”她想寒冬時分,喝一碗熱乎乎的白粥,加一碟鹹菜就很美味了。
“沒問題,我帶你去。
” 本來隻想就近找一個可以喝粥的小館子,誰知程靜泊開車繞了半個城,帶她到一家知名的砂鍋粥餐館,檐頂還搖曳着一排紅色的燈籠,穿旗袍的服務生殷切地迎接他們:“兩位?裡邊有座位。
” 坐下後,柏子仁說:“你選的地方太隆重了。
” “隆重?這裡隻是喝粥的地方,不過勝在味道好。
”他把菜單遞給她,“你來點菜。
” 柏子仁翻開一本如英漢詞典般厚重的菜單,一眼掃過去,附圖帶介紹,道道精緻,但價格普遍都高,不知如何下手,琢磨了一會:“來一個豆腐,青菜和蛋餃好了。
” 對面的程靜泊見狀,伸手取過菜單:“還是我來點吧。
” 結果他點了一份膏黃鮮蝦粥,還有四個小菜和一份點心,擺滿了桌子。
粥端上來的時候,一桌子都熱騰騰的,程靜泊給柏子仁盛了一碗。
柏子仁看了看碗裡的粥米,已經被熬得看不出輪廓了,濃白如米漿,喝了一口感覺膠質濃稠,滿口都是香氣,淡而鮮甜,落入脾胃非常暖和。
程靜泊又把小菜都推到她面前,示意她嘗嘗。
柏子仁問:“你怎麼不一起吃?” “看你吃就有點飽了。
” 一句話差點讓柏子仁嗆了一口,放下碗,拿過紙巾擦了擦,疑惑地和他對視,隔着氤氲的熱氣,她很難看出他眼睛裡表達的是什麼,也不知剛才那句話是揶揄還是其他意思。
“我看了你發來的讀後感,寫的很精彩。
”他換了一個話題,讓她可以自然一點。
“因為那本書真的很好看,我很喜歡。
” “你比較喜歡哪個部分?” “是終章,他發現了介子後,他太太催促他快寫下論文,公布于世界,而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在山坡頂上的一家小茶館裡歇腳的旅人,不去考慮前面的路。
” “我也喜歡那段話。
”程靜泊說,“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是天才也是凡人,對擅長的東西謹慎執着,對不擅長的東西彷徨逃避,有些方面表現得像是一個害羞的孩子。
” “我也很驚訝,作為一個偉大的人,他竟然會有那麼多不自信的時候。
” “走上一條路,很少一部分人會至始至終都不曾懷疑過自己,懷疑不是壞事,它會幫你找到答案,難得的是,當他決定做一個學者後就沒有動搖過。
” 柏子仁認真地聽。
“士志于道,他追求的是一個真理,别無他想。
” “你覺得他愛他太太嗎?”她突然想知道他對這樣一個偉大的學者在感情方面的評價。
他思考了一會說:“書裡描寫他感情的細節很少,這個不太确定,不過我想他很敬重自己的太太,他們屬于受父母之命結緣,相敬如賓過一生的夫妻。
” “如果是你呢?你會接受父母的想法,和一個各方面适合的人在一起嗎?” “隻是适合,而非鐘愛,我不會接受。
” 柏子仁若有所思,又問:“你以前喜歡過别人嗎?” “我說沒有你信嗎?” “……不是很信。
” “可惜了,是真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