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所做之真實證言……

關燈
有關的一些事情。

    我在六點十分到達他的住處。

    他非常友善地迎接我。

    我們花了幾分鐘談射箭的事,我當時注意到有三支箭挂在牆上,他說你可以用那樣的一支箭把人殺了,我開玩笑地說。

    我不是到這裡來殺人的,除非真有那個必要。

    這個時候。

    我很确定房門沒有闩上,我身上也沒有任何一種武器。

     “我告訴他說我想娶胡彌小姐,請求他同意。

    他問我說要不要來杯酒,我說好。

    他倒了兩杯摻蘇打水的威士忌,給了我一杯,自己拿了另外一杯。

    然後他說他要敬酒祝我健康,還說他完全贊同我和胡彌小姐的婚事。

    ’” 華特爵士把眼光從那張紙上擡了起來,似乎有好長一段時間,他一直盯着陪審團。

    我們看不到他的臉;可是他戴假發的背影卻是很有說服力的樣子。

     “檢方的确要求各位相信,死者把他找到那裡去是為了‘解決和他女兒有關的一些事情’。

    你們必須決定:從表面上來看,這句話是否合理,或是否可能。

    他到了那裡,嫌犯剛進門,他們就開始談射箭的事,而胡彌先生用極其友善的态度宣稱,可以用那樣的一支箭把人殺死。

    各位可能認為這種做法太特别了,雖然這樣讓嫌犯能說他那個關于殺人的玩笑話。

    各位也許會覺得更特别的是,死者在其他證人面前表達了各位将來會聽說到的他對嫌犯的感覺:居然會敬酒祝他成功,還贊同那件婚事。

    可是接下來如何呢? “‘我大約喝了半杯摻蘇打水的威士忌後,感到頭暈,我知道我想必是快失去知覺了。

    我想要說話,可是說不出來。

    我知道酒裡一定被下了藥,可是我感到自己往前倒下,而我所記得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胡彌先生在說:“你怎麼了?你瘋了嗎?” “‘等我蘇醒過來的時候,我仍然坐在那同一張椅子上。

    不過我相信我先前曾經由椅子上跌下來過。

    我覺得很不舒服。

    我看了看表,發現已經是六點半了。

    然後我注意到胡彌先生的腳伸在書桌的那一邊,他躺在那裡,死了,就像你們看到的情形。

    我叫他爬起來,我沒辦法想到底出了什麼事。

    我在房間裡繞了一圈,注意到牆上的箭有一支給拿了下來。

    我試了下房門,發現門是由裡面闩住的。

    我也去察看過窗子的遮闆,那也由裡面上了鎖。

    我想到可能會有入懷疑是我殺了他,所以我去找胡彌先生倒的那兩杯酒,我沒有找到。

    裝威士忌酒的瓶子又裝得滿滿的放在小櫃子上,那瓶蘇打水也好像從來沒用過。

    還有四個幹淨的酒杯:可是其中兩個可能是我們用過的杯子;我不知道。

     “過了一會兒,我又走過去看那扇房門。

    這時候我才注意到我手上的塵土,就像後來你們要我看的一樣。

    我走回去看那支箭。

    正當我在看箭的時候,有人敲門;我看也沒有什麼别的辦法,所以我開了門,那位你們稱之為傅來明先生的大個子沖了進來,那個傭人跟在他後面,手裡拿了根撥火棍,而喬丹小姐還在門口。

    這就是所有我能告訴你們的事。

    我從頭到尾都沒有碰過那支箭。

    ” 在華特爵士把那幾張薄薄的打字紙翻回來、放下去的時候,發出一陣窸窣的聲音,而這聲音傳遍了整個法庭。

     豹皮女子悄聲地說:“哎,他根本是個瘋子。

    ” 平庸面孔說:“你真的這樣想嗎,親愛的?你還真是天真得可怕呢。

    我敢說,他就是希望我們這樣想啦。

    ” “噓——” “各位陪審員,”華特爵士繼續說道,一面将兩手伸開,做出一副寬大為懷、甚至很困惑的表情,“我對這番供詞不予評論,也不評斷馬上會由證人和警方提出的實際證據。

    這些奇特的供詞可以怎麼說明,會由嫌犯或我那位飽學的朋友提出什麼樣的解讀,都不是我能說的。

    檢方的論點是,這個男人在發現艾佛瑞·胡彌對他一意安排的計劃,提出既憤怒又意外、而且不可動搖的反對時,和他發生了争吵,進而兇殘地殺了那個從來沒傷害過他的老人。

     “最後,我隻需要提醒各位這一點:你們所要做的事,就是認定檢方所提出的證據究竟是否能證實謀殺的罪名,這是各位要做的痛苦工作,也是唯一的工作。

    如果你認為檢方無法在合理懷疑之下證明所指控的罪名,你也必須毫不遲疑地善盡你的責任。

    我可以很坦白地告訴各位,檢方對被害人為什麼突然與嫌犯對立一事提不出什麼理由。

    但是,我會證明這一點不是重點所在;這個問題的重點是,這樣的對立态度對嫌犯有什麼影響。

    兩人對立是事實,而各位也許認為這是一連串事件的開端,我們應該讓各位知道。

    所以,如果各位認為這個案子檢方已經相當能證實的話,各位就不要讓嫌犯在性格上的弱點成為他提出辯護的奇怪理由的一環;而各位也必須毫不遲疑地對他依法處以極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