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美元死穴與黃金一陽指(中)
關燈
小
中
大
難發生時,每個人都會尋找自己的出口。
對于清崎而言,賭場的出口就是黃金和白銀。
他在《賭黃金,别賭滑稽貨币》一文中指出: “我覺得黃金很便宜,當石油價格上升以及俄羅斯、委内瑞拉、阿拉伯國家和非洲越來越不願接受我們的美元的時候,黃金就會漲價。
目前,我們還可以用我們‘滑稽的貨币’來支付其它國家的産品和服務,但是世界已經逐漸厭倦美元了。
我多年以來的策略是:投資真錢,它們就是黃金和白銀。
我同樣繼續借出滑稽貨币來購買房地産。
每當金銀價格大跌時,我就買進更多的實物。
什麼樣的聰明投資者會不願意借滑稽貨币來購買低廉的真錢呢?” 6.黃金:被軟禁的貨币之王 “黃金擁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幾個大國政府一直試圖震蕩黃金價格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關注一下過去20年來政府對黃金的政策,就會發現在金價高達800美元一盎司(1980年)的時候,沒有政府出售黃金。
那時出售應該是很合算的買賣,而且可以穩定金價。
但是政府卻在最低價時出售(1999年)黃金,英國政府正是如此。
政府的這種在最低價抛售黃金的做法正是造成金價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 1999年羅伯特·蒙代爾 蒙代爾所說的黃金不穩定因素,正是1980年以來國際銀行家妖魔化黃金的整體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對黃金價格的操縱卻是一個布置嚴密,手法高超,令人難以察覺的天才計劃,能在20多年的時間段裡成功壓制黃金價格,在人類曆史上還是頭一回。
最讓人無法理解的要算英格蘭銀行在1999年5月7日悍然宣布賣掉一半的黃金儲備(415噸)的聲明了。
這是英國自拿破侖戰争以來,最大規模的黃金抛售。
這一石破天驚的消息使本已疲軟的國際金價狂跌到280美元一盎司。
人們不禁狐疑,英格蘭銀行究竟要幹嗎?投資嗎?不像。
要是投資它應該在1980年以850美元一盎司賣出,再買進當時高達13%回報率的美國30年國債,那早就賺大發了。
結果英格蘭銀行硬要在1999年以280美元的接近曆史最低價出售黃金,再去投資當時回報不到5%的美國國債,難怪蒙代爾大呼看不懂。
是英格蘭銀行不懂做生意嗎?當然不是。
英格蘭銀行從1694年成立算起,雄霸國際金融市場近300年,堪稱現代金融業的老祖宗,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沒見過,美聯儲在它的面前還隻是小學生,要說它不懂低買高賣的道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英格蘭銀行違背基本的商業規律行事,隻因為一件事,那就是恐懼!它恐懼的倒不是金價持續下跌而導緻黃金儲備貶值,恰恰相反,它害怕的是黃金持續上漲!因為在英格蘭銀行的賬目上記錄在案的黃金早已不翼而飛,那些被标注成黃金應收帳目下的黃金,可能永遠也收不回來了。
瑞士銀行家費迪南·利普斯(FerdinandLips)曾說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如果英國人民得知他們的中央銀行是怎樣瘋狂和輕率地處置人民積累幾百年的真正财富-黃金的話,斷頭台下将是人頭滾滾。
其實,更為準确地說,要是世界人民最終知道了中央銀行家們是如何操縱黃金價格的話,人類曆史上最大的金融犯罪行為将大白于天下。
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到哪裡去了呢?原來,早已被“租借”給了“金錠銀行家們”(BullionBankers)。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當90年代初,倫敦-華爾街軸心成功地打垮了日本經濟, 遏制住了歐洲統一貨币進程之後,雖然春風得意,輝煌一時,但是,對黃金這一真正的敵人卻時刻不敢掉以輕心。
要知道,歐元與日元對于倫敦-華爾街軸心而言,隻是疥癬之疾,黃金才是心腹大患。
要是黃金一旦翻盤,所有法币體系都會臣服。
黃金雖然已經不是世界貨币,可黃金始終是制約國際銀行家通過通貨膨脹劫掠世界人民财富的最大障礙。
它雖然無聲無息地被“軟禁”在貨币體系之外,但它的曆史地位和作為真正财富的象征卻無時無刻不在輻射出強大的吸引力。
國際上稍有風吹草動,人們就不由自主地奔到黃金的周圍,接受它堅實的庇護。
要想完全廢黜這個“貨币之王”,即使是一手遮天的國際銀行家也是不敢奢望的,他們也隻能試圖“永遠軟禁”黃金。
要做到“軟禁黃金”,就必須使世人“看到”黃金這個“貨币之王”是多麼無能與軟弱,它既不能保護人民的儲蓄,也無法提供穩定的指标,甚至不能吸引投機之徒的興趣。
所以黃金的價格必須被嚴格控制。
在吸取了1968年“黃金互助基金”慘敗的教訓後,國際銀行家痛定思痛,決不會再犯用實物黃金對抗龐大的市場需求這樣愚蠢的錯誤了。
在1980年采用極端的20%的利率暫時壓制住了黃金價格,恢複了美元信心之後,他們開始大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這種新的武器。
兵法上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國際銀行家頗得此道。
黃金也好,美元也罷,或是股票,債券,房地産,玩到最高境界,都是玩信心!而金融衍生産品則是超級信心武器。
在1987年股災中成功試爆“金融衍生核彈”之後,19
對于清崎而言,賭場的出口就是黃金和白銀。
他在《賭黃金,别賭滑稽貨币》一文中指出: “我覺得黃金很便宜,當石油價格上升以及俄羅斯、委内瑞拉、阿拉伯國家和非洲越來越不願接受我們的美元的時候,黃金就會漲價。
目前,我們還可以用我們‘滑稽的貨币’來支付其它國家的産品和服務,但是世界已經逐漸厭倦美元了。
我多年以來的策略是:投資真錢,它們就是黃金和白銀。
我同樣繼續借出滑稽貨币來購買房地産。
每當金銀價格大跌時,我就買進更多的實物。
什麼樣的聰明投資者會不願意借滑稽貨币來購買低廉的真錢呢?” 6.黃金:被軟禁的貨币之王 “黃金擁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幾個大國政府一直試圖震蕩黃金價格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關注一下過去20年來政府對黃金的政策,就會發現在金價高達800美元一盎司(1980年)的時候,沒有政府出售黃金。
那時出售應該是很合算的買賣,而且可以穩定金價。
但是政府卻在最低價時出售(1999年)黃金,英國政府正是如此。
政府的這種在最低價抛售黃金的做法正是造成金價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 1999年羅伯特·蒙代爾 蒙代爾所說的黃金不穩定因素,正是1980年以來國際銀行家妖魔化黃金的整體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對黃金價格的操縱卻是一個布置嚴密,手法高超,令人難以察覺的天才計劃,能在20多年的時間段裡成功壓制黃金價格,在人類曆史上還是頭一回。
最讓人無法理解的要算英格蘭銀行在1999年5月7日悍然宣布賣掉一半的黃金儲備(415噸)的聲明了。
這是英國自拿破侖戰争以來,最大規模的黃金抛售。
這一石破天驚的消息使本已疲軟的國際金價狂跌到280美元一盎司。
人們不禁狐疑,英格蘭銀行究竟要幹嗎?投資嗎?不像。
要是投資它應該在1980年以850美元一盎司賣出,再買進當時高達13%回報率的美國30年國債,那早就賺大發了。
結果英格蘭銀行硬要在1999年以280美元的接近曆史最低價出售黃金,再去投資當時回報不到5%的美國國債,難怪蒙代爾大呼看不懂。
是英格蘭銀行不懂做生意嗎?當然不是。
英格蘭銀行從1694年成立算起,雄霸國際金融市場近300年,堪稱現代金融業的老祖宗,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沒見過,美聯儲在它的面前還隻是小學生,要說它不懂低買高賣的道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英格蘭銀行違背基本的商業規律行事,隻因為一件事,那就是恐懼!它恐懼的倒不是金價持續下跌而導緻黃金儲備貶值,恰恰相反,它害怕的是黃金持續上漲!因為在英格蘭銀行的賬目上記錄在案的黃金早已不翼而飛,那些被标注成黃金應收帳目下的黃金,可能永遠也收不回來了。
瑞士銀行家費迪南·利普斯(FerdinandLips)曾說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如果英國人民得知他們的中央銀行是怎樣瘋狂和輕率地處置人民積累幾百年的真正财富-黃金的話,斷頭台下将是人頭滾滾。
其實,更為準确地說,要是世界人民最終知道了中央銀行家們是如何操縱黃金價格的話,人類曆史上最大的金融犯罪行為将大白于天下。
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到哪裡去了呢?原來,早已被“租借”給了“金錠銀行家們”(BullionBankers)。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當90年代初,倫敦-華爾街軸心成功地打垮了日本經濟, 遏制住了歐洲統一貨币進程之後,雖然春風得意,輝煌一時,但是,對黃金這一真正的敵人卻時刻不敢掉以輕心。
要知道,歐元與日元對于倫敦-華爾街軸心而言,隻是疥癬之疾,黃金才是心腹大患。
要是黃金一旦翻盤,所有法币體系都會臣服。
黃金雖然已經不是世界貨币,可黃金始終是制約國際銀行家通過通貨膨脹劫掠世界人民财富的最大障礙。
它雖然無聲無息地被“軟禁”在貨币體系之外,但它的曆史地位和作為真正财富的象征卻無時無刻不在輻射出強大的吸引力。
國際上稍有風吹草動,人們就不由自主地奔到黃金的周圍,接受它堅實的庇護。
要想完全廢黜這個“貨币之王”,即使是一手遮天的國際銀行家也是不敢奢望的,他們也隻能試圖“永遠軟禁”黃金。
要做到“軟禁黃金”,就必須使世人“看到”黃金這個“貨币之王”是多麼無能與軟弱,它既不能保護人民的儲蓄,也無法提供穩定的指标,甚至不能吸引投機之徒的興趣。
所以黃金的價格必須被嚴格控制。
在吸取了1968年“黃金互助基金”慘敗的教訓後,國際銀行家痛定思痛,決不會再犯用實物黃金對抗龐大的市場需求這樣愚蠢的錯誤了。
在1980年采用極端的20%的利率暫時壓制住了黃金價格,恢複了美元信心之後,他們開始大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這種新的武器。
兵法上說,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國際銀行家頗得此道。
黃金也好,美元也罷,或是股票,債券,房地産,玩到最高境界,都是玩信心!而金融衍生産品則是超級信心武器。
在1987年股災中成功試爆“金融衍生核彈”之後,19